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

第481章 常會開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藍天冰牛奶 本章︰第481章 常會開始

    又等了幾分鐘之後,午門緩緩打開。

    隨後,

    兩隊侍衛,還有一眾禮部負責禮儀接待的官員,引導著眾人朝著奉天殿走去。

    其中,有著上次前往文淵閣,宣傳聖上口諭的那位六品官員——陳誠。

    他目光鎖定陳羽後,快步來到陳羽跟前。

    在他看來,今日是陳羽第二天入仕,第一次參加常會,對參加常會中的注意事項,肯定不清楚。

    至于其他四品乃至以上的官員,對于常會那套流程早就熟悉,因此不需要費心。

    若是一些事項不提前告知清楚,要是陳羽這位新人在常會期間,破壞了規矩,又或說錯話,犯了忌諱,可就不妙了。

    只不過,陳誠穿過人群來到陳羽身旁時,卻發現陳羽正在跟自己的頂頭上次禮部尚書、還有工部尚書,正有說有笑的走了過來。

    這個有說有笑,可比其他三三兩兩的人群低語,聊的嗨多了。

    好家伙,

    陳誠還以為陳羽第一次參加常會,還是以從八品官員的身份參加,會不適應,又或者緊張。

    但那種想象中陳羽怯懦場面沒有出現,反倒展現出來一副健談、閑庭信步的模樣。

    陳誠有些錯愕的揉了揉眼楮,還以為是自己看錯了。

    再一睜眼,發現看到的並沒有多大變化。

    他這才確定,原來這位陳羽,陳大才子,有著通天的背景!

    否則,

    怎麼可能跟這朝中兩位正二品大員,聊的如此熟絡?!

    在陳誠疑惑之際,陳羽三人迎面走來。

    陳誠急忙彎腰,行禮道︰

    “禮部陳誠,參見李尚書、宋尚書。”

    面對陳誠的打招呼,李志剛與宋禮微微點了點頭,表示知道了。

    這相當于回禮了。

    跟面對陳羽時候的態度完全不一樣。

    而這,才是上下官員之間,見面時候的常態。

    反倒陳羽能夠跟李志剛與宋禮十分熟絡的閑聊,甚至私下里有著君子之交,才是極其罕見的一件事。

    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來,陳羽對于兩位正二品大員的特殊。

    當然,這一份特殊,藏著君子之交的情誼。

    最初,李志剛與陳羽一見如故,彼此惺惺相惜,便將陳羽引薦給了自己在朝中交好的同僚周忱。

    未曾想,周忱與陳羽接觸後,同樣對其心生賞識,二人亦十分投緣。

    說到底,陳羽身上兼具獨特的性格魅力與出眾的才干,恰好與李志剛、周忱兩位朝堂重臣的處事風格與識人標準相契合。

    這份難得的契合度,才成了他們三人締結深厚友誼的基石。

    ……

    陳誠對著兩位大佬恭敬行了一個見面禮後,對著陳羽拱了拱手,態度平和略帶歉意的說道︰

    “陳主事,因朝中規矩,抱歉沒在午門外迎你。”

    “待會,我恐怕得耽誤你些時間,告知待會參加常會的基本禮儀。”

    陳羽擺了擺手,對著陳誠話語中的歉意表示不要緊。

    隨後,陳羽對著李至剛與周忱拱了拱手後,脫離了隊伍,跟著陳誠一同朝著奉天殿走去。

    陳誠拉著陳羽走的這段路程當中,盡可能的給其講述著上殿參加朝會中,需要注意的各種禮儀。

    這是禮部的責任。

    每當有新人參加常會時,都會組織人手,將朝中的各種禮儀告知。

    但這種事情一般會提前幾天。

    陳羽情況比較特殊,來的倉促,因此只能在今早的時候,組織人手告知。

    當然,

    因永樂帝朱棣武將出身的緣故,開常會的時候,那些繁瑣禮儀被大大削減。

    在最大限度之內,只要保證開常會的時候,不跟菜市場一樣喧鬧,差不多都沒事。

    這樣做的好處,能夠使得參加常會的官員,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處理政務、國事上,而不是那些可有可無的面子工程上。

