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島,某處山谷。
月色如水,傾灑而下。
大明軍隊駐扎在此處,明明是夜晚卻並沒有歇息,一個個整裝待發,一看就是即將有大事要發生。
中軍營帳。
“等了五天,魚還是上鉤了。”
寧王朱權兩道劍眉斜插入鬢,看著幽幽跳動的燭火喃喃道。
他緩緩站起身來,長袍隨之舒展開來,露出里面健碩的胸大肌,包括胸大肌上那一道道猙獰的傷疤。
寧王善謀,不代表他武力值不行。
根據他的經驗,若想獲得戰爭勝利,就必須獲得足夠的情報。
因此,上岸之後,寧王並沒有在第一時間急著發起進攻。
而是摸清楚了如今倭島上的勢力劃分。
永樂時期,倭島處于室町時代前期,內部相當于華夏的東漢末年,朝廷‘室町幕府’權威較弱,地方諸侯‘大名’割據。
因此,實施三國時期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計策,完全可行。
不過此時倭島雖‘倭寇割據’,但身為朝廷的室町幕府,手中卻牢牢掌握著三支軍隊。
即控制關東的上杉氏、關西的細川氏、九州的大內氏。
這三大家族,幾乎是目前室町幕府所能掌控的所有力量。
每一支家族掌握三萬名左右的武士。
因此,若想擒拿倭寇國王借此控制幕府,就需先擊敗十萬倭兵。
寧王此次所帶領的大明士卒,僅一萬名左右。
他清楚在武器與軍隊素養方面,明軍佔據著絕對的優勢。
可在如此敵我懸殊的情況下,他也不敢托大。采用了相對穩妥的方式,兵法取勝。
沒錯,古往今來能夠達成以少勝多的戰役,往往都是兵法取勝,而不是正面拼殺。
寧王此次采用的就是三國時期諸葛亮給司馬懿擺的‘請君入甕’。
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大魏,司馬懿不肯出戰,于是設下一招請君入甕之計。
諸葛亮知道司馬懿一旦得知自己的位置,定會來偷襲。于是在谷頂上搭起草房,埋下引火之物,並布下伏兵。而後將士兵化整為零,引誘司馬懿來攻。司馬懿知曉後,覺得有機可乘,率領大軍進攻祁山。
司馬懿沿途派偵騎探知葫蘆谷並無伏兵,只有草房成片,不疑有他,帶領大軍進入谷中。卻不料四面鼓起,山上埋伏的少量蜀軍丟下大堆火把,燒斷了葫蘆谷的入口,並引爆了地雷。
草房著火,黑煙沖天,司馬懿手足無措,下馬抱住兒子大哭道︰
吾等中了諸葛亮之計也,我父子三人皆死于此地了。
眼看著等死的時候,卻不料下起了一場滂沱大雨,狂風大作,谷中之火盡皆熄滅。司馬懿以手加額︰此乃天公不亡我也,不乘機逃出,更待何時!
于是率兵沖出了葫蘆谷,逃得一條性命。
諸葛亮這手“請君入甕”之計做得確實漂亮、高明。
只可惜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翁子穿了底,以至于被司馬懿掏出了生天。
否則以諸葛亮的智慧,一旦司馬懿死于葫蘆谷中,魏國再無人可以阻擋蜀軍的前進,則第五次北伐定可成功,提早幾十年結束三國的紛爭。
但寧王借糧倉為誘餌,請倭寇入甕,他不相信倭寇擁有著司馬懿那樣的好命,會迎來一場及時雨救命。
但哪怕真的有及時雨,朱權也有自信將倭寇葬身于此。
“殿下,倭寇支援大軍已進入山谷。”
寧王身邊的副將掀開營帳,匯報著前方軍情。
朱權听後神色一凝,眼底戰意升騰,沉聲道︰
“來人,披甲!”
“隨我出征!”
……
黑暗的山谷外,突然響起急促的腳步聲,兩萬名倭寇援軍正有序地涌入谷口。
他們隊列整齊, 刀與長槍鋒芒交錯。
領隊的武士上衫二十一高舉著繪有太陽紋的旗幟,旗面在夜風中獵獵作響,隊伍踩著統一的步伐,踏得地面微微震顫。
“保持陣型!”
