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白話合集

喻世明言第十三卷 張道陵七試趙升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清風隨竹影 本章︰喻世明言第十三卷 張道陵七試趙升

    “但聞白日升天去,不見青天走下來。有朝一日天破了,人家都叫阿。” 這四句詩出自本朝唐解元之手,意在嘲諷神仙之說荒誕無稽,不過是玩笑戲謔之語。自混沌初開,便有了三大教派︰太上老君創立道教,釋迦祖師創立佛教,孔夫子創立儒教。儒教孕育聖賢,佛教誕生佛菩薩,道教則成就神仙。三教之中,儒教崇尚尋常之道,佛教修行清苦,唯有道教,修煉有成可長生不老、變化無窮,最為瀟灑自在。接下來要講的,便是張道陵七試趙升的故事。張道陵是龍虎山歷代住持道教的正一天師第一代始祖,趙升則是他的徒弟,有詩為證︰“剖開頑石方知玉,淘盡泥沙始見金。不是世人仙氣少,仙人不似世人心。”

    張天師的始祖名叫張道陵,字輔漢,是沛國人,乃張子房的第八世孫,于漢光武皇帝建武十年出生。他的母親曾夢見北斗第七星從天而降,化作一個身長丈余的人,手中托著一顆九仙藥,雞蛋大小,香氣撲鼻。母親將藥吞下,醒來後便感覺腹中火熱,滿室異香,一個月都未消散,就此懷孕。十月懷胎期滿,一天半夜,屋內突然亮如白晝,張道陵便在此時降生。

    張道陵七歲時,就能解讀《道德經》以及河圖讖緯之類的書籍,無所不通。十六歲時,他已博通五經。他身高九尺二寸,眉毛濃密,額頭寬廣,脖頸赤紅,眼楮碧綠,鼻梁高挺,下巴方正,頭頂隆起如犀角;手臂垂下能過膝蓋,行走時如龍蹲虎步,讓人望而生畏。後來,他被推舉為賢良方正,進入太學學習。

    有一天,張道陵感慨道︰“時光飛逝如電,百年不過轉瞬之間;即便位極人臣,對壽命又有什麼益處呢?”于是,他專心修煉,一心追求長生不死之術。同學中有個叫王長的人,听了張道陵的話,深以為然,當即拜他為師,願意一同前往名山尋訪道學。

    二人走到豫章郡時,遇到一個身著繡衣的童子。童子問道︰“天色已晚,路途還遠,二位要去哪里?”張道陵大吃一驚,深知此人絕非尋常之輩,便如實講述了自己尋訪道學的急切心情。童子說︰“世人談論道學,都如同捕風捉影,一定要得到‘黃帝九鼎丹法’,修煉成功後,才能夠升天。”于是,師徒二人連忙拜求童子指點。童子口授了兩句話︰“左龍並右虎,其中有天府。”說完,便突然消失了。張道陵牢記這兩句話,只是不明白其中的含義。

    一天,他們走到龍虎山中,張道陵心中忽然一動,對王長說︰“‘左龍右虎’,難道指的就是這里?‘府’是藏的意思,或許有秘籍藏在此處。”于是,他們登上山頂,發現一個石洞,名叫壁魯洞。洞內忽明忽暗,曲折幽深。走到盡頭,有兩扇天然生成的石門。張道陵心想︰“這里必定是神仙的洞府。”于是,他和弟子王長便端坐在石門之外。就這樣過了七天,石門忽然自動打開,只見里面石桌、石凳一應俱全;桌上別無他物,只有一卷文書。張道陵拿起來一看,上面寫著《黃帝九鼎太清丹經》。他雙手合十,感嘆道︰“真是幸運!”師徒二人欣喜若狂,取出丹經,日夜研讀,終于掌握了其中的方法。

    然而,修煉所需的藥物和爐火費用高昂,他們無處籌措。張道陵早年學過治病的符水之術,听說蜀地風俗淳樸,便和王長一同前往蜀地,在鶴鳴山中搭建草廬居住;他自稱真人,專門用符水為百姓治病。符水十分靈驗,前來求治的人越來越多,還有許多人拜入他的門下,學習符水之法。

