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錦衣衛跟大儒辯經

第161章 望崦嵫而勿迫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滄海茫茫粒米身 本章︰第161章 望崦嵫而勿迫

    大明肅州衛之西是哈密衛。哈密的居民主要是畏兀兒、哈刺灰,以耕織為生,非常恭順。大明初期在哈密建立了羈縻衛所以護衛甘肅。

    但是時過境遷,自宋朝開始,中原四大壟斷產品鋼鐵、絲綢、茶葉、瓷器的生產基地全在東南,由此形成了發達的東南海貿。陸上絲綢之路早已蕭條,大明在西北無利可圖,仁宗昭皇帝不勤遠略,宣宗承之,在西北東北撤回很多衛所,封了瓦剌的後人為忠順王,本土畏兀兒人的貴族為忠義王,實行羈縻土司制管理。

    到孝宗時期,哈密所有的韃子都信了回教,現在哈密最大的勢力是吐魯番的滿速兒汗,他是元朝四大汗國之一東察合台汗國的第十三代汗王。

    一張白紙,涂上什麼就是什麼。處于部落民階段的韃子打到哪里就皈依了哪里的宗教、接受了哪里的語言文化,變成了其他的種族,連鐵木真起家時的幾個老部落都不例外。滿速兒雖然是根正苗紅的成吉思汗後人亦未能免俗,他入了回教自稱甦丹滿速兒,大明稱為速壇滿速兒。

    滿速兒一會兒向大明稱臣進貢請求貿易,同時又攻打畏兀兒忠義王,年初更是劫掠邊關,進攻肅州。朝廷被迫派兵部尚書金獻民率重兵入甘肅援救,且稱滿速兒為回賊。

    由于韃子蒼白的文明底蘊極其容易被奪舍,李福達在板升城如龍歸大海,不但山西逃來的白蓮教徒皈依了他,板升城周邊的韃子小部落很多成為太平教信徒。

    草原上生產力低下,韃子女人的價值還不如一個瓷碗,平日被當成生育工具在男人之間換來換去,她們听到李福達不但說眾生平等,而且說男女平等,立刻成為太平教的狂信徒,連帶她們生的孩子。

    第三次大同兵亂時,三百多大同亂兵逃北被吉囊接走,他們當中一部分加入了鄂爾多斯部,另外一百多人來到板升城。這一百多迷茫找不到出路的軍兵很快成了太平教骨干。

    惠慶秀才完全照搬禮經,仿周公建立的制度實行軍政一體兵農合一,按伍、兩、卒、旅、師、軍的軍制建立了太平軍。李福達稱為大祭司,簡稱司,只研究天理不問俗務;軍政由惠慶、邵進祿、郭巴子分別任太師、太傅、太保,號稱三公,每人各領一軍,每軍兩師;六師的長官稱為師帥,每師帥兼領天、地、春、夏、秋、冬六官。

    韃子的每個大部落由一個個小部落組成,因利而聚無利而散,小部落游牧時換一個大部落投靠是常事;能被大明收編,哪怕只是大明賜個封號有大明交易的資格,那簡直就是長生天庇佑,何況是加入明軍。

    邊關巡撫輕易不會給韃子部落互市文憑,至于想拿到兵部的正經編制更比登天還難。因此在春荒之日,很多察哈爾、土默特、鄂爾多斯等大部落不要的小部落紛紛投靠太平軍,被太師惠慶重新編伍。

    女人另外編成一個女子營,由惠慶的秀才娘子為營長;未滿十五歲的少年被編成娃子營,由邵進祿的兒子為營長,女子營娃子營由三公直屬。

    板升城的人口激增,存糧顯然捱不到夏收。在眾旅帥、師帥的請求下,李福達決定西征耶路撒冷。

    韃子有豐富的長途轉場經驗,他們準備好大車及干糧,沿著陰山、狼山、亦不剌山的南麓,踏上了西去的路途。

    當他們來到居延海邊歇息時,從甘肅來了一名韃子使者,自稱帶來漢文與突厥文版的《聖經傳》。

    這個消息在太平軍里傳得沸沸揚揚,李福達沒有想到天人親授的聖經這麼快就有人為之寫傳,他一時拿不準是人人可闡發聖經好,還是由太平天國壟斷聖經解釋權好。既然大家都知道有人為聖經做了注釋,李福達和三公商議後,決定召集旅帥以上的高層接見使者。

    “這位老倌,在下就是李福達,請問老倌來自何方,為聖經做傳的又是何方神聖?”

