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一整天時間,李前啥也沒做。
    一會兒看看永恆之樹,每一根枝杈和樹葉,以及樹木紋路中流淌著的金紅輝光,澎湃的生命力讓他精神旺盛。
    又一會兒拿起手機,每過15分鐘左右,自動收獲1點屬性值。
    一整天都沒停過。
    確實是日入一百。
    第二份‘永恆之火’帶來的變化,便是將永恆之火從眾多火種中吸收的能量,轉化為屬性值。
    唯一遺憾就是這些屬性值還只能看著。
    而三萬塊小黑石,按照目前林宇一人勞作的產能,大概需要2.5年積累。
    在此之前,李前不準備讓林宇做出其他探索舉動。
    荒島的平靜來之不易。
    故而鷹嘴山異獸君主埋骨地,也暫時不去探索,以免提前引發什麼變故。
    反正都埋了那麼多年,不差一年兩年的。
    等到‘永恆之火’集齊,應該可以繼續加點,無論加體魄還是精神都可以,生命層次得到蛻變。
    體魄和精神加點的變化曲線不太相同,甚至完全相反。
    按照李前自身的經驗總結,加點體魄,初期效果顯著,增強肉身韌性,力量。
    最開始二三十點就能捏碎小石子,宛如武功高手。
    但體魄數值過了100點,原本快速上升的函數曲線,一下變得平滑,緩慢增長。
    以加點數為x軸,體魄變化為y軸的直角坐標系中,x從0到30,y值上升曲線極快,最頂點大概是能輕松舉起3噸左右重物。
    接下來x繼續增加,y值變化速度迅速收斂,100點時近乎一條與x軸水平的線。
    而精神加點恰恰相反。
    一開始增長極其緩慢,當數值夠高,超過150點,觸摸到腦中那根弦,並學會掌控,其y值近乎于一條豎線在增長。
    尤其撬動廣闊頻率後,甚至可以小範圍改變天象,感知範圍極大。
    李前的超感,便在城市里游走。
    堡壘城市初步安定,進入平穩發展期,工程部專心于建設內部,提高居民生活水準。
    改造居住房屋,供暖、通風、單獨供水、街道診所,社區醫院等,學校也開啟遠程授課模式。
    這方面東大倒是經驗豐富。
    文明的發展中,下一代的教育重中之重。
    一切又在智輔調控下井然有序,整體去看,有種災後萬物競發之感。
    不得不說,有時候儀式感真的很重要。
    藍星越過火星軌道後,很多人都好像邁過了某道檻兒,抬頭向前看了。
    人們想方設法適應新生活,提升生活水平。
    比如更多的生活日用店鋪開業,洗剪吹等,第一家面館開業。
    城市每天都在變,新的澱粉生產線落成,又一座火電廠並網。
    唯一可惜的是,電力供應依然緊張,合成澱粉的工廠、室內培育基地、各種工業生產、實驗室運轉等,居民區偶爾限電。
    每個人努力適應新時代,相比于過去幾年的顛沛,如今算是進入平靜期。
    蜃景里林宇還在種地,大蜘蛛學會翻地,並沉迷其中。
    現實中李前精研手機維修技能,越來越熟練,逐漸打開口碑,每天都有好幾單,甚至不拘泥于手機。
    平板、電腦、充電寶、手電筒等也修。
    原本就狹窄的隔間,堆積諸多雜物,更加無處落腳。
    李前卻沉迷其中,不說其他,每天看到屬性點進賬,心情就能保持愉悅。
    此中之樂,不足為外人道也!
