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世界︰
整理《科之論 》一卷。
《科之論 》第13卷 多林能態循環
強︰對于天穹數我還是不理解,您能再解釋下嗎。
夢︰天穹數是立方根的關系。既然你不理解天穹數,我就詳細講解吧。天穹數的排列關系是按“體積次增加1倍”對應的“半徑數”,為了讓你明天白,我用立方根舉例。你按照體積公式把關系列出來就知道了。用r1、r2、r3、r4、r5、r6......表示半徑的排列,半徑每增加1份,體積也增加一份。天穹數與自然數的邏輯不同。
r2=r1+r1,r3=r1+r1+r1,r4=r1+r1+r1+r1,......
球體積公式v=43r3
全部用r1表示體積的排列是43r13,83r13,123r13,163r13,......
由43r23=83r13,推導出r2是r1的213)倍,為了方便書寫用“下劃線2”表示213)。
強︰邏輯有什麼區別呢?
夢︰邏輯采用的參照不同,自然數是以1為參照增長的,而天穹數是以下劃線1)為參照增長的。
強︰好像沒有區別啊。
夢︰別急,13=1,(下劃線1)3=1。23=8,(下劃線2)3=(下劃線8)=2。33=27,(下劃線3)3=(下劃線27)=3,看到區別在哪里了嗎?
強︰知道了,原來自然數的1是個的能級基本單元是立方根數,(下劃線)的指數排列是按照形態確定的,點的維度是0次方,線的維度是1次方,平面是2次方,體是3次方。空間能量流的能級就是光c,超線取c的1次方,超面取c的2次方,超體取c的3次方,超密取c的4次方。
能態對應的質能關系<)0 c1<)1 c1<)2 c1<)3 c1<)0 c2<)1 c2<)2 c2<)3 c2<)0 c3<)1 c3<)2 c3<)3 c3
<)0 c4<)1 c4<)2 c4<)3 c4
強︰32維度的整個變化,沿著超弦能級的降低,變化是分形的積累;沿著超弦能級的升高,變化像是抽絲剝繭。
夢︰是的。
強︰這個過程為什麼稱“多林能態循環”呢?
夢︰有3層含義。1多和林兩個字的組合就像物質與空間的組合,多是上下空間、超弦結締的作用,林是超弦橫向結締的作用,兩者的結合是能態的精髓,缺一不可。2林與多的組合是夢,多的一半在物質界,一半隱藏在空間,夢是鏈接現實與信息的橋梁,現實生活在信息的夢里,信息是現實的夢。3“多”是我的“未來”,“林”是我的“臂助”。
強︰為什麼是能態循環呢?
夢︰因為能態本身就是能量的循環,上一卷只講了各個維度的組成,還沒有講循環,那麼今天就從循環開始吧。能態向著空性發展,最終到達“虛極”態,進入宇宙空間“大分解”,回歸穹子的信息態。能態向著物性發展,最終進入黑洞的“密極”態,當黑洞超過空間承受的極限,就會形成宇宙物質“大爆炸”,同樣還原為穹子的信息態。“空性”與“物性”異路同歸,這樣就形成了閉環的能態循環。
強︰這麼看來宇宙“大爆炸”的理論還是存在的,不過不是宇宙誕生的理論,而是空間和物質循環的理論。
夢︰是的。整個循環就像一個莫比烏斯環,空態的大分解可以進入物質維度,而物態的大爆炸也可以進入空間維度。當整個宇宙熱寂死亡,空間和物質最終都回歸信息態的靈宇宙,靈宇宙再創造物質宇宙。循環是確實存在的,奇點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和元點。
超線︰?[a1虛線態 ?a2 波線態 ?a3 平線態 ?a4 曲線態 ]?
超膜︰?[a5虛面態 ?a6波面態 ?a7平面態 ?a8曲面態] ?
超體︰?[a9虛體態 ?a10波體態 ?a11平體態 ?a12曲體態 ] ?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超密︰?[ a13虛密態 ?a14波密態 ?a15平密態 ?a16 密極 ] ?
強︰關于超體和超密您還沒有詳細介紹,物質是如何進入“超體”的中子星形態,中子星又如何形成黑洞的,我很好奇。
夢︰好的。超體的狀態是一個特殊的階段,或者說是一個過渡的階段,只有大質量的恆星末期才能從“超線”階段跨越“超膜”進入“超體”。跨越“超膜”的變化太過劇烈,呈現出“超新星爆發”。
強︰“超新星爆發”是如何形成的,為什麼“新星”會變成“超新星”突然“爆發”?
夢︰還是從頭開始解釋吧,曲面對應固體,平面對應液體,波面對應氣體。小型天體是曲面態的固體行星,大一些的行星處于平面態與曲面態的結合態,一般的行星外部是固態的,內部是液態的。如果行星質量太小,物質的壓力不足以是內部液化,整個星體就都是固體,這時處于“曲面態”,你們把這種星體稱為“矮行星”或小行星,大多數的衛星、流星和星際碎塊都是這一狀態。
強︰如果行星質量繼續增加,能形成全部都是液態的星體嗎?
