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

第285章 另一條路︰生產糧食效率;高產種子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藍天冰牛奶 本章︰第285章 另一條路︰生產糧食效率;高產種子

    另一條路︰生產糧食效率;高產種子

    皇宮,御書房。

    陳羽在酒館接見海外商人,並順帶完成了交易貨物的事情,不出意外的已由錦衣衛將情報傳遞到了朱棣手中。

    當然,

    情報中還詳細羅列了陳羽購買貨物的種類。

    其中重點描述了長相其貌不揚,表面坑坑窪窪、整體上略微有些丑陋的馬鈴薯。

    朱棣坐在龍椅上,看著傳遞上來的情報,並沒有感覺到不妥。

    他最開始在酒館周圍安排錦衣衛,是為了保護陳羽的安全,並順帶防止其在沒有自己允許的情況下,與朝中官員接觸。

    一個海外商賈,所有動機都合乎情理,錦衣衛並沒有進行攔截。

    朱棣看過之後將奏疏放到一旁,並沒有過多在意。

    又急忙投入到了工作當中。

    他這段時間確實忙的厲害。

    不僅要籌備第二波前往日本的船隊開拔,還要統籌京師最近聚集的許多外海商人。

    按照陳羽最開始所提出的營商環境,朱棣對此下足了功夫。

    在京師之中只要商賈加入了‘永樂公司’,那麼就會受到庇護。

    不過對于那些初來乍到、尚未熟悉大明風土人情的異國商人,這一入會要求暫未強制執行,而是默認給予庇護。

    如此舉措,成效斐然。

    如今的京師,良好的營商環境讓異國商人紛紛豎起大拇指,贊不絕口。

    朱棣此舉堪稱“放長線釣大魚”的絕妙之計。

    他意圖以這一善政為媒介,將大明國內優越的經商環境,傳播到海外的各個角落,吸引更多異國商人前來。

    朱棣心中有數,這些異國商人初來之時,多是為了傾銷貨物。

    但離京返鄉之際,必定會大肆采購大明的陶瓷、絲綢等特產。

    這些皆是真金白銀!

    得益于陳羽的影響,朱棣在經商之道上也有了長足的進步,深刻領悟到‘免費的才是最貴的’這一商業真諦。

    他有的是耐心,等待聚集在京師的異國商人數量達到一定規模之日,便是向他們征收‘永樂公司’會費之時。

    屆時,

    又將是一筆可觀的收入進賬。

    朱棣對此充滿信心。

    他堅信,照此趨勢發展下去,大明京師的貿易必將蒸蒸日上,繁華更勝往昔。

    ……

    朱棣在御書房忙活的不亦樂乎時,身為戶部尚書的夏原吉也沒有閑著。

    夏原吉最近大部分的時間,都花費在了勸農上。

    華夏有著悠久的設官勸農傳統。

    早在西周時期,周天子就曾派遣官員到田原縣為勸民耕作,使其“勿或失時”“勿休于郡”。

    西漢時,國家設專官以督勸農政,並提出了︰

    農,天下之本,務莫大焉。

    ……

    明代繼元而立,其勸農官職由戶部負責農政及戶口事宜,工部下設的督水與屯田兩司,分別負責水利灌溉與屯田事宜。

    而僅就勸農這一職責講,明確規定的是戶部。

    《明史•職官志》記述戶部執掌,其中有“以墾荒業貧民”“以樹藝課農官”“以召佃盡地利”,且規定“天子耕籍,尚書進耒耜”。

    只是,

    夏原吉雖然作為戶部尚書的任務是勸農,但卻依舊保持著私下里在家親自種田的事情。

    他認為只有親身實地的種田,才能體會百姓的不易,才能更好的肩負起勸農的職責。

    只是,

    在這一次勸農中,他看著田間百姓使用的曲轅犁,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能否在曲轅犁的基礎上,再發明出一件農耕用具?

    要知道曲轅犁是唐代發明的耕犁,而在此之前華夏一直使用的都是直轅犁。

    直轅犁耕地時回頭轉彎不夠靈活,起土費力,效率不很高;而唐朝的曲轅犁,相較于直轅犁有幾處重大改進。

    首先是將直轅、長轅改為曲轅、短轅,並在轅頭安裝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這樣不僅使犁架變小變輕,而且便于調頭和轉彎,操作靈活,節省人力和畜力。

    唐朝時期,對農耕工具進行了改進。

    如今數百年之後的大明,能否在此基礎上,再次對農耕工具進行改進?

    如果能,

    那麼對于耕種效率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提升。

    農耕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

    對于一個王朝來說,相當于基石更加牢固了;而對于百姓來說,則是賴以生存的保障提升了。

    夏原吉有了這個想法後,第一時間就找到了工部負責人商量。

    結果得到答復︰

    無法創新!