    真人見百姓對自己十分信服,便立下規矩︰居住的門前有一個水池,凡是患病的人,都要詳細記錄自己生平所做的壞事,不得隱瞞;真人親自書寫懺悔文,投入水池中,與神明立下盟約,保證不再犯錯,若再犯,當場身死。發完誓後,才給病人飲用符水。病人痊愈後,需拿出五斗米作為酬謝。弟子們分路行法,所得的米絹數量,都要如實上報給神明,一絲一毫都不敢私用。

    就這樣,百姓們只要有小疾病,就認為是神明的懲罰,主動前來坦白過錯。病好之後,都羞愧改過,不敢再做壞事。幾年下來,他們積攢了不少錢財。于是,真人便大量購買藥物,和王長在密室中共同煉制“龍虎大丹”。一年後,丹藥煉成,真人服用。當時他已六十多歲,服用丹藥後,容貌變得年輕,如同三十歲的後生。從此,他能夠分身化影,常常乘坐小舟,在東西二溪往來游玩;與此同時,堂上還有一個“他”在不停地誦經。若有賓客來訪,迎接、送別、應對;甚至飲酒下棋時,各處都有一個“他”,真假難辨,這便是仙家的奇妙之處。

    一天,有個道士前來告知︰“西城有一只白虎神,喜歡喝人血,每年,當地都必須殺人祭祀它。”真人心中不忍。臨近祭祀日期,他親自前往西城,果然看到鄉里百姓捆綁著一個人,敲鑼打鼓地將其送往白虎神廟。真人詢問緣由,得知情況與道士所說一致。百姓們說︰“如果一年不祭祀,必定會興起大風大雨,毀壞莊稼,殃及牲畜,所以大家都很害怕。每年都要用重金購買一個人,赤裸著綁起來,送到廟中。半夜時分,任由神明吸血享用。長久以來都是如此,官府也無法禁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真人說︰“你們放了這個人,讓我代替他,怎麼樣?”眾鄉民說︰“這個人因為家境貧寒,無依無靠,自願舍身祭祀;我們給了他五十千錢,用來安葬父親、嫁妹妹,錢都花光了。他今日之死,是命中注定,你何苦白白送命?”真人說︰“我不相信有神道吃人這種事,如果真有,我自願承擔,死而無怨。”眾人商量道︰“他自己不信,與我們無關,左右都是一條性命。”于是,便按照真人所說,放了被綁的人。那人撿回一條命,拜謝後離去。

    眾人準備來捆綁真人,真人說︰“我自願的,絕不會逃走,何必捆綁?”眾人便不再動手。真人走進廟中,只見廟內香煙繚繞,燈燭輝煌,供奉的土偶神像猙獰可怖;案桌上擺放著許多祭品。眾人叩頭行禮,宣讀祭文完畢,便將真人關在殿門內,隨後上鎖。真人目光堅定,靜坐等待。

    大約到了深夜,忽然一陣狂風呼嘯,白虎神到了。它一見到真人,便撲過來抓人。只見真人的口、耳、眼、鼻中,都射出紅光,將白虎神籠罩其中。這正是仙丹的威力。白虎神大驚,急忙問道︰“你是什麼人?”真人說︰“我奉上帝之命,掌管四海五岳諸神,命我分身巡查。你是哪里的孽畜,竟敢在此殘害生靈?罪孽深重,難以逃脫天誅!”白虎神剛想辯解,只見前後左右都是真人,渾身紅光,嚇得它連眼楮都睜不開,趕忙叩頭求饒。

    原來白虎神是金神,自從五丁開山,鑿破蜀山,金氣外泄,便化作白虎;它常常出現,制造災禍。當地人建廟,答應按時祭祀,它才肯安息。真人煉成金丹,養出真火,金怕火克,自然將其制服。當下,真人與它立下誓言︰不許再生事害民!白虎神接受戒律後離去。

    第二天清晨,眾鄉民來到廟中,看到真人安然無恙,驚訝地詢問原因。真人將事情經過詳細講述,並說今後白虎神不會再妄害百姓,害人終究無益。眾鄉民紛紛拜問真人姓名,真人說︰“我乃鶴鳴山張道陵。”說完,便飄然而去。眾鄉民在白虎廟前,另外修建了三間前殿,供奉張真人的畫像,從此廢除了人祭的陋習。有詩為證︰“積功累行始成仙,豈止區區服食緣。白虎神藏人祭革,活人陰德在年年。”