上衫二十一低喝一聲,他目光警惕地掃過兩側陡峭的山壁。
按照約定,前鋒也就是他的弟弟上衫二十六此時應該偷襲得手。
可是現在除了遠處的喊殺聲外,派出去的斥候,全部就像消失了一樣,一點消息都沒有傳回來。
他看著異常安靜的山谷,心里莫名發緊。
隊伍走到山谷中段時,
上衫二十一心中的那股不安感更加強烈,這可不是一個好兆頭。
他剛想下令返回休整,增派斥候打探消息時,只听兩側的山壁突然傳來“轟隆隆”的巨響。
最先滾落的是塊磨盤大的巨石,它從數十丈高的崖頂砸下來,帶著呼嘯的風聲,正撞在隊列中央。
“噗嗤”一聲悶響,十多名倭寇被碾成了肉泥,周圍的人被氣浪掀飛,甲冑與骨骼碎裂的聲音混在一起。
還沒等眾人反應過來,無數滾木順著斜坡沖下來,像一條條黑色的巨蟒,將隊列攔腰截斷。
有的滾木帶著尖銳的鐵刺,穿透了倭寇的短甲;有的則直接撞斷了長槍,把人裹挾著往前翻滾。
緊接著,
箭雨從兩側的灌木叢中潑灑而下,明軍的火箭帶著火星掠過夜空,射中之處立刻燃起小小的火團,倭寇的慘叫此起彼伏。
“有埋伏!”
“明軍在山上!”
有人嘶吼起來,隊列瞬間大亂。
原本整齊的陣型像被踩碎的鏡子,士兵們四散奔逃,卻被前後的滾木和巨石堵在狹窄的山谷里。
有的倭寇舉盾去擋箭矢,木盾卻被巨石砸得粉碎;有的想往回退,卻被後面涌來的人潮推搡著向前;還有人慌不擇路地往山壁下鑽,正好撞上滾落的滾木。
上衫二十一揮舞著 刀劈落一支火箭,抬頭望見山壁上影影綽綽的明軍身影,他們躲在岩石後面,不斷推下石塊、射出箭矢。
“反擊!給我反擊!”
上衫二十一怒吼著,卻發現根本找不到瞄準的目標。
兩側的山壁陡峭如刀削,除非插上翅膀,否則根本攻不上去。
一塊巨石砸在旗幟旁邊,太陽紋的旗幟應聲折斷,旗桿帶著火星滾落到地上。
周圍的倭寇看到旗幟倒下,士氣瞬間崩潰,哭喊聲、怒罵聲、兵器踫撞聲交織在一起,與山壁間的回響混為一團。
更多的火箭射下來,點燃了散落的兵器和甲冑。
火光照亮了倭寇們驚恐的臉,也照亮了山谷里漸漸蔓延開的血泊。
“立馬組織陣型,違者殺!”
上衫二十一扯著嗓子喊了半天,嗓子都快要喊啞了,可隊伍的騷亂還是無法制止。
他明白大勢已去。
現在最優的選擇就是跑……
不對,是戰術性撤退!
上衫二十一眼神狠辣,在這種情況下,他的弟弟是死定了。
明軍,等著。
我一定會回來的!
哥過一段時間,再給你報仇!
下一次,明君就絕不會這麼好運了。
上衫二十一不再猶豫,調轉馬頭就走。
只不過他的願望落空了。
山谷兩側的騷動還未平息,谷底突然傳來一陣震耳的馬蹄聲。
正打算逃跑的山本二十一,剛跑到後方隊伍的尾部,就看見明軍隊列如銅牆鐵壁般橫亙在谷口,長槍組成的寒光屏障將退路徹底封死。
火把在明軍陣中次第亮起,照亮了旗幟上的“大明”二字。
大略估計,明君有兩千騎兵、三千步兵。
大明軍隊兩千鐵騎的戰馬不安地刨著蹄子,鼻孔里噴出的白氣在冷夜里凝成霧團。
“是賊首!”
有倭寇根據大明軍隊最前方寧王的穿著,判斷出來了朱權的身份。
山本二十一手握 刀,大吼道︰
“想活命的隨我斬殺賊首,重賞!”
寧王朱權身披亮銀鎖子甲,甲片間的環扣隨著呼吸輕響。
他勒住棗紅色的戰馬,看著迎頭朝他沖來的倭寇,手中長弓拉如滿月,箭簇對準了山本二十一。
夜風掀起他的披風,露出腰間懸掛的玉佩,與甲冑的金屬聲踫撞出清越的脆響。
“咻”。
箭矢破開空氣的銳鳴刺入耳膜。
山本二十一剛舉起 刀想要格擋,箭簇已精準地穿透他的咽喉,帶起一道血箭噴濺在身後的岩壁上。
他瞪大雙眼,手里的 刀“ 當”落地,身體像斷朽木般栽倒,頸間的血窟窿還在汩汩冒著熱氣。
首領的猝死像一盆滾油澆進火里,使得本就混亂的倭寇徹底炸開了鍋。
有人扔掉兵器想往岩石縫里鑽,有人抱著同伴的尸體哭喊,還有人瘋了似的揮舞 刀亂砍,卻連明軍的衣角都踫不到。
“殺!”