    而這天,一檔有關于月球開發的節目播出。
    ……
    周乾元,原是山河四省中,北河生人,今年才35歲。
    他接受西遷分配,進入了新清泉市。
    或許因為名字起的霸氣,也可能家學淵源,小時候父親還在的時候,就喜歡看星星,後來父親去世留給他一台天文望遠鏡。
    周乾元真正繼承了父親遺志,翻看書房里天文相關的書籍,擺弄那台望遠鏡,同樣喜愛上了天文。
    小學、初中、高中,興致一點不減,高考考入蜀州一流學府,報考的卻是天體物理學這個十分冷門的專業。
    原本周乾元對自己未來人生規劃,大概就是窩在某個天文台發霉腐爛,幻想運氣爆棚,發現一顆還未被發現的小行星,將之命名為‘周乾元星’。
    然後再娶一位貌美的妻子,但是以後的孩子不能跟自己一樣喜好天文。
    這一切都在蜃景降臨後改變,甚至是天翻地覆。
    那個時間段整個人類文明都充斥著惶然,對于災難、超級地震,甚至是外星人的彷徨恐懼。
    周乾元也一樣。
    可每次透過小小鏡片,窺視到遼闊靜謐的宇宙,他的心又會平靜下來。
    他希望看到外星人的飛船什麼的。
    當然,他看到了,太空中漂浮的奇怪反光造物。
    他把這個發現跟圈子里的人分享,結果第二天就有人上門請喝茶。
    此後,稀里糊涂的,周乾元成為中心科學部,空間觀察分類的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小小觀察員,每天的工作是對著望遠鏡觀察,沒日沒夜的分析計算各種數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樣下去,我都不一定有兒子啊。”
    他當時這樣想,以為自己隨時猝死。
    當然,新工作待遇福利遠超天文台。
    他們這個分類的主要工作,就是觀察外太空,尋找可能的外星人足跡,以及判斷藍星運動狀態,與其他星球、小行星踫撞的可能。
    這個可能微乎其微,因為藍星離開的方向空無一物。
    但是月球不一樣。
    其在藍星引力與太陽的雙重拉扯下,運動軌跡非常不穩定。
    倒不至于追上藍星發生踫撞,但是不穩定軌跡,與星系內其他行星發生踫撞的概率增加了。
    不過,這個概率也是微乎其微的。
    宇宙實在過于空曠。
    到底有多空曠呢?
    大概可觀測宇宙所有物質加起來,一立方光年就能容納。
    而太陽系同樣的空曠。
    太陽佔據著整個太陽系99以上的質量。
    其余的質量組成各大行星、小行星、彗星、隕石帶等。
    如果以海王星軌道作為太陽系邊界,直徑約莫0.0058光年,等于60個天文單位,90億千米。
    以日球層為邊界,太陽系直徑100個天文單位,0.0097光年。
    若以奧爾特雲為邊界,直徑達1.92光年。
    也就是,太陽系容納可觀測宇宙所有物質綽綽有余。
    可見太陽系之空曠。
    在這樣的空間中,月球想要撞上只佔星系質量百分之零點零零幾的其他行星概率實在太低。
    但是萬有引力,會讓這個概率大大提升。
    周乾元寫了篇論文,嘗試預測月球運動軌跡,並與其他行星發生踫撞的概率。
    然後這篇論文石沉大海。
    不過今天早上,他忽然接到電視台邀請,作為嘉賓參與一檔面對所有城市的科普節目。
    匆匆出門,跟隨工作人員到演播室。
    周乾元看了看室內,沒發現化妝準備的地方,另外一位嘉賓站在主持人身邊,兩人小聲交流著。
    “呵呵,你現在的這個狀態就很不錯,很有科學家的氣質,不需要化妝。”
    工作人員不知道從哪里摸出一面鏡子遞到周乾元面前。
    鏡中的人胡須參差,頭發亂糟糟,滿臉都大寫著疲憊兩個字。
    身上穿著也十分隨意。
    周乾元看到鏡中自己,面色微變,這形象……
    不過不等他多說什麼,那邊主持人和那位嘉賓一起走了過來。
    “周博士您好,冒昧打擾工作了。”
    主持人是位女性,笑眯眯,兩只眼楮圓溜溜的清亮。
    她自我介紹一句,然後側退半步,把另一位嘉賓介紹給周乾元。
    “這位是月球開發工程計劃組楊組長。”
    楊組長非常年輕,看起來不到三十歲。
    “你好你好!”
    “幸會幸會!”
    周乾元發現,這個楊組長不認識自己。
    恰好自己也不認識他。
    于是兩人熱情握手。
    接著,主持人把跟楊組長說的話,又對周乾元說了一遍。
    今天的節目沒提前準備台詞,自由發揮,但有兩個主題。
    科普,宇宙、太陽系、月球,開采月球對可控核工業的重要性,以及最後公布月球開發的詳細計劃。
    周乾元簡略了解了一下開發計劃,然後大受震撼。
    喜歡藍星傾覆︰我不玩游戲全球恐慌請大家收藏︰()藍星傾覆︰我不玩游戲全球恐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