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可以怕吃苦,可以在接下來大學包吃包住高教育的大學當中享樂,可下一次的科舉考試成績不會說謊。
更加不會陪你演戲。
此時現場非常的安靜,連竊竊私語的聲音都沒有。
不管是商賈子弟還是寒門子弟,又或者是一眾官員,全部都聚精會神的看著陳羽,等待著這位監丞接下來的警醒之語。
陳羽等到現場全部安靜下來之後,這才在講台上踱了幾步後,繼續說道
“我知道,你們听了我方才說的話,心中感覺有些不舒服,甚至憋著一口氣。”
“但我作為大學的監丞,有些話必須要說。監丞的職責是其一,還有一個就是我在台上看見台下的一眾學子,眼中有著對未來的濃濃憧憬!”
“有憧憬是好事,有了憧憬才能在學習上有動力,你們在學習上有動力才能距離成功更進一步。”
“大學作為學府,突出的就是一個學,但凡在大學內願意刻苦拼搏的人,大學全體官員,上到祭酒下到我這個監丞,包括大學里面的所有老師,先生,都將會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將知識傳授給你們。”
“還是那句話,只要你們願意學,那麼大學里面的所有知識,任君取用!誰敢阻礙你們學習,我陳某人,第一個不同意!”
可以看出,陳羽在演講上有些天賦,懂得語調什麼時候該高,什麼時候該低,起到一個起伏的效果。
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調動听眾的情緒,不至于听起來打瞌睡。
在陳羽的再次激勵下,眾學子的熱情又被調動了起來。
陳羽看著台下一雙雙對未來充滿信心與干勁的學子,滿意的點了點頭。
大學入學的第一批學子,將在這里完成深造,同時也是自己推動改革的第一批受益者與參與者。
畢竟任何改革都離不開先進的思想。
而思想的來源,則是教育的傳播。
陳羽希望台下這一眾學子當中,能夠有一部分在接受先進思想的情況下,步入朝廷,為將來他的巨大改革獻上一份力。
陳羽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
“諸位學子,我要講的就是這麼多了,若是想要在大學里面努力學習、埋頭拼搏,那麼剛剛說的那些已經夠用了;若是有人就不是抱著學習的心態步入大學,那麼我哪怕是在這里說上三天三夜也是白搭。”
“最後,我就送給諸位學子幾句詩,作為結束。”
話落,全場再次爆發出了巨大的歡呼聲。
陳羽方才講的簡單易懂,充滿著思考,他們受益匪淺。
對于陳羽演講結束,自然要捧場。
更何況陳羽還打算作幾句詩,以此來結束此次演講。
陳羽的文章、策論,眾人在恩科當中,已經見識過了。
無人能及!
那麼不知擁有如此才識的人,做出來的詩,該是何種的牛逼。
眾人猜測,在這種情況下,陳羽大概率是要做與勸學相關的詩,用來激勵眾人。
因此,一眾學子與官員,都期待的很。
其中最為期待的當屬李志剛了。
他本身在詩文上的造詣,放在大明都是能夠排的上號的,所以對于詩文的賞析能力自然也是極高。
但以他的閱歷,能夠入的了眼的詩文已經不多了。
可他對于陳羽接下來的勸學詩,充滿了期待。
他預感陳老弟會在詩文上,讓他大吃一驚。
在所有人的期待下,陳羽緩緩開口說道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這是我送給你們的第一句詩,希望你們能夠明白書卷是你們有情有義的故人,而不是眼不見心不煩的敵人!”