    巴特去過北京,給文曲星當過家丁,眼界比草原上的韃子和中原的鄉下人高出三四層樓,對上俺答都不怎麼發怵。他大方地回答道︰“李大喇嘛,大明有位狀元公讀過聖經後,認為聖經切合孔孟之道,有教化人心之功,就給聖經寫了注解,並讓人把聖經和聖經傳翻譯成突厥文,以便大喇嘛在西域傳播。”

    氈帳內胡漢眾人幾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驚訝地肅立起來。李福達也是呆若木雞,半晌後從矮幾轉出身,到盆里洗干淨雙手,恭恭敬敬接過一堆書,突厥文的分給帳內韃子文書,漢文的分給惠慶等秀才童生。

    眾人見《聖經傳》扉頁果然有序曰︰此書義理與四書合,性情𠺖然,不與孔子異道。這是說聖經不違華夏傳統;

    又雲︰儒以中道御群生,罕言性命,故世衰而浸息;堯以大悲救後人,廣啟因業,故劫濁而益尊。這是說此書適合亂世;

    然後說聖經古奧,今人多不察書中所雲人物事跡地理因音韻流變而產生古今差異,本人不才,遍覽方志為《聖經》做傳,並令四夷館通事將《聖經》及《聖經傳》譯為突厥文,以正本清源,教化胡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傳者署名姚淶,乃嘉靖二年狀元,翰林院六品侍讀領理藩院主客司郎中兼四夷館提舉。

    眾人更無懷疑,暫且放下書,盛情邀請巴特盤桓數日,巴特卻說自己只是一名信使,既然任務已經完成,便告辭而去。

    巴特走後,大家翻開《聖經傳》瀏覽起來,惠慶翻到《出米昔爾記》那一章的傳,趕緊讓眾人來看。

    原來狀元注解說西域胡人讀為埃及者,即崦嵫也,匈奴讀為焉支,所以埃及即甘肅;《出米昔爾記》也可以寫成《出埃及記》。摩西者,即佛祖喬達摩西達多也。胡人口口相傳,只記得佛祖名字中間的兩個發音,稱佛祖為摩西。

    老子出關化胡點化喬達摩西達多,佛祖帶著信眾北上,逝于途中,所以屈原有詩雲“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即是說不要停留甘肅,要盡早離開。

    惠慶對李福達道︰“今日觀狀元公所著《聖經傳》,在下不由得恍然大悟︰李祭司過往種種,正是帶領迷途羔羊重走長征路!

    你從甘肅山丹衛來到洛川,帶著我們過黃河來到板升城,可謂小出埃及;

    你從板升城帶領眾人去耶路撒冷,可謂大出埃及!

    一切種種,在古書中莫不有徵,既然說望崦嵫而勿迫,那我們看到崦嵫山就不要過去,明天繼續西進。只是不知道下一個紅海在何處?”

    氈帳中一名韃子旅帥急切說道︰“惠太師,看看狀元公怎麼說的!”

    惠慶正要繼續往下看,被李福達一把攔住道︰“且慢!造物主創造萬物,就是讓我們自由的!如果造物主安排了每個人的命運,並把命運展示給每個人看,那世人的種種努力還有什麼意義?

    我們只須一路向前,莫問前程!

    如果大家要問我命運,在下一言以蔽之︰敬天法祖者上西天極樂世界,背棄天道者下十八層地獄!”

    帳內秀才童生嘆服道︰“祭司之胸懷無人可及,正合莊子‘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之自由!”

    一夜無話,次日太平軍離開居延海繼續向西,出埃及穿越沙漠來到哈密地界。

    哈密地界上,畏兀兒人在綠洲定居農耕,韃子在草原游牧,各一半一半的。

    畏兀兒人和烏斯藏的土蕃人差不多,定居在河谷中,定居、農耕且匠作技術遠不如大明的生活方式,使得他們對大明非常恭順。

    但是今天他們吃驚地看到從東邊來了一群龐大的車馬隊,車馬隊停留在小鎮邊上。穿鴛鴦襖的明軍騎兵和頭上扎著十幾個小辮子的韃子騎兵三三兩兩沿河谷上下拜訪,把周邊十幾個村子的村長和阿凡提們請到鎮里的集市上來開會。

    一位通事模樣的人笑著說道︰“好叫各位尊貴的長者得知,我們是太平軍,路過吐魯番前來征糧。”

    村長們見多識廣,在瓜州、嘉峪關見過明軍,在哈密城見過畏兀兒的忠義王的軍隊,偶爾滿速兒的韃軍也會來搶劫,但是從來沒有听過漢韃混編的太平軍。

    一名阿凡提小心翼翼說道︰“軍爺,敢問你們的太平軍打哪來的呀?”

    通事自豪地說︰“我們都是爺火華的聖戰士,要去耶路撒冷建立太平天國!”

    阿凡提們听到來人也是信爺火華的,放下心來。自從滿速兒信了爺火華入了回教,就大模大樣地以甦丹自居,開始約束部下不再搶劫,而是搞起來農商業。

    “天下信爺火華的都是兄弟姐妹,所以我們今天路過此地,特向諸位征糧!”

