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往南十五里有個曹家堡子,大財主曹萬里家趁幾百頃地,這年月沒有化肥、復合肥什麼的,這些地主老財們需要向城里購買糞肥。
偽滿洲國時期的城市糞便清運體系具有明顯的殖民剝削特征。
日本殖民當局通過設立壟斷性機構控制城市衛生管理權,其中哈爾濱的典型案例顯示,&34;東亞商事株式會社&34;與&34;清掃株式會社&34;等日資企業以征收&34;衛生捐&34;為名實施經濟壓榨。
這些機構采取雙重剝削模式︰一方面向市民攤派高額衛生費用,另一方面以極低薪資雇佣勞工從事高危作業,糞便運輸過程中普遍存在露天發酵、防護缺失等職業危害。
在通遼等中型城市衍生出&34;國際運輸株式會社通遼出張所&34;等分支機構。檔案顯示,此類機構實行差異化收費制度,對機關單位按垃圾量階梯計價,而對普通居民則強制攤派固定費用。
1940年《滿洲日日新聞》披露,大連衛生組合聯合會的年度利潤中,72來源于糞便轉售給近郊農村作肥料產生的收益,印證了殖民當局將城市排泄物轉化為農業資本的本質。
這種衛生管理體系實質是殖民統治的延伸工具,其核心目標在于︰通過控制城市基礎服務強化殖民權威、利用資源壟斷進行經濟掠奪、借助環境治理實現人口管控。
現存奉天省公署檔案中,超過30份勞工訴訟案卷涉及糞便清運企業的工傷賠償糾紛,充分暴露該體系對底層勞動者的系統性壓迫。
&34;東亞商事株式會社&34;與&34;清掃株式會社&34;等機構雖然承擔了城市糞便清運的職責,但它們的運營方式和目的都是為了滿足日本殖民者的利益和需求,而不是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條件。
江河讓小伍子掛靠了新京的一家“清掃會社”,打造了二十幾輛糞便清運車,還雇了二十幾個清運工。
這天,江河親自騎馬帶隊,領著小伍子押著一長溜糞車浩浩蕩蕩向新京城外走。
糞車木輪碾過新京出城的黃土道, 轆縫里甩出的糞渣子引來成團的綠頭蒼蠅。車把式的破氈帽檐往下滴著汗,後脖頸子叫馬韁繩磨出血稜子——那匹老馬自打聞著車上的穢物味兒就直打響鼻,畜生比人更曉得這腌 營生要命。
&34;站住!糞車往哪 呢?打開,老子要檢查!&34;
道卡子橫著兩根裹鐵皮的刺槐木,四個戴戰斗帽的警備軍偽滿洲國成立後,為了維持治安,設立了多個警備軍。這些警備軍最初是由地方武裝、土匪等改編而成,後來逐漸整編為正規軍。警備軍包括興安東、西、南、北等警備軍,以及後來設立的各軍管區警備軍。這些警備軍分別駐守在偽滿洲國的不同地區,負責當地的治安和警備任務。警備軍的主要任務是鎮壓當地民眾的反抗運動,維持治安,以及協助日軍進行軍事行動。)從崗亭里鑽出來,領頭的絡腮胡腰帶上別著王八盒子,絡腮胡子里還沾著早上喝的苞米面糊糊。江河瞥見崗亭後頭新栽的樁子,上頭掛著個血葫蘆似的腦袋,肯定是被這伙人抓住的抗日分子。
小伍子攥鞭桿的手直打顫,車轅上掛的銅鈴鐺跟著哆嗦出碎響。
三江好跟在最後一輛糞車後頭。
江河打馬上前,“老總,俺們是給曹家堡子拉‘夜香’的!”
注︰糞便在傳統農業中被稱為&34;黑金&34;,因含氮、磷等元素是重要肥料。宋代《夢溪筆談》記載汴京&34;糞業者聚眾萬人&34;,明清時北京&34;糞道&34;成為可繼承的產權,民國時期上海糞霸杜月笙曾控制法租界糞便專營權。
因白日市井喧囂不便作業,且減少氣味擾民,收集糞便多在深夜進行,故稱&34;夜香&34;,
工具︰木質糞車帶密封木蓋)、杉木糞桶或金屬桶防滲漏)、長柄糞勺銅制防腐蝕)
&34;香貨&34;指新鮮糞便
&34;黑老虎&34;代指糞霸
&34;走夜河&34;即收糞路線
&34;挑燈花&34;謂糞勺舀糞動作
張愛玲《怨女》用&34;夜香車轆轆聲&34;象征壓抑的市井生活
老舍《駱駝祥子》通過糞場描寫展現底層掙扎
……
“都站住,例行檢查!”
江河翻身下馬,示意廂體上糊著大小便,散發出臭味的糞車說︰“各位軍爺,你看這埋里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