第一句詩一出來,全場嘩然。
故人一詞意味著熟悉、信賴、無需客套的默契,更暗含久處不厭的深厚情誼。
而對于讀書人來說,故人相見往往伴隨傾訴、慰藉與共鳴,陳羽將這種人際間的情感遷移到書上,瞬間讓冰冷的文字載體有了溫度與性情。
它不再是供人查閱的工具,而是能感知書生的晨昏作息、理解書生的憂樂心緒的知己;讀書也不再是單向的汲取知識,而是雙向的相親,如同與故人朝夕相伴,憂時共嘆、樂時同喜,物我之間的界限被徹底打破,人與書的關系變得親密無間。
這種比喻避開了書是階梯、書是明燈等功利性,轉而從情感陪伴切入,更貼近普通人讀書時的心靈體驗,極易引發共鳴。
整句詩沒有宏大的敘事,只有晨昏與憂樂兩個日常維度,卻精準捕捉了讀書融入生命的狀態。
晨昏覆蓋了一天的完整時間,清晨到黃昏,暗示讀書不是偶爾的消遣,而是如吃飯、呼吸般的日常習慣。
它不挑剔時間,晨光中可展卷,暮色里可伴讀,這種隨時在場的陪伴感,恰是故人特質的延伸;
憂樂囊括了人生的核心情緒,憂愁與喜樂,點明了書籍的精神價值,得意時,書是益友,提醒人保持清醒,樂時相親,不致沉迷;失意時,書是良伴,給予人慰藉與力量,憂時相親,可解心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陳羽沒有說讀書能明理、讀書可成才,而是通過晨昏的時間跨度與憂樂的情感跨度,讓書的重要性自然浮現。
它不是外在的工具,而是內在的精神伴侶,貫穿生命的每一個片段。
短短一句詩讓全體學子官員,陷入到了沉思當中。
都在琢磨其中的哲理與深意。
李志剛也是如此。
實話實說,陳羽做出的這首詩,已經算是相當高的詩文了。
果然,陳兄弟在經史子集上擁有那麼高的文學造詣,在詩文上肯定差不了。
對于陳羽上台演講的事,其他的官員與學子有可能不清楚,以為是提前就安排好的,但李志剛可明白的很。
這件事情完全就是他臨時說的。
從當時陳羽詫異的神情也可以判斷出來,對方提前不知情。
這可以說明,陳羽這一句詩,是現場臨時所想。
而這前前後後的時間,不到半個時辰;若是從陳羽上台到現在開始算的話,也才十分鐘不到。
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想出了這樣一句好詩。
完全可以稱得上才思敏捷,在詩文一道上有著很高的造詣。
不對,
陳老弟不僅是臨場發揮,更是在臨場發揮的情況下,還能做出如此契合學習主題的詩,這恐怕已經不能用才思敏捷來形容來。
恐怕要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厲害。
想到這,李志剛心中突然有些癢癢的,想要跟他的陳老弟好好的切磋一下詩文。
只不過他明白,現在不是時候,恐怕要等到私下里了。
李志剛對著坐在不遠處的刀筆吏招了招手,那名刀筆吏急忙一路小跑,來到李志剛跟前听候發落。
李志剛道“你現在立刻、馬上去準備一份紙筆,送到講台上的陳監丞手中,請他在念詩的時候,一同寫在墨寶上。”
“這種勸學類型造詣極高的詩,等到開學大典結束之後,我打算將其張貼在大學門口,勉勵每天進出的學子!”
刀筆吏听後,當即明白了領導的意思。
急忙快速對著他的同伴招手,隨後二人急忙將他們的家伙事拿了出來,送上演講台。
當然,這兩位刀筆吏還是很有眼力見的,為了讓陳羽書寫方便,紙筆送上去之後,又抬上去了一張桌子。
陳羽听著兩名刀筆吏的講述,立馬明白了李志剛想要干什麼。
兩名刀筆吏完事下去之後,陳羽指著紙筆與說道
“李祭酒剛剛放話,若是讓我將待會做的詩句記錄下來,那我就要在這演講台上,班門弄斧了!”
“首先要說明一點,我的目的不是為了說我的才華有多麼厲害,只是希望諸位能夠從我做的詩句當中,有所感悟、有所激勵。”
說完,陳羽拿起毛筆,飽蘸濃墨,手腕輕懸于鋪展的素箋之上。
筆鋒落紙的剎那,墨痕便如流雲般舒卷開來 ,起筆時若龍跳天門,筆力藏而不露,墨色濃淡間似有溫潤玉澤;行筆處如虎臥鳳闕,橫畫如千里陣雲,豎筆似萬歲枯藤,撇捺舒展如蘭葉拂風,轉折處又帶著折釵股的韌勁,不疾不徐間盡顯從容。
不過片刻,一句詩已躍然紙上,字跡非但沒有半分倉促,反倒透著氣韻。
寫完‘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之後,陳羽一邊說著,一邊寫到第二句詩
“不因書萬卷,那得近君王!”
