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凶手怎麼可能就在我們中間?下午的時候大家不都在別墅里頭嗎?”
“對啊,而且如果要說奇怪的家伙,和你們匯合之前我們還看到了很奇怪的人。”
回到別墅的幾人立刻分成了幾個派別,听完毛利小五郎的推理立刻為自己辯駁起來。
“那個人戴著一頂黑色針織帽,個子很高大,我原本還以為他是熊,想開槍射擊呢。”
黑色針織帽。。。
柯南的表情凝滯一瞬,不知道在想什麼。
殷玖卻是已經差不多記起來了這次的劇情。
凶手是甘利亞子,作案原因是她發現自己男友的錄像中完整記錄了自己兄長死前的影像,因此懷疑二垣佳貴對她兄長見死不救。
可惜真相其實是那場雪災中的兩人死于槍殺,而二垣佳貴發現了視頻里的真相,對開槍的兩名歹徒進行勒索。
也真是挺不容易的。。。這對情侶,一個不問,一個不解釋,但兩人似乎都還挺勇。
該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嗎?
殷玖理了理思路,表情平靜的找了個安靜的地方,拿出手機將現場情況一一發給京極真。
原著劇情也是這個時候京極真出現救場,沒想到他無意識的一次邀約竟意外貼合了劇情。
殷玖把這個現象記在了心里。
另一頭,保時捷356a里,琴酒終于鎖定了幾處fbi據點。
公交車案後,那些剛來日本的fbi們也暴露在了組織的眼皮底下。
“不用留活口。”
琴酒看著監控里已經被安插上了炸藥的別墅區域,十分好心情的勾起嘴角。
“大哥所有炸藥已經放置完畢。”伏特加手上握著一大串遙控設備,又檢查了一遍顯示屏幕,“可惜啊,赤井秀一不住在這些地方,不然。。。。”
“以他那種狡兔三窟的性格。”琴酒冷笑了一聲,“格蘭菲迪已經給他選好了誘餌。”
“誘餌?”
“格蕾絲•艾哈拉。”
——
“嗯?怎麼了小哀,是被我傳染了嗎?”
阿笠博士躺在床上,看到原本正在倒藥的灰原哀突然停下來打了幾個噴嚏,有些內疚。
“應該是粉塵進鼻子了。”灰原哀搓了搓鼻子,下意識看向窗外已經開始下雪的街道,“小玖好像和毛利一家去山上過夜了,也不知道現在那邊有沒有在下雪。”
“應該是有的吧?”阿笠博士也下意識看向窗外,“吹渡山莊最初的聞名史好像是因為一位英國的伯爵夫人在那邊做過巧克力,而後獲得美滿愛情。”
“英國的伯爵夫人?”
“對啊,那位夫人似乎是在日本長大的,也就十幾年前的事。。。。”阿笠博士說到這里已經覺得有些耳熟。
灰原哀的動作卻是更快,打開了電腦。
“是殷樹里!”
灰原哀的瞳孔縮緊,立刻起身撥打電話。
“格蕾絲?”殷玖接通電話的時候案件已經接近尾聲,耐心听完灰原哀的話,殷玖的表情也柔和下來。
“這個啊,我已經知道了。”殷玖聲音溫和,“不過很可惜,年代隔的太久這里應該沒有我母親的線索。”
“可是。。。”灰原哀其實是想提醒殷玖要小心組織里的人,但話到嘴邊又硬生生止住了。
她以什麼身份來提醒殷玖?
灰原哀的手指陷入掌心。
殷玖在電話那頭,听著自家研究員沉默,思索了一下,覺得自己或許找到了癥結所在,“放心吧,我做的巧克力全是代表著友誼的巧克力,你也有份。”
灰原哀︰“。。。。。”
“而且你的巧克力和克麗絲•溫亞德的巧克力,用得是同一罐原料,重量也是一致的。”
殷玖的語氣听起來就像一個安撫自家雙生閨女的老家長。
听得灰原哀呼吸一窒,她是那種人嗎?
她就從來沒和貝爾摩德比過。
而且當年明明就是貝爾摩德對琴酒有意,所以才故意為難她的吧?
灰原哀有口難言,好險沒忍住掛掉電話。
就在灰原哀準備開口解釋的時候,殷玖那頭忽然傳來兩聲槍響。
“怎麼了?”灰原哀立刻警覺。
“嗯?不清楚,他們在外面破案,我去看看?”殷玖用手捂住了話筒。
“別去!”灰原哀想阻止,電話卻已經被掛斷。
殷玖這頭剛從房間里探出腦袋,就看到大廳里已經亂成一團,持槍的大漢顯然已經被毛利蘭和京極真制服。
“你們打完了?這麼快的嗎?”殷玖算了一下時間,從槍響到他打開房門,不足十秒。
“是歹徒沒做防備。”京極真解釋了一句,目光就落到了朝思暮想的人兒身上。
“阿真。。。”鈴木園子飛撲過去。
殷玖看到這個場景果斷後退了半步,重新拉上門,拒絕當燈泡。
——
幾日後。
fbi的某處據點。
“可惡,這次我們真是損失慘重啊!”卡梅隆一拳打在了牆壁上,想到這段期間犧牲的同伴表情猙獰又痛苦。
“都是我的錯,早知道公交車上會發生那樣的事,就該讓大家先全部撤離。”朱蒂低著頭。
“沒有用的,公交車被劫持是意外,如果我們的人貿然撤離,可能暴露的成員會更多,”赤井秀一語氣冷靜,電腦的監控畫面上顯然是阿笠宅的場景。
“克麗絲•溫亞德最近有繼續接觸殷玖嗎?”
“明面上新出智明的身份是沒有動作,不過我有听班上的孩子說,殷玖特地做了愛心型的巧克力送給克麗絲。”朱蒂思索著,“我有些擔心,那個惡魔會利用殷玖的感情。”
“是嗎。”赤井秀一沉思了一會兒,也有點摸不準殷玖的想法。
如果殷玖對貝爾摩德的感情並非簡單的雛鳥情結,也不排除組織會利用這一點對殷玖下手。
在沒有底線這一方面,赤井秀一覺得組織從來不曾讓他失望過。
喜歡柯南之組織沒了我遲早要完請大家收藏︰()柯南之組織沒了我遲早要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