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蜘蛛的智慧,相當于七八歲人類孩童。
    會砍樹、馱運貨物、耕地、翻地,甚至是數數,也能看懂林宇的一些手勢。
    紅龍號順利下水,駛入深水區,測試船體各項性能,升降帆、大轉向和船槳系統。
    所有功能均正常,效果達到或超過預期。
    測試用了兩個多小時,等紅龍號靠岸,放下錨鏈,距離天亮已經不遠。
    林宇打開上層甲板和船尾隔板,露出內部寬敞空間,然後又把大蜘蛛拉過去。
    都沒等到指引,大蜘蛛便是自己爬進船艙!
    大蜘蛛蛛腿鋒利,力氣巨大,為防止其破壞船艙,船艙地面瓖嵌了至少三公分鐵板。
    不過大蜘蛛性情十分穩定,鑽進船艙後便收攏八條長腿,趴那兒不動了。
    這貨經常在遮陽棚下躲避陽光,早就習慣這種姿態。
    天亮前半小時,林宇關閉上層甲板,而後又到甲板收錨、升帆,借著晨風緩緩駛離海岸。
    中式硬帆能借八方風力,甚至逆風航行,缺點是借到的風力不如軟帆,船速比較慢。
    紅龍號駛離海岸,進入深水區,海上的風就大了起來,兩面硬帆被風灌滿,帆布道道鼓起,牽引繩也都繃緊,將風力轉化為前進動力。
    四面小軟帆也被吹滿,圓鼓鼓前傾,拖拽船體前進。
    半小時後,測得航速在78節之間。
    大概0.5米每秒。
    這是海上平均風力的航速。
    遇到大風速度還能更快。
    接著在吃滿正常風力的情況下,林宇又下到船艙,放下12對船槳,開始搖槳。
    船速很快提升一截,全力搖動時,航速達到13節!
    不多時,一份詳細的分析報告公布在網站上。
    紅龍號設計之初,是可以在10級大風中航行的,再加上船槳加力,速度預估可以超過20節,遇到緊急情況使用火箭推進,速度還能更快。
    當然,風力不可能正好就有,故而船槳系統再加上火箭推進,短時間也可以爆發接近20節航速!
    對于紅龍號的表現,李前也是滿意。
    紙面數據只是數據而已,真正危急時刻林宇才會拼命,再把大蜘蛛訓練出來,搖槳更快。
    並且體魄也能繼續加點。
    測試進行到天黑,李前才讓紅龍號靠岸,停靠淺海區提前修建的碼頭。
    接著便是打開甲板,把大蜘蛛趕下去,然後蜃景跟隨林宇視角,對整艘船全方位拍照。
    工程師和專家,以及風險部門等,連夜開研討會,判斷船只可靠性,需要修改或加固的地方。
    由不得不謹慎,弄不好林宇要乘坐這玩意開啟異星航海。
    大海上波濤洶涌,不可預料的風險太多,沒人馬虎。
    哪怕最微小的可能都要反復論證,準備數套緊急應對方案。
    剩下的事情交給官方,李前轉頭讓林宇帶著大蜘蛛回到荒島深處,進行獻祭。
    而後打理一番紅薯地,又到觀海崖上。
    今天的大海一如既往,崖下海水深黑,陽光下不時泛起點點銀光。
    觀海半小時,林宇返回紅薯地倉庫,扛起兩大獸皮袋紅薯干,往船塢方向趕去。
    船塢到中心高台和鷹嘴崖距離都不短,原本中心還在東北方向選了兩處深水港,等到紅龍號完成建造,便開過來裝貨。
    日常保養也在深水港進行。
    但東邊大海上似乎有什麼東西,中心就不敢冒險了。
    故而這些提前準備的貨物需要林宇搬運過去。
    紅薯干以外,還有土豆等各類在荒島上種植的作物和香料。
    甜玉米種子乃是轉基因作物,荒島種植之後性狀千奇百怪,產量大大下滑,甚至就連口感都有不如,林宇寧願啃土豆,都不吃玉米。
    除開各種作物儲存,還包括土壤。
    紅龍號甲板可以開啟,故而內部還預留小塊種植區,種種花椒、小茴香、大蒜、洋蔥之類。
