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听著夏原吉的這番話一愣,他明白這家伙是在暗示自己曾經答應過他,與陳羽攤牌之後,無論發生什麼樣的情況,都會先讓陳羽去戶部待一段時間。
他沉吟片刻之後,清了清嗓子說道
“夏原吉說的不錯,你們嘰嘰喳喳也沒討論出個什麼來,那就讓我來給陳兄弟安排一個職位,不知道可好?”
話落,朱棣目光在眾人臉上環顧一圈。
眾人面面相覷,朱棣這話看似在與他們商量,可是真有商量的余地嗎?
開玩笑!
他們說到底也是借著陳兄弟這陣東風,才能與朱棣在私下里打的如此火熱。
而朱棣的老朱終究只是陳羽的老朱,不是他們的。
因此,
眾人除了夏原吉之外,情緒都瞬間蔫了下來∼
今日拉攏陳兄弟的計劃,看來是破滅了。
沒辦法,誰讓整個大明,天大地大皇帝最大呢。
作為權力的最高擁有者與制定者,當裁判下場參賽的那一刻,比賽隊伍已經無需參賽,只要耐心等待結果就行。
朱棣等待了幾個呼吸間,見眾人都沒有意見,他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後笑眯眯的對著陳羽說道
“陳兄弟,其實對于你官職的安排問題,我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計劃,但是經過方才那幾個家伙的爭辯,也讓我的這個計劃有些動搖,所以若是要將你的職位徹底定下來,還需要在我對你進行殿試之後,不知,你認為可好?”
最開始朱棣打算對陳羽的殿試,走走過場就行。
畢竟跟陳羽打交道的這段時間以來,陳羽提出的無傷削藩政策、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大國殖民計劃的藍圖、攤丁如畝、大明針對小冰河時期的戰略等。
隨便拿出一個,那都是可以影響一國之氣運的計策。
都是能夠在殿試當中,榮獲上上等評級的計策。
那麼將陳羽這段時間提出來的計策加起來,榮獲大明永樂時期的第一屆恩科狀元,摘取魁星頭餃,這幾乎是一件無可爭議的事情。
可是在朱棣听完夏原吉代表戶部與在座其余部門爭吵時,都說出了連他平日里都沒有注意到的弊端。
這一發現,讓朱棣感覺自己這段時間以來,對于陳羽計劃中的安排位置,有可能也存在疏漏。
所以,
他打算借待會對陳羽的殿試,來檢驗一下陳羽與朱棣計劃中的部門,是否能夠契合!
陳羽放下手中的羊肉串,點了點頭,正色道
“老朱,正常的恩科流程就應該是在參加完殿試之後,根據殿試與會試的綜合成績,對進士進行綜合評價,從而將其安排到合適的位置。”
“我既然是通過恩科入仕,定然是要遵守恩科的規矩。否則將來若其他人知道我在這個過程走了捷徑,哪怕我展現出來了足夠的才識,依舊少不了斥責與抨擊。”
“這些小細節在我是酒館掌櫃的時候,可以不用管。但將來入仕之後,會被無限放大,沒必要讓這些小細節影響去影響以後的我。”
“所以,在殿試之後,再進行職位安排,我非常同意!”
陳羽頓了頓,好奇的問道
“老朱,不知你給我安排的是朝中的哪個部門?”
朱棣沉吟片刻並沒有說出具體的部門安排,反而提前給陳羽打起了預防針
“陳兄弟,關于我給你安排的職位,你要有一個準備,在級別上可能不是那麼高。”
“科舉自洪武一朝開始,歷經數場,都為朝廷、國家選拔出來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所以哪怕此次恩科是永樂一朝的第一場人才選拔,可是依舊要按照洪武一朝的祖制進行人員分配,哪怕魁星也不例外。”
“按理說,憑借你與我們在座的幾位交情,讓我們私下商討一番,隨後上來給你安排一個五品,乃至五品以上的官職,都是可行的。”
“但這樣做定然會遭到朝中各方勢力的反對,他們會拿著祖制做文章,接連產生許多負面影響。”
“而此次恩科提前開展的原因,無非就是對抗程朱理學,甚至減弱祖制帶來的影響。所以在還沒有向程朱理學發起進攻之後,陳兄弟你的職位安排,最好還是一步一步的提起來。”
朱棣說完頓了頓,深吸一口氣後,繼續說道
“如今朝中的官員分布,一部分是建文時期遺留下來的臣子,可是建文才登基幾年,說到底大部分建文舊臣,還是洪武時期遺留下來的臣子;還有一部分則是從北平跟隨我靖難而來的燕王黨。”
“這兩股主要勢力,組成了如今的朝廷。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與一些手段,我才使得朝中的這兩股勢力,達到一種微妙的平衡,若是此時貿然給你的官職安排的太高,勢必會一瞬間打破這種平衡分布,到時候還會遭到這兩股主要勢力的反對。”
“當然,我也可以強行將這些反對的聲音壓下去。可是這樣一來,不僅沒有解決這個問題,反而會給陳兄弟你帶來許多的麻煩,畢竟之間你所展示的才識,只在我們幾人之間傳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而朝中官員大多都屬于眼見為實的主,畢竟陳兄弟你現在……呃……二十出頭的年紀,若不是我與你這段時間以來的接觸,是打死也不會想到你的才識可以橫跨古今!”
