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心中的不安如洶涌的潮水般不斷翻涌,顧行晉在戰場上的卓越表現,讓他原本就擔憂的皇權受到了更強烈的沖擊。盡管顧行晉為國家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新帝已被猜忌蒙蔽了雙眼。
回到京城後,顧行晉滿心以為自己能得到新帝的嘉獎和信任,繼續為國家效力。然而,迎接他的卻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陰謀。那些嫉妒他的官員們在新帝面前添油加醋,誣陷他在戰場上擁兵自重,有謀反之心。新帝本就心存疑慮,這些讒言如同催化劑,讓他對顧行晉的不滿瞬間爆發。
新帝下旨,以“意圖謀反”的罪名,將顧行晉打入大牢。消息傳開,朝野震驚。百姓們紛紛為顧行晉鳴不平,他們深知顧行晉為國家所做出的貢獻,不相信他會謀反。但在皇權的威嚴下,眾人敢怒不敢言。
顧行晉在大牢中,心中充滿了悲憤和不解。他自問一生光明磊落,一心為國為民,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他的親信們四處奔走,試圖為他洗刷冤屈,但在新帝的猜忌和奸臣的阻撓下,一切都是徒勞。
朝堂之上,支持顧行晉的大臣們紛紛上書,請求新帝查明真相,釋放顧行晉。但新帝此時已听不進任何勸告,他固執地認為顧行晉就是那個威脅他皇權的人。他甚至下令,任何人不得再為顧行晉求情,否則以同黨論處。
就在顧行晉陷入絕境之時,一位神秘的謀士找到了他的親信。這位謀士告訴他們,要想救顧行晉,必須找到一個能讓新帝清醒過來的辦法。他建議顧行晉的親信們收集顧行晉為國家做出的所有貢獻的證據,包括新政的推行成果、邊疆保衛戰的功績等,然後在合適的時機呈給新帝。
顧行晉的親信們按照謀士的建議,日夜收集證據。他們走遍了全國各地,采訪了無數的百姓和官員,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和證言。在收集證據的過程中,他們深刻地感受到了顧行晉在百姓心中的崇高地位,也更加堅定了救他的決心。
與此同時,邊疆地區再次傳來警報,敵軍趁著顧行晉被關押,國內政局動蕩,再次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新帝慌了神,他急忙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但此時,朝中已無人能像顧行晉那樣有能力指揮軍隊作戰。
新帝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一方面,他擔心釋放顧行晉會威脅到自己的皇權;另一方面,他又深知只有顧行晉才能擊退敵軍,保衛國家。在猶豫了許久之後,新帝終于決定,先釋放顧行晉,讓他領兵出征,待擊退敵軍後再做打算。
顧行晉被釋放後,沒有絲毫的怨恨和不滿。他深知國家正處于危難之際,個人的榮辱得失已不重要。他迅速集結軍隊,再次奔赴邊疆。
在戰場上,顧行晉依舊指揮若定。他充分利用自己的軍事才能,制定了周密的作戰計劃。他帶領軍隊與敵軍展開了一場殊死搏斗,經過數日的激戰,終于再次成功擊退了敵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