    陳誠語速很快,卻很清晰。

    小半晌過後,陳羽基本將注意事項跟禮儀了解了一遍。

    當然,這個了解並不是說到了滾瓜爛熟的地步。

    而是能夠保證輪到他發言時,不至于鬧笑話,觸踫忌諱。

    ……

    奉天殿內,

    還沒有到正式開始常會的時間,因此永樂帝還沒有過來。

    按照正常流程,此時永樂帝在文華殿休息,準備著今日常會的相關議題。

    因這次常會議題清晰明了,因此並不是所有的四品以上官員都會來參加。而是四品以上,工作部門會涉及到此次議題的官員、勛貴才會來參加。

    人數看起來,依舊還是不少。

    這些官員進來後,該站什麼位置,常會的進程怎麼樣,心中都清楚的很。

    至于陳羽,老老實實站在了那些官員的最後一個。

    畢竟,無論官階還是資歷,他都排在末尾。

    哪怕這樣,陳羽從出現在午門的那一刻開始,到了奉天殿內,一直都吸引著那些四品大員的目光。

    除了極少數知曉陳羽到底是何方神聖之外,其他人心中,看著這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哪怕想破腦袋,也想不出對方是誰。

    大明永樂一朝,除了幾位皇子之外,竟還能有如此囂張的年輕人?

    看著陌生,官階絕對不過四品。

    但能出現在場會,恐怕也是陛下暗中授意,否則這種大逆不道的事,跟挑釁皇權無疑!

    面對挑釁皇權的主,永樂帝可不是一個善茬!

    在朱棣還沒有出現將陳羽的身份揭開之前,那些官員對于陳羽的猜測便會多一種可能。

    站在隊伍最前方的,則是永樂帝的大皇子、大明的太子儲君,朱高熾。

    後面緊跟著的就是夏原吉跟朝中的六部尚書。

    ……

    等了一小會後,很快隨著午門鐘鼓敲響,常會開始了。

    鐘鼓傳聲,示意大殿內官員肅場。

    鐘敲 36聲、鼓擊 24聲,對應三十六天罡、二十四地煞,象征皇權統攝天地,聲音從午門傳至奉天殿,提示官員皇帝將至,各整禮儀。

    同時,奉天殿外的錦衣衛儀仗隊,約 300人舉金瓜、鉞斧、朝天鐙等儀仗,分列殿門兩側;殿內的內官監太監王忠,不參與朝會決策,僅掌禮儀服務,在御座旁擺放奏本匣,筆硯。

    陳羽听著大殿外傳進來的鐘聲,一股宏偉、肅穆感油然而生。

    他就跟軍訓時候稍息一樣,整理了下站姿,等待著老朱……永樂帝上班。

    陳誠說過,常會開啟主要分為四步,即官員等待——禮儀鋪墊——皇帝入殿——朝會開啟。

    接下來,還有禮儀鋪墊的最後一步。

    只見正三品的鴻臚寺卿,朝會禮儀總指揮出列,站在奉天殿中央的丹陛下,高聲傳贊︰

    “百官肅立!”

    一時間,陳羽學著大殿內官員的樣子,目視前方。

    此時萬不可抬頭看御座方向,違者為失儀,輕者罰俸祿,重者挨板子!

    但陳羽認為按照大明朝如今的官員俸祿,怎麼說都是罰俸祿更重。

    畢竟大明朝官員的俸祿,自洪武年間定例後便以‘薄’聞名。

    永樂朝雖略有調整,卻始終未脫離‘低薪養官’的框架,官員們僅靠俸祿維持生計已屬拮據。

    若再遭罰俸,無異于斷其生計;

    反觀挨板子,即遭受廷杖,雖皮肉受苦,卻多為一次性懲戒。

    熬過之後仍能憑俸祿養家。

    兩相對比,罰俸對官員的實際沖擊遠甚廷杖。

    當然,對于陳羽來說,有錢能解決的事,那就不叫事。

    只不過,這倒是給了陳羽接下來功績提供了思路。

    若是將後世的狼性文化帶到永樂一朝的官場當中,能者多勞、多俸,不知道會不會一下子讓朝中那些清官,對自己感激涕零、無以言表!

    但這都是後話,眼前還是解決大明人才儲備問題。

    想到這,陳羽低頭期間,就將昨日準備的草稿,打算在腦海中快速過了一遍。

    隨後,鴻臚寺卿再傳贊︰

    “導引官就位——”

    兩名從四品鴻臚寺少卿出列,站在奉天殿正門,準備第三步,引導皇帝入殿。

    下一刻,鐘鼓停了。

    正三品錦衣衛指揮使紀綱,率二十名錦衣衛精銳,身著紅色鎖子甲,手持長刀開路;隨後是尚寶司掌皇帝印璽官員,捧寶璽,象征皇權合法性;再後是皇帝乘坐步輦,由八名內監抬的轎子,從文華殿經文華門、協和門,最終抵達奉天殿正門。

    步輦停在奉天殿正門前,鴻臚寺卿再次傳贊︰

    “皇帝駕至——臣率百官恭迎皇帝陛下,奉天永昌!”