    夏原吉也不氣餒,只因他腦海中浮現出了陳羽的身影。

    他可是見識過陳羽那腦洞大開的動手能力與創新思想。

    最重要的一點,他還從來沒有見過什麼難題是陳羽解決不了的。

    打定主意,夏原吉卻並沒有第一時間去見陳羽,而是立馬將改造曲轅犁提高農耕效率的事情,提交給了朱棣。

    當然,

    提交上去的奏數,相較于腦海中的想法更加規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詳細講述了大明需要提高農工效率的重要性。

    如今隨著鄭和下西洋的推行,再加上‘永樂公司’創造的營商環境,到時恐怕會涌現出一大批百姓棄農從商,嚴重沖擊大明的農耕。

    這種假設並不是夏原吉最早提出。

    而是在朱棣打算下西洋的時候,堅持海禁的保守派,就曾以這個理由反對鄭和。

    眼下隨著下西洋的進行,從最開始支持朱棣下西洋擴大海上絲綢之路,尋找財富的夏原吉,也提出了擔憂。

    想要縮小將來大量百姓的棄農從商影響,提高農耕效率可以很好的彌補。

    坐在御書房中的朱棣看著夏原吉提交上來的奏疏,皺著眉頭。

    始皇帝嬴政開創古今先河實施大一統,因缺少參照先例,導致直接將大秦玩崩了。

    朱棣所推動的下西洋,雖承繼了宋元以來的航海技術積累,與民間航海探索經驗。

    但船隊動用巨艦近百艘、隨行人員逾數萬之眾,規模之宏大、組織之嚴密、目的之多元、航程之遙遠等方面,堪稱前無古人。

    所帶來的影響,甚至能夠動搖大明內部的政治格局。

    這樣的下西洋舉措,其實也可以說是開創古今先河第一例。

    所以,朱棣對此心中沒譜。

    但不管怎麼說,夏原吉口中向陳兄弟尋求改善農耕工具,總歸沒錯。

    朱棣已經決定跟著夏原吉一同,找陳羽支支招。

    順便再問一下針對眼下情況,朝廷如果繼續堅定不移推行下西洋政策,大明的政治格局,將來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

    酒館。

    陳羽這幾天的時間,並沒有因購置土豆的事情,而使原本的生活節奏有所改變。

    反倒依舊每天過著規律的生活。

    只不過多了一步。

    那就是每天離開府邸之前,前往後花園查看一下培育的土豆進度。

    隨後就是前往酒館,繼續研究發明。

    包括對家具的改進,搞些美味小吃,設計好玩的東西……

    值得一提的是,

    朱棣此時已經與夏原吉換上一身便裝,坐上馬車,一同來到了酒館。

    農耕這件事,可以說是一個王朝的立國之本。

    當朱棣與夏原吉兩人向陳羽述說完來意之後,陳羽略微無語的瞥了朱棣一眼,他沒想到老朱這家伙在嫂夫人的病好了之後,就又開始了操心國家大事。

    陳羽淡淡的說道︰

    “行了老朱,你說的我大致听明白了,你口中的下海沖擊農耕我們先放到一旁,先來聊一下我能否在曲轅犁的基礎上,進行改進使其耕種效率提高一事。”

    朱棣眼中滿是期待的點了點頭︰

    “啊,對對對。解決事情總歸要一件一件的來,我相信以陳兄弟的能力,改進曲轅犁那絕對是手到擒來。”

    夏原吉也是順勢夸贊道︰“陳兄弟大才,不知道改進曲轅犁多久可以問世?”

    陳羽咂了咂嘴,攤了攤手道︰“曲轅犁我改進不了。”

    朱棣︰“???”

    夏原吉︰“???”

    君臣二人對視一眼,雙眸中滿是詫異。

    他們一度懷疑自己耳朵听錯了。

    事情解決不了。

    這還是第一次從陳羽口中听到這幾個字。

    朱棣最先反應過來,笑著說道︰“陳兄弟莫要說笑了。”

    “老朱,老夏,你們倆這是將我當神仙了不成?”陳羽輕笑一聲,搖了搖頭道再次拒絕道。

    他當然清楚農耕工具的演變軌跡︰

    直轅犁——曲轅犁——拖拉機!

    穿越大明,手挫拖拉機???

