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啟仁入岐山溫氏族譜的事情終于塵埃落定,一切都顯得那麼順利和圓滿。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藍啟仁需要同時兼顧兩件重要的事情。
首先,他要留在岐山溫氏,與溫若寒建立更深厚的感情。這不僅需要時間,更需要真心相待。藍啟仁深知,只有通過深入的交流和互動,才能真正了解溫若寒的為人和他的家族文化。因此,他決定放下身段,主動與溫若寒接觸,了解他的喜好和習慣,努力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和信任。
其次,藍啟仁還需要盡快熟悉岐山溫氏的各項事務。畢竟,他現在已經是岐山溫氏的一員,了解家族的事務對于他來說至關重要。他需要學習岐山溫氏的家規家訓、家族歷史以及各種禮儀規範。只有這樣,他才能更好地融入這個新的家族,與其他族人和諧相處。
與此同時,姑甦藍氏的一行人,包括藍大長老、藍二長老、藍掌罰以及藍宗主藍懷瑾,在經歷了忙碌的一天後,終于得到了片刻的休息。他們在午後稍作休整,養精蓄銳,為次日的行程做好充分準備。
按照計劃,姑甦藍氏的一行人將于第二日巳時從岐山溫氏出發,踏上歸途,返回他們的故鄉姑甦藍氏。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返程的人員依舊是原班人馬,沒有任何變動。這意味著他們將繼續保持緊密的團隊合作,共同面對旅途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挑戰和困難。
然而,與溫若寒和藍啟仁一同前來岐山溫氏的聶西風、歐陽毅、魏長澤以及藏色散人等人,他們的行程安排卻略有不同。雖然他們也準備在明日巳時離開岐山溫氏,但他們心中早已有了其他打算。
原來,聶西風、歐陽毅、魏長澤和藏色散人已經決定,在離開岐山溫氏之後,先前往清河聶氏。這不僅是為了送聶西風回家,更重要的是,他們希望以好友的身份,全力協助聶西風登上宗主之位。這個決定對于聶西風來說意義重大,而對于其他三人來說,也是一次難得的友情見證。
實際上,如果不是清河聶氏的長老傳來消息,告知聶老宗主的生命已經進入倒計時,聶西風、歐陽毅、魏長澤以及藏色散人這四個人恐怕不會如此匆忙地趕往清河聶氏。
當然,除了他們四人之外,還有其他一些人也得知了聶老宗主時日無多的消息,比如姑甦藍氏的一行人,以及岐山溫氏的溫若寒和大長老。
姑甦藍氏與清河聶氏之間一直保持著姻親關系,因此,這次藍大長老、藍二長老、藍掌罰、藍宗主等一行人雖然先返回了姑甦藍氏,但在確保人員安全送達之後,宗主藍懷瑾將會帶領一部分人前往清河聶氏。到那個時候,大家就能夠在清河聶氏相聚了。
而溫若寒和藍啟仁同樣也會前往清河聶氏,只不過他們並不會與聶明 、歐陽毅、魏長澤、藏色散人這四人一同前行。相反,他們會等待藍宗主藍懷瑾從姑甦藍氏折返回來之後,再一同前往清河聶氏與其他人匯合。
在其他人忙碌的這段時間里,藍啟仁與溫若寒一同深入了解岐山溫氏的各種事務。他們仔細研究溫氏的家族歷史、傳統和文化,以便更好地協助溫若寒管理這個龐大的家族。
藍啟仁還將之前發現的一些問題拿出來,與溫大長老、二長老、三長老等幾位長老共同商議。大家圍坐在一起,認真探討這些問題,並集思廣益,希望能找到一個合適的解決方案。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他們終于整理出了一個詳細的章程。這個章程涵蓋了岐山溫氏的各個方面,包括如何教導弟子、如何管理侍從、如何處理家族內部事務等等。
在教導弟子方面,他們決定加強劍法的訓練,讓弟子們不斷提升自己的實力。同時,也要注重品德教育,培養弟子們的謙遜和禮貌。
對于侍從們的教導,他們著重強調了無論是否有客人來訪,都必須始終保持沉著冷靜的態度,絕不能流露出任何不恰當的表情。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維護岐山溫氏的形象,避免在客人面前丟面子。
然而,為什麼會拖到現在才來做這些事情呢?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因為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即將到來,使得教導弟子和侍從的工作不得不暫時擱置一旁。大家心里都清楚,目前最重要的任務是應對即將來臨的挑戰,確保岐山溫氏的穩定和發展。
姑甦藍氏的一行人漸行漸遠,他們的身影在視野中逐漸變得模糊,直至完全消失。而聶西風、歐陽毅、魏長澤、藏色散人這四人也緊緊跟隨著他們,一同離去。
這一離開,對于岐山溫氏來說,無疑是一個絕佳的機會。這個機會,讓溫若寒和藍啟仁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出手整頓家族。他們可以借此機會,對家族內部進行全面的梳理和改革,消除一些潛在的問題和隱患,使岐山溫氏更加強大。
自此之後,溫若寒和藍啟仁雖然並未舉行盛大的結道大典,但他們的名字卻被鄭重地載入了岐山溫氏和姑甦藍氏的族譜之中。這不僅是對他們關系的一種認可,更是兩個家族對他們的祝福與期望。
成為名正言順的道侶後,溫若寒和藍啟仁之間的關系愈發緊密。他們不再是單純的朋友或合作伙伴,而是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無論是岐山溫氏的大小事務,還是姑甦藍氏的各項事宜,只要一方有所需求,另一方必定會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給予全力支持與協助。
這種相互扶持、相互關愛的態度,不僅讓兩個家族的成員對他們的結合更加認可,也使得溫若寒和藍啟仁在家族中的地位日益穩固。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彼此的真心與誠意,也為其他族人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