    集市上來趕集的村民听到此言一片嘩然,村長們和阿凡提們從來沒有听說過有人以爺火華的名義征糧,在台階下議論一會,還是那名膽大的阿凡提問道︰“敢問軍爺,去耶路撒冷聖戰雲雲,出自哪里的經書?”

    通事也不答話,反問道︰“你們既然是有經人,那你們的經書呢?”

    小鎮的村長趕緊去經堂里小心翼翼捧出一個盒子回到集市,當著在場人的面打開盒子,虔誠道︰“這本經書,是五十年前,我們周邊幾個村子的阿凡提親手抄錄下來的,一直保存完好,甦丹滿速兒汗前些年來瞻仰過,贊不絕口!”

    太平軍的通事走過去拿起經書翻看一下,笑了一聲,從口袋里掏出一個火折子一晃燃起一團火焰,就往經書上燒去。

    不但各位村長、阿凡提,就連圍觀的趕集各村村民都目瞪口呆,腦子一時反應不過來,等到經書熊熊燃燒,眾人才醒悟,發了瘋地大叫起來。不少人雙眼通紅,就要上前反抗,被太平軍的士兵抽出刀槍喝止。

    村長們和阿凡提們失聲痛哭,跪倒在地,用手批著自己的臉頰,扯著自己的頭發︰“卡費勒!你們是卡費勒!你們不是信奉爺火化的得道人,你們是魔鬼!你們要下火獄的!”

    集鎮上人聲鼎沸,憤怒的民眾奔走相告,紛紛聚攏過來,口中罵聲不斷。

    一名太平軍軍官模樣的人不耐煩地抽出火銃,點燃引線,朝天上開了一銃,才讓畏兀兒人平靜下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你們的經書是手抄的,所以是偽經!我們這里才是真經,我們的經書是大明印刷出來的!”太平軍通事手舉一本書高聲叫道︰“你們的偽經,誰來給你們講解的?”

    幾名阿凡提抽泣著從地上站起來,擦擦眼淚,回道︰“當然是我們看過經書後,給大家講經說法。”

    “嗤!”通事冷笑一聲︰“我們的真經,是大明的狀元公給做的注解!”

    這話一說出來,在場的畏兀人不由得縮了一下脖子,還是那名膽大的阿凡提問道︰“軍爺所說的真經,大明狀元公寫的注解,可以給我們看看嗎?”

    通事豪爽說道︰“當然可以,經書就是讓大家一起來誦讀,傳播的人越多越好!這里一本《聖經》一本《聖經傳》,你們就在這里抄錄下來!”

    通事令人抬來兩張桌子,阿凡提們接過兩本突厥文的經、傳,就在桌子對著注解,閱讀起《聖經》來。

    阿凡提們越讀,聲音越大,圍觀的畏兀兒人听不太懂,但是他們可以看到畏兀兒人的智者、老師阿凡提的臉色逐漸嚴肅莊重。

    當阿凡提讀到摩西出埃及渡過紅海,大明狀元解釋說︰紅海,即哈密之蒲昌海,蒲昌海為咸水海,海中有紅色藻類,故名紅海;摩西見到爺火華的西奈山,耶路撒冷人用符號寫成“sin ai”,其意為絲山、秦山,即如今的天山。

    所謂的西奈山,皆是由于蠻夷之人不通文字,只能用一些簡單的符號記錄,連讀之下所以才有此錯誤!

    大明狀元公旁征博引,從地方志、訓詁、音韻流變等,把聖經中的人物、地名、事跡解釋得清清楚楚!

    畏兀兒人听阿凡提把《聖經注解》一一讀出來,心中更無懷疑︰眾人平日听阿凡提們讀偽經,多有莫明其妙之處,無法解釋。

    今日听阿凡提們一邊讀真經,一邊用大明狀元公的傳疏解讀,原來的疑義今天豁然開朗︰我們過去讀的確實是偽經!里面胡說八道之處不知道多少!

    今天讀到的才是真經!明明白白、條縷清晰!

    出埃及就是出焉支,分開紅海就是分開蒲昌海,西奈山就是天山!巴比侖就是昆侖!

    阿凡提們讀一句解釋一句,在場的畏兀兒人靜靜地听著,眼淚汪汪。

    當讀完《聖經大同書》一段,畏兀兒人歡呼雀躍如痴如狂,朝著通事和太平軍大喊道︰“我們要見大祭司!我們要見大祭司!”

    喜歡我在錦衣衛跟大儒辯經請大家收藏︰()我在錦衣衛跟大儒辯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在錦衣衛跟大儒辯經》,方便以後閱讀我在錦衣衛跟大儒辯經第161章 望崦嵫而勿迫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在錦衣衛跟大儒辯經第161章 望崦嵫而勿迫並對我在錦衣衛跟大儒辯經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