“因此,經過我的全方位考慮之後,認為對你進行拔苗助長要不得。”
“再者我記得你之前有一句話說得好,是金子總會發光!我相信陳兄弟以你的才能,假以時日,定可以讓朝中的眾人信服。到那時,朝中除了皇帝這個職位不能給你,其余任你挑選!”
話落,
朱棣微微頷首,有些緊張的看著陳羽。
他擔憂陳羽因方才自己的一番話,而心生不滿。
畢竟在奉天殿內還兄弟長兄弟短,可真牽扯到了官職分配這種落到實處的利益時,卻�@ 襪陸擦艘淮蠖汛蟺覽恚 喚鋈鞜俗詈蠡共煌 亂桓齟蟊 br />
可朱棣的一番話,確實是深思熟慮才說出。
至于畫餅則更加不可能,畢竟陳羽不是朱高煦,這是他很認真的說辭。
只不過,這終究只是站在自己思考出來的結果。
他不清楚陳兄弟能不能理解他在這方面的難處。
朱棣緊張的觀察著陳羽的表情變化,若陳羽表現出不滿的神色,大不了他就在這個計劃上再做調整。
只是陳羽听完朱棣的這番話之後,並沒有表露出絲毫的不悅。
反而一邊做出深思模樣的,一邊深表同意的點了點頭。
其實這里面牽扯的彎彎繞繞,只要朱棣提出來,給陳羽一點時間思考,他就能夠想明白。
所以,
陳羽將朱棣的顧慮與權衡在腦子里面過了一遍之後,認為老朱經過這段時間與自己的接觸,在政治上的覺悟有所提升。
在兄弟情與大局面前,依舊能夠沉著冷靜的選擇了最恰當的一條路。
就像方才朱棣口中所說的那樣,雖然目前朝中的官員分為許多勢力,可是總的來說眼前的時期,朝中只有兩派
建文舊臣與燕王黨。
也可以看作是文臣士紳與武將勛貴。
首先,
這些建文舊臣大多是從洪武時期延續下來,都是洪武帝在能力等各方面,為後世之軍挑選的治理國家班底。
這些官員分布在朝中各個部門。
哪怕是如今的戶部尚書夏原吉,也是從洪武時期延續下來的大臣。
當然,對于真正的建文舊臣如齊泰、黃子澄那波建文心腹……
則是死得不能再死!
拋除以上的建文舊臣,剩下的一股勢力,就是跟隨永樂帝打贏靖難的武將勛貴了。
他們是永樂帝手中最為忠誠的擁護者,嫡系中的嫡系。
可是這兩股勢力在朝中的官員佔比非常的不合理。
畢竟兩方勢力,一方是武力值的極端,另一方是政治值的極端。
就這樣兩方勢力,靖難之後,在永樂帝的帝王權術下,達到了一種微妙的平衡。
能坐在一起,和平相處的商討、解決國家大事。
但這樣的極端平衡,無論是對國家來說,還是對統治者來說,都極為不利。
畢竟,
兩方單獨的勢力過于極端,就會導致他們內部缺乏隔閡。慢慢抱團,最終將會形成一個形如鐵通的利益共同體。
因朱棣在勛貴武將中,擁有著極高的威望。
所以勛貴武將對于朱棣來說算不上什麼威脅,但是士紳文官就不一樣了。
他們的內部,已經開始用程朱理學練成穿上了一條褲子。
在朱棣提出各種計劃的時候,都會搬出祖制用來壓制。
可是人家永樂帝當初身邊還有一位姚廣孝,用一些巧妙的辦法繞過來祖制,也要進行下去。
但無論怎麼說,朱棣想要做的事情,整體上還是會有些折扣。
可這些士紳文官面對的還是朱棣這位通過武力登基的帝王,若是後世之軍平庸,豈不是要被文官牽著鼻子走?!
