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衛軍

第321章 特區的天空雄心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哈拉和林 本章︰第321章 特區的天空雄心

    當天晚上,連續失算的周玉琦來到了周玉坪在錦州港區的公館。

    對于大哥的突然到訪,周瀅很驚訝,也很高興,主動和僕人一起下廚房。

    周玉坪很平靜︰“坐吧!”然後自己坐回沙發,靜等大哥的下文。

    周玉琦沒有注意小弟的表情,直接說明來意︰“小弟,你要救大哥,我什麼都沒干,只說了一句成本,戈輝就要開除我。”

    “大哥,咱們家缺錢嗎?需要你克扣臨時工的工錢,需要你貪污工程款,還與黑惡勢力有牽涉,為什麼呀?你想干什麼?”周玉坪的聲音很平靜,但明顯處于壓抑不住的邊緣。

    “我……”周玉琦不知道小弟是怎麼知道的,一時間不知該說什麼好︰“不是我要這樣,是都這樣,你看那些東家,哪個不是這樣,有什麼問題嗎?別人可以,我為什麼不可以。”

    “大哥,高速工程你就不要想了,大凌河投資公司也沒你的位置了。”周玉坪不想再計較這個事情了,淡淡道︰“你掉隊了,是你自己沒跟上。”

    “你可是他戈輝)的磕頭兄弟,他就這樣不顧兄弟情意嗎?如果是這樣,當初還磕什麼頭!”周玉琦憤然道。

    “怎麼了?”周瀅走到二人近前,看到面紅耳赤的大哥,再看一臉嚴肅的周玉坪,立即責備道︰“二哥,你怎麼和大哥說話呢!好不容易來一趟,你怎麼還給大哥臉色看?海關署長的架子搬到家里來了?”

    對于突然出現的周瀅,周玉琦和周玉坪對視了一眼,都沒說話,都是沉默。

    鈴鈴鈴……電話鈴聲打破了沉默。

    周瀅去接電話,然後就听到了她驚喜的聲音︰“大哥?嗯,在呢!好!我去叫他。”說完放下電話,招呼周玉坪︰“大哥電話,找你。”

    周玉琦看著坐在對面的周玉坪起身去接電話,他已經猜到了那位“大哥”是誰,然後就听到周玉坪的回應︰“嗯,沒事,我自己能解決,啥?周瀅?額……好吧!我問問她,嗯,知道。”

    放下電話,回到周玉琦面前坐下,說道︰“大哥,你的事兒到此為止,錢也不會收回,你自由了,只要不觸犯特區的法律,沒人會管你了。”

    “小弟,你知道,我想要的不是這個。”周玉琦嚴肅道。

    “大哥,你掉隊了,那些不該有的想法以後不要再有了,是你自己放棄的。”周玉坪淡淡地說道︰“特區到處都是機會,以你的聰明,賺到錢不是問題。如果有困難,盡管找我,只要不違法,我都可以幫你。”

    “真的沒可能了嗎?”周玉琦還是不甘心。

    周玉坪重重點頭,十分肯定地說道︰“沒有了,真的沒有了。”

    周玉琦直接起身,懶得再說一句,直接就走。

    “大哥”周玉琦的手臂被周瀅拉住︰“即便是和二哥生氣了,也要吃完飯再走,我做的。”

    周玉琦只好留下吃飯,從小一起長大的妹妹,他不好說太硬的話。不過,這頓晚飯,三人吃的各懷心思。

    再說戈輝,從高速工地回來,屁股還沒坐熱,就接到了寧遠的電話。

    “老大,後天上午,運1的第七次試飛,殲1的第11次試飛,也是兩型飛機的第一次公開試飛,德國軍工專家、特區各局的領導、孫再芝先生等20人管理團隊都要參加。”寧遠說道︰“你和我都是20人之一,必須要到場,後天上午十點,官營農場。”

    “好”戈輝直接答應了。

    11月27日,上午九時前,戈輝的總督車隊就提前趕到了官營農場里的農場兵工廠。

    戈輝分別與成雨和尼虹兩口子,劉文濤和陳妮兒兩口子,握手寒暄,開幾句輕松的玩笑,然後直接去看飛機。

    總裝車間里,一胖一瘦兩架飛機並排停在一起,機械師正在做試飛前的最後檢查。

    戈輝笑了,笑容里滿是驕傲之色,雖然不是第一次看到,不是第一次看試飛,但在他眼中,那不是飛機,那是特區的天空雄心。

    一胖一瘦兩架飛機,胖的那個就是後世龍國自行制造的第一型運輸機y5,其原型是前毛熊國40年代設計的安2運輸機。

    農場兵工廠為其命名為運1,當然,這也是戈輝強烈暗示的結果。當又立的人啊!)

