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紅年代︰手搓戰機到院士

第169章 院長!您確定這不是坦克?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火紅年代一俗人 本章︰第169章 院長!您確定這不是坦克?

    “院長!還有一個問題。”

    “什麼問題?”

    宗思銘組織了下語言道,“射程達到100至150公里,這邊要采用兩級推力固體燃燒發動機。

    院長之前不是告誡我們,出口型兵器技術都要國內一等嗎?”

    o(n_n)o哈哈~

    高曉光笑出聲,解釋道︰“這次兵器出口不同以往,首先客戶購買這批中程防空導彈,有部分很大可能是要用在美帝身上。

    最重要的是……客戶此次訂單總價給的太多了。”

    這樣也行?!

    宗思銘、苗德方兩人有些懵逼。

    當然兩人要是知道,此次兵器出口金額總價不低于50億美刀的話,兩人便不會有此疑問。

    “可是院長,我們彈體組對于您提出的,通過脈沖間隔調整,增加導彈攻擊距離技術還未吃透。”

    “這個問題跟簡單,目前咱們已經初步掌握了2.5馬赫固體燃燒發動機技術。

    在減小推力至最大推力的16.7時,導彈的射程竟能延長至150公里,最大飛行高度也相應提升至米……

    這樣一級和二級發動機的總工作時間接近60秒。

    csf1b型便可在火控雷達制導下,先以一級發動機低俗飛行,在距離敵機10公里時,啟動2.5馬赫二機發動機……便能達到擊落敵機效果。”

    高曉光說著,雙脈沖原理圖繪制出來,並在上面標注各項技術參數。

    “謝謝院長解惑。”

    宗思銘與苗德方拿著一二級推進原理圖,如獲至寶的帶著研究員,投入csf1b中程改進型地空導彈設計中。

    一二機發動機原理圖

    而高曉光則安排雷達研究組負責人唐明生,制作一款6x6重卡車載火控雷達,以及搜索雷達。

    高曉光雖然極力想湊成霍商人牽線搭橋的大訂單。

    但小型化車載火控雷達,以及雷達研究組,正在研究火控搜索雷達一體化技術,此次並不會出售。。

    沒錯!

    高院長就是要細水長流,牢牢抓住這個大客戶。

    要知道!

    從50年代直到90年代y拉k,那可是富得流油,只要僅僅抓住這一個客戶,不要說支撐研究院龐大的研究經費。

    就是讓龍國在組建十個重裝旅,那都是小意思。

    “院長您就瞧好吧,車載火控雷達咱們技術已經成熟,更何況是放大版的火控雷達。

    我們半個月加班加點,就能制造出來。”

    “唐工,出口型搜索火控)雷達制作好後,你們雷達研究組要分成兩組人。

    一組人繼續研究多普勒雷達技術,另組人公關相控陣雷達技術和有源相控陣技術。”

    “是!院長。”

    目送唐明生離開,高曉光找到副院長彭少君,再次詢問了pcp表面貼裝技術資料多久送到。

    他從彭少君口中得知,因腳盆雞派出大量人員攔截,兩項技術還需要20多天才能安全送達。

    “彭副院長,這兩項技術對咱們研究院,乃至龍國半導體產業十分關鍵。”

    擁有這兩項技術,研究院便立刻能研制每秒運行十億次以上的晶體管計算機,以及集成電路計算機。

    同時也能著手研制四位數4004芯片……

    因此高曉光才如此迫切。

    “院長!您放心,即便是再大的犧牲,同志們也確保資料安全送回國內。”

    略懂技術的彭少君深知,研究院已經擱置數控機床項目,就因缺少這兩項技術。

    高曉光並不是冷血,但有些時候是必須要有犧牲。

    …

    …

    時間一晃而過。

    一周後。

    材料研究中心率先研制,並制作出中碳鎳鉻鑰系合金鋼後,由半自動熱鍛油壓機開始鍛造,105口徑滑膛炮炮管。

    同步鍛造的還有炮塔。

    為了增強炮管耐久度以及質量,高曉光特意與八級工師傅們,鑄造出扭膛炮全套設備。

    扭膛炮可是105口徑滑膛炮核心技術之一,它是將鑄造好直膛線的炮,加熱、旋轉,將膛線扭成曲線。

    只有扭膛炮技術制造的105口徑滑膛炮,才能經得住脫殼穿甲彈的膛壓。

    “院長!炮塔和炮管制造好了。”

    “讓研究院對炮管進行測試,測試達到設計要求後,進行炮塔焊接。”

    “是!”

    鐘國強同研究員們對炮管進行膛壓等各項測試,而高曉光則與半導體幾位研究員,正在鼓搗紅外測距儀和火控垂穩系統。。

    這幾項技術,關于輪式突擊炮是否能賣出好價格。

    “院長!您設計並研制出的這款紅外測距結合火控垂穩系統。

    不僅能在輪式突擊炮上使用,還能應用在坦克、艦炮以及自行榴彈炮等兵器上。

    這項技術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此技術更是領先國際。”幾位技術員將不要錢的馬屁,往高曉光身上拍。

    高曉光暗自腹誹,紅外測距加火控垂穩系統目前雖領先北極熊10年,但比起激光測距還差了不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因為他研發的這款紅外測距儀,最大測距只有1公里。

    並且在沒光學專家繼續研發下,以及配套光學設備輔助下,此款紅外測距儀根本無法量產。

    6x6輪式突擊炮,加裝紅外測距和火控垂穩系統,高曉光無非就是想從狗大戶身上狠狠賺幾筆。

    沒錯!就是幾筆,而非一錘頭買賣。

    “師傅!6x6輪式步戰車底盤已經制造出來,經過我們多項測試均達到您的設計要求。

    並且此次采用了第二代防彈輪胎,此輪胎在被火炮乃至穿甲彈擊中後,依舊能保持每小時70公里,行駛50公里。”身穿軍裝,肩扛兩毛一的向希永敬禮道。

    一旁肩扛兩毛二的黃長河查漏補缺補充。

    晚上。

    戰車裝配車間內燈火通明,八級工師傅們配合技術員們,安裝炮塔電機、紅外測距、火控垂穩系統等設備。

    很快,一輛搭載105毫米高膛壓滑膛炮,重達24.5噸,全長6.8米,寬3.2米,高2.5米,乘員3人的迷彩色6x6輪式突擊炮呈現在眾人面前。

    “院長!如果將車輪換成履帶,說這是一輛坦克都有人相信。”歐鴻志圍著6x6輪式突擊炮,左三圈右三圈轉著。

    他摸著105毫米高膛壓滑膛炮愛不釋手。

    不怪歐鴻志沒見識,因為這輛輪式突擊炮是世界上第一輛。

    “歐老哥您說的沒錯,將輪式與底盤換成履帶底盤,這就是一輛威力強悍的輕型坦克。”

    高曉光介紹,這輛輪式突擊炮的性能參數。

    歐鴻志、刑老摳以及彭少君越听,呼吸越急促,心中大呼……

    6x6突擊炮

    喜歡火紅年代︰手搓戰機到院士請大家收藏︰()火紅年代︰手搓戰機到院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火紅年代︰手搓戰機到院士》,方便以後閱讀火紅年代︰手搓戰機到院士第169章 院長!您確定這不是坦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火紅年代︰手搓戰機到院士第169章 院長!您確定這不是坦克?並對火紅年代︰手搓戰機到院士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