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觀測終端
科研船繞過了留守在此處的遠古自動艦隊群,貼近了那顆機械星球。
“這下面恐怕危機四伏,還是由我們下去探索吧,你們太脆弱,干脆留在軌道上觀察記錄。”
人類船員向著布洛葛船員說道。
“嗯,多加小心。”布洛葛憨厚地笑著。
曾幾何時人類才是最弱小的生物,但是在一切飛升都完成後就徹底改變了,人類擁有了納米機器人構成的無所不能的身軀,意識被保存在靈能虛擬服務器中,絕對安全。
十幾個人類船員瞬間溶解,納米機器人和船體合並。
緊接著隱形科研船來到了機械星球的軌道上,船殼底部隆起一個渾圓的納米金屬球,就像雨滴一樣滑落,在星球上空解體成為漫天的納米機器人粉塵,最後安全落地。
“安全降落,保持通訊聯系。”
“科研船在軌,接入服務器。”
人類探險家通過納米掃描出的數據被實時傳遞給軌道上的科研船,布洛葛們開始迅速歸檔數據,並實時進行協助研究。
“讓我們看看這顆星球上藏了哪些秘密!”
他們所降落的位置是一片較為空曠的地面,地基采用的是合金結構,周圍不遠處存在著大量建築物,因為是機械星球,上面自然沒有發現任何生命信號。
經過簡單的探查,包括科研船在軌道上的掃描,目前為止,研究人員所能推斷的是,這個被他們烏鴉嘴般稱為“觀測終端”的行星上並不缺乏活動跡象。
地表上有稠密的建築物,除了合金結構基本沒有別的材料。
大量人造建築鱗次櫛比地排列在荒蕪的基底合金板上,這些規整的陣列幾乎覆蓋了行星四分之三的地表。
同時,數以億計的無人機正在對其進行維護,執行的任務從簡單的清掃到運行高度復雜的裝配線皆包含在內。
然而它們的真正作用目前尚不明確。
研究員不得不把自己分散成納米機器人粉塵,但是這些粉塵卻引來了那些無人機的注意,一些無人機似乎將他們當作了灰塵開始執行清掃協議。
他們只能模擬成相同的無人機樣式,悄悄混進去,確保沒有引起任何警覺。
不過他們很快發現這是多此一舉,在多次冒險嘗試攔截一架無人機後,研究員發現這些機器人其實對他們毫不關心,即使從它們的身邊路過也繼續執行著各自的命令。
與這些無人機的一切溝通嘗試都失敗了,即便是嘗試打斷他們的工作也毫無收獲,這些無人機毫不躲閃直接強行沖撞擋路的研究人員,被迫讓他們回歸納米狀態。
打那以後,研究人員只能轉而將目光放在操控這些無人機的程序上。
他們先攔下了一架無人機,然後強硬地用納米機器同化了它的外殼,然後拆開分析內部構成,找到它們的芯片。
並且通過分析攔截到的信號,研究員最終推斷其中有一個主宰一切的系統在操控這些無人機。
然而,對其進行解碼非常困難,可能很難再有進一步的發現了。
軌道上留駐的科研船接管了這些信號,利用科研船上的設備進行破解,布洛葛們和地上的人類保持著聯系,相互配合著研究。
應該慶幸布洛葛們都留在船上,這顆機械星球的環境可不適合它們進行探索。
果然納米身軀是最方便的。
在進行了深入的探查後,一部分人解體成納米粉塵,滲入星球地下進行探查,另一部分人則留在星球地表調查。
在觀測終端的地表,它們看到了大量的信號塔,正在不斷地接收來自星空的訊號,這些訊號並非來自銀河,就來自極域警哨內部。
經過反向追蹤和定位,研究員驚訝地發現有大量的裝置散布在整個恆星系中,而此前科研船居然絲毫沒有掃描到。
總共約有超過一萬個這樣的物體,它們大部分是長圓柱體外形的裝置,似乎仍在運行,持續不斷地向行星發送信號。
之前很可能是由于干擾太多,科研船才未能掃描出這些探測陣列。
科研船接到了地表研究員的報告,立刻調整傳感器訊號開始詳細觀察。
鑒于這些探測器的形狀以及它們似乎無一例外地指向銀河系中的各個點的事實,研究員無可避免地得出這是一個出奇巨大的傳感器陣列的結論。
但它會是由誰建造的呢?
一個孤立的星系,被切斷的航道,布滿空間的探測器,指向銀河中每一個光點,和上古看護者一模一樣的艦船,是誰弄出的這一切,有什麼目的?
實在有些令人不安。
地面上的研究員最終決定實施一項大膽的行動,趁著附近沒有其他無人機存在時,成功地向一處無人機主機的接入終端植入了竊听裝置。
該入侵目前還沒有被發現,通過監測,人們對其的印象是︰這是一個高度復雜的系統,甚至可能遠超現有的網絡技術,但完全沒有考慮到自衛的需求。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毫無疑問制造者認為軌道上那些防御艦隊的武力就已經非常充分了。
盡管如此,被入侵的這個系統還是龐大得難以置信,甚至龐大這個詞用來描述這個涵蓋整顆行星的系統來說都有些蒼白無力。
位于極域警哨的自動化系統似乎比他們所能想象的還要古老。
被黑入這個系統泄露了數據,可是其中並沒有能夠幫助現場的研究員們確認其建造者身份或最終意圖的信息。
關于系統的建造者,唯一可以確定的事情就是它們至少在上個時代前就已經來到了這里,在建造完系統並將其設定為監測整個星系的觀測站後就離開了。
值得一提的是,經歷如此漫長的歲月後,這個系統仍在運作。
遍布整個系統的裝置陣列實際上是高度精密的傳感器,它們會向該星球發送實時數據,而在星球上的中央處理系統則會將這些數據轉化為無人機可以保存並長期存儲的數據。
由于受到存儲空間與物資短缺的影響,它們似乎下決心改進了數據壓縮技術。
這個星球上的巨型結構自稱其存儲了自建造以來的所有觀測數據,不過研究員卻無法證實這一點,畢竟這些數據被過度壓縮,已經超出現有的解壓能力了。
這就是一個能監控整個星系的觀測系統!
令人不安的是,盡管發送頻率下降,但其依舊在向外界廣播“重點”數據流。
不過都過了這麼久了,應該也沒人在監听了吧?
不管怎樣,研究員已經準備好程序接管這些無人機,只要有膽量,他們馬上就可以根據他們自己的設想改造這個系統。
喜歡群星︰獨裁元帥絕不是戰犯請大家收藏︰()群星︰獨裁元帥絕不是戰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