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郡,漢軍大營。
墨家的反應異常迅速,幾乎是在接到消息的同時,便迅速調動資源,派遣了專人前來與伍興深入商討如何有效提升裝備制造效率這一緊迫問題。
在伍興那裝飾簡樸的營帳之內,隨著簾幕的輕輕掀動,一位身著緊身窄袖短衫、身形矯健的年輕人步入其中。
他的衣著雖樸素,但眼神中閃爍著智慧與活力的光芒,顯然並非等閑之輩。
這位年輕人踏入營帳後,先是畢恭畢敬地向伍興行了一禮,隨後便按捺不住內心的好奇,開始左右顧盼,仿佛對營帳內的每一處細節都充滿了濃厚的興趣,活脫脫一個對世界充滿探索欲的好奇寶寶。
伍興見狀,嘴角不禁勾起一抹溫和的笑意,眼中閃過一絲欣賞。
“請問,這位先生該如何稱呼呢?”
伍興的聲音溫。
年輕人聞言,臉上掠過一絲靦腆,連忙擺手謙遜道。
“先生二字實不敢當,在下鄭應,初來乍到,還請將軍多多指教。”
伍興微微頷首,心中迅速搜尋著關于鄭應的記憶,卻遺憾地發現並無任何印象。
不過,他並未因此而有絲毫怠慢,這個年輕人顯然對于人際交往並不擅長,我家居然派他前來,應該屬于專門的技術人員。
所以伍興直接開門見山提出了問題。
“目前我軍兵器制造的速度確實難以跟上戰事的需求,不知鄭先生可有良策以解此困局?”
鄭應聞言,陷入了短暫的沉思之中。
片刻之後,他緩緩開口,條理清晰地闡述了自己的見解。
“工匠們之所以制造速度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每個人都需要負責制造所有種類的兵器,從設計到鑄造,再到打磨,每個步驟之間頻繁切換,導致大量時間被無謂地浪費在了轉換工序和等待上。”
說到這里,鄭應微微一頓,似乎在整理自己的思緒,以確保接下來的建議更加精準。
接著,他繼續說道。
“如果我們將整個制造流程進行細化分工,讓每個工匠只專注于自己最擅長、最熟練的那一道工序,比如有的人專門負責鑄造,有的人則專注于打磨,這樣一來,每個人都能在自己的領域內發揮到極致,效率自然就能大幅提升。此外,通過優化工序間的餃接,減少等待時間,整體的生產效率將會得到質的飛躍。”
伍興听後,眼中閃過一絲贊許的光芒,這不就是流水線的概念嗎?
看來,這名叫鄭應的年輕人確實具備非凡的實力,他的每一句話都精準地擊中了問題的要害,怪不得墨家會派他前來。
伍興見狀,連忙迫不及待地追問道。
“那現在,依照您的見解,我們應該采取哪些具體措施來應對當前的困境呢?”
鄭應沉穩地回答道。
“其實,不同工匠之間合作之所以困難重重,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們各自為戰,依據自己的標準來制作物品,而每一個工匠所使用的測量工具,時間長了始終會存在偏差。”
“這樣一來,無論是大小還是長短,都存在著差異,自然就難以實現有效的合作。”
“因此,我認為,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統一工匠們所使用的測量工具,確保大家在同一個基準上進行工作。緊接著,我們要頒布一系列法令,明確規定各種規格尺寸等標準,這樣一來,所有工匠都將在統一的標準指導下進行制造,分工合作也就變得水到渠成了。”
伍興听後,臉上露出了驚喜的神色,追問道。
“難道就這樣,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嗎?”
鄭應輕輕搖了搖頭,繼續說道。
“制定統一的標準,只是我們邁出的第一步。有了這個基礎,我們就可以讓工匠們根據各自的專長進行分工合作,每個工匠都專注于自己最擅長的部分,從而提高整體的生產效率。”
“但光有分工還不夠,我們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檢查機制,來監督工匠們的制作質量,確保每一件產品都符合既定的標準。這樣,我們就能準確地判斷出哪些產品是合格的,哪些是不合格的。”
“更進一步地,一旦發現不合格的產品,我們還要能夠迅速追溯到具體的工匠,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記錄系統,確保每一件產品都能與其制作者一一對應。”
伍興聞言,略作思考後,不禁感嘆鄭應的見解之深刻。
他意識到,這確實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遠非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伍興不由得皺起了眉頭,再次追問道。
“那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做呢?”
鄭應顯得胸有成竹,他從容不迫地回答道。
“其實,這個問題在歷史上早有解決之道。龍國自古以來就有‘物勒工名’的傳統,也就是在每一件產品上都刻上工匠的名字,以便于追查責任。因此,我們只需要沿用這一方法,讓每一個工序的工匠都在其產品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即可。”
“這樣一來,一旦哪個工序出現了問題,我們就能迅速追溯到具體的工匠,並據此追究其責任。這樣不僅能促使工匠們不斷改進自己的產品,提高質量,還能在必要時淘汰掉那些能力確實有限的工匠,確保整個生產流程的順暢與高效。”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听完鄭應提出的這一整套解決方案,伍興內心充滿了敬佩之情,由衷地贊嘆道。
“鄭先生真是才華橫溢,這些精妙絕倫的想法都是您獨自構思出來的嗎?”
鄭應連忙謙遜地擺了擺手,搖頭說道。
“不,不,這些都是我與墨家的同道們經過多次深入討論後得出的共識,絕非我個人之力所能及。”
伍興聞言,微微頷首,心中對鄭應的敬佩又多了幾分。
他稍作思索後,再次發問。
“那這一整套做法,在實際中是否曾經被應用過呢?”
鄭應沉思片刻,回答道。
“早年確實有前輩曾經嘗試過類似的方法,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我則是在前輩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理解和墨家同道的修改意見,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和創新。不過,目前這一方案還未經過實際的應用檢驗。”
伍興听後,頓時恍然大悟。
明白為何鄭應對此方案如此熱衷,這對他來說無疑是一個將理論付諸實踐、驗證自己思想的絕佳機會。
伍興深知,這不僅對鄭應個人來說是一件好事,對漢軍整體的發展也將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
因此,伍興毫不猶豫地表示了全力支持。
為了盡快落實這一工匠制度的改革,伍興當即下令,命文天祥負責與鄭應進行詳細的接洽和溝通,確保改革的每一步都能順利推進。
他相信,在鄭應和文天祥的共同努力下,漢軍的工匠制度必將迎來一次歷史性的變革,為漢軍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望著鄭應興高采烈離開的身影,伍興不由想到。
鄭應今天所說的這些制度,跟現代的標準化流水線生產都非常類似。
這些東西龍國古人早有研究,正如鄭應所說的那名前輩。
但是龍國有太多東西已經泯滅在歷史中,這些先輩甚至在歷史上都沒有留下名字記載,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遺憾。
喜歡國戰︰呂布拜我義父請大家收藏︰()國戰︰呂布拜我義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