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從沒想到,不過是大周的大頭兵,居然有一天名字還能被立碑,心中對顧行晉很感激和尊敬。
葬禮結束後,顧行晉並沒有停下腳步。他深知,戰爭雖已結束,但傷痛仍在,這些犧牲士兵的家人還需要長久的關懷與撫恤。
于是,他著手制定了一套詳細的撫恤方案,不僅為犧牲士兵的家屬提供豐厚的錢糧補貼,還承諾會為他們的子女提供教育機會,讓他們的家人在失去頂梁柱後,仍能有安穩的生活。
隨著時間的推移,顧行晉心中萌生了一個想法——為這些犧牲的士兵們立碑。他覺得,只有這樣,才能讓這些為國家和百姓付出生命的英雄們真正被銘記。他將這個想法告知了朝廷,希望能得到支持。
起初,朝廷中有些官員對此持有異議,認為這不過是一群普通士兵,無需如此大費周章。但顧行晉據理力爭,他慷慨激昂地說道︰“這些士兵們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用自己的生命𥕜衛了大周的尊嚴和百姓的安寧。他們每一個人都是英雄,都值得被銘記。若不能給予他們應有的尊重,日後誰還會為國家效命?”他的一番話,讓那些官員們啞口無言。最終,朝廷同意了顧行晉的提議。
消息傳開後,百姓們和士兵們都感到十分震驚。他們從未想過,自己這些在他們眼中平凡的草民,竟然能有立碑被人記住名字的一天。
一位上了年紀的老婦人,她的兒子在戰爭中犧牲。當她得知這個消息時,眼中滿是不敢置信的神情。她拉著顧行晉的手,聲音顫抖地說︰“將軍啊,我兒子不過是個普通的士兵,能戰死沙場已是他的榮幸。可如今居然能有碑,還能被人記住名字,這是我們做夢都不敢想的事啊。我們全家都感激您,感激朝廷。”
士兵們也同樣激動不已。他們看著那些即將被立碑的地方,心中滿是感慨。張武更是熱淚盈眶,他走到顧行晉面前,“撲通”一聲跪下,說道︰“將軍,我一直都覺得自己能在您手下當兵是我這輩子最大的福氣。如今看到犧牲的兄弟們能有這樣的待遇,我更是覺得一切都值了。以後若再有戰事,我定當更加奮勇殺敵,以報將軍和朝廷的大恩。”
立碑的那天,整個邊境地區都熱鬧非凡。百姓們和士兵們早早地就來到了現場,他們懷著崇敬的心情,等待著這個莊嚴時刻的到來。碑身由潔白的大理石制成,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神聖。碑上刻著每一位犧牲士兵的名字,每一個名字都仿佛在訴說著他們曾經的英勇事跡。
顧行晉親自為石碑揭幕。當紅布緩緩落下,人群中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百姓們紛紛獻上鮮花,以表達對英雄們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士兵們則整齊地列隊,向石碑敬禮,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堅定和自豪。
此後,這座石碑,每逢重要節日,百姓們都會自發地來到這里,獻上祭品,緬懷犧牲的英雄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