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子,王澤可是看到自家小兒子就頭疼,孩子年紀小,被他沒事就送入種植空間中,帶來的後果就是精力旺盛,完全不像是其他孩子那樣一天中大半天都在睡覺。
還好岳母來看外孫時,眼看他們這情況,只能讓親家那邊看孫子,她過來幫忙照看小外孫。
“族長,書院建設好了,您要不看看還有什麼問題?”王宜家找到王澤說道。
如今王先一年齡也有80多,已經不管事了,天天抱著個茶壺在村里慢悠悠閑逛。
他身體倒是不錯,畢竟王澤經常會幫他們檢查身體,再加上空間藥物的調理,在活個一二十年都沒問題。
不過王先一還是表示他這一脈族老換人,王宜家就是被他們選出來的人。
王宜家之前一直負責管理著建築隊,哪怕現在成為族老,依然沒有放下手里的工作,他才52,還想要做出點成績呢。
王澤開上車帶著王宜家去書院,書院建設在東山之中,和住宅區隔著個山頭,距離水庫倒是不遠。
經過這些年勞改農場和族人的持續努力,王家村跟前的山上都已經種植了樹木,這年月更是綠樹成蔭,只是樹看起來小了點,再過二十年,這里樹長起來後,完全就是森林了。
書院就坐落在這樹林之中,分成多個四合院院落,每個院落相隔百米,以後樹長高了,互相之間有著樹木隔音,也不會影響。
每個院落都是兩進院子,前面安排為食堂,老師辦公室,還有個圖書室,而正院則是教室,高度沒有太高,但房內面積卻不小,遠超正常四合院房屋的面積。
這里面已經放置了一排排桌椅,只等學員和老師入住了。
這里每一個院子都是單獨的學科教學,每個院子中的圖書室主要書籍也是和學科相關的內容。
看了幾座院子,王澤笑道︰“還不錯,之後公社的孩子,高中畢業的時候進行一場考試,合格的進入這里進一步學習,今年畢業的人叫回來,給他們說一下這個事情,直接安排入學。”
不過老師這一塊也要先準備起來了。
王澤找到施今墨,施今墨依然在村里的醫館坐診,以前送來的學生如今也能獨當一面,至少不需要感冒咳嗽都讓施今墨出手了。
“師父。”王澤進入院子,在正房找到施今墨。
施今墨放下書笑道︰“快坐下說。”
施今墨笑吟吟的,王家村的生活雖然單調,但他可是很滿足了,城里好些朋友都出了事,他如今連城都不敢回,他決定了,未來就扎根在王家村,不走了。
更是慶幸,還好他收了王澤這個徒弟,不然如今那些老朋友的境遇他也是逃不過的,哪能自由自在的在這里喝茶看書呢。
“師父,書院建設好了,到時候還請您給中醫科講講課。”王澤坐下就將情況說了出來,這事情早就和施今墨說過了,各科老師都找好了,只是施今墨不一樣,畢竟是自己師父,還是要親自來講一下。
施今墨點頭道︰“沒問題,開學了通知我就好。”
王家村早年就將中醫送入校園,從王家村中學畢業的學生,對中醫了解甚至不比普通醫學院學生差。
畢竟這里的學生,都是從小就開始接觸中醫,考試都會有一張中醫試卷呢,十年學習下來還真差不了。
“好,師父,醫館現在看病的多嗎?”王澤問道。
“不怎麼多,如今各個村子都有村醫,小病自己就解決了,大病人家都是去市里大醫院。”施今墨無奈道,現在的人,似乎更加信任市里的大醫院,明明他醫術更好,以前都是給領導看病的,這些村民卻不來。
還好王家村在王澤的影響下,對中醫還是非常信任的,不然醫館都可以關門了。
“您放心,以後會好的,等書院中醫科的學生畢業了,就將醫館擴建。”王澤安慰道。
“希望吧。”施今墨嘆息一聲,如今中醫發展在他看來出了問題,有真本事的中醫那個不是開的醫館雇的人,都被定位小資本甚至大資本,這簡直是胡鬧,只是這話他也只能在心中想想,可不敢說出來。
中醫可是王澤未來規劃中的核心,看到師父這心氣全無的樣子,他張了張嘴還是沒有在繼續安慰,師父年齡大,可見識不少,哪里需要他這個年輕人去安慰呢。
“如玉如墨那邊需不需要幫忙?”王澤轉移了話題,不再繼續說中醫的事情。
“不用,他們現在工作挺好,有濟生照看著沒什麼問題。”施今墨擺擺手說道。
“行,有任何需要師父您一定要給我說。”
在醫館坐了一會,發現來看病的人確實不多,大部分都是小毛病,施今墨和王澤一直聊天,都用不到他上場。
村里以前不是沒有重病的人,但王澤出手,都給治好了...之後族里偶爾吃著空間食物,空間食物對身體的長期滋養,各個身體健康的很,所以施今墨整天都是抱著書閑著。
之前听到王澤說讓他去教書,立刻就一口答應下來,人總要找點事做,他以前也是開過學校的人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其他教授則讓師父和村長去通知,不是他偷懶,而是施今墨就是這座書院的院長,這事情只能他去出面。
“你听說了嗎,王家村建了一個書院呢,他們高考之後都可以繼續學習了。”已經21歲的趙秀文對最好的朋友馬大華說道,語氣中掩飾不住的羨慕。
“你啊,不行就嫁了唄,這樣也不用這樣辛苦了。”馬大華心疼的看著對方。
見趙秀文沉默不語,馬大華只能放棄勸說,她在前些年就嫁到了王家村,所以王家村的情況她也能知道一些,在她看來,王家村多好啊,吃得好,穿得好,離城也近,想回家隨時都能回去。
“那個書院只接收學校高中畢業的人,知青他們不要的,而且這就是他們自己的教學,國家不認的,也不會分配。”馬大華說了一連串書院不好的地方,只是不想看到朋友如此低落。
趙秀文點點頭道︰“嗯,也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上大學。”
她以前成績可好了,但是現在...
第一批只有三十多人進入書院,這下子整個一個師徒教育,一個教授多的帶三四個,少的就一兩個,偌大的書院,學生還沒有老師和書院工作人員多。
而且上學的大部分都是族里的孩子,其他大隊的只有少部分人願意繼續學習。
誰讓這書院只是王家村大隊自己弄得,國家不管也不分配呢,沒好處的事情,精明的村民才不會願意去投入時間精力,自家孩子高中畢業,直接上班多好啊。
喜歡四合院︰回到54年,還好帶系統請大家收藏︰()四合院︰回到54年,還好帶系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