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
朱棣倒吸一口涼氣,震驚的話都說不出來,只是用看怪物一樣的眼神看著陳羽。
心中不斷重復著陳羽剛剛說的話︰
“大明必須重復每三年一次的科舉,但不可能永遠重復開國與靖難。”
對啊,哪怕在囂張的武將勛貴也有老去死亡的一天。
武將集團的升遷途徑卻非常單一。
戰功換功勛。
這種東西無法傳承。
將門之後就一定會是將才嗎?
每一個將才無一不是在戰場上廝殺而出。
這點朱棣深有體會。
但是文官集團不一樣,他們只需要將書籍中的知識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在通過科舉晉升。
相當于每三年獲得一次‘決戰’機會。
所以,文官集團注定會不斷壯大。
百年之後武將集團面對文官集團那樣的龐然大物,根本不可能有反抗的余地。
只能像陳羽所說那樣,淪為文官集團的墊腳石。
“咕咚∼”
朱高熾在一旁後怕的咽了一口吐沫,用看怪物的眼神看著陳羽。
妖孽∼
天才般的妖孽。
再加這一次,他一共與陳羽見了兩面。
但是他卻發現陳羽對天下時局的考量,達到了一個匪夷所思的地步。
這樣的大明‘臥龍’朱高熾已經下定決心,無論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一定要將其網羅到自己手中當官。
他之前不太相信市井之中有大才的話,因為他從來沒有遇到過。
但這一刻,朱高熾感覺一點都不夸張。
畢竟只有踫見了,面對面交流之後,你才能知道對方是一個多麼妖孽的大才。
哪怕太子府上那些智囊,絕對做不出如此深入的分析推演。
朱高熾突然想起了自己家中的兒子—朱瞻基。
目前還沒有一個讓滿意的老師去教導朱瞻基,要是將陳羽請回去給朱瞻基當老師,教授他帝王權術。
好像是個不錯的選擇。
省得那個臭小子整天在家中斗蛐蛐。
陳羽繼續說道︰“王朝初期,在戰爭環境中文官集團存在感不強,但當王朝逐漸趨于穩定,文官集團會逐漸與王權進行深度捆綁。”
“文官集團其實很難打擊,因為他們可以通過科舉制度,來進行每三年一次穩固文官集團的體系結構,這種模式一旦運行成功,除非到了國家生死存亡之際,否則會長時間運行下去。”
“對于皇帝來說,文官集團形成了一個將皇權排除在外的獨立利益集團,到那時王權雖有地位,但卻沒權利。”
“那麼王權想要破壞文官集團的制度,在這場博弈中佔據上風應該怎麼辦呢?”
陳羽平靜的話語,讓朱棣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
大明朝堂文官集團佔據主體,沒有武將集團抗衡。
平衡已經被打破。
大明後世之君沒有來自宗室助力,還有哪些依靠,能來制約文官集團?
良久,朱棣才緩緩沉聲說道︰
“外戚,宦官?!”
陳羽︰“不錯,這時候皇帝雖然有兩個選擇,可是到了最後只會重用宦官。”
“為何?”朱棣問道。
陳羽笑著繼續說道︰“宦官幾十年如一日伺候在皇帝身邊拍馬屁,會導致皇帝往往不自覺的信任宦官。”
“而皇帝為了制衡文官集團,會將手中的權力分給宦官,甚至是很大一部分權力。”
“這並不是偶然,而是權力演變的必然。”
“臣子的力量越大,那麼皇帝的權力就會越少,所以皇帝就會采用太監強悍的手段,去對抗文官集團的壟斷與嘴巴。”
明朝對宗室限制太狠,根本沒有其他力量用來對抗文官集團。
宦官成為了代替宗室力量的首選。
明朝也因此被稱為史上宦官專權最厲害、最灰暗的時代。
宦官權勢擴大,初衷是為了加強對文官集團的掌控,鞏固中央集權。
但是誰能想到明朝出了一個奇葩皇帝,朱祁鎮。
自朱祁鎮開始,
宦官開始參與內閣閣臣的任免事宜。
那時有人說︰
明朝宦官才是真正宰相。
甚至單憑實力根本無法進入內閣,必須有宦官引薦。
比如歷史上著名的首輔張居正就是在馮保的幫助下,才得以順利當上了首輔。
作為答謝,張居正定要為馮保的利益著想。
這放在歷朝歷代都是極其荒謬的存在。
朱棣听到這里,反倒笑了︰“掌櫃的這其實也可行,當宦官勢力越來越大,朝野之上對他們都怨聲載道之際,皇帝親自出面壓制宦官,還可以落得一個明君稱號。”
“大不了繼續扶持另一個宦官繼續和群臣競爭。”
這些在朱棣看來都不叫事。
宦官而已,還能反了天不成?!