    那時,廣漢青石山中,有大蛇為害。它白天吐出毒霧,行人中毒便會死亡。真人又前往山中,除掉了這條毒蛇。山中的百姓這才敢在白天行走。順帝漢安元年正月十五夜,真人在鶴鳴山精舍獨坐,忽然听到隱隱約約的天樂聲,從東方傳來,車馬鑾鈴之聲漸漸逼近。真人走到庭院中觀望,只見東方飄來一片紫雲,雲中一輛素車緩緩而下。車上端坐著一位神人,容貌如同冰玉般晶瑩,神光耀眼,讓人不敢直視。車前站著一個人,正是之前在豫章郡遇到的繡衣童子。童子對真人說︰“你不要害怕,這是太上老君。”真人慌忙跪拜。

    老君說︰“近來蜀中有許多鬼魔王,殘害百姓,令人痛心。你替我去懲治他們,造福生靈,這樣你的功德無量,名字也將載入仙籍。”于是,授予真人《正一盟威秘錄》,三清眾經九百三十卷,符丹灶秘訣七十二卷,雌雄劍兩口,都功印一枚。又囑咐道︰“我與你約定,千日之後,在閬苑相會。”真人叩首領命,老君便駕雲離去。

    自那以後,張道陵真人日夜鑽研秘文,嚴格按照道法修煉。他听聞益州有八部鬼帥,各自率領著數以億計的鬼兵,在人間橫行霸道,肆意殺害百姓,致使無數生命無辜夭折。真人謹記太上老君的命令,佩戴著《盟威秘錄》,前往青城山,安置了一座琉璃高座。座席左邊供奉著大道元始天尊,右邊擺放著三十六部真經;四周樹立起十絕靈幡,環繞法席,鐘磬齊鳴;還布下了龍虎神兵,準備擒獲鬼帥。

    鬼帥們得知後,立即驅使眾鬼,手持兵刃箭矢,氣勢洶洶地前來加害真人。只見真人將左手豎起一指,那指頭瞬間化作一朵巨大的蓮花,蓮葉繁茂,箭矢兵器紛紛被阻擋在外,無法近身。眾鬼見狀,又手持千余支火炬,妄圖縱火焚燒真人。真人輕輕一揮衣袖,火焰竟反向眾鬼燒去。眾鬼遠遠地喊道︰“你本在鶴鳴山修行,為何要來侵佔我們的地盤?”真人正色道︰“你們殘害生靈,罪孽滔天。我奉太上老君之命,前來討伐。你們若知悔改,速速退往西方荒蠻之地,不再危害人間,尚可保平安。若繼續作惡,定將你們誅滅,不留後患。”然而,鬼帥們並不服氣。

    第二天,鬼帥們又聯合六大魔王,率領百萬鬼兵,安營扎寨,向真人發起進攻。真人想要讓他們心服口服,便說︰“我與你們各自施展法力,一決勝負。”六魔應允。真人先命王長堆積柴草點火,火勢熊熊燃燒之時,真人縱身投入火中。剎那間,火中生出青色蓮花,托著真人的雙腳緩緩而出。六魔見狀,不屑地笑道︰“這有何難!”說罷,伸手分開火頭,紛紛跳入火中。其中兩個率先跳下的魔王,眉毛胡須都被燒焦,忍痛狼狽逃回。其余四個魔王見狀,嚇得不敢再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真人又縱身跳入水中,隨即騎著黃龍浮出水面,身上的衣服竟滴水未濕。六魔又嘲笑道︰“火的確厲害,這水又算得了什麼?”說完,六人齊聲跳入水中。可他們在水中連翻幾個跟頭後,急忙爬上岸,早已喝了一肚子水。真人接著投身向石頭,石頭突然裂開,他從石後安然走出。六魔又大笑道︰“論力氣,我們連山都能穿透,何況區區石頭?”說罷,硬著頭皮向石頭撞去。真人念動咒語,六個魔王的半身頓時陷入石中,動彈不得,痛苦地哀嚎起來。

