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心中之所以沒有朱元璋那樣厭惡商賈,是因他沒有經歷過朱元璋小時候的貧苦生活。
再者,
就是跟著陳羽接觸的那段時間以來,認識到了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性、永樂公司的重要性。
使得朱棣的意識觀念中,潛移默化認識到了商賈這個階級,對于國家而言的重要性。
至于為何大學只招收有才能的落榜學子,這個原因很簡單。
權貴階級終究只佔少數,但寒門這個階級可是大多數。
若不設置一道門檻,到時候估計整個天下的寒門子弟,全部來到大明里面讀書。
提供免費吃喝,再有錢的商賈也承接不了這個費用問題。
朱棣頓了頓,繼續說道︰
“有關大學的事情招貼皇榜之後,立馬派人通知下去,明日早晨舉行朝會,讓四品以上的官員全部到場。”
“到時在小朝會上,你將這份奏疏上面的內容提出來,讓眾大臣商討一番。”
“對了,你下去之後,記得將今日的消息散播出消息,就說朕對于這份奏疏上面的提議,感覺可行,非常滿意!”
按照朝廷制定重大計策來說,一般都會在私下里先開一個小會,將大的方針定下一個基調。
然後再召集各個部門的主事前來商議,經過一番在細節上的補充,從而將計劃最終敲定下來。
現在朱棣的一番話,可以說將這件事情定型了。
興建大學和編纂永樂大典、下西洋等制定的國家大事一樣,是永樂一朝要堅定不移進行的基本國策。
不可動搖。
朱棣跟普通的帝王不一樣,他擁有著絕對的天子之拳。
在此基礎上,自然擁有了絕對的天子之權。
因此,他不需要顧及朝中的勢力平衡。
一個政策頒布之後,只要他同意,基本大差不差了。
只要他手中的天子之拳還在,那麼他的地位,便無人可以動搖。
當永樂帝將大的基調定下來之後,朝會上需要商討的問題,就不再是這個計劃是否可行。
而是實行這個計劃,其中的重難點。
關于興建大學的重難點,陳羽在奏疏中已經說的很明了。
一個字︰錢!
至于解決辦法,其實也已經提了出來。
在招生上下文章。
讓那些富有的商賈,通過錢財來為家中弟子,購買入學資格。
總的來說,朝會需要商議的問題,大概率會集中在招生上︰商議是否招生商賈弟子。
根據朝廷目前對商賈的態度來看,多半很難。
但再難,大學也能夠興建下去。
畢竟陳羽預判了那些文官反對的言論。
拒收商賈?
那商賈承接的錢財,誰提出拒接,誰出。
如此一來,不管接下來的朝會當中,文官反對與否,錢都可以到位。
錢到位了,大學的興建自然勢在必行。
而朱棣最後讓李志剛將自己的對興建大學的態度傳播出去。說白了就是提前給朝中的各方勢力打一個招呼。
要麼拿錢,開始商討興建大學為朝廷培養人才儲備;
要麼讓商賈拿錢辦事。
在恩科成績已經徹底告一段落的情況下,效率方面上不去,對這個計策的影響將非常巨大。
這種事情朱棣不希望發生。
若有人不知好歹,看不清局勢,到時導致小朝會爭論問題偏移,影響效率……
呵呵……
李志剛全程不著痕跡的觀察著朱棣的表情變化,作為在朝中一步步坐上禮部尚書位置的老江湖,他當然能夠從朱棣的生態反應當中,知曉皇帝對這個奏疏的滿意程度。
大學的興建,將會無人可擋。
李志剛揣摩到了陛下的心思之後,躬身道︰
“遵旨!臣離開御書房之後,便通知禮部官員,將這件事情挨個通知明日小朝會上,將要出席的各個四品以上官員。”
朱棣點了點頭,強調道︰
“大學對大明很重要,若是有哪位官員不理解,或者持反對意見,讓他們直接來御書房面聖,朕親自跟他們交流一下這份奏疏的可行性。”
“若是沒人反對,那麼大學朕建定了!”
“相應的,小朝會上,商討的內容應當是大學落實下去後的細節!”
李志剛听後一愣,隨即心中狂喜。
陛下的這番話,表明無論明日小朝會商討的結果如何,陳兄弟都將獲得這份功績。
畢竟,像是永樂帝這樣強勢的帝王,當初哪怕你搬出祖制,反對下西洋,可這件事情依舊在做。
若是有人反對興建大學,真來到御書房跟陛下商議,估計也不會改變什麼。
見基調定下來之後,李志剛行了一禮說道︰
“陛下,若您無其他吩咐,那臣就先行告退。”
“最近不少聚集在京師之中的落榜學子,都開始收拾東西離開,又或者已經有離開的。”
“臣要抓緊回去張貼皇榜,先將這件事情告知下去。”
話落,
朱棣手指敲擊了幾下桌案,想了想說道︰
“不急,朕還有一件事要交代給你,你下去之後,一同去辦。”
還有事情?
李志剛眉頭微皺,腦海中快速思索,也沒有想到還能有什麼事情要辦。
但還是安安靜靜的候在一旁,等待著朱棣的言論。
李志剛等待的過程中,朱棣並沒有第一時間發言,而是連續抿了幾口茶,好像是在思索著接下來他要說話的可行性。
等待了小半晌,李志剛感覺有些痛苦。
畢竟,老板面無表情的喝茶思索,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他一點思路都沒有,琢磨不透啊!
難不成夸了半天,發現了什麼不滿意的地方,要著重批評一下?
這很符合上位者給了一根蘿卜之後,再用棒子揮舞兩下,敲打一番的做法。
就在李志剛感覺時間過去了有一個世紀的時候,朱棣這才緩緩開口說道︰
“李志剛,我看了這份奏疏之後,認為身在內閣的陳羽,是一位可造之才,你覺得呢?”
李志剛︰“……”
話落,
李志剛頓時松了一口氣,心中竊喜。
來了,聖上的恩寵來了!
這足以證明,自己的陳老弟入仕第一天,就已經通過能力方面,走入到了陛下的視線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