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還是快到到了大婚的時候,前期的流程開始走了,清朝的婚禮流程是繁瑣的,包括納采、婚禮準備、婚禮儀式、婚後禮儀等。
先從“指婚日”講起。額駙得穿上蟒服,畢恭畢敬地來到乾清門東階下,接受皇帝的宣旨指婚。這可是額駙一生中的高光時刻,心里肯定是樂開了花。
納采環節,額駙得準備一九禮,這禮數可不少,得體現出皇家的氣派。婚禮當天,公主穿上吉服,先去皇太後、皇帝那里行禮,然後由命婦陪同出宮,至額駙第行合巹禮。這一路上,鼓樂喧天、彩旗飄飄,熱鬧非凡。
婚後,保和殿設宴九十席,這宴席的規模,比現在的豪華婚禮還要夸張。成婚後九日,公主歸宮謝恩,整個婚禮流程才算圓滿結束。
整個婚禮的流程非常的鬧騰。但是,這皇家婚禮,就是得這麼講究,這麼排場,才能體現出皇家的尊貴和威嚴。
而且在元初的強烈反對下,遠徵還上書表示自己的兒子身體很好,不需要試婚格格還有分府而居的存在,以免影響自己兒子還有兒媳婦的感情。
康熙收到遠徵折子的時候,都笑了,也不知道是氣的還是怎麼的,不過這也是康熙喜聞樂見得。
當時內務府還有禮部的人還說這是有違祖宗規矩,恰好當時嬴政在場,他一臉不屑地反駁道︰“百年後,老子也是祖宗。”
這句話讓在場所有人都愣住了,他們沒想到札薩克圖汗部的世子會說出這樣的話來。康熙皇帝坐在龍椅上,听到嬴政的話,嘴角微微上揚,差點沒忍住笑出聲來。他看著眼前這個自信滿滿的孩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喜愛之情。
而此時,太子胤 也在御書房內。他原本一本正經地站著,听到嬴政的話後,肩膀開始不受控制地抖動起來,顯然是憋不住笑意。然而,他又不敢在皇阿瑪面前失禮,只能拼命憋著笑,臉上露出一種怪異的表情。
內務府還有禮部的人听到後只覺得兩眼一黑,想說什麼,又不知道說什麼的樣子,打不過,說不過。而且人家還比你家世好,實力強,最重要的你管不到人家頭上去,只能眼不見心不煩,想著人家大婚後就離開了,沒事沒事,不氣不氣。
終于,到了大婚這天,清朝的婚禮正式環節是在晚上,遠徵還有元初看著自己在折騰了一天的兒子帶著媳婦過來拜堂,是的,拜堂,公主下嫁是可以不用拜上位的,但是現在不是情況不對嗎,札薩克圖汗部實力強勁,這不算是下嫁,這算是聯姻,所以照常拜堂。
在眾人的見證下,新人完成了三拜。隨後,新娘被送入洞房,新郎則留在外面陪客。
酒席上,遠徵和元初看著兒子幸福的笑容,心中滿是欣慰。
而另一邊,康熙皇帝也對這場婚禮甚是滿意,他與遠徵相視一笑,眼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
入夜,新房中燭光搖曳,紅帳低垂。新郎輕輕挑起新娘的蓋頭,兩人四目相對,深情凝視。在這美好的一刻,他們的婚禮得到了最終的確認。
敦恪從夢中醒來的時候,天已經大亮,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床榻上,照得她有些睜不開眼。她揉了揉眼楮,緩緩坐起身來,準備去拜見自己的婆婆元初。然而,當她試圖站起來時,卻發現身體有些沉重,仿佛被什麼東西壓住了一般。
就在這時,嬴政從外面走了進來。他看到敦恪正努力掙扎著要起身,連忙上前扶住她,關切地說道︰“不用著急,這會母親還沒有起呢。母親喜歡睡懶覺,要是我們去早了打擾到她睡覺,父親會不高興的。”說著,他輕輕拍了拍敦恪的肩膀,示意她放松下來。
敦恪听了嬴政的話,心中不禁松了口氣。她感激地看了一眼嬴政,然後靠在他身上,讓自己的身體逐漸恢復力氣。兩人靜靜地坐在床邊,享受著這片刻的寧靜。
元初這邊也才起床,元初抱怨的說道︰“都怨你,你說你都多大年紀了,還想著那種事。”
遠徵摸摸鼻子也知道昨天有點過火了,自己媳婦又不開心了,剛想哄哄就听到自己媳婦插心窩子的話,抱著元初就開始撒嬌的說道︰“初初,我年紀不大,再說了,兒子也不會讓兒媳婦早起。”
元初翻了個白眼,沒好氣地說︰“兒子,怎麼可能呢?”她對自己的兒子再了解不過了,這種事情絕對不可能發生。她清楚地知道,兒子對兒媳婦更多的是責任感,而非真正的愛情。然而,元初並不知道,嬴政之所以不讓媳婦早起,其實是擔心會打擾到自己的母親。多年來,在元初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嬴政已經成長為一個十足的媽寶男。而這一點正是遠徵所期望看到的,但敦恪並不知曉其中緣由,還誤以為嬴政這麼做是體貼她、關心她,心里正感動不已呢!