    此時,八部鬼帥惱羞成怒,化作八只吊楮老虎,張牙舞爪地撲向真人。真人搖身一變,化作一頭威猛的獅子,追逐老虎。鬼帥們又變成八條大龍,企圖擒住獅子。真人再次變化,化作一只大鵬金翅鳥,張開巨大的喙,欲啄龍楮。鬼帥們黔驢技窮,最後變成五色雲霧,遮蔽天空。真人則化作一輪紅日,升至九霄,光芒四射,雲霧瞬間消散。

    鬼帥們再也無計可施。真人隨手撿起一塊石頭,拋向空中。轉眼間,石頭化作一座小山般巨大,被一根如藕絲般縴細的線從空中懸掛下來,籠罩在鬼營上方。石頭上還有兩只老鼠,不停地啃咬著那根絲線,石頭搖搖欲墜。魔王和鬼帥們在高處看到這一幕,擔心營中的鬼兵鬼將被砸滅,連忙齊聲哀求︰“饒命!我們願意前往西方裟羅國居住,再也不敢侵擾中原。”真人于是判令六大魔王回到北酆,八部鬼帥逃往西域。

    然而,魔王們脫離石頭後,又與鬼帥們勾結在一起,猶豫不決,不肯離去。真人深知這些鬼物難以善勸,便口念神符,一道符篆飛向天空。霎時間,風伯招來狂風,雨師降下大雨,雷公響起炸雷,電母閃現閃電,天兵天將手持兵器,瞬間集結。一場激戰過後,群鬼被打得形消影散,真人這才收起法力,對王長說︰“蜀地百姓如今終于能安心睡覺了。”有一首《西江月》詞為證︰“鬼帥空施伎倆,魔王枉逞英雄。誰知大道有神通,一片精神運動。水火不加寒熱,騰身陷石如空。一場風雨眾妖空,才識仙家妙用。”

    真人又對王長說︰“我飛升的日子快到了,壁魯洞是我得道的地方,不能忘本。”于是,二人再次來到豫章,在龍虎山中搭建廬舍,潛心修煉九還七返之功。一天,真人又听到了如同在鶴鳴山時一般的鑾佩天樂之聲。他急忙整理衣冠,拜伏在階前。只見萬馬千騎簇擁著太上老君,在雲端盤旋。真人再次叩拜,老君派使者傳話說︰“你的功業,本應得九真上仙之位。我當初讓你入蜀,只是讓你區分人鬼,傳播清淨教化。但你殺鬼過多,又擅自興風作雨,驅使鬼神,遮蔽白晝,殺氣污染天空,這與天道好生之德相悖。上帝正在責備你的過錯,所以我暫時不能接近你。你暫且退下,勤奮修道。屆時一同飛升的,按數應一人。等時機成熟,我會在 上清八景宮迎接你。”說完,老君的聖駕離去。真人听後,內心十分懊悔,便與王長返回鶴鳴山,更加用心地修行。

    山中的弟子們都知道真人法力高強,而只有王長一人得到了真傳。大家紛紛議論,懷疑真人偏心,有藏私不肯傳授道法之意。真人說︰“你們俗氣未脫,難以超脫塵世,只能學到一些養生導引之術,或者通過服食草藥來延年益壽。明年正月初七午時,會有一個人從東方而來,他臉盤方正,身材矮小,穿著貂裘錦襖,此人是真正有道之人,不遜色于王長。”弟子們听了,半信半疑。

    到了第二年正月初七正午,真人對王長說︰“你師弟到了,你去如此這般安排。”王長領命後,走出山門向東張望,果然看到一個人走來,穿著外貌與真人描述的一模一樣,弟子們暗暗稱奇。王長私下對其他弟子說︰“師父要把道法傳給這個人,等他來的時候,千萬別和他說話,還要辱罵他,不讓他進門,這樣他就會離開了。”弟子們相互對視,覺得這是個好辦法。

    來人到了門前,自稱姓趙名升,是吳郡人,因仰慕真人道法高深,特來拜謁。弟子們謊稱︰“師父出游去了,不能留你。”趙升拱手站立,一直等候,眾人卻紛紛散去。到了晚上,更是直接閉門不讓他進。趙升無奈,只好在門外露宿。