    運1的技術框架是戈輝提供的戈輝說是通過特別渠道向美國人買的),上一世的于果,在黑省上學時,y5就是機械工程學部的教具之一,他去掉了當下無法實現的技術,提供了簡化版的y5技術框架。

    看到戈輝臉上濃濃的笑意,陳妮兒知道,總司令很滿意,作為飛機項目的總監督不是總師),她最了解飛機建造改進的全過程,由她來介紹︰

    這是運1的第7次改進版,外觀基本沒變,機翼為單支柱、不等長翼展的上下雙翼。機翼為全金屬雙梁骨架,前梁以後為布蒙皮,機翼平面形狀為矩形。機身為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外形呈流線型。尾翼為斜撐桿式布蒙皮結構,位于機身的後上部。它包括帶有斜撐桿的水平安定面、升降舵、垂直安定面和方向舵。起落架為後三點固定式。駕駛艙裝有兩個可拆卸座椅,艙罩上部有應急艙蓋,艙內有通風和加溫裝置。駕駛艙風擋玻璃也可以加溫防冰。

    運1裝有航行儀表和機載電台設備。航行儀表有空速表、高度表、升降速度表、陀螺磁羅盤、陀螺半羅盤和地平儀。機上的通信設備有短波和超短波無線電電台。至于導航設備?就是人的肉眼+地圖。

    運1運輸機艙內有通風和加溫裝置,艙罩兩側突出于機身,向下視界良好。帶有系留環的貨艙地板能承受1500千克的集中載荷。兩側裝有10個簡易座椅,壁上各有4個直徑10寸的圓窗。在左側11號和15號隔框間有一大貨艙門,門上裝有乘客登機門。貨艙內部可進行不同改裝。

    運1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發動機,我們自行研發的農場1型far1)活塞式發動機,不穩定,相當不穩定,但是我們又沒有其它的發動機可選,就是今天的試飛,我也不確定能穩定運行多長時間,是15分鐘,還是17分鐘。

    <1.14型活塞式發動機第14個改進版本),功率為735千瓦1000馬力),1000馬力、九缸星型排列,4葉螺旋槳,油箱容積1240升,滑油箱容積115升。

    听完陳妮兒的介紹,戈輝依然是一臉淡然之色,聲音淡然︰“有問題就對了,你們能將簡單的星型發動機設計圖,變成發動機,還能讓飛機在天空飛行十幾分鐘,這已經是無中生有的能力了,是極為了不起的成就。”

    “可是……”陳妮兒一臉苦笑道︰“只能穩定運行十幾分鐘,這又有什麼意義呢?”

    “這不是德國人來了嘛!”戈輝的聲音依然淡然︰“他們想要我們現成的飛機設計和制造技術,就得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這特麼都是寫進了合作協議的。”戈輝罕見地在四人面前爆了一句粗口,然後繼續道︰“況且,如果他們不幫忙,拿走飛機殼子也沒用啊!據我了解,目前歐美列強也沒有合適的飛機發動機,他們也在摸索之中,而我們,走在了他們的前列。”

    “他們就可以嗎?”陳妮兒並不相信德國人︰“我們的研發團隊里,就有很多德國人,但是並沒有表現出驚才絕艷的能力,沒有讓我們的發動機變得更加穩定。”

    “不一樣,我們能請到的都是大學剛畢業的小白,或者說還沒來得及冒尖的普通研發人員。而這次來的軍工專家,都是在機械設計方面工作多年的大拿。”戈輝介紹道︰“他們缺的是啟發,需要我們幫他們捅破窗戶紙,讓他們有種‘oh y god,原來如此’的感覺。”

