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雲盤之周王朝

第312章 岐山崩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司馬負文君 本章︰第312章 岐山崩

    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任命鄭桓公為宗周執政卿,暫時代替左宰皇父和右宰尹吉甫。

    鄭桓公上任後與周幽王商議,首先就是先把申侯趕出鎬京,只要申侯不在都城,他的手下群龍無首,很容易就能被策反,你可以想想,當初你父親繼位伊始,情況可比現在要復雜。

    咱們需要打倒一批,扶植一批,這樣才能控制朝堂。

    周幽王于是和鄭桓公商議,先把申侯和趙叔帶趕出京城,至于可拉攏的人,有三位。

    第一個就是晉文侯姬仇,雖然說他是申侯支持上台的,但是您畢竟是周天子,掌管著這天下,我們只要將申侯趕出都城,我敢保證,第一個歸順的就是晉國。

    第二個就是祭父敦,祭國雖然小,但是他地位並不低,加上祭國在雒邑東南,正好掐住申國北上函谷關的要道,將其拉進來之後,我們以雒邑為主,逐漸拉攏東方齊,魯,衛,陳,宋。

    這樣就可以孤立申國,繒國,將其鎖死在南陽盆地。

    第三個人就是尹吉甫,別看他是申侯的左膀右臂,但是他先王沒有給他封地,他沒有根,現在他病重,如果一命嗚呼。

    他們家族就別想再起來了,我們可以利用冊封其兒子為宗周卿士,換取尹吉甫支持,將申侯趕出都城。

    周幽王和鄭桓公商議議定,鄭桓公前去拜訪尹吉甫,雙方一拍即合,次日尹吉甫帶著病上朝。

    周幽王先是以申侯給自己選的美女不好為由,罷免了其太傅之職,並且揚言要治罪,尹吉甫假裝從中調解。

    尹吉甫告訴周幽王,太傅畢竟是兩朝元老,又是大王的岳父,乃王親國戚,希望周幽王可以給他機會,戴罪立功。

    于是周幽王決定讓申侯回到自己封國南申國,鎮守東南邊疆,防止荊蠻楚國有不軌行為。

    周幽王當庭宣布,皇父和尹吉甫年事已高,如今加上有病在身,不能幫助寡人理政。

    特命王叔姬友,暫時接替太宰一職,協助寡人治國。

    尹吉甫之子尹球,調任宿衛軍主將。

    寡人听聞祭國國君祭公敦,博學多才,調任太子太傅一職,替寡人教誨太子姬宜臼。

    如此調整以後,周幽王上任後的新框架基本確定,那就是由虢石父,尹球,衛武公掌控軍隊。

    鄭桓公,祭公敦,掌控朝政,聯合抵制申侯剩下來的殘余勢力,趙叔帶,伯陽父和褒餉。

    申侯被周幽王踢出朝局後,決定反擊周幽王,他手中的王牌已經只剩下戎族勢力了,于是申侯決定應用手中唯一的法寶,抵制宗周三代天子的利器,那就是慫恿西戎各部作亂,要挾周天子。

    申侯知道唯一能夠動的地方就是千畝之地,因為這里有听命于自己的申戎,姜戎,條戎,還有附近的趙叔帶封地,以及嬴祺的秦邑。

    對于晉國的晉文侯,很難指望的上,這家伙說一套做一套,他上台前那是言听計從,剛剛當上晉侯,為了自己利益立馬倒向周幽王。

    最後申侯把目光看向了鎬京北邊的北國,他與東邊的曾國和南申國旁邊的繒國同屬夏朝少康之子曲烈後代。

    只不過這個北國很小,是當年跟著申伯從南繒國遷徙過來的,後來幫助宗周攻打西戎立功 ,然後被冊封為王幾之內的附屬國。

    但是他的國君確是和申侯等人關系密切,最近幾年國和姜戎,申戎等戎族聯手,把控了千畝之地。

    申侯于是派人告訴申戎,姜戎,條戎以及北國,讓他們和西戎各部取得聯系,申侯準備聯合西戎,進攻鎬京,以便給周幽王一個教訓。

    公元前780年夏,天降大旱,宗周王幾之內,渭水,涇水,以及成周雒邑的伊水,洛水全部干涸,王幾之內顆粒無收。

    緊接著宗周的發源地發生山崩地裂,岐山的祖廟,封神台被鎮塌,一時間災難頻發,流民滿地。

    消息傳到都城鎬京,伯陽父趕緊找到趙叔帶,告訴趙叔帶,申侯走了,下一步周幽王早晚踢我們出局。

    現在正好天災頻繁,我掌控司天監,咱們把天災變為人禍,就說這些天災是上天警示周天子的行為,看他天子如何運作。

    如果他相信我們所說,就得由我們牽著鼻子走,到時候咱們就能翻身重新掌控局面。

    如果天子不相信我們所說,那我們就和上次一樣,編造謠言,讓民心綁架天子,到時候讓他身敗名裂,位列桀紂之君行列。

    二人商議已定,于是太史伯陽父拉上諫議大夫褒餉,決定利用天下大旱和岐山地震,從輿論上綁架周天子。

    次日早朝,周幽王問道“各位大臣,可有事稟報”。

    趙叔帶出班稟報道“回陛下,自從上次大王前往岐山求雨,到如今王幾之內仍舊是滴雨未下,這次大旱已經超過一年多。

    涇水,渭水干涸,就連成周雒邑的洛水和伊水都干了。

    昨日岐山守軍來報,龍興之地岐山突然出現山崩地裂,宗周的岐山祖廟,以及封神台都被震塌,死傷無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現在王幾之內饑民四起,臣懇請我王,趕緊調撥糧草賑災,此事要是拖久了,恐怕生變。

    周幽王道“山崩地裂,干旱少雨,這些不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嗎?寡人從來沒听說過賑災一說,再說了,災民可以到山林打獵為生,何須朝廷賑災”。

    太史伯陽父道“大王,岐山乃是龍興之地,代表著宗周的江山社稷,宗周三大河 涇水,渭水,洛水都發源于岐山。

    三大河代表著萬民,如今三大河同時干涸,岐山山崩,這是上天警示天子,宗周將要發生災難”。

    周幽王心說︰“哼,這幫申侯手下的老臣,竟然拿天災來說事。

    好吧,今天我倒要看看他們如何演這場戲。”于是他故作驚恐萬分的模樣說道︰“太史公所言甚是,這些天災皆是對寡人的警示啊!江山社稷面臨著傾城之危,究竟是何原因導致如此局面?莫非是寡人有何處做得不妥?”

    太史伯陽父恭敬地回答道︰“回大王,天子若失德、施行暴政、濫殺無辜,往往會引發大旱和山崩地裂等災禍。

    此乃上天震怒之兆,意在警示王者應以仁德治理國家,體恤萬民,方能化解災難。”

    周幽王心中暗笑,但表面上仍裝出一副擔憂的神情,繼續問道︰“倘若寡人一意孤行,將會怎樣呢?”

    歡迎閱讀下一章,趙叔帶被免。

    喜歡歷史雲盤之周王朝請大家收藏︰()歷史雲盤之周王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歷史雲盤之周王朝》,方便以後閱讀歷史雲盤之周王朝第312章 岐山崩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歷史雲盤之周王朝第312章 岐山崩並對歷史雲盤之周王朝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