    第二天,弟子們開門一看,趙升依舊拱立在那里,請求拜見師長。弟子們說︰“師父十分小氣,我們伺候了幾十年,他都沒傳授一點秘訣,你來了又有什麼用?”趙升說︰“傳與不傳,全憑師長做主。我遠道而來,只求見一面,以慰藉我對師父的仰慕之情。”弟子們又說︰“見不見隨你,但師父真的不在,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回來,你別傻等,耽誤了自己的前程。”趙升堅定地說︰“我來此是出于一片誠心。如果師父十天不回來,我就等十天;一百天不回來,我就等一百天。”

    眾人見趙升一連等了好幾天都不離開,越發厭惡他,言語也越來越傲慢無禮,後來甚至把他當作乞丐一樣辱罵。但趙升卻越發溫和,從不計較。每天中午,他就去村里買一頓飯,吃完後又回到門前等候。晚上,眾人不讓他進門,他便在台階前露宿。就這樣過了四十多天,弟子們私下議論︰“雖然趕不走他,但幸好瞞過了師父,這麼久他都沒發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時,真人在法堂敲響大鐘,召集弟子們說︰“趙家弟子已經來了四十多天,受夠了羞辱,今天可以讓他進來相見了。”弟子們大吃一驚,這才知道師父早就預知了一切。王長奉師父之命,去叫趙升進見。趙升見到真人,淚如雨下,跪地叩頭,請求成為弟子。真人雖然知道他求道心切,但還想再考驗他。

    幾天後,真人派趙升去田舍看守黍苗。趙升來到田邊,只見那里只有一間孤零零的小茅屋,四周空曠,野獸時常出沒。趙升日夜守護,驅趕野獸,不敢有絲毫懈怠。一天夜里,月光皎潔如白晝,趙升獨自坐在茅屋中,突然進來一位美貌女子,嬌聲說道︰“我是西村農家女子,和同伴出來賞月,因去田里方便,與同伴走散了,四處尋找不著,迷路到這里。我雙腳走得疼痛難忍,實在走不動了,求好心人讓我借宿一晚,感激不盡。”趙升剛想拒絕,女子卻徑直走到他的床鋪上躺下,嬌聲喊著腳痛。趙升以為她是真的遇到困難,無奈之下,只好讓她睡在床上,自己則鋪了些亂草,和衣躺在地上睡了一夜。

    第二天,女子又推說腳痛,不肯離開,還撒嬌耍賴,要茶要飯。趙升只能照顧她。期間,女子還說些曖昧的話,試圖引誘趙升。到了晚上,女子更是先脫衣上床,讓趙升幫她蓋被子。趙升心如鐵石,見女子如此,連茅屋都不進了,只在田埂邊坐到天亮。

    第四天,女子不見了蹤影,只見牆上題著四句詩︰“美色人皆好,如君鐵石心。少年不作樂,辜負好光陰。”字跡柔美,墨跡還很新鮮。趙升看後,大笑道︰“少年作樂,能有幾時?”隨即脫下鞋底,將字跡擦掉了。這正是︰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情戀落花。

    時光匆匆,轉眼間春去秋來。趙升接到張道陵真人的吩咐,扛起樵斧,前往山後砍柴。他用力砍倒一棵枯松,只听“ 喇”一聲,松根迸裂開來。趙升雙手將松根拔起,卻發現下面露出一窖金燦燦的金子,與此同時,空中傳來聲音︰“天賜趙升。”趙升心想︰“我出家修行,要這些黃金有什麼用?況且我並無功勞,怎能貪圖上天的賞賜?”于是,他用泥土將金子重新掩埋好,收拾起柴擔。此時,他感到身體十分困倦,便靠著石頭坐下,想稍作休息。

    突然,狂風大作,山凹里跳出三只黃斑老虎。趙升鎮定地坐在原地,一動不動。其中一只老虎撲上來,咬住他的衣服,卻沒有傷害他的身體。趙升毫不畏懼,神色如常,對老虎說道︰“我趙升生平從不做昧良心的事,如今離家求道,不遠千里來尋找明師,只為求得長生不死之法。如果前世我欠了你的債,今生該被你吃掉,我絕不逃避;如果不是這樣,就請趕快離開,別在這兒打擾我。”三只老虎听了,都垂下耳朵,低頭離開了。趙升說︰“這一定是山神派來考驗我的。生死有命,我又有什麼可怕的呢!”當天,他背著柴回家,並沒有向其他同伴提及見到金子和遭遇老虎的事。