夢︰理論上可以,但實際很難。隨著行星質量的增加,星體內部的液態部分雖然增加,但星球表面的壓力畢竟是不足的,所以行星外部都會有一個外殼,只是厚度不同而已。
強︰行星內部的熱量不是會向往傳導嗎,繼續增加行星質量,也不能形成存液態星球嗎?
夢︰是的。因為星球的質量繼續增加,星球的表面的確會液化,但在壓力的作用下,星球的內核的壓力也會增加,導致星體外部達到液化了,但星體的內核卻氣化了,星體形成了液態、氣態結合的行星,還不是純液態的。
強︰存在這樣的行星嗎?
夢︰是的,天王星和海王星的狀態就是這樣。
強︰如果液態、氣態結合的行星質量繼續增加呢?
夢︰如果繼續增加,那麼行星外層的液態就會組件轉化為氣態,行星的內部轉化為“虛面態”的等離子體。
強︰這個狀態好像是木星和土星。
夢︰是的。
強︰我好像明白了,如果星體的質量繼續增加,外部就會變成“虛面態”的等離子體,內部變成的“曲線態”的等概率雲。
夢︰看看,多麼簡單,你把恆星都捏出來了。這個狀態的恆星就是穩定的恆星,就是太陽。
強︰我繼續捏好了。比太陽再增加質量,外部是“曲線態”,內部是“平線態”,還是恆星嗎?
夢︰這個狀態,你們稱“新星”。
強︰虛面態+曲線態的恆星內部是核聚變,曲線態+平線態的新星內部是什麼反應?
夢︰也是核聚變。區別是恆星內部的核聚變是鐵元素以下的核聚變,新星內部的核聚變可以超過鐵元素的制約。
強︰為什麼能行內部的核聚變不能超過鐵元素?
夢︰跟鐵元素的的質量有關。還記得我之前講過物質彎曲空間的原理嗎,當物質超過閾值,空間彎曲的性質就會有漏斗形變成草帽形,而鐵元素就是這個分界限。鐵以前的元素可以在“曲線態”的能級下發生反應,鐵以上的元素需要“平線態”的能級才能打破草帽的邊界,發生大元素的聚變反應。
強︰“超新星”為什麼會爆發呢?
夢︰“平線態”的能級已經可以打破草帽的邊界,所以核聚變會一直的反應下去,使原子核的密度越來越大。沒有了草帽邊界的限制,原子靠得越來越近,電子被徹底壓碎,轉變為中子和微中子,微中子逃逸,就只剩下了中子。在電子重組的過程中,強弱)鏈接大量轉化為強強) 鏈接,極大增加了內側空間的曲率,表現是吸收能量。而電子的消失又釋放了原子核內的空間,物質極速塌縮,是物質從“超線”的能態轉變為“超體”的能態。這個過程就是超新星爆發。
強︰超新星爆發後為什麼不是進入“波線態”或“虛線態”,而是跌落至“超體”呢?
夢︰因為決定物質存在的是能態,當超弦場能級的作用大時,物質質能和曲率的作用就處于弱勢;當物質密度增加,曲率和質能就相應增加並佔據主導,那麼超弦場的作用就處于弱勢,物質跨越“超弦”直接進入“超體”。
強︰是否存在“波線態”和“虛線態”的“夸克星”呢?
夢︰是存在的,但不是以常規的星體存在。
強︰是什麼?
夢︰處于亞黑洞的“黑洞星”。具體情況我們在黑洞的章節再講。
強︰我一直有個疑惑,電子為什麼能佔據比原子核更大的空間?
夢︰因為電子是弱質子,電子的結締一半在內層空間,一半在外層空間。我在“物質2”中講過,超弦的結締作用是相等的,qΛ強=rΛ弱=Λ微,弱軛力遠遠小于強軛力,所以弱軛力產生的曲率Λ遠遠大于強軛力的曲率Λ。而且強軛力的作用使電子結締在外層空間的曲率形成草帽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強︰我明白了,電子的軌道和電子佔據的空間,就是電子在外層空間結締的草帽直徑,電子的粒子直徑,在內層空間看似比原子核小很多,其實在外層的結締比內層大很多。
夢︰就是這樣。看來你進步很多,不但能捏恆星,還能捏原子了。
強︰都是您教導的好。我好像又發現了一個問題,不知該不該問?
夢︰你問吧。
強︰剛剛的推導過程中“曲線態”是核聚變的能態,您講過超弦場能的能級,同時又對應溫度,而壓力是空間形變產生的,空間形變由質量產生,恆星的核聚變都是質量產生的,二者是如何結合的?