對于朱棣來說,他與朱元璋不一樣,他對太監比較信任。
奉天靖難大部分的一手情報,都是朱允𥪕脹謋n奶 br />
且朱棣知道一個道理,那就是太監一輩子都是皇帝的奴才。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大臣們有家室有子孫後代,需要為後人謀劃未來,而太監只需要服務好皇帝即可。
陳羽端起酒來,敬了朱棣一杯︰
“老朱不錯啊,永樂帝確實有鎮壓一切都魄力,太監哪怕在鬧騰,在永樂帝手中也翻不出多大的浪花。”
“可是,誰又能保證大明後世之君,個個都是永樂帝那樣的雄主?”
朱棣身邊的太監,能人非常多。
比如說有個叫狗兒的太監,可謂沖鋒陷陣的猛將,為奉天靖難立下了不少功勞。
七次下西洋的鄭和,也是朱棣身邊非常受信任的太監。
出仕西域的侯顯、前往暹羅的李興、巡視陝甘的馬靖全部都是太監。
這些人在永樂朝全都得到了重用,後來更是設置了東廠。
可見朱棣對太監的信任。
陳羽又抿了一口酒,將碗放下,繼續說道︰
“宦官其實也是人,是人都會有欲望。”
“他們少了普通男人生理上的基本功能,那麼就會追求精神上的欲望。”
“比如貪欲!權欲!!”
“宦官們的經歷會讓他們本身缺乏安全感,在皇帝眼中,宦官是最值得信任,可在宦官眼里卻認為沒人是可以相信,能夠相信的只有手中的權與錢。”
“當宦官們有了錢之後,他們就會追求至極的權。甚至會產生架空皇帝的想法。”
“宦官只是皇權的衍生物,皇帝想要扳倒他們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朱棣想了想,還是不認為宦官有那樣架空皇帝的做法。
畢竟在朱棣的眼里,不要說宦官干政有危害,宦官膽敢違背自己的旨意,那麼他會毫不留情的將他們活刮了。
哪里來的架空架空皇權這樣駭人听聞的事情發生。
陳羽點了點頭,表示認同,隨後反問道︰“對,大明後世的皇帝有可能真的有這樣一號人存在,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斬殺閹黨。”
“然後呢?”
“什麼然後?”朱棣道。
陳羽笑著說道︰“然後文臣勢力復燃,皇帝無奈又得扶持宦官與之對抗,繼而將爛攤子留給下一任皇帝。”
“這種惡性循環一直存在。”
“但是朝中只有兩股力量維持的平衡,其實是非常脆弱,很容易就會被打破,因為在上一任閹黨被除掉的時候,中間會出現一大段的真空期,這個時候的皇帝沒有任何依靠。”
“而這些都是在沒有外部壓力的假設下進行,要是這個時候外部來一股敵人,大明那些文官大概率就會出現宋朝那樣以求和為主,畢竟敵人打進來對于他們來說只是換一個皇帝罷了。”
這里面崇禎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胸懷大志,一上任就馬不停蹄地收拾閹黨。
卻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死前,王承恩對崇禎皇帝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
忠賢若在,事必不至此。
朱棣沉默了,閹黨不穩定,文官集團說白了就是那些士大夫,改朝換代對他們的利益來說影響的並不大。
所以,要是真的到了大明生死存亡之際,皇帝還能重用誰?
一時間,朱棣突然感覺前方比之前更加的迷茫。
好像大明一樣,深處于一片白茫茫的大霧之後,只有永樂一朝看著仔細,在遠點無論如何奔跑,都是危險重重。
朱棣沉吟了半晌,最終問道︰“難道要任用宗室藩王?可這會不會有封疆列土的風險。”
“所以這就回到了對藩王一削到底的政策其實是行不通的,因為大明真的在乎存亡的除了宦官之後就屬宗室了。”
“而且話又說回來,那些宗室也是人,那麼最終還是可以利用人性來更改一下削藩政策。”
“只要將‘降等世襲制度’更改為‘升等世襲制度’,那麼所有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話落,朱棣深深吸了一口氣,感覺好像摸到了一點頭緒。
腦子癢癢的,像是有什麼東西要長出來一樣。
喜歡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請大家收藏︰()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