    又有一天,真人讓趙升去集市上買十匹絹。趙升付完錢,拿著絹往回走。走到半路,突然听到背後有人大喊︰“搶絹賊別跑!”趙升回頭一看,只見賣絹的主人飛奔過來,一把拉住他,說道︰“絹錢一點都沒給,怎麼就把我的絹拿走了?趕緊還我,不然沒完!”趙升沒有和他爭辯,只是心想︰“這絹是師父要用的東西,如果還給他,我怎麼向師父交代?”于是,他脫下身上的貂裘給了賣絹人,用來抵絹錢。賣絹人還嫌不夠,趙升又脫下錦襖給他,對方這才離去。趙升拿著絹回去,將它獻給真人。真人問道︰“你身上的衣服去哪兒了?”趙升回答︰“偶然發熱,就沒穿。”真人感嘆道︰“不吝惜自己的財物,也不辯解他人的誤解,實在難能可貴啊!”于是,賜給趙升一件布袍,趙升高高興興地穿上了。

    還有一天,趙升和同伴在田間收谷子,忽然看見路邊有一個人仰頭討飯。此人衣衫破舊,滿臉污垢,身上長滿瘡膿,散發著難聞的氣味,雙腳潰爛,無法行走。同伴們都捂著鼻子,大聲呵斥他離開。只有趙升心中不忍,他將這人扶到茅屋中坐下,詢問他的病情,還把自己的飯食省下來給他吃。趙升燒了一桶熱水,督促他清洗身上的污垢。那人又說身上冷,想要件衣服。趙升解開布袍,脫下里面的一件衣服給他御寒。夜里,趙升擔心他無人照料,便親自陪伴。到了半夜,那人說要方便,趙升听到呼喚,急忙起身,扶他去解手,之後又扶他回來。白天,趙升節省自己的食物供養他,常常自己半饑半飽,夜間也悉心照料。就這樣過了十多天,趙升始終沒有絲毫懈怠。後來,那人的瘡漸漸好了,卻突然不辭而別,趙升也沒有絲毫怨言。後人寫詩稱贊道︰“逢人患難要施仁,望報之時亦小人。不吝施仁不望報,分明天地布陽春。”

    初夏時節,有一天,真人召集所有弟子,一同登上天柱峰絕頂。天柱峰在鶴鳴山的左邊,三面都是懸崖絕壁,形狀如同城牆。真人帶著弟子們從峰頭往下看,只見有一棵桃樹生長在石壁旁,樹枝向外伸展,就像人伸出的手臂,下面是深不見底的深淵。桃樹上結滿了紅彤彤的桃子,十分誘人。真人對弟子們說︰“誰能摘到這些桃子,我就告訴他修道的關鍵要領。”當時,除了王長和趙升,一共有二百一十四名弟子。大家都到懸崖邊往下看,個個嚇得雙腿發抖,冷汗直流,連站都站不穩,剛看一眼就急忙後退,生怕掉下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時,只有一個人挺身而出,正是趙升。他對眾人說︰“師父讓我去摘桃,想必這桃子有能摘到的道理;而且師父在這里,有鬼神護佑,肯定不會讓我死在深谷里。”說完,他看準桃樹的位置,縱身一躍。神奇的是,這一跳不偏不倚,他雙腳分開,正好跨在桃樹上,開始盡情地采摘桃子。他抬頭望去,石壁離自己有兩三丈高,四周又沒有可以攀爬的地方,根本無法上去,于是就把摘到的桃子向上拋去。真人在上面伸手一一接住。趙升摘了又拋,拋了又摘,下面拋上面接,不一會兒就把一樹的桃子都摘完了。真人接過桃子,自己吃了一顆,給王長吃了一顆,還留了一顆給趙升,剩下的正好二百一十四顆,分給其他弟子,每人一顆,不多不少。

