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

第491章 陳羽的細節補充,開設大學‘選專業’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藍天冰牛奶 本章︰第491章 陳羽的細節補充,開設大學‘選專業’

    細節方面陳羽當然也有準備。

    他稍稍在腦海中快速醞釀了一下言辭,隨後開口道

    “如臣所提出的教育強國,肯定是興建大學這種學府機構,而大學的招生與運行制度,方才李尚書呈遞的奏疏里面,我相信大家听後已經對此了解很清楚,不必再由我過度贅述!”

    “既然陛下讓我補充一些完善的細節,那臣就斗膽說說,若待會臣的言語中有瑕疵或者什麼不對的地方,希望各位上官能夠為在下糾正!”

    面對陳羽的話前謙虛疊甲,大殿上的文臣武將紛紛點頭。

    其中不少文官在這個環節,打起來十二分的精神。

    畢竟陳羽最開始提出的教育強國,只是一個大的框架。

    而如何將這個框架完善,才是見真章的能力。

    因為框架是‘說’,而完善細節則是‘行’!

    他們也想要看看,這位入仕第二日就以從八品身份,在常會上展露鋒芒的招新,在完善興建大學方面,有什麼補充的細節。

    至于反對大學興建,又或反對商賈花錢入學……

    在場的眾人清楚,這已經是不可能的事。

    大學一定會開辦,而且還是按照其中的福利制度與招生制度進行開設。

    大學的本質是什麼?

    說到底是文官的一種晉升通道。

    那麼這對于文官來說,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畢竟牽扯到他們的直觀利益,所以文官當然要聚精會神的听。

    陳羽開口道

    “在我看來,創辦一所大學,有幾項核心原則必須要堅守。”

    “第一,便是在大學教師的遴選上,務必確保其學術背景能覆蓋多元的學說體系與豐富的理論講義。”

    “時代在不斷演進,不同階段所適配的政策方向也會隨之調整。試想,某些政策在當下或許能精準回應民間需求,但放到三十年、五十年,甚至百年之後,是否還能保持其適用性?”

    “我認為答案大概率是否定的。要知道,多數政策的制定都以當時的國家實際情況為根基,因此才能形成與時代高度契合的解決方案。可若百年之後依然原封不動地沿用舊策,就如同成年人硬要穿上自己兒時的衣服,終究會因‘不合身’而難以發揮實際作用。”

    陳羽提出的第一個觀點,其實是後世大學選專業的雛形。

    以國家戰略、個人發展、社會需求等多維度構建的‘培育人才坐標系’。

    卻宛如一道驚雷,讓朱棣的瞳孔驟然一縮。

    這番話條理清晰、邏輯嚴密,字字句句都在情理之中,讓人根本找不到反駁的余地。

    朱棣心中暗自思忖,陳羽這一提議,恐怕暗藏著針對程朱理學的殺招。

    要知道,

    如今天下的讀書人大多尊崇程朱理學,可一旦他們有了更多元的學術理念可供選擇,原本堅定支持程朱理學的人,自然會逐漸減少。

    此刻,朝堂之上的官員們卻有著不同的看法。

    那些未能看透這層深意的官員,只覺得陳羽的眼界極為寬廣,遠超常人。

    畢竟,在場的滿朝文武,即便是以才思敏捷著稱的夏原吉,在面對問題時,也往往只著眼于當下的解決方案,很難做到那般長遠的考慮。

    比如夏原吉有時那拆東牆補西牆的經濟策略,在後來的某一段時期,確實給大明帶來了第經濟危機。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眼下尚未發生。

    但無論如何,夏原吉與朝堂眾人,都對陳羽這番極具遠見的說法,表示了認同。

    以漢朝為例。

    自漢高祖劉邦肇基大漢,經惠、呂二朝至漢景帝,帝國始終奉行黃老之學的治國理念。

    這一時期的核心政策圍繞輕徭薄賦、與民休養生息展開。

    減免賦稅以減輕百姓負擔,減少徭役以保障生產時間,避免大規模興作與征戰,讓歷經秦末戰亂、楚漢相爭的社會經濟得以逐步復甦,最終成就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

    為大漢王朝奠定了堅實的物質根基與穩定的統治基礎。

    然而,當歷史的車輪駛入漢武帝時期,治國理念與國家戰略發生了根本性轉向。

    黃老之學的‘無為而治’逐漸退場,儒家倡導的‘王道’思想成為官方主導的政治哲學。

    與之相伴的是國家核心任務的轉變。

    此前以恢復生產、積蓄國力為首要目標的保守策略,被強化軍事、北擊匈奴的激進戰略所取代。

    事實上,這兩種看似對立的施政理念,並無絕對的對錯之分。

    它們的更迭本質是‘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的必然選擇。

    若沒有文景二帝數十年如一日的休養生息,沒有糧倉充盈、府庫豐實的文景之治作為支撐,漢武帝時期大規模的軍事動員、長期的對匈作戰便無從談起。

    缺乏糧草、財帛與人力儲備,任何軍事行動都將成為無源之水。

    反之,若漢武帝延續黃老之學的保守策略,僅專注于發展生產而在軍事上對匈奴持續妥協,那麼即便漢朝積累了巨額財富,也不過是匈奴眼中富庶而無防備的肥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數代之後,帝國可能因缺乏軍事威懾力而陷入被動,甚至面臨生存危機。

    這段歷史清晰地印證了一個核心規律

    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時代需求,國家的發展目標與施政方向必須隨環境變化而調整。

    開國之初為穩定政權、恢復元氣所制定的政策,必然無法適配數百年後帝國在疆域、國力、外部環境等方面的新變化;

    唯有根據實際情況動態調整策略,才能確保王朝始終沿著正確的軌道前行。

    而朝中大部分文官都能想到這一點,也就是開國之策,還有前朝延續下來的政策,不可能所有的都延續下去。

    可不延續的話,就需要有擅長其他學問的人,站出來帶著國家轉向。

    而這個人才從哪里來?

    今日陳羽算是一刀斬到要害,說到了問題的關鍵。

    開設一個可以容納各個理念、講義的大學,為朝廷培養各個學問的人才。

    那麼等到朝廷需要那些人才了,到時候直接招生不就好了!

    瞬間,想到這一點之後,紛紛感覺陳羽的驚才絕艷。

    畢竟,這種大學學科理念,早早誕生了數百年。

    能夠驚艷眾人,也在情理之中!

    在眾人感受著陳羽的先進想法時,陳羽繼續說道

    因此,大學之中的教師群體,必須涵蓋對不同學派、各類學說的研究者與深耕者。

    “畢竟,在時代不斷向前演進的過程中,我們無人能預判未來哪一種學問理論,將更契合國家治理政策的實際需求。”

    “想必各位朝中上官都明白,臨陣磨槍的應急之法終究只能解決表面問題,無法觸及根本。”

    “基于此,朝廷應當盡早布局、提前籌備,確保無論未來時代風向如何轉變、國家政策如何調整,都能在大學這個學術陣地里,找到鑽研對應學問的教師與研習相關理論的學生,進而讓他們能夠及時投身于國家建設,為朝廷效力、為社稷盡責。”

    喜歡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方便以後閱讀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第491章 陳羽的細節補充,開設大學‘選專業’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第491章 陳羽的細節補充,開設大學‘選專業’並對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