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的事情就像一盤錯綜復雜的棋局,雙方在輸贏未定之時,激烈地爭奪。但沒過多久棋局結束,棋子收起,最終誰輸誰贏,又有誰能說得清呢?這四句詩,將世事比作棋局。世道千變萬化,轉眼間一切都成空,就像下棋的人爭強好勝,急紅了眼,如同孫臏和龐涓斗智,非要拼個你死我活;又好似劉邦和項羽爭奪天下,不到烏江誓不罷休。可等到棋局散了,棋子收起,也不過付之一笑。正因如此,那些超脫世俗的高人隱士,常常借下棋消遣,在棋局中消磨時光、玩味人生。古往今來,關于下棋的詩詞數不勝數,其中本朝曾狀元的應制詩寫得極好,詩中寫道︰兩位棋手如對陣的將軍,各自安營扎寨,在棋盤上運用神機謀劃勝負。棋子如同駿馬在十里封疆上馳騁,又好似金兵在一川波浪中涌動。仿佛看到虞姬在垓下歌舞悲嘆,漢將的旌旗逼近楚城。等到興致消盡、計策用盡,征戰結束,只剩下松陰花影灑滿棋盤。
這首詩雖妙,卻也有人提出批評,認為“虞姬歌舞悲垓下,漢將旌旗逼楚城”這一聯是常見的套話,而“興盡計窮征戰罷”一句,讓整首詩的意境變得蕭索。畢竟應制詩是呈給皇帝看的,天子閱覽,詩中應該展現出宏大的氣象。同一時期,洪熙皇帝御筆所作的一首詩,詞意宏偉,遠超尋常,詩中寫道︰兩國爭強,各自調兵遣將,排兵布陣決定勝負。棋子如駿馬在曲折的道路上爭先前行,將領堅守深營,警戒著遠征。趁著險要地勢派出戰車收攏散卒,隔著“河界”發射“火炮”攻打重城。只要看透這棋局中的軍事謀略,一步妙棋便能奠定太平局面。
為何開篇說起下棋的事呢?因為有兩戶人家,一家主人叫陳青,另一家主人叫朱世遠,兩家住在東西街正對面。論家境,雖算不上大富大貴,但靠著祖上留下的田產,衣食無憂、生活富足。陳青和朱世遠都四十多歲,幾代人都是鄰居,兩人志趣相投,為人本分,從不惹是生非,也不插手別人家的閑事。每天吃過飯,兩人出門相遇,就擺上一盤象棋,以此消磨時光。有時兩人輪流做東,也只是準備清茶淡飯,並不設宴擺酒,這樣的相處方式早已成了習慣。周圍的鄰居閑來無事,也會到他們兩家看棋取樂。
鄰居中有位王三老,六十多歲,年輕時也痴迷象棋,棋藝頗高。近年來他患上火癥,擔心下棋勞神動火,便不再與人對弈,平日里無事就以觀棋為樂,從早看到晚也不覺得厭倦。說起來,下棋的人最討厭旁邊有人圍觀。俗話說︰“傍觀者清,當局者迷。”要是旁觀的人嘴不嚴,在關鍵時刻忍不住說半句話,原本要贏的人可能反而輸了,輸的人卻可能反敗為勝。想發火吧,又覺得為這點小事不值;不抱怨吧,心里又實在氣不過。所以古人說得好︰觀棋不語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
難得的是王三老偏偏有這個美德,棋局沒開始時,他絕不亂說話;等分出勝負後,他才會分析哪一步是先手所以贏了,哪一步是後手所以輸了。陳青和朱世遠反倒喜歡听他講解,從不覺得厭煩。
有一天,朱世遠在陳青家下棋,王三老也在一旁觀看。吃過午飯,他們重新擺好棋盤,正要接著下,只見一個小學生從外面走進來。這學生模樣十分清秀︰面色白淨如同敷了粉,嘴唇紅潤好似涂了朱,光亮的腦袋像靛青一樣烏黑,露出的雙手潔白如玉。他神態清雅,走路不急不緩、十分穩重,讓人忍不住懷疑他是天上的仙童,很難相信他只是凡間的普通少年。
這個學生正是陳青的兒子,小名叫多壽。他抱著書包走進堂屋,不慌不忙地把書包放在椅子上,先向王三老恭恭敬敬地叫了聲“公公”,然後深深地作了個揖。王三老剛要回禮,陳青在座位上一把按住他說︰“您老人家不必多禮,別折了這孩子一世的福氣!”王三老忙說︰“這是什麼話!”嘴上雖這麼說,但被陳青按住,也只是微微抬了下屁股,稍稍彎了下腰,就算是受了半禮。接著,小學生又向朱世遠叫了聲“伯伯”,並作揖行禮。朱世遠回禮時,陳青因為和他相對而坐,中間隔了一張棋桌,不方便過去阻攔,也只好起身作揖陪禮。
小學生見過兩位客人後,才走到父親跟前行禮,然後站直身子,稟告道︰“爹,明天是重陽節,先生放假回去了,要過兩天才來。他叮囑我回家後不許貪玩,得專心讀書。”說完,他從椅子上拿起書包,規規矩矩地走進內室。王三老和朱世遠見這小學生舉止從容,說話聲音清亮,行禮也十分講究禮數,忍不住連連夸獎。王三老便問陳青︰“令郎今年幾歲了?”陳青回答︰“九歲。”王三老感慨道︰“記得當年他滿月辦湯餅會時,仿佛就在昨天。一晃九年過去了,真是光陰似箭,我們怎能不老啊!”接著又問朱世遠︰“我記得你家令愛也是這一年生的吧?”朱世遠答道︰“沒錯,小女多福,今年也九歲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王三老笑著說︰“別怪我多嘴,你倆做了一輩子棋友,何不結為兒女親家?古時候有個朱陳村,村里只有兩姓人家,世代通婚。如今你二人的姓氏剛好和朱陳村一樣,說不定是上天注定的緣分。況且兩個孩子都這麼出眾,咱們都看在眼里,這多好的一樁婚事啊!”朱世遠本就對陳多壽十分滿意,沒等陳青開口,就搶先說道︰“這主意太好了!只怕陳兄看不上我家小女。要是陳兄願意,我絕無二話。”陳青連忙說︰“既然朱兄不嫌棄我家貧寒,我家是男方,還有什麼可推脫的?就麻煩三老您做媒了。”王三老笑道︰“明天是重陽節,陽九不利,後日是個大好日子,我就登門說親。今天咱們說定了,這都是你們二位的真心話。我呀,就盼著喝幾杯現成的喜酒,不用你們謝媒。”陳青打趣道︰“我給您說個笑話︰玉皇大帝想和人皇結親,尋思著兩親家都是皇帝,得找個皇帝當媒人才行,于是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