    真人問︰“弟子們中,誰有本事把趙升接上來?”弟子們面面相覷,誰也不敢應聲。真人親自走到崖邊,伸出手臂去接引趙升。只見他的手臂突然伸長了兩三丈,一直伸到趙升身邊。趙升順著手臂爬了上來,眾弟子見狀,無不驚訝萬分。真人把留給趙升的那顆桃子給他吃了,然後笑著說︰“趙升心地正直,才能跳到樹上,而且沒有失足掉落。我現在想親自試試跳下去,如果心夠正,應該也能摘到大桃。”弟子們紛紛勸阻︰“師父雖然道法高深,但怎麼能在這危險的懸崖邊冒險呢?剛才趙升是幸好有師父接引。要是師父掉下去,還有誰能接引您呢?千萬使不得啊!”有幾個人甚至拉住真人的衣服,苦苦相勸。只有王長和趙升沉默不語。

    真人沒有听從眾人的勸告,縱身向空中跳去。弟子們急忙看向桃樹,卻不見真人的蹤影;再往下面看,只見茫茫深淵,沒有道路可以通行,大家都以為真人墜入深谷,生死未卜。弟子們個個驚嘆不已,悲傷哭泣。趙升對王長說︰“師父就像父親一樣,師父跳入這危險的懸崖,我怎麼能安心?不如我們也跳下去,看看情況。”于是,趙升和王長兩人也縱身跳下,正好落在真人面前。只見真人端坐在磐石上,看到他們跳下,大笑著說︰“我就知道你們倆一定會來!”

    這幾件事,在小說里被稱為“七試趙升”。是哪七試呢?第一試,面對辱罵不離開;第二試,面對美色不動心;第三試,見到黃金不貪取;第四試,見到老虎不畏懼;第五試,賠償絹布不吝惜,被人誣陷不辯解;第六試,心懷善意幫助他人;第七試,舍棄性命追隨師父。

    原來,這七次考驗都是真人的安排。那黃金、美女、老虎、乞丐,都是他驅使精靈變化而成的,就連賣絹的主人也是假的。這就是用假象來考驗真心。凡是想要進入道門的人,首先要斷除七情,也就是喜、怒、憂、懼、愛、惡、欲。真人之前對弟子們說過︰“你們俗氣未除,怎麼能超脫塵世呢?”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如今的世俗之人,大多驕心傲氣,要是師長說話稍微重了些,就會憤憤不平。更何況為了求師,能忍受辱罵,甘願在外面多受四十多天露宿之苦,這樣的事,有幾個人願意做呢?說到“色”,世人往往都為它所困,又有誰能不痴迷其中呢?各位試想,在獨自一人的時候,要是偶遇一個女子,哪怕姿色平平,恐怕都會心神不定,要是遇到十分美貌的,更是難以抗拒。而趙升面對如此美貌的女子,卻能不為所動,除了古代的柳下惠,恐怕很難再找到第二個人了。

    再說錢財,如今的人常常為了一點錢,兄弟反目,朋友爭吵。路上撿到一文錢,都會覺得吉利,眉開眼笑,要是看到一窖無主的黃金,又有誰能不心動呢?還有,現在的人看到一只惡狗跑來都會嚇一跳,更何況是面對一只老虎,卻能毫不畏懼,就算是呂純陽祖師喂虎,也不過如此了。再看買絹這件事,現在做生意的人,能佔到一分便宜就很高興,要是被人冤枉一句半句,就要賭咒發誓。而趙升不僅沒有爭辯,還毫不猶豫地脫下衣服抵償,若不是心胸極為豁達,怎能如此?

    還有,就算是父母生了重病,子女在床前照顧,若不是十分孝順的,心里難免會有些嫌棄,更何況是對待路邊的乞丐,能做到解衣推食,更是難能可貴。最後,兩次跳崖,足以看出趙升對師父的信任十分堅定,即便付出生命也不後悔。這七件事考驗下來,才看得出趙升在七情方面沒有絲毫沾染,俗氣盡除,這才具備了入道的資格。正所謂︰道意堅時塵趣少,俗情斷處法緣生。

    不再多說其他無關之事。張道陵真人見趙升和王長二人,求道之心堅定不移,便將自己畢生所學的修道秘訣,仔細地講解傳授給他們。整整三日三夜,二人完全領悟了其中的精妙。之後,真人飛身跳上懸崖,趙升和王長也緊隨其後,一同回到了原來的居所。其他弟子見到他們,既驚訝又欣喜。