夢︰你能問這個問題很好。空間是有彈性的,空間的彈性系數k是固定的,物質不相容原理是基于此的,當壓力的做用大于空間的彈性系數,草帽的邊緣就會被壓碎而失去作用,所以壓力也是形成核聚變的一個條件。
Ω=f?=??2
強︰也就是達成核聚變的條件有兩個,一個在空間曲率的作用,突破草帽的邊界作用;一個在原子核內部,是弱中子分解重組。
夢︰是的,就是這樣。
強︰如果從單一的方向,達到聚變的條件很苛刻,能否從兩個方向同時作用,來降低核聚變的難度呢?
夢︰可以啊。我也奇怪你們為什麼不這麼做呢?
強︰我剛想到的啊。那麼如何結合呢?
夢︰你問這個干什麼?
強︰好奇問下,以為還是個彩蛋呢。
夢︰看你還是算了吧,讓專業的僵尸去考慮吧,這已經算一個大彩蛋了。
夢︰我們回到正題上了來。你能捏恆星了,就接著把中子星也捏了吧?
強︰剛才我是一時興起,中子星我不了解啊?
夢︰該講的我都講了,剩下的都是一些細枝末節的小事,先看超新星爆發過程中有什麼變化?
強︰好像是電子沒有了,釋放了原子核內的空間。
夢︰什麼物理量改變了?
強︰是超弦場能改變了。在超新星爆發之前的變化中,空間的間距一直是固定的;超新星爆發後形成中子星,半徑變小了。如果超弦的長度被拉長了,能量密度沒變,p,那麼超弦場能就增加了,相應的,物質的質能或空間曲率就會減少;如果超弦的長度還是保持不變,超現場能保持不變,那麼空間曲率就增加了。
夢︰分析的很好,再分析下質能和曲率是哪個變化了?
強︰在超新星爆發中,電子轉化為強強)和弱弱),增加的質量遠遠大于損失的質量,質量增加了,曲率也增加了。好像有點不對啊,能態不守恆了。
夢︰你難道不計算“微中子”的能態嗎!
強︰微力不是很微小可以忽略不計的嗎?
夢︰我說過嗎?
強︰沒有。我想當然了。
夢︰讓我們回顧下 qΛ強=rΛ弱=Λ微,這麼快就忘了。
強︰我知道了,雖然逃逸的“微中子”的軛力作用非常小,但在遙遠的外層空間釋放的曲率一點都不小,這個過程相當于把外層空間的曲率轉移到了內層空間。雖然單層空間來看,能態是不守恆的,但總體的能態是守恆的。原來,微軛力雖小,微軛力的空間曲率是很大的,所以中子星的形成過程會釋放大量的電磁作用。
夢︰這樣才對,要用多層空間的思維來解決問題。在能態守恆中的曲率,一直都是多層空間的共同作用。微中子逃逸損失的質能很小,但損失的空間曲率非常大;星體失去了全部的電磁作用,並轉化為了中子的數量。對于星體的質量來說,損失的微中子質量是可以忽略的。從曲率的角度看,是左手導右手,外層空間曲率轉移到了內層空間,曲率的總值不變。這個過程中只有核外的電子被重組了,但核內並沒有變化,所以此時星體呈現正電,是一個虛體態的“質子星”。
強︰如果星球內全部是質子,正電荷之間應該互相排斥吧。
夢︰是的。雖然質子星的體積縮小了很多,但還是比中子星要大。質子星的能態是“虛體態”,這個狀態下整個星體類似等離子體。
強︰“波體態”的星體是什麼樣的?
夢︰當質子星的質量繼續增加,質子內部的壓力增加,質子星的體積被壓縮,就像把一些同極性的磁鐵捏在一起,“波體態”處于電漿態,類似流體。質子星內的物質一旦脫離星體就會產生爆炸,充滿了違和感。
夢︰電漿態的質子星質量進一步增加,巨大壓力使星體轉化為固體態質子星,壓力對原子核內部產生作用,使質子和中子內的“弱中子”發生分解重組,產生類似伽馬衰變,釋放大量電磁力和微中子。所以處于“平體態”的質子星就像太陽一樣持續的放射,只是發出的不是光。而是震蕩的電磁波,是一種“震蕩星”。
強︰“曲體態”的星體是什麼樣的?
夢︰當“震蕩質子星”內部的“弱中子”完全反應完畢,就會安靜下來成為真正的中子星。星體內部的壓力也完全降下來。
夢︰我們再來總結一下超體的變化︰從“虛體態”到“波體態”質子星的體積持續縮小;從“平體態”到“曲體態”,星體的直徑差別不大,只是一個暴躁,一個安靜。
強︰下面應該是黑洞了吧。
夢︰是的。我打算下一次再講,今天就到這里吧。
強︰謝謝您的指導。
喜歡強人記事請大家收藏︰()強人記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