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也是如此。
若是沒有陳羽突出的教育強國理念,大明直到三百年後,估計也只會有一個權貴的國子監學府,而不會有一個平民的大學學府。
而若是沒有陳羽的招生制度,那麼哪怕真建設出來了大學,其中的各種開支,也足以讓幾乎九成九的寒門讀書人望而卻步。
所以,這些學子的感謝,沒有任何問題。
其實不管是此次通過大學的入學考試,從而獲得入學資格的落榜生,還是那些連這次機會都沒有把握住的落榜生來說,對待陳羽的感激之情是一致的。
畢竟,他們自己考不上,完全是個人的問題,怨不得他人。
最起碼,大學算是陳羽替他們謀求的巨大福利;
這次考不上,下一屆科舉同樣有著兩次機會;
而且若是自己這一代科舉入仕無望,那麼自己的後人也算是有著這樣的機會。
總的來說,只要大學在這,那麼天下的讀書人都會有進入的機會。
且進入的門檻,不看家中門第,而是看自身實力。
這對于依靠科舉入仕的學子來說,這樣憑借自身才識進入的選拔,毫無異議。
因此大學的建立,完全就是功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偉業。
一時間,整個大學門前出現了極為壯觀的一幕景象,以陳羽為圓心,知曉陳羽身份的學子為半徑畫圓。
在這個範圍內,所有人都對著陳羽彎腰行大禮。
這里發生的事情,瞬間吸引到了更多周圍學子的目光。
他們見同窗好似看見了什麼天大的人物,正在行此大禮。
經過詢問。
好家伙,原來是這麼回事。
陳羽到此!
這樣值得天下學子敬佩的官員,值得心服口服的行禮膜拜。
瞬間那些不明所以的考生,在得到事情原委之後,也加入到了膜拜陳羽的行列當中。
這就使得大學門前的景象更加壯觀。
好在朝廷對于大學學府的劃撥範圍挺大。
也得益于這片地界大多都是建文奸佞的住所,導致極為空虛。
哪怕學子聚集在此,也沒有造成各個街道堵塞的情況。
而身為被眾學子膜拜的行大禮對象,則是一臉懵的站在原地。
陳羽︰“???”
尼瑪!
發生了什麼,這是大學此屆新生特意給入職官員安排的歡迎儀式嗎?
不得不說,陣仗也太大了。
陳羽愣神幾秒,腦海中回憶著在場學子之前所說的話。
反應過來後,來到最開始詢他身份的學子跟前,將其作為代表的扶起,爽朗的說道︰
“諸位學子,不必如此多禮!”
“本官是與你們同屆的考生,僥幸取得了狀元,入仕獲得了如今的官職。但是本官在恩科沒有舉行之前,也只是一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酒館掌管,僅此而已。”
“能夠考取如此功名,靠的是每日聞雞起舞的勤奮、整日頭懸梁錐刺股的拼搏,陳某相信各位學子的求學經歷,大多如此。”
“因此,雖然我已成功入仕,可對于你們求學經歷中的種種苦難,感同身受,知道你們的不容易。”
“所以我在入仕之後,首先做的事情,就是為天下像我一樣的寒門子弟,謀取福利。”
“但說到底,我也只是盡了一份綿薄之力罷了。最終你們能通過大學的考試,並將來以此為跳板入仕,還是需要你們自身的努力與拼搏!”
陳羽這番言論出口,在全場掀起了巨大的波瀾。
目前具體的考生人數雖然多,但總的來說還是寒門子弟佔據多數。
畢竟九比一的招生比例擺在這里。
但這兩類學子,在听到陳羽的這番話後,感觸幾乎是一樣的。
陳羽口中首先是與眾學子站在了同一隊列,說出來天下讀書人的不容易。
四季變遷,埋頭苦學,苦啊!
人人都說讀書是一條通往人上人的路,但這條路上卻充滿了可以扎的人鮮血淋灕的荊棘。
哪怕商賈之輩也是如此。
他們明明是富有的商賈後輩,可是自家長輩偏偏要讓自己讀書入仕途。
自己壓根就不是這一塊料,奈何長輩命令難違。
沒想到,取得新科狀元的陳羽懂自己啊!
