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公將軍
吳少迷惑不解地繞著土堆轉了兩圈,忽然俯身在土堆上抓起一把土,就著那孔洞透下來的光線仔細觀瞧,但見那些塵呈現沙狀,雖然細小但都是一些顆粒,而且隱隱透出一絲綠光。
“難道……難道這些塵土是那些秧草化成的?”
吳少有些不敢相信,他重新爬上土堆,再次躍起,抓住幾根秧草用力一扯,這一次他沒有摔倒,身子站穩後急忙觀察手中的秧草,果然,幾乎是在轉眼之間,那些秧草化成了粒粒沙土,從他的手中滑落。
吳少沉吟半晌,卻沒明白其中的原由,他搖搖頭不再去想,重又抓起一把沙土放到嘴邊。
既然他現在被迫無奈要拿秧草來吃,而這些塵土是秧草化成,那就吃一點試試。此時吳少已是餓極,這神殿里若有木椅,他也可能扯下一條腿來啃。
但這赤豆秧草畢竟怪異無比,吳少將那少土送入口中時,猶豫片刻,只輕輕抿了幾口便不敢再吃了。
吳少坐在土堆上,感覺那沙土並無味道,和尋常塵土並無分別,不過在進入腑中之後,還是隱約引起一陣不適。
見並無太大問題,吳少又抄起一把,連續吃了幾口,腹內饑餓感大減,但這幾口下去,倒是引得腹部略有些絞痛,但也似乎並未有更多異常,吳少徹底放下心來。
肚子不餓,吳少又盤算起來︰“太清宮的人三五天找不到我,肯定斷定我離開了,絕對不會想到我會進入這赤豆谷中,現在既然能填充肚子,大概堅持個七八天沒問題,再過上三五日就得設法離開此地,那些秧草化成的泥土吃下一些短時間內也許沒事,可畢竟不可能長久欺騙肚子。”
吳少一邊想著,一邊站了起來,他肚子不再饑餓,自然安分不了。
先前他進入神殿查看時,發現殿內兩廂牆上有壁畫,當時並未仔細看,現在他要看一下,弄清這位天公將軍到底是何方神聖。
殿角有幾根腐朽的爛木頭和幾塊石頭,吳少也沒有理會,徑自來到神殿一側,見牆上蒙著一層塵土,便脫下衣服向牆上揮了揮,終于清晰地看到了一幅涂彩畫面,見那些彩畫上勾勒著些各色人物,大約有數百個之多,其中主要的也有十幾個,但表現得什麼意思,卻毫無頭緒。
吳少又來到另一面,拂去灰塵,見是同樣的一幅彩畫,同樣用筆簡單,但卻極是傳神。再仔細看時吳少明白了,原來這兩邊畫面講得是一個故事,內容是連續的,必須從這面牆上右邊看起才能明白故事情節。
室內極其昏暗,畫面上也還有灰塵,吳少只有睜大眼楮仔細看,才能看個大概,大約用了半個多時辰,兩面牆上的彩畫終于看完了。
那兩邊彩畫分作八個場景,大概講的是一個人的經歷,但具體講的是什麼,卻不清楚。
吳少想了一下,走到那塊刻著“天公將軍”字樣的神位牌前,伸手一摸,後邊光禿禿,並沒有別的什麼,他抬起頭來,盯著那塊石屏看了一會兒,轉身繞到石屏後邊。
石屏後邊光線更暗,幾乎與黑夜差不多,地方也較為狹窄,三尺遠的地方便是後牆。
石屏觸手清涼,一摸之下,吳少便知此物不凡,要知道,他現在體內充滿寒氣,現在這石屏竟然能使他感到一絲涼意,說明這石屏絕對不是普通石材做的。
吳少摸了一會兒, 心中一動,這石屏後邊果然有字,而且如前面那石碑上的文字一般,是陰文隸書︰“大良賢師天公將軍紀。”
原來是一篇人物傳記,吳少一邊摸著,腦子里也同時出現了一篇文字。
文字並不長,大約一千余字,記載了一位叫張角的人一些軼事,張角青年得道,後來便游走四方,以道術救治世人,因他品德高潔,醫術通神,百姓尊他為“大良賢師”。後來這位“大良賢師”見天下民不聊生,意識到若要普救眾人,需醫天下之病,于是創立“太平道”,號稱“天公將軍”,建立太平盛世。當時的朝廷得知後,便出兵剿殺,為了維護盛世太平,張角動用道術,將官兵殺得大敗,卻沒想到天下因此更加紛亂,百姓更是流離困苦,張角見世事變化出乎他的意料,從此心灰意冷,歸隱千尺坪。
“原來這位天公將軍並非什麼神仙,而是一位豪杰的稱謂,只是這位張角先生又是誰呢?似乎有些熟悉。”
吳少仔細想了半天,終于記了起來︰“那不是黃巾賊首麼?”
