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雲盤之周王朝

第99章 太廟之饗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司馬負文君 本章︰第99章 太廟之饗

    萁子逃到朝鮮建立了新國家,周公旦和南宮適商量後,趕緊讓鴻雁使者上報周武王和姜子牙。

    周武王和姜子牙鼻子都氣歪了,但也沒辦法啊。

    周武王只能改變戰略,徐國也不打了,轉頭就去東夷。

    他還告訴周公旦,讓宗周的軍隊先撤回到孟津渡口。就留榮公姬伯在朝歌城外守著,閎夭也被解了職,提前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後勤糧草交給南宮適負責。

    周公旦馬上趕到兗州,和姜子牙會合,要趕緊解決殷八師的問題,能招安就招安吧!西周不能在這里耗下去了。

    周公旦到了泗水,見到姜子牙了解了情況,姜子牙說︰“周武王的大軍馬上就到了,到時候再由大王定奪吧!”

    周武王到了泗水和周公旦、姜子牙會合,大家一起討論怎麼辦。周武王說︰“鉅橋糧倉沒了,咱們西周可不能在這久留。速戰速決,盡量招降吧!”

    姜子牙說︰“現在殷八師分成了三部分,張伯侯在單國駐扎,領著三萬兵;泗水這邊是申屠侯駐扎,也有三萬兵;最大的主力是季勝,駐扎在曲阜。”。

    現在殷商已滅亡,殷八師之所以沒有潰散,是因為張伯侯和申屠侯在後面支持糧草。

    季勝有擁兵自重的跡象,說不好會和東夷和談,咱們要趕在他前面,策反張伯侯和申屠侯。

    東夷部落我們必須達成共識,冊封他們為諸侯國,斷了季勝後路。

    周武王同意該方案,分別派周公旦和召公姬𠺖兵分兩路,周公旦去聯合東夷部落。

    姬𠺖去找張伯侯,許諾他如果帶兵投降,封其為諸侯。

    因為申屠侯,申氏是姜姓一族,所以姜子牙親自趕往單國,策反申屠侯。

    張伯侯和申屠侯早就听說商紂王已死,朝歌被攻破,自己都擔心自己會被宗周清算。

    這次宗周親自派人來拉攏自己投降,並且許諾封侯,自然是求之不得。

    張伯侯和申屠侯投降後,頓時停了季勝的糧草,周武王和姜子牙于是開始聯合進攻季勝。

    季勝和大哥廉侯兩軍合並,先是率軍抵抗,最後孤軍無援戰敗逃走,最後在莒被圍困,然後無奈投降。

    姜子牙建議周武王殺掉季勝,因為西周已經殺了蜚廉和惡來,這廉侯和季勝兄弟兩個也不能留,所謂斬草除根,免留後患。

    申屠侯求情道︰“季勝和廉侯為人還算是忠心耿耿,和其父親蜚廉不同,為人正直無私,從不貪墨,再說了打仗就是兩軍陣前各為其主”。

    大王倘若殺了他,恐怕影響大王的威信,不如流放邊地戍邊算了。

    姜子牙道︰“大王不可心慈手軟啊!咱們打的是滅國之戰,殺多少人後世都沒有人會指責我們”。

    這就叫做生死之戰,大王殺干淨殷商的主要貴族,等到你的子孫後代就不會出現叛亂了,到時候天下都是西周子民,就必須施以仁政,不能在殺人了。

    您現在老是顧及自己的名聲,殷商祿父,萁子,微子啟都留著,現在蜚廉一族你也留著,以後將會為宗周留下安全隱患。

    周武王思慮半天,還是認為張伯侯說的有道理,還是少殺人安撫為主。

    西周西部邊境,大片戎狄,羌方少數部落,于是將季勝,廉侯等人的家屬,包括惡來在朝歌的家屬一同流放三危(甘肅敦煌附近)。

    周武王本想著讓其自生自滅,最好用戎狄的手殺了他們,誰知道宗周後來的一系列陰差陽錯,導致惡來和季勝家族,硬是在夾縫中生存下來。

    並且建立了強大的秦國和趙國,最終秦昭襄王滅掉了東周。

    周武王要是知道最後周朝滅于惡來的後代,不知道會不會後悔當初沒有听老丈人姜子牙的,將贏姓一族斬殺殆盡。

    周武王為了穩妥起間,留下榮公姬伯三萬人駐扎朝歌,以便監督武庚祿父。

    隨後周武王命令召公姬𠺖,將殷商禮器遷到豐鎬。

    周武王率眾回到宗周,在西周太廟舉行祭祀大典。

    追謚先祖古公�父為周太王,追謚爺爺周公季為周王季,父親為周文王。

    隨後大宴群臣,犒賞三軍六師,史稱“太廟之饗”。

    周武王為了助興,親自做《大武樂》樂章,以表彰周六師。

    周武王登上高台,將父親用過的伏羲琴拿來,親自彈奏《大武樂》助興。

    周武王覺得六弦琴彈奏不出來周六師的威武雄壯氣勢,于是在外弦又加了一根聲音高亢的琴弦。

    瞬間瑤琴聲音變得猶如千軍萬馬一般高亢有力,周武王將父親周文王加的那根琴弦命名為“文弦,君線”。

    而自己加上去的這根弦為“武弦,也叫臣弦”以示在周文王跟前自己不敢僭越。

    從此伏羲發明的五弦琴正式改為七弦琴,也叫“瑤琴”。

    太廟之饗後,周武王便和周公旦,姜子牙,召公姬𠺖商議,如何治理天下。

    既然殷商已經滅亡,宗周成為天下共主,下一步就是如何管理國家,治理天下。

    姜子牙道︰“自三皇五帝以來,都是能者居上,到了夏啟王時候,進入家天下時代,治理國家無非就是,敬天地神靈,重用賢者”。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天下九州諸侯,按時納貢,委任四方伯侯長替天子管理九州,若有不按時納貢者,伯侯長帶兵討伐。

    天子三年一次巡狩四方,征討叛逆者,五年一次全國大巡游,實地考察各地痹癥。

    對于諸侯的任免,以禮,義,仁,智,信,孝,五者俱全方可為諸侯。

    具備三種品質的可以為卿,兩種品質為士,施行推舉和考試為主的選拔人才方案。

    天子率軍三年一次巡狩四方,任免九州州牧。

    周公旦直接反對該方案,他質問姜子牙道。

    殷商為何會敗給我們宗周,主要原因就是對諸侯控制力不足,逐漸將權力下放到諸侯。

    如果以賢者居上,那麼以後只要有能力誰都能成為諸侯,甚至攻打王室,自立為王。

    天下豈不是篡權者比比皆是,亂國之賊遍地。

    何為王,天子者,乃上天之子,代管人間百姓,君權神授,乃神只後裔,是至高無上的。

    同樣諸侯和卿士必須由上古三皇五帝後代擔任,每個人生下來尊卑有序,貴賤皆有定數,必須宗法禮制來決定他們的爵位。

    周公旦向周武王提出了以宗親血脈為核心,以儒學禮,義,仁,智,信,孝為輔的王道之政。

    周公旦是最早的儒學創始人,在金文里面,儒的本意就是一個人做事情要像綿綿細雨那樣,溫文爾雅 ,柔順,謙和,不燥。

    歡迎閱讀下一章,宗法之政。

    喜歡歷史雲盤之周王朝請大家收藏︰()歷史雲盤之周王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歷史雲盤之周王朝》,方便以後閱讀歷史雲盤之周王朝第99章 太廟之饗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歷史雲盤之周王朝第99章 太廟之饗並對歷史雲盤之周王朝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