敦恪和嬴政一起用過早膳後,便來到正院請安。
元初見二人一同前來,心中十分歡喜,拉著敦恪聊了許久。
其間,敦恪提出想在京城逛逛,元初囑咐了幾句,讓嬴政陪著敦恪出去走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嬴政帶著敦恪逛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敦恪對一切都感到新奇有趣。
傍晚時分,嬴政帶著敦恪來到一家酒樓,品嘗了酒樓的美食。
在用餐過程中,嬴政細心地為敦恪夾菜,讓敦恪感受到了他的關懷。
酒足飯飽後,嬴政和敦恪漫步在回府的路上,兩人有說有笑。
敦恪覺得,盡管嬴政不像其他男子那樣浪漫多情,但他的細心和體貼讓她感到無比溫暖。
婚後,第三天要去給康熙請安的,本來應該,但由于元初提前讓遠徵等人與康熙商量,將時間改為第四天,因此,原本應在婚禮過後第二天進行的請安被推遲到了第四天。對于這個改動,康熙並不在意,因為他知道整個婚禮已經有很多地方都做出了改變。
第四天,兩人手牽手一同來到康熙面前請安。康熙看著眼前的這對新人,心中不禁感到欣慰。他認為自己的決定非常正確,尤其是在挑選兒媳和女婿方面。他自豪地想到,自己選擇的這些兒媳和女婿都是如此出色。其中,巴勒達爾更是所有女婿中的佼佼者。回想起當年宜妃和敏妃對此事的反對態度,如今看來,她們的擔憂是多余的。事實證明,康熙的眼光獨到,他所做出的決策是正確的。
請完安後,嬴政前往東宮和自己媳婦的哥哥們交流,敦恪去了慈寧宮給眾位母妃還有太後請安。
慈寧宮中,宜妃已經翹首以待,敦恪從出生就是自己和太後扶養的,太後因為年紀的問題,還是自己扶養的多,當年皇上說要將敦恪嫁入札薩克圖汗部的時候自己還不是很樂意,到現在嫁出去了自己也是心中有著擔憂。
听到太監進來稟報敦恪的到來,宜妃立刻看向太後,太後點頭後,快讓人迎上去上去。敦恪走進宮殿,跪地向太後請安。太後趕忙讓人扶起她,仔細端詳著敦恪,眼中滿是慈愛。
太後拉著敦恪的手,詢問她在札薩克圖汗親王府的生活是否習慣。敦恪微笑著回答一切都好,並感謝宜妃和太後的養育之恩。
隨後轉向宜妃,敦恪再次跪地請安。宜妃笑著讓她起身,囑咐她要好好照顧自己,有空多回宮看看。
敦恪與宜妃和太後聊了會兒家常,便告辭離去。她走出宮門,心中感慨萬千。雖已出嫁,但這里永遠是她的家。
此時,太子的東宮內氣氛凝重而緊張。嬴政與自己的大舅子們圍坐在一起,談論著蒙古各部的情況以及海外諸國的情形。特別是對于那個被稱為大不列顛的國家,嬴政向他們詳細介紹了其現狀。眾人皆感到十分驚訝,因為他們已經了解到札薩克圖汗部一直在蠶食整個俄國,但卻沒有料到海外的局勢如此復雜。
嬴政告訴他們,札薩克圖汗部早已佔據了俄國的半壁江山,而現在他們又開始將目光投向其他地區。與此同時,大不列顛也逐漸嶄露頭角,成為一個新興的強國。這些信息讓在場的人們深感震撼,意識到世界遠比他們想象中的更為廣闊。
胤 等人心頭涌起一股強烈的使命感,他們明白,要想穩固清朝的統治地位,必須要加強對邊疆地區的控制,並積極拓展對外交流。他們紛紛表示願意投身于這項事業當中,為國家的繁榮做出貢獻。
這場討論讓眾人深刻認識到了國家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也激發了他們的愛國熱情和責任感。在這個風起雲涌的時代,他們決心共同努力,為清朝的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其中嬴政還說了當今清朝對于漢人的政策,嬴政說道︰“我曾聞今之清庭對漢人施政苛刻,其以旗人貴而漢人賤,視漢人為奴,橫征暴斂,魚肉百姓。然天下百姓不在意皇帝是誰,他們在意的是能否安居樂業,是否有飯可食、有衣可穿。若當今天下有一明主,能使百姓溫飽,安居樂業,則民心必歸之。反之,若朝廷腐敗,民不聊生,則天下必將大亂。”