寧王淡漠的喊出一句,隨後帶領五千明軍如決堤的洪水般沖了出去。
馬蹄踏碎滿地的碎石,鐵蹄與地面踫撞的聲響震得山谷嗡嗡作響。
最前排的騎兵挺著丈二長槍,槍尖帶著破空的風聲,輕易就刺穿了倭寇的短甲,將人挑在半空。
一個倭寇嘶吼著揮 刀砍向騎兵的腿甲,刀刃砍在明軍的明光鎧上,只留下一道淺淺的白痕。
倭寇驚愕地看著對方的鎧甲,甲片層層疊疊,邊緣還泛著淬火後的青藍色,而自己身上的短甲不過是用熟鐵拼接,連刀劍都擋不住。
“砍不動!明軍的甲砍不動!”
倭寇的哭喊聲在隊列里蔓延,這種精神上帶來的傷害,要比肉體上帶來的傷害,更加令人絕望。
有大明騎兵揮舞著環首刀橫掃,刀刃切開倭寇的胴丸盔就像切豆腐,腦漿混著血沫濺在地上;還有大明士卒用馬槊挑起兩個倭寇,鐵槊上的倒鉤勾住他們的甲冑,甩出去時撞在岩壁上發出沉悶的響聲。
大明鐵騎所過之處,倭寇像被收割的麥子般成片倒下。
有倭寇試圖刺馬腿,卻被馬鐙踢碎了肋骨;有人蜷縮在岩石後裝死,卻被飛馳的馬蹄碾成肉泥。
火把的光芒里,明軍的鎧甲反射著耀眼的光,與倭寇殘破的甲冑形成鮮明對比,那些染血的精鋼甲片,此刻成了最鋒利的催命符。
寧王勒馬立于尸堆之上,長弓上又搭好了一支箭。
他看著谷中殘存的倭寇像無頭蒼蠅般亂撞,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鐵騎的洪流,仍在向前推進。
馬蹄聲、慘叫聲、兵器踫撞聲交織成一曲死亡的樂章,在這個夜晚,久久回蕩在山谷之中。
……
“停!”
“別砍了!我投降!”
“不打了,我們投降!”
……
由于裝備與士卒素養方面,大明遠勝于倭寇,導致這注定是一場單方面的碾壓。
十多分鐘之後,
倭寇被殺的崩潰了,紛紛丟下武器選擇投降。
但由于語言不通,這些倭寇在大明士卒眼中,嘰里咕嚕的說了一大堆听不懂的語言,然後紛紛將武器扔了。
但也能看出倭寇的舉動是在投降。
“殿下,看這群倭寇的樣子,降了?”
副將來到寧王跟前,請示著接下來的命令。
“降?!傳我命令,不要俘虜,半個時辰後,營地集合。”
寧王朱權語氣很是冰冷,看著不遠處的倭寇,像是在看一群尸體。
副將猶豫片刻,勸說道︰
“殿下,斬殺一萬多名降卒,這個消息無論是在島國傳播、還是傳回國內,恐怕都會對您造成很大的困擾。”
“吁∼”
朱權勒住馬繩,看著副將淡漠的說道︰
“島國幕府敢在萬國宴上刺殺永樂帝,就該想到來自大明的怒火會燒到島國!”
“至于傳回國內會被腐儒或者文官彈劾殺戮重,這些都不重要,畢竟現在對于我來說,聲名越狼藉,反而越安全!”
若是在削藩之前,朱權為了爭奪權益,肯定會顧及自身名聲,防止被他四哥朱棣抓到把柄,趁機發難。
可自從削藩政策頒布出來之後,
朱權就已經明白,在‘競爭上崗’,‘績效獎勵’,‘末尾淘汰’之下,他若想要庇佑自己這一脈的後世子孫,就需從自己開始,用實實在在的功績,為他們提供世襲的功勛。
因此,
朱權明白若想在倭島持續的挖礦,甚至將那百萬噸全部挖完。
那麼就必須在這個島上擁有著絕對的話語權。
什麼是話語權?
毫無疑問,武力!
簡單來說就是誰的拳頭大,誰說的話就是對的,就得听誰的。
所以,
為了掌控倭島,讓整個倭島上的人晝夜挖礦,早日完成四哥交給他的任務,第一步就應該用武力消滅掉島國上軍隊的有生力量。
于此同時,還可以對倭島幕府方面,形成強有力的震懾。
根據島國的局勢來看,消滅掉護衛幕府的三大家族的十萬倭寇足矣。
而這一仗,就消滅了三萬左右的倭寇。
但打完之後,朱權也發現了自己不足的一點,那就是對倭寇與大明士卒的戰力判斷有誤。
倭寇平日里在大明沿海打游擊確實令大明頭疼,可是在兵法與山地的正面戰場上面,倭寇在大明士卒面前,簡直不堪一擊!
朱權像是想起來什麼,對著副將吩咐道︰
“對了,將這批前來的倭寇賊首尸體,送回幕府,告訴他們,大明軍隊無意與他們為敵,若想讓我撤軍也不是不可以,前提是要交出萬國宴刺殺的參與者。”
“如果幕府方面拒不交出,那麼我只能親自去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