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叔。”
听到吳田喊他叔,吳秀才立馬臉色一冷,吳田在鎮上混,最會察言觀色,立馬改了口。
“秀才公放心,這事包在我身上,一定幫你把這事辦的妥妥的。”
听了吳田的保證,吳秀才不怎麼放心,從懷里摸出一角碎銀子朝吳田扔了過去,吳田趕緊接住。
這一幕被樹上的吳維看的真真的,心想看來是吳秀才托吳田辦事,不然的話怎麼會給他銀子。
“記住,管好你的嘴,若是我在村子里听到風言風語,那你兒子的事。”
還不待吳秀才說完,吳田立馬接話。
“秀才公放心,就算是我死,這事也不會傳到外頭去。”
“你知道就好,過了年把你兒子送來。”
“哎,多謝秀才公。”
交代好之後,吳秀才從吳田家後院小道離開。
吳田確定吳秀才已經離開,呸的一聲,往地上吐了口唾沫。
心想這吳秀才還真是假仁假義,比他這個當混混的也好不到哪里去,據他所知,吳維那小子又沒惹到他,先前還是他學生呢。
等到吳田走了,吳維才收回目光,心里想著,吳秀才到底有什麼事要托吳田辦。
不過想了會沒想出個所以然來,覺得自個年後就要去書院念書,而家里人都是老實的性子,也不擔心他們在村里面惹啥事,反正這事跟他們家沒啥關系,吳維便沒再想。
掏出彈弓對著樹上的葉子突突幾下,開始練起了準頭。
心想練功這事就不用想了,他這輩子就想舒舒服服的過,可不想再去吃練功的苦。
但是這保命的手段還是要有,他現在還小,把彈弓的準頭練好了,等到再大一些就找個師傅學學暗器吧。
練了一會兒吳維便失去了興趣,從樹上下來,見二哥三哥玩得起勁,也沒去打擾他們,離開了古樹底下,在村里轉悠了起來。
一路上,吳維遇到村里人都主動打招呼。
以前村里人都是不怎麼搭理老吳家的人,當然,吳維算是老吳家一個異類,誰讓人長得好,嘴巴又甜,村里大人還是挺喜歡老吳家這小孫子的。
不過幾個月前,自從知道吳維去了府城念書之後,村里人對老吳家的態度變了些,沒有先前那麼排斥。
主要還是覺得吳維以後肯定會有出息,到那時候他們在巴結的話,那就顯得有點刻意,老吳家人心里會咋想?
所以這會兒不少人對老吳家的態度還算可以,就連吳大郎在村里,也沒那麼多孩子欺負他了,村里孩子都被家里面大人提醒過,不準再欺負吳大郎。
“慶叔,忙著吶。”
“喲,是四郎啊,听說你去府城念書去了,咋,這是回家過年?”
“是啊,等年後我又要回書院念書去了。”
吳維說著走遠,吳大慶看著吳維的背影,心想這小子去了府城幾個月,就是跟先前在村里不一樣,看著都不像他們村的孩子了。
“布爺爺早啊。”
“是四郎啊,越長越俊了。”
“哪里哪里,也就一般。”
“雞嬸忙著喂雞吶?”
劉秀放下手里的瓢,抬頭就看到從家門口經過的吳維,綠豆大的小眼頓時一亮。
“喲,四郎回來了。”
“是啊雞嬸,你養的雞越來越好了。”
吳維看著院子里的雞,最起碼得有五六十只,心里也有了些想法。
他們家現在有錢了,大伯娘二伯娘跟她娘,其實在家閑的時候還是挺多的,不然再給家里面弄點啥營生,比如養點雞鴨啥的。
他們家是有養雞,不過養的不多,也就十幾只,可以他家現在的條件,完全能夠多養一些。
想通之後,吳維也沒有再在村里晃蕩的心思,腳步一轉便回了家。
到了家,就見到家里幾個女的坐在院子里搓麻繩。
照吳維看來,搓麻繩簡直就是白費功夫,搓好的麻繩自家留著用一部分,剩下多的則賣給做草席的人家,一大團麻繩也就十個銅板,但一團麻繩他可是知道,他奶最起碼要弄個十天左右。
一天忙忙碌碌下來也就賺一個銅板,何必呢,有這搓麻繩的功夫,家里人完全可以干點別的。
“四郎,你咋回來了,你二哥三哥呢?”
“他們還在村里玩,我突然想到點事情,所以就先回來了。”
吳維說著話,自個兒搬了個小板凳挨著他娘坐下,看著他娘搓麻繩。
“娘,這搓麻繩又賺不了幾個錢,要不你們就別干了。”
王氏手上動作不停。
“蚊子再小也是肉,多多少少能掙一些,不然要干什麼?”
“要不咱們家多養些雞吧,多養些雞跟豬,反正這兩樣你們也都會養,咱們家現在還有點家底,多養些到過年一賣,那銀錢不就掙回來了,可比搓麻繩賺的多多了。”
听到吳維的話,劉氏跟楊氏手上動作慢了些,都在豎著耳朵听。
王氏無奈嘆了口氣。
“你以為我跟你大伯娘二伯娘就沒想過,可是咱們鎮子就這麼大,富戶自己家就有莊子養,單賣鎮上一般人家,你養得多了,養出來那也賣不掉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吳維一想,這在他眼里根本就不是事。
“我這里有個做臘雞臘排骨的方子,還有灌肉腸的,你們養出來先拿去鎮上賣,賣不出去再做成臘雞臘排骨,在灌上肉腸賣給北方的商販,如果你們實在賣不掉的話,我在想辦法。”
前面听著小兒子說的話倒還行,不過听到後面說實在賣不掉再想辦法,王氏就泄了氣。
“你能想什麼辦法,算了,還是就這樣吧,村里人也都是這麼過的。”
“別呀娘,還是養一些吧,總比你們搓麻繩強,我在學院認識好些個學子,家里都是做買賣的,咱們家這點小買賣,他們還是吃得掉的。”
听到吳維的話,幾個女人也不搓麻繩了。
“四郎,你說的是真的?”
“當然了大伯娘,我什麼時候騙過你們。”
“要真如四郎說的那樣,那這雞跟豬還是能養的。”
楊氏在一旁發表了意見。
養這些東西也沒啥技巧,反正他們從小養到大。
主要還是古代沒被污染,家禽都不容易生病能養活,不然吳維也不會提這個建議。
接下來就沒吳維啥事了,幾個女人圍在一起嘰嘰喳喳討論,養雞養豬要養多少,李老太則在一旁听著也不接話,她老嘍,這些事她也不管了,讓小的自個去折騰。
最後家里人還是一致決定,等晚上再全家一起商量商量,他們說再多都沒用,最後還是得一家之主吳老頭拿主意,只是這會兒人不在家。
正在院子里幾個女的討論的熱火朝天,院門突然被大力推開,二郎跑的滿頭是汗進了院子。
“不好了,村里出事了。”
喜歡穿越古代,藝術生的科舉之路請大家收藏︰()穿越古代,藝術生的科舉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