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季易父帶領自己親信,連夜離開槐里,直奔鎬京,投奔公子姬闢方。
這邊大家還不知道周懿王去世,原來是齊哀公等人封鎖消息,試圖冊立新君,將朝堂重要機構換成自己人,所以才迫不得已早早對虢季易父動手。
姬闢方一臉凝重地說道︰“先王不幸駕崩,按照常理應當向全天下發布訃告,讓各國共同哀悼。
然而,齊哀公一伙人卻封鎖了這個消息,暗中私自安葬了周懿王。
他們這樣做,無非是想要獨自掌握朝政大權,進而進一步挾持周天子。
根據周公旦所制定的制度,外戚是不允許掌管虎賁軍和周六師、周七師這些重要軍隊的統帥權力的。
可如今,槐里的所有軍事權力都被齊哀公等外戚勢力牢牢控制著。
而新立的太子姬燮尚且年幼,尚不能理政。
恐怕在不久的將來,這群外戚就會圖謀篡位,奪取周天子的王位。”他的話語中透露出深深的憂慮和不安。
虢季易父、榮侯、益侯、畢侯等眾人異口同聲地表示,為了宗周的江山社稷著想,他們堅決擁護姬闢方成為周天子,而絕不認可姬燮的天子之位。
姬闢方一臉嚴肅地回應道︰“大家同為姬姓諸侯,宗周乃是咱們姬姓家族共同的根基所在,我們理當竭盡全力去守護它,又怎能做出篡權奪位、自相殘殺這般大逆不道之事呢!”
虢季易父則義正言辭地反駁道︰“你所說的道理我們都明白,但讓你繼位正是為了𥕜衛宗周的社稷大業啊!”
接著,他話鋒一轉,開始數落起周懿王來︰“周懿王生性懦弱無能也就罷了,而且還不听眾人進諫勸阻。
其實他無非是害怕你的才能勝過他而已,于是便去倚仗他那身為外戚的岳父齊癸公。而齊癸公呢,為了謀取一己私利,淨干些有損于宗周的勾當。”
說到這里,虢季易父不禁長嘆一聲,繼續感慨道︰“如今姬燮尚且年幼,外戚必然會再度執掌朝政大權。
長此以往,不出數年,咱們的宗周就要被齊魯兩國給徹底掏空了!倘若你此刻不肯繼承王位,那麼將來宗周毀于一旦,你如何對得起列祖列宗啊!”
篡權謀位,此乃不忠不義之舉,但若此舉能拯救宗周社稷于危難之中,則另當別論。
若你稱王稱帝,能夠力挽狂瀾,救宗周于水火,保百姓之安寧,那麼後世之人又怎會指責你為叛逆之徒呢?
況且,個人的名譽氣節不過是小節罷了,國家利益才是大義所在。
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定繁榮,舍棄小我、成就大我,方顯君子之德。
正所謂“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種舍生取義的精神,才是真正值得稱頌和效仿的。
你作為姬姓宗親的佼佼者,在宗周危難之際應當挺身而出 ,而不是為了個人名節,膽小怕事,驅凶闢禍,毫無擔當。
姬闢方在眾人的強勢勸阻下,被迫繼位周天子,正式在鎬京繼位,接受文武百官朝賀。
隨後虢季易父被任命為宗周太師總掌周九師。
榮侯為周九師中軍大司馬,益侯為冢宰,畢侯為大司空,分別賜“公”的封號。
隨後虢公發出討伐檄文,指責齊哀公封鎖周天子駕崩 ,圖謀不軌,現在姬闢方繼任周天子,親自狩獵槐里,要求文武百官即刻出迎。
齊哀公等人得到消息後,大吃一驚,他知道,現在槐里唯一能打的就剩一萬多人,申伯還能領兵打仗,但是槐里新都城防很弱。