吳少小時听人講三國,便知道有黃巾賊一說,後來在姜園讀書,又讀到了黃巾起事的一些記載,當時雖然看到過張角的名字,但他的注意力全放在劉關張和曹魏上面,根本沒有多想那位黃巾賊首的事,現在費了好大的勁,這才想起了張角的名字。
吳少回過頭來再去看那兩面牆上的畫,腦子里終于清晰起來,那八個場景中的第一幅畫中,一位青年正從一位老者手中接過一卷東西,應該就是說他青年得道的事。
第二幅畫中一個青年正為一位病人施法救治,旁邊一群人正圍著看,大略說的就是他普救世人的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三幅到第七幅也好理解,都是可以從石屏的那篇紀上可以找得到的。
只有最後一幅吳少有些納悶,因為最後那幅畫只畫了一個正在走向深山的背影,奇怪的是此人不是走路的姿態,而是腳下生雲,向深山里飄浮而去。
“我記得書上記載,那位張角先生病死了,後來還被官府開棺戮尸,怎麼這里反倒像是成了神仙?”
此時,室內又暗了下來,吳少知道又到了晚上,他坐回土堆邊,抄一把沙土填進嘴里,努力吞咽下去,半倚著土堆,想著那壁畫和碑紀上的故事。
碑刻和紀傳之類的文章吳少也讀過了一些,他知道上面的很多東西都存在夸大成份,一些飾美之詞就算死人听了也會汗顏,但其中大部分東西還是可信的。這位張角先生的紀傳可能是他的弟子或者後人寫的,吳少並不全信,但其中一些說法雖然不同于史書,卻極為合理,至少改變了他的看法。
張角看來並不是頭腦簡單、妖言惑眾的黃巾賊,他極可能是一位道行深厚的高人,因為史書上便說他曾經得道,不但施藥救治眾人得到百姓擁戴,還在抗拒官府剿殺中呼風喚雨、裁紙為馬,這都說明,張角曾經得道,很可能是一名大劍客。
如果張角真的是一名大劍客,那麼也就好理解朝廷為什麼總打敗仗了,一名劍客就算面對千軍萬馬,也如同殺雞屠狗一般,雖然不能將人殺盡,但也絕對是無敵惡夢般地存在,根本無從抵御。大約尋常人不明白,便把劍氣視為“邪術妖法”寫入史書,還點明了以雞血狗血來破解妖法,實在荒唐可笑,吳少成為劍客後便很清楚,什麼樣雞血狗血之類,對付鬼魂也不一定有效,對活生生的劍客,根本無用。
既然是大劍客,那他怎麼會失敗了呢?吳少沉思良久,忽然醒悟到︰對了,那一定是其它劍客也參與了進來,劍客可並不只是他一個!在古時,便有劍客御風而行的記載,更有“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一劍動四方”的傳說,張角那個時代,又怎麼可能只有他一名劍客,想必是劍客雲集,展開了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搏殺,最終張角可能落敗而去。
吳少又想到︰那麼此地恐怕也不是什麼“祖龍衣冠冢”了。
喜歡魔印傳奇請大家收藏︰()魔印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