    陳妮兒也發出“原來如此”的感慨,然後認真地說道︰“明白了,今天我們會全力展示,讓德國專家看到我們的價值。”

    “那就拜托了!”戈輝滿意地說道︰“不過,也不要太勉強,不成功也沒關系,反正白紙黑字的合同已經簽了,我們現在能展示的就已經非常先進了。”

    嗯嗯,陳妮兒听後信心大增,于是又道︰“那我介紹一下那個身材瘦長的殲1戰斗機。”

    殲1戰斗機,戈輝多次強調這是殲擊機,同樣是戈輝提供的技術路線。上一世的于果,在美國的私人收藏品中,就有一架s2賽季的名機p51野馬式戰斗機。他拆解研究過,雖然沒有精確測繪,但是基本的技術路線他是了然于胸的,所以他給出的圖紙相當粗糙,但是方向是不會錯的。

    陳妮對殲1戰斗機更加用心,全程參與建造,參與討論每一個設計細節︰

    這是殲1戰斗機的第11次改進版,布局沒有特別之處,仍然是采用先進的層流翼型,高度簡潔的機身設計,合理的機內設備布局,這使它的氣動阻力大大下降,在不影響尺寸和重量的情況下,盡可能的增加載油量,盡可能的提高航程。動力依然是我們的far1.14型活塞式發動機,所以殲1戰斗機面臨的問題,同樣是發動機的問題。

    裝有和運1完全相同的航行儀表和機載電台設備。航行儀表有空速表、高度表、升降速度表、陀螺磁羅盤、陀螺半羅盤和地平儀。機上的通信設備有短波和超短波無線電電台。導航設備同樣是人眼+地圖。

    戈輝認真地說道︰“這兩架飛機,是我們特區的天空雄心,是在未來十幾二十幾年內,敢于和列強正面硬剛,指著鼻子對罵的底氣。雖然現在還不堪大用,但是五年八年之後呢?十幾二十年之後呢?清國的天空,必然由我們禁衛空軍來守護。”

    “禁衛空軍?”成雨和劉文濤齊聲感嘆。

    “對,禁衛空軍,禁衛海軍,守衛我們的領空和海疆。”戈輝堅定地說道︰“禁衛海軍,禁衛空軍,都將在未來的十年內組建,通過十幾二十年的不斷建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

    “十幾二十年,並不遙遠,我們都能看到。”劉文濤感嘆道。

    “你們說的那些,還是太遙遠了,如果不把眼前的問題解決,你們說的,將遙不可及。”陳妮兒又把話題拉回來潑冷水︰“我還是不太相信德國人的能力,far1.14型活塞式發動機,幾乎成了我的心病,如果不搞定這個,每天吃的飯菜,沒有一口是香的。”

    “相信我,德國人能搞定這個問題。”戈輝肯定地說道︰“我不是說德國人比我們聰明,而是德國的研究環境遠超我們的想象。德國工業化的核心動力源于其獨特的‘科學工業化’模式。柏林工業大學、亞琛工學院等23所技術院校,構建起產學研一體化的創新網絡。以克虜伯公司為例,其埃森工廠與柏林工業大學實驗室建立直通電報線,教授團隊可在2小時內將冶金實驗數據,變成車間的生產參數。這種模式使得德國在1875—1895的20年間,工業專利注冊數量增長470,遠超英國的183。”

    戈輝想了一下又補充道︰“我們要向他們學習,也搞產學研這一套,但是前期,我們這一邊要反過來,學校向工廠學習,工廠向學校轉移技術,為以後學校反哺工廠,向工廠提供技術支持打下基礎。”

    戈輝總結︰“德國的研發模式,讓德國的工程師有更廣闊的研發思路,加上我們給予的‘捅破窗戶紙’的啟發,相信他們肯定能搞定發動機問題。”

    “好吧!”陳妮兒還能說什麼呢?她還是不理解總司令為何如此盲目相信德國人。

    “我們自己的人才積累太少,需要時間,這也是我們願意和德國人分享技術的原因所在,抓緊時間學習吧!”戈輝說道。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才積累,至少要五十年起步。”劉文濤無奈道︰“五十年啊,那時我已經是老頭了,運氣不好的話,已經掛在牆上。”

    “別說五十年,就是一百年,我們也等得起,也必須等。”戈輝堅定地說道︰“國與國的競爭,從來都是以百年為單位的,過去的一百年,我們回不去。當下新的一百年,就在我們手中,你們願意重復上一個百年嗎?”

