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略記

第398章 南朝梁枝江公徐君

類別︰網游小說 作者︰緩安甫 本章︰第398章 南朝梁枝江公徐君

    在南朝梁武帝蕭衍統治的近半個世紀里,貴族階層的文化風尚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多元面貌,既有昭明太子蕭統編選《文選》的雅正追求,也有士人放浪形骸的任誕之風。在這一時代浪潮中,梁武帝的佷兒、枝江公徐君以其“統兵將領”與“藝苑狂客”的雙重身份,成為南朝貴族文化中極具代表性的人物。《南史•徐羨之傳》附載其生平,雖筆墨簡練,卻精準勾勒出一位集軍政才能與藝術天賦于一身,又深陷聲色之娛的復雜宗室形象。他的生平不僅是個人命運的軌跡,更折射出南朝梁代宗室特權階層的生活圖景與精神世界,為後世窺探那個文采風流與奢靡享樂並存的時代,了鮮活的樣本。

    徐君,字懷簡,東海郯人(今山東郯城),出身于南朝赫赫有名的東海徐氏。作為梁武帝蕭衍的佷兒,他的宗室身份為其仕途鋪設了天然的坦途,而東海徐氏的家族底蘊,則為他的成長了深厚的文化土壤。東海徐氏自東晉以來便是江東望族,根基深厚,徐君的祖輩徐羨之曾在劉宋初年擔任司空、錄尚書事,權傾一時,雖因廢立之事獲罪被殺,但其家族聲望與人脈根基並未動搖。到了蕭梁時期,徐家因與皇室的姻親聯結,再度成為朝堂之上的重要力量,徐君便是在這樣的家族背景下,從一開始便站在了南朝社會的頂層,得以輕易觸及權力與文化的核心圈層。

    史載徐君“幼聰朗,好學,尤長集部”,自幼便展現出過人的聰慧與對典籍的熱愛。在南朝時期,“集部”主要收錄詩文總集與別集,是衡量士人文學素養的核心標準,能否精通集部,直接關系到一個人在文人圈層中的地位。徐君對集部的深入鑽研,不僅為其日後的文學創作與藝術實踐打下了堅實基礎,更成為他躋身精英文人圈層的敲門磚。要知道,在南朝貴族社會中,僅憑宗室身份雖能獲得爵位與官職,卻未必能贏得真正的尊重,而徐君的學識與才華,恰好填補了這一空缺,使他在同輩宗室子弟中脫穎而出,成為既擁有特權,又兼具文化聲望的雙重精英。

    梁武帝天監年間,徐君初入仕途便獲封枝江公。隨後,他憑借宗室身份與逐漸展露的才能,逐步晉升為湘州刺史。湘州地處荊州與廣州之間,既是南朝的軍事重鎮,掌控著長江中游的戰略要地,又是連接嶺南與中原的經濟樞紐,物產豐饒,人口眾多,刺史一職掌管一州軍政大權,非皇室親信或重臣不能擔任。徐君能出任此職,既體現了梁武帝對這位佷兒的信任,也證明他確實具備一定的軍政才能,並非只會享樂的紈褲子弟。當時的湘州下轄長沙、衡陽、桂陽等十余個郡,轄區內民族雜居,既有漢族百姓,也有蠻、俚等少數民族,局勢復雜,時常發生局部叛亂。徐君在此任上統兵治軍,處理地方政務,安撫各族百姓,積累了寶貴的軍事與行政經驗,為其“將領”身份寫下了實實在在的注腳,並非徒有虛名。

    除了地方軍政職務外,徐君還曾擔任湘東王蕭繹的鎮西咨議參軍。湘東王蕭繹是梁武帝的第七子,後來在梁代後期的戰亂中登基為梁元帝,是當時藩王中極具影響力的人物。咨議參軍作為藩王幕府的核心幕僚,主要負責參謀議事、起草文書、參與軍政決策,是藩王處理事務時最為倚重的助手之一。徐君能進入蕭繹幕府,一方面因其宗室身份便于與藩王溝通,減少了政治上的隔閡;另一方面也因其“辯于辭令”的口才與機敏的應變能力,能夠在關鍵時刻為蕭繹出謀劃策。史書中記載的“湘東王出兵,有人帶婦女從軍,湘東王提及李陵、孫武之事,君以項羽、紀信為例巧妙回應”一事,便發生在他擔任咨議參軍期間。當時,軍中有人私自帶婦女隨行,違背了軍紀,湘東王蕭繹得知後,以李陵、孫武的典故質疑此舉不合常規——李陵是西漢名將,曾率五千步兵出擊匈奴,兵敗投降,其軍中紀律嚴明;孫武是春秋時期的軍事家,曾在吳王闔閭面前斬姬練兵,以嚴明軍紀著稱。蕭繹引用這兩個典故,意在表達對軍中婦女的不滿,強調軍隊應保持嚴肅性。面對蕭繹的質疑,徐君並未直接反駁,而是巧妙引用項羽、紀信的典故回應項羽在垓下之戰中被劉邦包圍,虞姬自刎殉情,成為千古流傳的悲劇;紀信是劉邦的部將,在滎陽之戰中假扮劉邦詐降,幫助劉邦逃脫,最終被項羽燒死。他以這兩個典故說明,婦女在軍隊中並非毫無用處,有時甚至能在關鍵時刻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既化解了蕭繹的質疑,又未冒犯藩王的權威,展現出極高的說話技巧與應變能力,也正因如此,他在蕭繹幕府中始終保持著一定的話語權,成為藩王身邊重要的參謀。