哪怕朱棣身為九五之尊,是大明權勢最高的一個人,卻也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將朝中的文官,替換上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嫡系。
所以,
朱棣在陳羽當初的一番剖析下,才選擇了提前開啟恩科。
就是為了將如今朝中的士紳文官組成的勢力,沖散、重組。
一次恩科選拔人才做不到這點,那就多來幾次。最終慢慢替換掉朝中的這些,通過程朱理學捆綁在一起的士紳文官集團。
將文官換上一批之後,信奉程朱理學的文官當然不能一棒子打死。
畢竟就像佛教一樣,明明是外來教派,為什麼能夠深受華夏皇帝的喜愛?
無非就是能夠幫助其穩住朝廷、穩固江山社稷!
如此一來,朝中就會擁有三方勢力,程朱理學的士紳文官、儒家經典的士紳文官、勛貴武將。
有一個淺顯的例子,三角形具有穩定性,三維同樣適用。
鼎下兩足注定站不穩。
只有三足的時候,才可以穩如泰山!
所以,為了能夠達到朝中三足鼎立勢力的最終局面,陳羽哪怕考取魁星,也只能從五品以下小官的基層做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這樣一來,才不會給到信服程朱理學士紳文官話柄。
畢竟,武將勛貴作為朱棣嫡系中的嫡系,利益共同體,對于朱棣做出的決定會絕對服從。
但程朱理學那幫家伙,本來就擅長用祖制這個框架框住皇帝,從而達到獲取自身利益的目的。
他們怎麼可能看著此次違背祖制的恩科進士,入仕之後,當著他們的面,一步登天,再次做違背祖制的事情。
反對恩科,反對的是天下含辛茹苦備考的學子;
可是反對陳羽,反對的就是一個進士而已。
哪怕他背後站的是皇帝。
所以,他們注定會掀起一場祖制與程朱理學對抗皇權的巨大風波。
到時候不用想也知道,
民間謠言滿天飛、朝中彈劾陳羽的奏疏如雪花一樣,不停的飛往御書房。
這里面不僅有對陳羽靠特權一步登天的嫉妒,更有對于皇權與程朱理學的較量。
說到底,若真到了那步,陳羽本身不佔理,恐怕會瞬間成為眾矢之,落入下風。
對陳羽來說,還沒有進入朝廷,就遭遇到了這麼大的一個滑鐵盧,是一件非常不劃算的事情。
所以,朱棣提出方才那番話的立場,不單單是站在皇帝的角度,也是站在陳羽的角度著想。
陳羽思索一番之後,也感覺沒必要為了這一點蠅頭小利、而放棄以後的大西瓜。
畢竟,打鐵還需自身硬。
陳羽自認自身硬的不能再硬;而且進入公司之後,我的兄弟是公司ceo。
在這兩重buff加持下,陳羽入仕之後的平步青雲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不在于一時!
畢竟,陳羽又不像是那種皮包公司一樣,壓根不是奔著長遠工作去的,目的只是為了圈一波跑路。
他可是將自己的後半生,都放在其中!
既然如此,就不能要空中樓閣。
而是穩扎穩打,將地基打的牢牢的,這樣才能長久!
……
因此,思緒理順之後,陳羽在朱棣緊張的目光中,笑著說道
“老朱,以咱哥倆的關系,我難道還信不過你?”
“我相信你在朝中官員安排方面,肯定經過深思熟慮過後,為我想到了最優解。”
“所以,你看著安排就行,我沒有任何異議。”
听見陳羽毫不介意的輕松作答,讓有些忐忑的朱棣放寬了心。
看來陳兄弟對自己的安排,並沒有感到不滿意。
這說明什麼?
說明陳兄弟懂得自己的難處與良苦用心啊!
那麼,他接下來對陳羽的安排,就會輕松很多。
朱棣沉吟片刻之後,抬起頭來對著夏原吉、朱高熾幾個人說道
“待會我要在這對陳兄弟進行殿試,你們幾個飯也吃了,酒也喝了,歇也歇息了這麼長時間……咋,還待在這里干什麼?”
“朝中手頭上的工作都處理完了?”
喜歡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