姬闢方的周九師加上虢季易父帶去的周六師,總兵力已經接近三萬人,這城肯定守不住。
于是魯真公告訴齊哀公,趕緊走,出函谷關回咱們老家,將天子姬燮帶走,我們只要天子在,就能控制住他成為我們的傀儡,然後帶大軍進攻姬闢方。
齊哀公于是決定,將姬燮帶走,搬空了槐里所有值錢東西,然後把拿不走的糧草和其他笨重物品,一把火燒了,留給姬闢方一個殘垣斷壁。
齊哀公等人日夜兼程逃往函谷關,到了潼關,申伯道︰“我們現在應該以周天子命令,接管潼關,然後遏制住姬闢方和虢季易父的軍隊”。
你們帶著周天子前去齊國,我來守住潼關。
齊哀公緊緊握住申伯道︰“關鍵時候還是本家本族兄弟為我著想,有勞賢弟了”。
于是齊哀公以周天子名義,讓申伯帶領三千人加上潼關守軍兩千人 ,把守潼關,到了函谷關同樣的手段奪取函谷關。
齊哀公等人先是住到成周雒邑,魯真公回去征調齊魯聯軍。
姬闢方等人來到槐里,此處已被齊哀公焚毀,于是帶人追趕齊哀公。
他們來到潼關,被申伯阻攔,姬闢方勸說申伯,此乃宗周家事,不要多管閑事。
申伯道︰“我 吃的是朝廷俸祿,自然要為朝廷分憂”。
姬闢方陳述齊哀公等人罪責,如今天子年幼,自己既然周天子也是為了宗周社稷,申伯要是忠臣,就應該為了宗周社稷,不要讓周六師自相殘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申伯也是個騎牆高手,他覺得不管誰贏,對自己好像都沒啥好處,別看齊哀公說的好听,其實他們申屠氏在姜子牙時代已經和姜子牙不合。
他們作為呂姓小宗,一直被他們看不起,當年自己老祖封國被撤銷,他們齊國連個屁都不放 也不幫助說好話。
所以申伯道︰“這樣吧!既然大家都是為了宗周社稷,我們都別打了”。
我來做自己人,大家坐在一起商議一下誰做周天子合適,反正大家都是為了江山社稷。
姬闢方知道申伯意思,他想做老好人,人之常情嘛!于是姬闢方答應和談。
雙方議定後,姬闢方大軍在潼關外駐守,申伯去雒邑找齊哀公商議。
齊哀公當然不願意,反正是打定主意,將姬燮扣在手里,把宗周一分為二,自己到時候在東邊掌控六百多個諸侯,可比宗周強多了。
于是他以和魯獻公商議後再決定是否和談,公子姬濞回國後,告訴父親魯獻公朝廷局勢。
魯獻公道︰“你太糊涂了,我不能跟著齊哀公走”。
姬濞問這是為何?
魯獻公道︰“第一︰我們是姬姓諸侯,齊國是外戚 ,天下姬姓諸侯過半,而且相對都是有錢有軍事實力 。
齊國是外戚,真要是將來動起手來,他們打不過姬姓諸侯,我們一旦站錯隊,贏了全是齊國好處,輸了我們滅國削除爵位”。
第二︰齊魯兩國原本就是競爭關系,老祖周公旦就是怕外戚崛起,對宗周不利,所以咱們魯國是來監管齊國的,如果齊國強大了,鄰居過分強大,對我們魯國可不是好事兒。
所以算來算去,這筆生意我們虧了,不能派兵協助齊哀公。
魯獻公于是帶領魯侯軍隊一萬兩千五百人,太子姬濞隨行,來到函谷關外,這樣一來,潼關,雒邑,函谷關三處軍事力量形成三角形。
姬闢方看出來了端倪,魯國跟齊國並不是一心的,于是決定自己親自前往函谷關說服魯獻公。
歡迎閱讀下一章,孝王繼位。
喜歡歷史雲盤之周王朝請大家收藏︰()歷史雲盤之周王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