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行晉見新帝如此決絕,心中滿是憤懣與不甘,卻也只能無奈地退下。走出皇宮,他望著那朱紅色的宮門,久久佇立,眼神中滿是失落與迷茫。他深知,這一次新政的暫停,或許就意味著無數改革的努力都將化為泡影。
回到府邸,顧行晉將自己關在書房中,對著新政的各項方案和規劃發愣。他的幕僚們紛紛前來勸慰,卻都被他揮手打發走了。此時的他,需要獨自思考接下來的路該如何走。
然而,朝堂上的局勢並未因為新政的暫停而平靜下來。守舊大臣們見新政暫停,愈發囂張起來,開始對顧行晉進行更猛烈的彈劾。他們四處散布謠言,說顧行晉心懷不軌,妄圖通過新政來謀取私利,攪亂朝綱。一時間,顧行晉在朝中的名聲變得十分糟糕,許多原本支持他的官員也開始動搖。
新帝面對這些彈劾奏章,心中也十分矛盾。他一方面覺得顧行晉是真心為了國家好,另一方面又擔心守舊勢力的進一步反彈會危及自己的統治。在這種兩難的境地中,新帝逐漸對顧行晉產生了疏離之感。
面對朝中諸位大臣們的挑事,顧行晉尚且能夠容忍,但新帝對他疏遠讓他實在心寒。
要知道,當時新帝可是親自找他商討的,如今在這樣緊要關頭,卻將他給拋棄了。
他開始懷疑,當初在新帝支持下,推行新政的決定就是錯的,新帝根本今就是當他時刻可以拋棄的。
顧行晉滿心悲涼,那些日日夜夜為新政操勞的畫面如潮水般在他腦海中翻涌。他曾無數次挑燈夜戰,精心謀劃新政的每一個細節;也曾不顧疲憊地奔走于各個衙門,只為新政能夠順利推行。可如今,新帝的疏離就像一盆冷水,將他心中的熱情徹底澆滅。
此後,顧行晉在朝堂上愈發沉默。每次上朝,他只是靜靜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再像以往那樣積極建言獻策。守舊大臣們見狀,更加肆無忌憚,他們的彈劾之聲愈發尖銳,甚至開始在朝堂上公然指責顧行晉的種種“罪行”。而新帝在一旁,只是默默地听著,很少為顧行晉說上一句公道話。
有一次,在朝堂上討論國家財政問題時,一位守舊大臣故意將矛頭指向顧行晉,說︰“陛下,如今國家財政吃緊,皆是顧行晉推行新政所致。他那新政,勞民傷財,毫無益處,才讓國家陷入如此困境。”其他守舊大臣們也隨聲附和,一時間,朝堂上對顧行晉的指責聲此起彼伏。
顧行晉看著新帝,眼中滿是期待,希望新帝能為自己說句話。然而,新帝只是微微皺了皺眉頭,並未表態。
那一刻,顧行晉的心徹底涼了。
他緩緩地站出來,聲音低沉卻堅定地說︰“諸位大人,新政推行以來,雖遇到一些困難,但也並非毫無成效,不能將所有責任都歸咎于新政。”
但他的話並未得到眾人的認可,守舊大臣們依舊不依不饒。
新帝見狀,只是淡淡地說︰“此事日後再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