雖然自己與對方取得的成績不一樣,但是這個求學經歷的苦難,大差不差。
說到底,讀書的本質便是學習。
可但凡要掌握一門新技能,從來都離不開心血的傾注與精力的透支,讀書亦不例外。
只是,讀書與工匠習得技藝,終究有著本質的不同。
工匠一旦將技藝打磨純熟,便能憑此安身立命、換取生計;
可讀書人即便將書本上的知識爛熟于心,仍要持續鑽研時事政治的變遷,還要摸透寫文章的各式章法與規矩。
要學的東西太多太雜,其間的艱辛與不易,唯有真正沉下心讀過書的人,才能從心底里共情體會。
而狀元郎這番話,恰恰精準戳中了所有讀書人的痛點,這般懂行的模樣,果然是自己人!
唯有同樣出身寒門的人,才能真正洞悉寒門學子求學路上的坎坷經歷,更能讀懂他們藏在心底的委屈與苦楚。
就在這一刻,先前陳羽為天下學子仗義執言、力諫大學的過往,與此刻他這番飽含深情、直擊人心的發言交織在一起。
在場的學子們心中像是被什麼東西輕輕觸動,悄然間便將自己歸到了陳羽這一派。
而陳羽的形象,也在這一瞬間,在所有學子的眼中變得愈發高大挺拔,周身仿佛籠罩著一層耀眼的光輝,深深烙印在每個人的心里。
有一些感性的學子,已經被現場的氣氛與陳羽的言辭,說到眼眶通紅,好似隨時都會哭出來一樣。
自古以來的官員,有為讀書人請命的,但最終獲益的並不是天下整體讀書人,而是那極小一部分的士紳讀書人。
至于寒門……
什麼時候入仕,什麼時候這些福利,才會落到你的身上。
眾所周知,就像後世考公一樣,通過參加國家的考試入仕者,往往佔據極少數。
因此,當天下出現了一位這樣不為士紳階級請命,而為天下讀書人請命的官員,且對方孤家寡人一個,絲毫不能從其中獲利。
這樣的人,他們這些寒門子弟如何能夠感動?
如何能夠不感激?
如何能夠不欽佩?
此時,面對陳羽的托舉起身,眾人應了。
只不過起身之後,在場的學子,又再次十分虔誠的對著陳羽深深鞠了一躬。
將所謂的禮儀,做到了極致。
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他們說到底只是一些寒門,家中並不富裕。
他們自認,現在能夠做到的,僅僅只有將禮儀到位。
至于其他方面的事情,他們饒是想幫、也幫不上。
陳羽咂了咂嘴,看著眼前如此講究禮節的一伙人,有些不知該說些什麼。
在他們的身上,陳羽仿佛看到了小朱這個徒弟,對待自己這個老師時候的場景。
始終做到禮儀到位。
若是朱家的幾小只如此,他或許還會佯裝嚴厲,讓他們起身,不要多顧及禮儀。
而面對一眾學子,他知道,這是這個時代讀書人,最高的感謝方式。
用禮儀對待。
古時便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彰顯著文人的風骨與傲氣。
而眼前這些人,卻甘願為他行此大禮。
望著眼前這幅場景,陳羽的心中沒來由地涌起萬千感慨,一時竟有些心緒難平。
將來大明的未來與工業革命的開創,靠的不單單是那些富貴階級,而應該是這一批批的寒門弟子。
他們才是國家的中堅力量與未來。
或許前些日子,我親手播下的大學種子,終將在未來助我于大明推行工業革命之時,悄然生根、破土而出。
它會化作一股力量,幫我頂開那些阻礙變革的硬土,讓大明這棵歷經風雨的老樹,掙脫桎梏、抽枝展葉,最終成長為能遮蔽天下的參天巨木。
可轉念一想,這點力量終究還是太微薄了。
大學能給予讀書人的益處,絕不該只局限于眼前這寥寥學子,而應惠及天下所有心懷學識之人。
等到將來,若我正式頒布全盤改革之策,說不定天下間會有近七成的學子,願意站在我這邊,成為改革的堅實後盾。
不得不承認,創辦這所新式大學,真是一步絕妙的棋。
它就像一座永不枯竭的寶庫,每年都能聚攏天下讀書人的認同與信賴。
原來,這就是所謂的政治資本嗎?