    殿內所有官員,無論品級高低,在禮官的帶領下,彎腰拱手,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聲浪震天。

    呼喊完畢,若有官員交頭接耳、咳嗽、又或者搞出其他動靜,會被監察御史記錄,然後進行彈劾!

    永樂帝下輦,由司禮監太監引導,登上了奉天殿內的御座。

    待皇帝坐穩,鴻臚寺卿再傳贊︰

    “百官平身!”

    官員,恢復站立姿勢,但皇帝還沒有說話,因此仍需低頭目視地面,不可抬頭。

    朱棣坐在龍椅上,開口示意群臣免禮。

    前三個環節結束,常會正式開始。

    此次常會,朱棣不打算耽誤時間,沒有讓禮儀官再去按照正常流程,去詢問大殿內的官員,有沒有什麼事情需要啟奏。

    畢竟,此次常會目標非常明確。

    就是為了商議昨日陳羽跟李志剛,聯名上奏的那份有關大明人才儲備的奏疏。

    商議的主題,也在昨日通過禮部,傳達給朝中將要參加會議的各個官員。

    明著告訴他們,這次朝會議題,要將有關大明人才儲備跟恩科落榜生之間的聯系,完善好,之後落實到各個部門,快速完成、推行。

    當然,除了有關大明人才儲備與落榜生的事情之外,還有一件大事。

    那就是借著這個機會,將陳兄弟拉到台前,展示一波自身那優異的才能。

    從而能夠給陳兄弟的仕途,更好鋪路。

    在常會內容十分明確的情況下,朱棣直接切入主題,對著大殿內的眾臣子說道︰

    “今日舉行朝會,是為了跟眾愛卿商議一件影響國運的大事。”

    “前段時間,永樂一朝為吸納天下英才,使其為朝堂效力,舉辦了第一屆恩科。”

    “恩科舉行很順利,朝廷也在此次恩科中,選拔出了數百名才子,並于昨日,數百名貢士、進士,已進入朝中各個部門,開始了工作。”

    “但據朕所知,此次前來參加恩科的學子,足足有六千多人,這里面還有一些異常偏遠地區,他們更是跋山涉水的來到大明京師參加恩科。”

    “這樣龐大的學子、卻只有四百多人金榜題名,難不成,剩下的學子當中,他們的數年、乃至數十年寒窗苦讀,都是虛幻,一點才識都沒有?”

    “不見得!朕看過那些落榜學子的答卷,有一部分是某一門學科極為優異,可是卻因另外的學科得了一個下等,被拖了後腿,從而導致喪失金榜題名的資格!”

    “這樣一來,就有一個不恰當的地方,落榜學子的某一門、甚至幾門成績,竟比那些金榜題名的還要好,這足以見得,他們在某一領域之內,是一個人才。”

    “因此,朕這段時間一直在想,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將這些人才留下來,作為大明的人才儲備之用!”

    “又或者為這些潛力極大的學子,請好的老師,在進行教導,從而使得這些人才,不會因為外力因此,放棄讀書,並且能夠金榜題名!”

    “當然,無論是哪一種想法,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讓這些人才,待在他們真正應該待到位置上去,從而為朝廷效力、為百姓效力!”

    朱棣將今日朝會的內容,簡單的說了一遍。

    龍椅下的官員,心中早已經明了。

    他們在昨日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了今日朝會的議題。

    一個國家走向強盛,根植于何處?

    充裕的財富?龐大的人口?

    不可否認,這些都是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卻並非決定強盛的核心關鍵。

    在諸多要素中,有一樣東西的分量遠超其上,那便是人才。

    古有雲︰一將無能,累三軍。

    戰場上,一位缺乏謀略與能力的將領,足以讓整支軍隊陷入困境、滿盤皆輸。

    而這句話,放到執掌國家政務、處理民生大計的文官群體身上,同樣字字千鈞。

    …………

    明天有事,今天得早睡,看看過幾天能不能抽出時間補一章。

    晚安!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方便以後閱讀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第481章 常會開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第481章 常會開始並對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