胤 等人听到這句話,瞬間緊張起來,額頭上冒出一層細密的汗珠。他們瞪大雙眼,滿臉驚愕地望著嬴政,似乎不敢相信自己剛剛听到的話。
嬴政見狀,微微一笑,安慰道︰“諸位不必過于擔憂,札薩克圖汗部並無取代之意。不過,在京師逗留期間,我目睹了百姓們的生活狀況,心中有所感觸。因此,在臨別之際,我希望能與諸位談一談此事,畢竟這是貴國皇室之事。”他的語氣堅定而誠懇,透露出對國家和人民的關懷之情。
胤 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多謝世子提醒,我等定會將此事呈報皇阿瑪。”
嬴政點點頭,“如此甚好。身為皇室子弟,理應心系百姓,為國家謀福祉。”
送走嬴政後,胤 等人立刻將此事告知康熙帝。
康熙帝听聞後,沉默良久,“朕會慎重考慮世子所言。”隨後,他下令派人暗中調查漢人的生活狀況,以便制定更加合理的政策。
康熙拿到暗衛調查的資料,只是沒想到在自己治理下的百姓竟然還民不聊生,自己一直以為江南地區的反清復明是因為人家看不慣異族執掌天下,沒想到的是自己等人沒有給人家生存的空間,所以人家才反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康熙帝決定微服私訪,深入民間了解實情。他扮作普通商人,與百姓交談,親眼目睹了漢人的困苦生活。回到皇宮後,康熙帝召集大臣們商議改革措施,他深知只有推行仁政,才能贏得民心,穩固清朝的統治。在他的努力下,一系列改善漢人待遇的政策相繼出台,百姓的生活逐漸好轉。而嬴政也因其直言進諫,得到了康熙帝的賞識。
在康熙帝的改革措施下,百姓們的生活漸漸得到改善,國家也日益強大。然而,這引起了一些守舊派的不滿。
這些守舊派認為,康熙帝對漢人的善待會損害旗人的利益,他們開始暗中策劃陰謀,企圖破壞改革。
嬴政在得到消息後,便馬不停蹄地開始行動起來。他深知這件事情的嚴重性,如果不及時處理,恐怕會引起更大的麻煩。于是,他悄悄地聯系了自己熟悉的一些漢族大臣,並向他們透露了這個消息。這些漢臣們听到這個消息後,都感到震驚不已,但他們也明白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借此打擊那些貪污腐敗的滿族官員。因此,他們默默地開始收集證據,準備在合適的時候將這些證據呈上朝廷。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這些漢臣終于收集到了足夠的證據。他們將這些證據整理成一份詳細的奏折,然後在一次大朝會上,由一位德高望重的漢臣親自呈遞給了康熙皇帝。康熙皇帝打開奏折,仔細閱讀著其中的每一個字,臉色越來越難看。當他讀到最後一頁時,憤怒地拍案而起︰“朕沒想到,這些滿族官員竟然如此貪婪無恥!”他憤怒地指著那些涉事的官員,大聲說道︰“你們這些人,簡直就是國家的蛀蟲!從今天起,你們全部下大獄,等候審判!”說完,他轉身離開了朝堂。
喜歡快穿︰元初的穿越之旅請大家收藏︰()快穿︰元初的穿越之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