思緒流轉到此處,陳羽只覺一股難以名狀的力量從四肢百骸涌遍全身,仿佛注入了無盡的底氣與信念。
憑著這股力量,他心中涌起一種篤定,無論前路有多少阻礙,世間再無他做不成的事。
陳羽清了清嗓子,再次將自己跟前的學子托起,加大了音量說道︰
“大家的心意我陳某人領了,你們再多禮,就顯得與我見外了。”
“行了,快快起身,隨我一同進入大學,準備參加大學的開學典禮吧!”
此話一出,眾學子不再多禮,紛紛直起了身子。
正如陳羽所說,今日不僅僅是新生報到的日子,更是開學大典召開的日子。
而主持此次開學大典的,乃是正二品的禮部尚書李志剛。
這可是妥妥的朝中權臣。
陳羽雖然在成千上萬的學子當中,取得了狀元乃至魁星的頭餃,可是在正二品這種真正的超級大佬面前,不夠看。
所以他們可不想因為自己,從而耽擱了陳羽,使其遲到,從而耽誤了接下來的開學典禮,那可就不妙了。
隨後,眾人在陳羽的帶領下,一窩蜂的步入大學之內。
進入大學之內,眾人就開始分散開了。
畢竟通過考試,眾人被錄取之後,按照成績進行了分班。
也就是後世的快慢班,甚至火箭班。
當然還有一小部分人,並沒有前往各自的班級,而是圍繞在陳羽的身旁,想要混個臉熟,套套近乎。
畢竟陳羽不僅是大學的建議者,未來還會是大學里面的監丞,掌管著整個大學里面的紀律。
這個權利對于朝中的官員來說,可能不算什麼。
但對于在大學里面的學子來說,那可謂是頂頭上司。
就像後世部隊里面的糾察,沒有不怕的。
其中也包括了最開始向陳羽詢問身份的學子。
在那個時候就可以看出,這家伙的膽子無疑是最大的。
若是沒有這個學子的出現,恐怕陳羽的身份,估計要在開學大典之上才會被揭開。
陳羽在前往李志剛辦公室的路上,由于身份早就已經傳開了,導致一路走來,吸引了不少的注目禮。
注目禮中自然全是飽含的尊敬與感激。
甚至還有不少學生沖到陳羽跟前,開始詢問著所謂的高分技巧,做題技巧,學習技巧等等。
這就像後世的到了每年高考結束,總會有人高價購買狀元的學習筆記,包括請狀元在全國各地高校演講學習技巧相關的事情。
這些有用嗎?
有!
畢竟學習真的有所謂的方法。
古人早有箴言︰“學無先後,達者為師。”
自古以來,向能力出眾之人請教知識,本就是再尋常不過的事,無關乎年齡長幼。
這恰如孔子所倡導的不恥下問,亦是每個人在提升自我、精進學識的道路上,至關重要的一環。
畢竟學霸之所以被稱之為學霸,自然有著他獨家一套的學習方法與技巧。
這些若是學到,那就是妥妥的賺到。
將其運用到自己日後,在學習上將會出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不是抄襲,而是合情合理的借鑒。
在場都是讀書人,這樣的道理自然懂。
再說了,他們雖然在第二次篩選中,取得了進入大學深造的機會。
到說到底,這樣的學府只是暫時的,最終他們還是需要朝廷舉辦的科舉,從而入仕。
取得了在大學接受名師等各種高福利的待遇,並不代表著可以擺爛。
大學里面可還是有著淘汰制。
他們今後只會比以往更加的努力,勤奮。
而一個提分的捷徑就在眼前,可以讓他們少走許多的彎路,自然不能放過。
今天大學還沒有徹底運行起來,看著陳羽這位新科狀元挺好相處。
日後陳羽的監丞工作開始運轉,誰知道還會不會有今日這樣的詢問機會。
因此,在詢問新科狀元與監丞之間,他們果斷選擇了前者。
陳羽對于這種學習中技巧等等方法,只要問的在學習之上,而不是一些有的無的,他都會一邊走一邊快速的解答。
畢竟,這種所謂的學習方法與技巧,在古代可能非常的稀缺。
可是在後世,那可是一搜一大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