    陳羽不清楚愛因斯坦來到永樂時期,能不能做到這點,但他明白自己肯定沒這個本事。

    畢竟老朱與老夏兩個人提出的問題,不僅是知識上的劃時代,還有技術上的劃時代。

    劃時代的知識,這一點有後世學識,可以解決;但劃時代的技術,沒有後世的生產工具,根本無從下手。

    陳羽看著朱棣與夏原吉眼中,依舊是一副不信的樣子,他沉吟片刻之後認真的解釋道︰

    “我真沒說笑,曲轅犁能問世的本質,是生產工具技術厚積薄發的成果。”

    “自上古時期至唐朝,華夏先民便在耕作中不斷探索,從粗陋的木石農具,到青銅器具,再到鐵制農具普及,每一次更迭都凝聚著智慧。尤其在金屬鍛造工藝上,前人對火候與形制的把握日益精湛,這才打造出契合農耕需求的犁鏵與犁壁,為直轅犁改良築牢根基。”

    “但曲轅犁的革新,除了技術的進步,更離不開時代的推波助瀾。盛唐年間,四海升平、物阜民豐,朝廷重農興墾,頒布諸多利好政策;加之文化昌盛,工坊匠人、田間老農的經驗得以廣泛流傳,不同地域的農耕智慧在交流中踫撞出新火花,這才有了曲轅犁橫空出世。”

    “所以想要在的基礎上改進曲轅犁,有兩個必要條件︰一需出現顛覆傳統的技術革命,二要有比盛唐更繁榮開放的世道。”

    “唯有二者兼備,新的農耕器具才可能應運而生。”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聞言,朱棣心中悵然。

    出現顛覆傳統的技術革命這一點還是未知數,但要有比盛唐更繁榮開放的世道……

    這不正是他現在所追求的嗎?

    唐朝貞觀時期的強大與繁榮,是後世歷代有野心的君王都想要超越的目標。

    對于朱棣想要通過政績來證明自身的帝王來說,更是如此。

    眼下陳羽這樣一說,朱棣經過短暫的惆悵之後,釋然了。

    也對,

    陳羽又不是真神仙,怎麼可能直接變一個農耕工具出來。

    夏原吉也是嘆息一聲,這一聲嘆息不是針對陳羽,而是想到百姓無法享受到效率更高的農耕工具。

    陳羽看著情緒有些低落的二人,不由好笑。

    莫不成是自己那種驚為天人的才識,在他們心中已經養成了信仰。

    所以,一次失敗,讓老朱與老夏二人有了一種信仰崩塌的感覺。

    這可不行。

    陳羽頓了頓繼續說道︰

    “有一句話說的很好,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一條路是死胡同走不通,換一條走的通道路,繼續走不就可以了。”

    朱棣聞言心中一喜,根據他對陳羽的了解,陳兄弟這麼說,八成是有辦法了。

    他趕緊湊過來說道︰

    “陳兄弟,怎麼說?”

    夏原吉也是一臉期待的望向陳羽。

    陳羽笑著說道︰“接下來,讓我們倒推一下先前說的兩個條件︰顛覆傳統的技術革命,比盛唐更繁榮開放的世道;”

    “這兩條不是通過人力可以輕易實現,但這兩條的目的是創新農耕工具。”

    “那我問你,而農耕工具的目的是是什麼?”

    夏原吉想了想,說道︰“曲轅犁犁身輕巧靈活,操作省力,能夠很大程度的提高農耕效率。”

    陳羽搖了搖頭,“依舊在死胡同里面。”

    夏原吉一愣,沉吟半晌後開口道︰“增加糧食產量!”

    “對嘍!”陳羽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一副孺子可教也的表情,笑著說道︰

    “無論是直轅犁還是曲轅犁,都是在百姓耕種過程中提高了極大的便利,縮短了百姓翻土與耕種的時間,從而提高耕種效率,最終展示在增加了糧食產量上。”

    陳羽突然話鋒一轉,繼續說道︰“可真的只有提高耕種效率,才能提高糧食產量嗎?”

    朱棣一怔,不然呢?

    “種子。”夏原吉回答道,他洪武時期上任以來,並不是一直待在京師之地,而是親自游歷了許多地方︰

    “大多數餓死的百姓,死之前可以選擇兩樣物品飽腹︰一個是易子而食,另外一個就是食用……種子糧!”

    陳羽嘆息一聲道︰“不錯,自古以來所謂的民間疾苦,總結下來一句話︰無非就是百姓吃飽吃不飽而已!”

    “所以接下來只要將問題聚焦在兩個方面︰生產糧食的效率、高產的糧食種子。解決這兩點,是不是就可以變相提高糧食產量?”

    陳羽見朱棣與夏原吉二人點了點頭,他笑著說道︰

    “改進曲原犁我做不到,但我卻可以改進生產糧食的效率、與提供高產的糧食種子!”

    喜歡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請大家收藏︰()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方便以後閱讀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第285章 另一條路︰生產糧食效率;高產種子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第285章 另一條路︰生產糧食效率;高產種子並對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