管仲道”國君應該听說過那句話,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不知道國君想讓我怎麼輔佐君侯”。
齊桓公道“齊國自太公望立國數百載,中間也經歷了動亂和衰弱,但是先君齊僖公時期。
政治開明,推行仁政治理內政,積極與鄭國聯盟,使得齊國實力和地位擢升,齊僖公也有小霸之稱,地位僅次于鄭莊公”。
只是後來孤的哥哥齊襄公,不遵禮法 ,荒淫無道,內斂外弛 ,薄情寡恩,吏治混亂,使得齊國內亂,長久以往,齊國將會衰弱,甚至走上滅亡的道路。
本侯繼位後,想要遵禮法 ,愛護百姓,制定一系列仁政,恢復齊國穩定,使得百姓居有所,食有飴,齊國重新回到原來的軌道。
我希望管師父能輔佐本侯,不知管師傅可否?
管仲听完笑了笑道“哈哈哈……君侯,您說的這些很簡單,國君仁愛,又心系百姓,周听不蔽,納諫如流。
文有高�陛@ 倉 逖潰 漵型踝映篩福 襞 雍廩,國君只需要重用他們,听從諫言,齊國就可立即恢復往日之雄風,這根本用不上我,也沒有我的位置啊!”
齊桓公听聞不悅心說什麼意思?拿架子,哦!也對,有才華之人都是傲慢,我且看看他有何才能,如此傲嬌。
齊桓公道“哦!先生此話的意思是,您要輔佐什麼樣的君主”。
管仲微微一笑本人不是自夸,我有太公望之才,只有向文王和武王那樣的君主,才是我要輔佐的人。
衛桓公听聞心中一陣激動,心說這管仲厲害啊!他是想要成為姜太公那樣的人,如果他有此大志,要是輔佐我定能成就霸業,說不好我齊國還真能稱王稱霸。
于是齊桓公繼續問道“如何才能做到稱王稱霸,征服天下!”
管仲道“富國強兵,德布四海,王霸之業可期”。
因為一個國家要想使得四海諸侯信服,就得鋤強扶弱,而這一切離不開強大的軍隊。
而國家軍隊強大,離不開國家富庶,國家富庶,離不開黎民百姓的擁護,離不開卿士們對國君的擁護,而這一切,都需要制定一系列開明的政令。
齊桓公道“管師傅說的甚是,願請教富國強民強兵之策”。
管仲道“成周自武王立國,實行封侯卿大夫分封制,井田制,卿士成師制度。
一開始尚可維持,時間久了,諸侯,卿大夫逐漸勢力強大,到如今王室衰弱,表面上看是君主無道,實則是治國無方”。
齊國要想強大,就需要徹底改革,實行內政、經濟、軍事全面改革。
在行政上實行新國策,“參其國而伍其鄙”,“文官制”“相地而衰征”,梳理行政區域,重新組織軍事編制。
設官吏管理制度;同時建立人才選拔制度,為國君儲備人才,士經三審三選方可為上卿助理。
在經濟上,通貨積財,富國強兵,實行相地而衰征,禁止貴族掠奪私產;
依靠齊國先天優勢,臨海多礦,發展鹽鐵業,鑄造貨幣,調節物價,使得百姓安居樂業!
除此之外,還要在全國,乃至天下諸侯中宣揚“禮、義、廉、恥這個國家的思想,也是立國之本,可以讓萬民遵守禮法,不再出現弒君奪位的惡事發生,穩定國家局面。
齊桓公道“何為參其國而伍其鄙,文官制和相地而衰征”。
管仲道“參其國而伍其鄙,核心就是改革之前的“國野制”,~國人,野人出從新劃分職責。”
即將“國人”公為三部分——士、工、商。
其中工設置工鄉三個、商鄉三個、士鄉十五個,共二十一鄉,國人按照職業劃分自己所屬的鄉邑,且不得隨意遷徙,不得改換職業,工匠人之人永為工匠,商人永為商人,且工商不得參軍。
而其十五個士族組成的士鄉為國家兵源來源地,在士鄉中推行“作內政而寄軍令”的軍政合一制度。
確定居住城內的國人士族五家為一軌,十軌為一里,十里為一連,十連為一鄉,五鄉為一帥,即一帥成一軍約一萬人,設置一個主帥統領一軍。
十五鄉共三萬余人,建議由國君、和齊國公室國氏、高氏族長分領五鄉,即各領一萬人,共計參萬余人。
而“五其鄙”則是將“野人”分為五屬︰三十戶為一邑,設置一司官;十邑為一卒,設置卒帥;十卒為一鄉,設置鄉帥;三鄉為一縣,設置縣帥;十縣為一屬,設置卿大夫,全國共五屬。再由國君任命賢良之士擔任五屬大夫,管轄五屬,負責征收國家稅賦。
所謂文官制就是三選制度,由國人組成的二十一個鄉行政長官每年向上司,卿大夫推舉賢良之士。
卿大夫三次審核之後,確定是可用之才,推舉給國君,國君親自考核,符合條件然後由國君任命官職。
最後是相地而衰征,就是國君下令,全國土地普查,確定各地方的土地,包括卿大夫的食邑。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以土地肥沃劃分等級,不再是像以前,繳納賦稅都是一樣,有卿大夫做主,土地登基等級由國君派人執行,土地所有權歸國君所有。
只要這三種國策能夠推行,齊國霸業可期。
齊桓公大喜道“鮑卿舉薦之人果然不一樣,小白願意管師傅為上大夫,協助相國鮑叔牙共同負責本侯”。
管仲微笑應允,于是齊桓公正式任命管仲為上大夫,國家三把手,制定齊國新的國策。
次日清晨,陽光透過薄薄的雲層灑在齊國都城的街道上,鮑叔牙身著一襲樸素卻不失莊重的長袍,懷揣著對國家命運的深深憂慮,邁著穩健的步伐前來求見齊桓公。
當他踏入齊桓公的宮殿時,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動與期待,他深知此次求見關乎著齊國的未來走向。
他恭敬地向齊桓公行禮後,緩緩開口道︰“君侯,我深思熟慮之後,堅定地推薦管仲回來。以臣之見,此時乃齊國崛起之關鍵時期,我們急需一位有大才之人來引領國家前行。
而管仲,正是這樣一位能夠擔當重任的賢士。君侯,您應當任命他為上卿國相,唯有如此,方能充分發揮他的才能,讓齊國在爭霸天下的道路上穩步邁進。
試想,若僅僅讓他就任上大夫,做我的助手,豈不是極大地埋沒了他的才華?如此一來,我們又怎能實現稱霸天下的宏偉目標呢?”
齊桓公坐在高高的王座上,靜靜地聆听著鮑叔牙的話語,眼中閃過一絲思索之色。7
過了片刻,他微微皺起眉頭,緩緩說道︰“仲父,我早已不計前嫌,原諒了他當初射我的一箭之仇,如今也已任命他為上大夫,這已是對他的莫大恩賜。
至于讓他做你的助手,而繼續讓你擔任國相,乃是因為我深知你的才華和能力,並不認為你的才華比管仲弱。
倘若不然,我也無法順利回國繼位。而且,你護送我回國繼位,立下了汗馬功勞,居功至偉,我豈能讓我曾經的敵人官職高于你之上?這不僅是對你的尊重,也是對整個齊國社稷的負責,向天下人做出的表率。”
歡迎閱讀下一章,管鮑之交。
喜歡歷史雲盤之周王朝請大家收藏︰()歷史雲盤之周王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