    之後還要儲存一些木料,鐵件,用以海上維修。
    這些準備只做了少部分,還要花費不少時間。
    好在現在荒島上還沒什麼危險,紅龍號也只是最後退路,以前是沒時間沒機會搞,如今現實基本穩定,即使李前不準備造船,中心也會催。
    時間又過去一周。
    紅薯地迎來第四次灌溉。
    田壟里薯苗長勢旺盛,為了提高產量,每到這時候林宇都會掐掉紅薯苗尖,讓營養專供紅薯生長。
    不過最近林宇太忙,又在觀海崖發現異常,故而打亂了計劃。
    這天,海岸邊林宇又在駕駛紅龍號試航,往深水區50公里後返回,用了大半天時間。
    中心順帶采集深水區水紋信息,為紅龍號可能的遠航做前期準備。
    夜間,紅龍號靠岸,大蜘蛛屁顛顛湊過來,它背上馱著一袋子精挑細選的黏土。
    這也是戰略儲備,要裝在船上。
    安置好紅龍號後,林宇騎著大蜘蛛返回荒島深處。
    繞一圈把各處飛地成熟或即將成熟的紅薯收割,幾十塊小黑石,順帶轉化成屬性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接著,把大蜘蛛丟在紅薯地附近看守,林宇照例來到觀海崖觀望。
    蜃景中的林宇狀態穩定,觀眾和中心卻不淡定了!
    炸開了鍋,一個個大驚失色。
    只見蜃景畫面中,觀海崖下的海水,變成暗紅之色!
    一條又一條銀甲九節魚、紅腹鱟、箭頭螺等海洋生物或尸體飄在海面,或被沖到岸邊,數量之多,仿佛海里也爆發了獸潮!
    “是1號島嶼周圍的那種紅色海水!”
    “媽的,這玩意還會蔓延的嗎?”
    “不僅蔓延,還有毒,在污染正常海水啊,那些海洋生物在逃跑。”
    “那玩意是在邊走邊拉的嗎?”
    “兩島之間日出時間還差5分鐘呢,至少間隔740公里,比荒島大很多啊!”
    “最新發現,1號島嶼那邊發現兩根林宇放的圓木標記!”
    “半徑數百公里的污染區啊,麻痹的怎麼跟小櫻花一個德行。”
    “……”
    “現在怎麼辦,林宇直接出海嗎?”
    “還太早了吧?”
    “那也得遠離觀海崖了,萬一1號島嶼撞上來,威力可不得了,說不定百畝良田都得毀!”
    “確實該遠離,1號幸存者前車之鑒,那島上掉理智太快了。”
    17層隔間,李前緊盯蜃景畫面,手指摩挲下巴。
    他沒听網友建議,讓林宇遠離,甚至都沒準備離開觀海崖。
    倒要看看怎麼回事,
    如果真掉理智,且看影響範圍多大,能不能利用一下子。
    另外島上可能還藏著一批土著人,或許這時候也會出現。
    念及此,李前干脆讓林宇在觀海崖上等待起來。
    這使得網站直播彈幕和評論區炸開鍋,很多人表示不解,向官方反應,中心卻也是默不作聲,偏偏看著林宇留在那‘作死’。
    “其實吧,還是那個說法,如果連我們這些普通人都能猜到玩家的下一步動作,就說明情況不太妙了,但是如果玩家的操作讓我們迷惑,肯定還有轉機。”
    有人如此發帖說道。
    這一理論,在蜃景降臨最初的那一年多,被許多人認可,
    看直播的時候一邊希望林宇跟自己想的一樣趕緊躲避危險,一邊又想著玩家是不是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化解危機。
    現在,這種熟悉的感覺再次出現在很多人心頭。
    喜歡藍星傾覆︰我不玩游戲全球恐慌請大家收藏︰()藍星傾覆︰我不玩游戲全球恐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