    一天,真人閉著眼楮白天打坐,醒來後,對王長和趙升說︰“巴東有妖怪作祟,我們一同前去鏟除它。”師徒三人來到巴東,忽然看見十二位神女笑容滿面地在山前迎接。真人問道︰“听說此地有咸泉,如今在哪里?”神女們回答︰“前面那棵大楸樹的地方就是。但近來被毒龍霸佔,泉水已經變得渾濁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真人隨即寫了一道符,拋向空中。符在空中盤旋,忽然化作一只大鵬金翅鳥,在楸樹上空來回飛舞。毒龍見狀大驚失色,舍棄楸樹逃走,楸樹下的泉水也重新變得清澈。十二位神女各自從懷中拿出一個玉環獻給真人,說道︰“我們仰慕仙長,願意侍奉左右。”真人收下玉環,用手輕輕一合,十二個玉環便合成了一個。

    真人將玉環投入井中,對神女們說︰“誰能從井中取出這個玉環,就是與我有緣,我便接納她。”十二位神女急于取出神環,急忙解衣下井。真人趁機寫了一道符投入井中,並立下約定︰“千秋萬世,你們就永遠做這井的守護神吧。”隨即,真人召集當地居民,讓他們汲取井水用來煎煮,結果都熬制成了食鹽。真人叮囑道︰“今後煮鹽的人,一定要祭祀這十二位神女。”原來這十二位神女都是妖精,在當地迷惑男子,降下災禍。如今被真人用符鎮壓,又能享受祭祀,便不再出來作怪。從此,巴東的居民不再受神女的禍害,還能依靠咸井獲利。

    真人鏟除妖怪後,又回到鶴鳴山中。一天午時,突然有一個人,頭戴黑巾,身穿絹衣,佩劍而來,捧著一個玉盒進言說︰“奉上清的真符,邀請真人前往閬苑一游。”不一會兒,一條黑龍駕著一輛紫色的車輿出現,兩位玉女引導真人登上車,一路直達天宮。眾多仙人早已聚集在此,對真人說︰“今日你可以去朝見太上元始天尊了。”隨即,有兩位身著紅衣的仙童,手持符節,在前面引路。

    來到一座宮殿前,只見台階和地面都是金玉砌成,真人整理好衣冠,恭敬地走進殿內,行完拜舞大禮。殿上,仙童捧著玉冊,宣讀敕令,授予真人“正一天師”的稱號,命他用“正一盟威”之法,世代相傳,作為人間的天師,去勸導度化那些尚未領悟大道的人。同時,還悄悄告知了他飛升的日期。

    真人領命回到山中,把“盟威”“都功”等各種秘錄,以及斬邪、縛鬼二劍,玉冊、玉印等物品,封存在一個盒子里。他對弟子們說︰“我飛升的日子快到了,你們之中誰能舉起這個盒子,就可以繼承我的道法。”弟子們爭先恐後地嘗試,可盒子就像有萬斤重,根本無法移動分毫。真人于是說︰“我離開後的第三天,會有我的嫡親傳人來到這里,他將世代成為你們的師父。”

    到了約定的日子,真人單獨召見王長和趙升,對他們說︰“你們二人道行深厚,命中注定該當飛升;我這里還有剩余的丹藥,你們分著服用吧。今日,你們就隨我一同升天。”正午時分,各路仙人和儀仗紛紛到來,仙樂環繞,真人與王長、趙升在鶴鳴山中,于白日飛升上天。其他弟子仰頭望著雲中,許久之後,他們的身影才漸漸消失。這一天是桓帝永壽元年九月九日,此時真人已經一百二十三歲了。

    真人升天後的第三天,他的長子張衡從龍虎山恰好來到這里。弟子們這才明白真人所說“嫡嗣”的含義,便指著封存的盒子,將真人的遺命詳細告知張衡。張衡輕輕一抬手,就舉起了盒子,打開封印一看,隨即向著天空拜受玉冊、玉印。此後,張衡潛心鑽研各種秘錄,施展道法斬妖除魔,每次都靈驗無比。從那以後,張家子孫世代繼承天師之位,掌管道教事務。後人談論起“七試趙升”的故事,寫詩感嘆道︰“世人開口說神仙,眼見何人上九天?不是仙家盡虛妄,從來難得道心堅。”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古典白話合集》,方便以後閱讀古典白話合集喻世明言第十三卷 張道陵七試趙升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古典白話合集喻世明言第十三卷 張道陵七試趙升並對古典白話合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