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亦積極加入救災行列。
歌壇傳奇陳女士正在緊鑼密鼓籌備中。
她此時為九龍演藝協會負責人。
前天得知相關新聞後,立即多方聯絡,先找幾位資歷前輩,接著拜會成龍、周潤發等明星大哥……發起組織賑災義演行動。
隨即,她聯合兩個主流電視網絡——無線和亞視,希望能夠全程直播這次義演。
兩家台一向競爭劇烈,面對陳女士請求卻達成共識,同意聯手直播此次節目。
義演初步定檔在七月二十五日舉行。
而在藝人邀請上,
陳女士親自致電諸多一線明星,包括成龍等人。
許多大牌雖有繁忙拍攝計劃,但也願意抽空趕來參加。
一些天王天後級人物盡管平常演唱會門票供不應求,更有影帝影後的昂貴出場費記錄在案,但本次演出全數自願參與無報酬義演。
不少海外演出藝人都承諾盡快歸國,赴約此慈善盛宴。
此次義演最終載入演藝界歷史,堪稱最難忘演出盛事之一。
根據相關記錄統計,當天參與超過兩百位當紅藝人登台,共計上演近上百個表演節目,持續七小時以上,從午後一直進行至夜深。
有老板當場豪氣沖成龍說翻筋斗即捐百萬,一個筋斗二十萬,結果成龍連續做了八個翻騰;
劉德華更挑戰胸口碎石絕技引動全場捐款高漲至千萬級別。
這是香港1992年經典慈善義舉——“忘我之夜”。
全港各類公益團體對此︰“這算是在打我們臉吧?”
「本月二十七的公益活動?」
“我沒意見。”
阿牛接到陳女士來電立刻應允。
原本他僅是發布幾首歌曲,又主演了《逃學少年》《新警察故事》跑龍套身份被記住並主動邀請。
另一方面,
中心環球影院大廳內,影片路演正如火如荼開展。
“愛死你啦周小亮!”
“吳叔太贊!”
當片尾曲響起並進入問答環節時,氛圍格外熱烈。
這是他們第12站影迷見面,所到之處引起粉絲尖叫。
完成各項程序後,在安保協助下勉強脫離人群回到車上稍事放松。
助理小梅嘆氣︰「當演員真是辛苦啊~」
黃導︰“但是很嗨是不是~”
周小星︰“嘿嘿哈哈哈~”
電話鈴聲突起。
「誒,什麼?義演募捐,肯定來啊!
張三望著新星大廈樓下服務中心的前台,那里有四五位鄰居排成了一隊,手持鈔票準備向新星公益基金捐款。
有人離去,也有人加入,隊伍始終維持在三四人的規模。
助理看到這一幕,默默地低下頭。
“……”
張三感慨道︰"市民並不是缺乏捐款的熱情,只是對我們缺乏熱情。"
他心中滿是不甘!
這片區域,他已經努力經營了整整兩月有余。
自覺對這里的居民無比友善,做慈善毫不吝惜付出。
傾盡全力!
即便是最難搞的居民,他也都盡力滿足他們要求。
可這些居民是怎麼回報他的呢?
現在讓他們捐款時,居然如此冷淡,對他毫不信任。
一片丹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這是為何?
你們對待陳叔這般敬重,對我卻愛搭不理?
明明是我先到的呀!
張三注視著那支捐款隊伍,神色愈發陰沉。
鈴鈴鈴~~~
"喂,老爸……好的,我馬上來。"
……
傍晚六點半
灣景大廈頂層辦公室內,
張家老爺子還在忙著工作。
"這陳叔,為什麼還遲遲不行動?"
站在窗邊俯瞰維多利亞港灣與繁華的城市夜景,
這樣的美景看再多也不會膩。
但張先生此刻無心欣賞。
所有同行都開始派傳單籌集善款,唯獨陳叔那邊依然沒有任何動作。
這時張三敲門進來。
"爸爸。"
張三走到父親身旁,望著同一處美景。
他暗下決心,自己未來有一天也要站在這個位置上發號施令。
"基金會那邊進展如何?"老爺子詢問。
張三回道︰"不是很理想。這五天總共募得八十萬港幣,實在太少了,反倒是有不少居民跑到新星公益去捐款。"
先生皺起眉頭︰"我記得你之前報告說這邊公益活動搞得挺不錯的嘛。"
張三愁眉苦臉︰"這也是我的疑惑,新星做的公益我也做了,而且不比他們差。唯一沒學的就是做好事那一塊,可為何會有這麼大差距呢?"
這是困擾他許久的問題。
張先生拍拍兒子肩膀︰"不要氣餒,繼續堅持,再觀察觀察結果。"
張三重重地點點頭︰"明白了,爸!"
此時門外傳來敲門聲。
"請進。"
秘書進來報告︰"老板,陳叔那邊您交代的事,終于開始有所行動。新星公司已經在外發放傳單宣傳了。"
張先生精神一震。
"這陳叔,總算是要開始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張先生接過宣傳單好奇地查看起來。
這份宣傳冊制作十分精美︰
【洪災無情,人間有情,懇請大家伸出援手......】
【洪水摧毀家園,卻沖不斷同胞間血濃于水的感情.....】
還配有兩張震撼圖片︰水淹房屋、小女孩坐盆漂流
"暴雨肆虐,無數家庭遭受浩劫..."
"您的每一份捐贈,都將給予災區人民最直接的援助與鼓勵..."
內容看似普通,和其他機構相差不大。
然而最後的內容讓張先生愣住了。
只見最後一段寫到︰
【請注意1︰無論數額大小都是心意!幾元、幾十元也可以,一百元已是相當慷慨的捐助。捐款需根據自身經濟狀況量力而行,切莫過度犧牲家庭財政,如前次事件發生的現象!】
【請注意2︰原則上每人捐款不得超過五百元,富裕人家除外。】
張三大驚失色!
"他在瘋言瘋語嗎?!
不只沒有積極鼓勵大額捐助,反而限制捐款金額?!
其他機構乃至我自己都希望居民盡可能多地捐贈,以獲得更多的善款。
可他居然設置上限?
簡直匪夷所思!
接著下面還有更令人跌破眼鏡的一條︰
【請注意3︰捐助時間限定為七日,請大家錯峰進行避免擁擠!】
張三越看越難以置信。
分時段捐?
預防排隊過長擁堵?
好陌生的用詞啊!
這位仁兄怎麼敢說出這樣的話來?
反觀張先生,則是對這個人了解至深。覺得肯定不能以常理推斷其想法與行為。
但即使這樣,對方的這份設計還是太過出乎預料,讓人無法接受!
陳叔難道對自己的市民動員能力到了這種程度的信心十足?
喜歡四合院︰何傻柱的嶄新人生請大家收藏︰()四合院︰何傻柱的嶄新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