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將活人意識,放入畫中長久保存的實驗,
    李前暫停了。
    原定尋找和老人同時代的老人的事情,也擱置。
    如果所有人都逐漸丟失情感,那又和機器有什麼不一樣。
    這天,李前的目光被科委會的一場會議吸引,甦想也參加會議。
    會場。
    一堆師兄師姐簇擁中,甦想走進會場,在靠前排的位置坐下。
    甦想的奇思妙想,為可控核聚變開出一條新的路線,跟研究沾點邊的人都知道。
    不了解的人,還真以為她是什麼頂級大佬,驚嘆她的年輕和才華。
    但也有些人覺得一般,甚至背後冷眼。
    原因也簡單,甦想父親是甦回,當前科委會主席。
    而人在不明真相時,最喜歡陰謀論,
    人的思想也是難以控制和探知的。
    不過沒人跳出來說什麼就是。
    十幾分鐘,會場中座無虛席,人頭攢動。
    超級地震在太平洋上爆發,對陸地影響不大,何況新清泉市距離海岸很遠。
    但本次會議又跟超級地震密切相關。
    不止是人類從這次超級地震中,收集到的海量數據需要分析與研究。
    超級地震,會產生一個重力井。
    根據實地考察,太平洋原夏威夷舊址,確實檢測到引力異常,重力井已經成型。
    對該重力井的開發利用,不在本次會議進程中,那邊畢竟還是聯眾國領土。
    而全球危機處理委員會隨著全球局勢變動,似乎會有新的調整。
    反正,大家都是搞科研的,新清泉市不太關注這些東西。
    又過去十幾分鐘,甦教授,也就是甦回,攜一眾委員進入會場,與前排安坐。
    會議主持人發言,闡述當前新清泉市遇到的問題,和一些科學研究上的方向等。
    這些事情,大部分研究者並不感興趣。
    他們不關心又有多少發電站並網,多少種植基地建成,但是關心實驗室用電量和每天吃的東西。
    一串冗長的報告過後。
    甦回接過發言權,道︰
    “全球危機仍然沒有解除,日趨嚴重,我們還身在末日中,苟活于寒冬,人類文明尚且前途未卜……就在三天前,1號超級地震,也就是第八次超級地震爆發,震級達到10級,符合能級遞增猜想,對太平洋及周邊島嶼地區造成嚴重破壞。
    幸而我們人類還有一點氣運,超級地震沒有直接落在頭上。
    但人類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更加嚴峻,超級地震爆發,藍星又一次獲得加速度。
    此次加速度比第七次超級地震,和前面六次超級地震,單次增加的還要多。
    也就是,我們離開太陽系的時間再一次縮短。
    初步模擬演算,26.7年後,藍星就會進入奧爾特雲。
    我們……
    需要……
    大家……”
    甦回念完幾頁稿件,翻開新一篇,清了清喉嚨,道︰
    “因由上述改變,我們的一些計劃與工程需要調整。
    首先是月球開采計劃,原本預計中,月球基地建成後,我們會收到至少十一萬桶氦三燃料。如今藍星再次加速,根據目前工程進度,運送能力,數目縮小至不足七萬桶。
    未來藍星離開太陽系,或許在奧爾特雲的星際空間還能收集一些,但數目不定,而我們人類想要延續下去,更加高效的核燃料必不可缺……
    現在,我與12位委員同時提議,向月球增添新一批4人工作小組,參與月球基地建造,縮短建造所需時間……”
    “還要派人?”
    “這時候還有機會把宋海勝他們接回來,繼續派人,是要完全放棄他們嗎?”
    會場中,傳出小聲私語,嗡嗡的響。
    “請航天部同志講話。”
    甦回放下麥克風,移交給航天部發言人。
    航天部發言人是航天部副部長。
    他站起來便直接道︰
    “大家可能會說,現在我們連可控核聚變都沒攻克,居然就在考慮下一代的技術,是不是不切實際,好高騖遠了。
    網絡上這樣的言論很多……
    但我在這里要說的是,人類未來必須緊緊擁抱科學技術,這也是新清泉市科委會建立的初衷,只有科技發展,才能讓人類在鳥不拉屎的星際荒漠生存下去。
    一個人,只有幾十年,一百年壽命。或許幾十一百年,在我們看來已經是非常久遠的時間,考慮那麼久遠的事情有多少意義,子孫自有子孫福。
    現在犧牲少數幾位航天員的一生,換取的東西可能在那時候起不到多大作用……
    在這里,航天部向大家公布一項計劃,這項計劃可能在幾十年,或者幾百年,甚至千年後才會啟動,但是我們現在就必須籌備起來。”
    會場中大部分人好奇,是什麼計劃?
    少部分知道內幕,或猜到真相。
    航天部發言人頓了頓,繼續道︰
    “這項計劃早在新清泉市建立之前,科學部就已經提出,便是人類遷移計劃。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家園,藍星正在遠離太陽系,失去太陽,向著深空中未知的地方奔跑。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可能是某個外星文明的惡作劇,也可能具備其他含義,甚至僅是我們還不了解的自然現象。
    然而可悲的是,人類只是這顆星球上的細菌,一團微生物,沒有能力這一切阻止。
    但是我們可以逃跑。
    古人知道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的道理,現代人也清楚。
    所以人類遷移,是在我們人類科技發展到足夠實現恆星級遠航時,開啟的計劃,讓一部分人類向其他恆星系殖民,或者返回太陽系。
    而恆星級遠航,需要海量能源,目前我們人類最適合,也最接近掌握的高效能源是可控核聚變。
    最好的是下一代技術,氦三聚變技術。
    這也是月球開采計劃的重要所在。
    ……
    最後,我代表航天部所有科研工作者說一句話。
    時代已經改變,以後不是有一塊地,後人就能生存,我們雖苟且在眼前,卻也要為後人的生存考慮。”
    航天部發言人說完,鞠躬,坐下。
    會場中響起掌聲,很是熱烈。
    為後人考慮,是這片土地文明從古至今傳承有序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未來,沒有太陽,真不是一塊地就能生存下去。
    星際流浪,或將持續數千年,數萬年,十數萬年,乃至更為久遠。
    前途未卜,不是說說而已。
    現在的人面臨寒冬末日,少有考慮那麼遠的未來。
    但以後的人出生就在堡壘里,寒冬里,自然而然考慮未來生存的可能。
    這個叫預期。
    藍星的目的地未知,外星人善惡不明。
    沒有可靠的預期,人會恐懼,想要逃離。
    可能,那時候人類使用更高級能源,用不上氦三。
    但,作為後人先人的現代人,需要提前準備。
    跨越漫漫長河的事情,總是充滿浪漫色彩,會場很多人眼眶濕潤,自我感動起來。
    一股無形的使命感落在肩上。
    半晌,甦回拿回發言權,宣布道︰
    “基于人類搬遷計劃,新清泉市科委會擬定出以下重要技術發展目錄︰
    1,可控核聚變。
    2,無工質推進。
    3,人體休眠。
    4,人造子宮。
    5,人類基因嵌合。”
    喜歡藍星傾覆︰我不玩游戲全球恐慌請大家收藏︰()藍星傾覆︰我不玩游戲全球恐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