    “no no no,堅決不,絕不允許。”成雨立即說道︰“寧可獻祭自己,也不願意看到那樣的結果。”

    “沒錯,決不允許,決不允許哪怕有一丁點這樣的趨勢出現,誰膽敢壞了我們的大事,誰就得死。”劉文濤咬牙切齒道。

    “所以,我們必爭朝夕,夜以繼日,奮斗不止。”戈輝平靜地說道︰“為了國家復興獻祭自己的全部。”

    五個人關于飛機的話題一直持續到蘭方舟提醒戈輝“特區長官孫先生他們到了。”才結束。

    特區長官孫再芝,以及20管理團隊,特區各局領導,全部到場。

    德國駐朝陽領事貝恩德萊諾和德國軍工專家站在一起,正低聲地交流著什麼。貝恩德萊諾也是唯一應邀出席的外國領事。

    所有人都站在殘雪依然的農田里,沒有任何座席。

    有人向穿著官營農場馬甲的人要椅子,但被拒絕了,並被告之︰不想看,可以回去,這里全是秘密,真不願意放你們進來。

    戈輝很快來到孫再芝面前,熱情握手,親切交談,贊美孫再芝這身麒麟大衣非常適合他。

    “听說你德國之行,成果豐碩啊!”寒暄過後,孫再芝說道︰“北京朝廷跪求都求不來的技術,你憑一張嘴就拿回來了,不服不行啊!”孫再芝說著豎起大拇指。

    “技術交換”戈輝實話實說︰“德國人又不傻,不可能白給我技術,沒有一件東西是白拿的,就比如今天試飛的飛機。”

    “飛機?德國沒有嗎?以他們的技術實力,應該更好才對吧!”孫再芝有些不理解。

    “恰恰相反,我們的技術更成熟,更先進。”戈輝自信地說道︰“不然,你以為他們為什麼過來這里。”說著用下巴指了一下那些聚在一起的德國軍工專家。

    “我相信你不是吃虧的人。”孫再芝不再糾結這個問題,他今天過來,除了想看看特區制造的飛機,還是想和戈輝溝通一下特區經濟過熱,通脹壓力山大的問題。他是先確認戈輝要來,他才決定過來的。

    “吃虧是免不了的,畢竟基礎在那擺著呢,咱技不如人,得認。”戈輝平靜地說道︰“現在吃虧,為了以後少吃虧,或者不吃虧。”

    “這都是軍方的事情,我不過問。”孫再芝道︰“但是另一件事,還是需要你參詳一下。”

    “先生請講”戈輝正色,擺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樣子。

    孫再芝面色凝重︰“特區的大規模投資,導致經濟過熱,通脹壓力越來越大。米票布票只能保證普通民眾的吃穿問題,但是民眾的生活中不只有吃穿,還需要其它東西。哪怕是吃,也不能只吃米啊!所有東西都在漲價,供銷總社旗下的超市不漲價),不得不憑身份證限購。”

    “經濟過熱和通脹壓力,都是表面問題,並不難解決。”戈輝想了一會兒說道︰“我們的決定必須要著眼于未來,甚至要穿透歷史迷霧,看到未來,而不是被眼前的問題羈絆。我們絕大多數的決定,短期內都是無效的,而且很有可能會遭到大範圍的反擊和批評。我們從一窮二白走過來,現在也基本屬于初具規模,所以我們更要發展教育和大規模投資建設,哪怕勒緊腰帶,也要和列強搞合作項目,把項目落實。我們要解決的不是現在的問題,是未來,是五年八年之後,是十幾二十年之後,是未來的半個世紀,是更遙遠的一百年。”都是空話,但是在戈輝這個位置,只能說這樣的空話,方便下面的人靈活領會精神。)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禁衛軍》,方便以後閱讀禁衛軍第321章 特區的天空雄心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禁衛軍第321章 特區的天空雄心並對禁衛軍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