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熱的黃銅彈殼如同活潑的金屬雨點,被高速拋出,叮叮當當砸落在布滿灰塵的街道地面上,轉眼間就在六號動員兵的腳邊堆起了一小堆,並且還在以驚人的速度持續增加。
與此同時,那面厚實的圓形騎兵盾,成為了子彈風暴唯一的宣泄點!
“鐺鐺鐺——!!”
如同最狂野的鐵匠在用生命敲打砧板,無數的7.62毫米全威力彈頭,以每秒鐘接近十發的速度,裹挾著巨大的動能,狠狠地、持續不斷地撞擊在盾牌的表面!
每一次撞擊,都爆開一團耀眼奪目的黃白色火花,如同瞬間綻放又熄滅的微型煙火!
密集的撞擊聲連成一片,尖銳、刺耳,形成了與槍聲同樣震耳欲聾的另一種噪音,沖擊著在場所有生物的听覺神經。
沙漠騎手一號承受著難以想象的沖擊力。
盡管圓盾的設計和材質能夠有效吸收和分散動能,但那持續不斷的、如同重錘般的密集打擊,依然透過盾牌,震得他雙臂發麻。
他緊咬著牙關,臉部的肌肉因為用力而繃緊。為了對抗巨大的推力,他的雙腳在地面上不斷調整著位置,深深地踩入塵土之中,犁出了兩道清晰的痕跡,身體的重心壓得更低,整個人幾乎要與盾牌融為一體。
土黃色的鏈甲在他緊繃的肌肉下微微起伏,盾牌與手臂接觸的皮質挽帶深深勒入手臂的鏈甲之中。
秦漢的眼楮一眨不眨地盯著那面盾牌。
他看到堅硬的彈頭在接觸到盾牌表面的剎那,大部分動能被吸收和反彈,彈頭本身則因為巨大的沖擊力而變形、破碎,化作細小的金屬碎片向四周飛濺。
盾面上,以子彈落點為中心,出現了一個個淺淺的、邊緣略微卷起的凹坑。
隨著射擊的持續,這些凹坑變得越來越密集,尤其是在盾牌的中心區域,幾乎被連成了一片麻點。
盾牌的金屬表面因為連續的劇烈撞擊,溫度也在急劇升高,甚至能看到一絲若有若無的熱氣從盾面上升騰起來。
時間在槍聲與撞擊聲的交響中艱難地流逝。
十秒鐘過去了,盾牌穩如磐石,除了表面不斷增加的彈坑和火花,看不出任何結構性的損傷。
二十秒鐘過去了,槍聲依舊狂暴,彈殼堆積得更高了。
沙漠騎手一號的呼吸開始變得有些粗重,額頭上想必已經滲出了汗水。
但他握盾的姿勢沒有絲毫松動。
三十秒鐘!
六號動員兵已經打空了一條彈鏈的一部分,迅速而熟練地更換了供彈箱,火力僅僅中斷了不到兩秒鐘,隨即再次以最大射速傾瀉而出。
盾牌中心區域的彈坑已經密密麻麻連成一片,金屬表面呈現出一種被反復錘煉後的暗淡色澤。
一分鐘!
當秦漢心中的計時器走過一分鐘的刻度時,他一直緊繃的神經猛地一跳!
他的目光捕捉到了一個關鍵的變化!
就在那面盾牌承受了最多、最密集子彈轟擊的中心部位,在那些層層疊疊、深淺不一的彈坑底部,終于!
幾道極其細微的、如同發絲般的黑色線條,悄然浮現出來!
是裂紋!
這些裂紋非常不起眼,如果不是秦漢擁有遠超常人的專注力,幾乎無法在持續不斷的火花和震動中發現它們。
它們從幾個受力最嚴重的彈坑底部開始,緩慢地向外延伸,雖然長度還不到一厘米,但這無疑是一個明確的信號。
這面堅固無比的圓盾,在承受了長達一分鐘、數百發重機槍子彈的持續轟擊之後,它的結構完整性終于開始被破壞,防御極限正在被觸及!
“就是這樣……”
秦漢心中迅速計算著。“一分鐘才剛剛出現微小的裂紋。要讓這些裂紋擴展、連接,最終導致盾牌徹底碎裂或失去防御能力,需要的彈藥量和時間,恐怕還要數倍于此!”
他快速在腦中模擬了一下破壞過程,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
在如此理想的測試條件下,十米距離、固定靶、持續射擊,徹底摧毀這面盾牌,保守估計也需要三分鐘以上的時間!
“停止射擊!”了解了關鍵數據後,秦漢立刻下令終止測試。
沒有必要真的把盾牌打碎。
震耳欲聾的槍聲驟然停止。
突然降臨的寂靜讓人的耳朵有些不適應,只能听到六號動員兵沉重的喘息聲,以及沙漠騎手一號放下盾牌時,手臂肌肉因為過度疲勞而輕微顫抖發出的細微摩擦聲。
空氣中彌漫著濃烈的硝煙味,以及金屬因劇烈撞擊和摩擦而產生的焦糊氣息。
沙漠騎手一號將那面飽經摧殘的圓盾豎在身旁,他持盾的左臂無力地垂下,整條手臂都在不受控制地輕微顫抖,顯示出剛才承受了何等巨大的負荷。
但他站立的姿勢依舊挺拔,眼神中沒有絲毫退縮,反而透出一股經過嚴酷考驗後的堅毅。
秦漢快步上前,蹲下身,仔細檢查那面盾牌。
盾牌的重量驚人,入手冰涼,但中心區域卻殘留著驚人的熱度。
盾面如同月球表面,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彈坑,密密麻麻,幾乎找不到一塊完好的地方。
中心部位的凹陷最為明顯,那幾道細微的裂紋如同老人眼角的皺紋,深刻地印證著剛才經歷的狂暴洗禮。
秦漢用手指觸摸了一下裂紋,能感覺到金屬內部結構的破壞。
“難以置信的防御力……”
秦漢站起身,由衷地贊嘆。
三分鐘!
一面盾牌,竟然能在十米距離硬抗重機槍三分鐘!
這已經不是單純的物理防御了,這面盾牌的材質和結構設計,絕對蘊含著某種超出常規的工藝或者說系統賦予的特殊加持。
這個結果,直接關聯到之前的近戰測試。
三分鐘的防御時間,對于擁有恐怖突進速度的沙漠騎手來說,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都能在盾牌被徹底擊破之前,沖到敵人面前!
“勝負的關鍵,果然還是距離。”
秦漢再次確認了自己的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