不因書萬卷,那得近君王,直白淺近道破了讀書人的價值路徑與時代邏輯。
眾人被這簡單直白的意思,搞的有些懵。
可細細品味起來,才發覺其中的好。
其中的好,有以下幾點
一、以‘因果對’破題,直白中見力道詩句采用“不因……那得……”的因果復句結構,前半句“因”是“書萬卷”,後半句“果”是“近君王”,形成極強的邏輯閉環。
這種直白的因果關系,沒有絲毫隱晦,卻恰恰戳中了古代“讀書人”階層的核心追求,“讀書”是手段,“致君堯舜”是目標。
在儒學中,詠“讀書”的句子多偏向抒情、為民為國,而此句卻直接將“讀書”與“近君”的現實關聯點破,剝離了文人含蓄的抒情外衣,露出學而優則仕的本質。
這種不繞彎子的表達,反而讓詩句有了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仿佛是對千百年來書生命運的一句精準總結,樸素卻深刻。
二、以小意象載大時代,濃縮階層困境與希望書萬卷是極小的意象,不過是案頭堆疊的典籍,卻承載了讀書人跨越階層的全部希望;近君王則是極大的目標,意味著進入權力核心、實現政治抱負,是寒門階層最高價值的體現。
在科舉制度下,書萬卷是書生唯一的敲門磚寒門子弟若無家世背景,唯有通過苦讀聖賢書,才能通過科舉獲得近君王的資格,進而改變個人與家族的命運。
詩句看似在說讀書能接近君王,實則暗含著對時代規則的無奈與認同,它既寫出了讀書人的希望,有路徑可走,也道盡了困境,路徑唯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一個難得,怎能得以,語氣中帶著一絲慶幸,更藏著一絲不易。
若非耗盡心力讀透萬卷書,又怎能跨越寒門與朝堂的天塹?
這種以小見大的張力,讓詩句超越了個人感慨,成為對一個時代知識分子群體命運的縮影式寫照。
整句詩,沒有辭藻的華麗和意境的悠遠,卻能以它最樸素的語言,道破了最核心的時代邏輯與人性困境。既是對寒門學子命運的精準概括,也暗含著對價值實現的深層思考。
直白卻不淺薄,凝練而有余味。
所以這句詩吟誦出來之後,眾人又陷入到了沉思當中。
這樣的全場寂靜,足足持續了一分鐘,隨後才在數位學子的鼓掌帶動下,反應過來,全場隨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所有人都由衷的佩服陳羽的臨場發揮,更加敬佩詩句中的哲理。
在古代任何時期,只要你能夠吟詩作對,那麼就是讀書人上層圈子的通行證。
進入之後,會受到全體讀書人階級的敬佩與追捧。
就像是生意人都羨慕身價過了小目標的成功人士一樣。
等到現場的掌聲漸漸弱了下來,陳羽一臉溫和的在台上對著大家拱了拱手,
“諸位,其實你們能夠從萬千學子當中,取得大學的入學名額,這足以證明你們已經是讀書人當中的佼佼者了。”
“我相信你們缺乏的只是一個機會,一個精煉自己學識然後再次參加科舉的機會。”
“因此,為了你們自己,也為了讓朝廷在今後多些人才,你們要在大學的這段時間里,努力拼搏,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完成學業。”
“大學學期三年,人生又能有多少個三年呢?我希望諸位學子千萬、千萬不要給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
“我希望你們在老的時候,回憶往事,能夠以在大學奮斗的這段時光為榮;而不是因虛度光陰感到滿身心的遺憾!”
陳羽說完,對著台下深深鞠了一躬,表示這演講的結束。
隨後走下了演講台。
喜歡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