    如果說軍政生涯是徐君安身立命的“立身之本”,那麼藝術與享樂則是他精神世界的“歸宿”。在南朝貴族文化的浸潤下,徐君將自己的藝術天賦與放縱天性發揮到了極致,成為當時聞名遐邇的“玩家”,其藝術才能涵蓋音樂、舞蹈、俳優表演等多個領域,尤其在音樂創作與表演上,達到了遠超一般貴族子弟的專業水準。史載他“善弦歌”,既能熟練彈奏琴、瑟等多種樂器,又擁有出色的歌唱技巧,對音樂的理解與掌控能力,已接近專業樂師的水平。南朝時期,音樂藝術在貴族階層中極為盛行,梁武帝蕭衍本人便精通音律,曾親自創作《善哉》《大樂》等樂曲,設立樂官制度,改革雅樂,推動音樂藝術的發展。徐君的音樂愛好,既是對時代風氣的追隨,也源于個人的真摯熱愛,他對音樂的追求,早已超越了“消遣娛樂”的層面,成為一種深入骨髓的生活方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徐君對音樂的熱愛不僅停留在欣賞與表演層面,更體現在積極的創作實踐中。他“所作新聲巧變,人多諷習”,創作的新曲調旋律巧妙多變,融合了傳統雅樂與民間音樂的元素,既保留了貴族音樂的典雅,又增添了民間音樂的活潑與靈動,深受時人喜愛,成為流傳廣泛的“流行音樂”。在那個沒有錄音設備的時代,一首樂曲的流傳全靠人們口耳相傳,徐君的“新聲”能夠做到“人多諷習”,足以說明其作品的吸引力與傳播力。他的音樂創作並非閉門造車,而是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無論是宴飲聚會時的歡歌,還是游山玩水時的吟唱,都成為他靈感的來源。他創作的曲調,既有描寫山水之美的清新之作,也有抒發宴飲之樂的歡快之曲,甚至還有調侃世事的詼諧之音,內容豐富,風格多樣,展現出他對生活的敏銳觀察與對音樂的獨特理解。

    除音樂外,徐君還精通舞蹈與俳優表演,甚至“喜歡親自穿著戲服表演”,這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是極為罕見且大膽的行為。俳優是古代以滑稽表演、模仿逗樂為業的藝人,社會地位低下,被視為“賤業”,貴族子弟通常只作為觀眾欣賞,絕不會親自參與表演,以免有失身份。但徐君卻毫不在意這些世俗偏見,打破身份界限,親自穿上戲服,模仿各種人物的言行舉止,進行俳優表演。他的表演並非簡單的裝瘋賣傻,而是融入了對社會現象的觀察與對人性的調侃,其夸張的肢體語言、詼諧的台詞與生動的表情,常常引得觀者捧腹大笑,也讓他成為貴族圈中的“開心果”。他的表演場所,既有自己的府邸,也有朋友的聚會,甚至在一些公開場合,他也毫不避諱地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這種行為在當時雖然被部分人視為“放浪不羈”“有失體統”,但也贏得了許多追求自由與個性的文人的贊賞,認為他“真性情”“不虛偽”,成為南朝士人“越名教而任自然”精神的踐行者。

    更令人稱奇的是,徐君常常“載妓肆意游行,足跡遍布荊楚山川”,帶著歌姬舞女四處游山玩水,將私人娛樂擴展到公共空間。荊楚地區山川秀麗,自古便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地,三峽的雄奇、洞庭的壯闊、衡山的秀美,都吸引著無數文人前來游覽。徐君帶著歌姬舞女,乘坐華麗的車馬,穿梭在荊楚的山水之間,每到一處風景優美之地,便停下來擺設宴席,彈琴唱歌,翩翩起舞。他的游行並非秘密進行,而是“肆意”為之,所到之處,音樂聲、歌唱聲不絕于耳,引得沿途百姓紛紛駐足觀看,成為當時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他的這種行為,完全打破了“貴族生活應深藏府邸”的傳統觀念,將自己的享樂生活公開化、社會化,以至于“朋輩故交都難以見到他”——並非他刻意躲避,而是他總是在游山玩水的路上,行蹤不定。當時襄陽的魚弘也以豪放奢侈著稱,曾有“日進斗金”“侍妾百余人”的說法,兩人並稱為“北路魚,南路徐”,成為南朝貴族奢侈生活的兩大代表,當地百姓甚至編出謠諺流傳,足見其影響力之大,已經深入到民間社會。

    喜歡徐氏略記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徐氏略記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徐氏略記》,方便以後閱讀徐氏略記第398章 南朝梁枝江公徐君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徐氏略記第398章 南朝梁枝江公徐君並對徐氏略記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