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王急切地問道︰“想要殺掉李淵,怎麼會不難呢?” 張衡回答說︰“皇上向來生性多疑,曾夢到洪水淹沒都城,心中一直為此事不悅。前些日子, 公李渾的兒子名叫洪兒,皇上懷疑他的名字應了圖讖,便讓他自盡了。如今我們可以散布流言,說‘淵’字與‘洪’字都帶水,本為一體,皇上听了,必定會心生疑慮!只要皇上听信這些謠言,李淵恐怕就難逃殺身之禍了。” 晉王听後,十分高興。從這以後,張衡暗中散布流言,說 “李子結實並天下,楊主虛花沒根基”,又說 “日月照龍舟,淮南逆水流,掃盡楊花落,天子季無頭”。起初,這些流言只是在鄉村中胡亂傳播,後來漸漸在街市上傳開,巡城官想禁止也禁止不住,慢慢地就傳入了宮中。
晉王故意上奏說︰“街巷里的這些妖言,實在是不祥之兆,懇請皇上加以禁止!” 文帝听了,心里很不高興,但他心中懷疑的是李渾,並沒有把李淵放在心上。于是,文帝立刻下達聖旨,將李渾全家五十二口人,押到鬧市斬首。這時,晉王的心腹方士安伽佗上奏說︰“姓李的人將會成為天子,皇上可以把姓李的人全部殺掉。” 丞相高 上奏道︰“皇上若一味地殺戮,反而會導致人心不穩,這萬萬不可。如果皇上有所疑慮,不任用姓李的人就行了。” 當時,蒲山公李密與楊素交情深厚,楊素想要保全李密,便稱贊高 的話有道理,暗中讓李密退避按︰李密後來在金墉起兵,自稱魏公)。當時在朝中姓李的官員,都解除兵權,回鄉務農,李淵也趁此機會請求回到太原,文帝批準了他的請求,任命他為太原留守,讓他即刻啟程。
晉王得知李淵卸任,對張衡說︰“計策雖好,可惜沒能殺掉他。” 宇文述說道︰“殿下如果不肯放過他,我有一計,可以將他全家斬盡殺絕。” 晉王高興地問道︰“計從何來?” 宇文述回答︰“只需點派東宮的驃騎,讓我的兒子宇文化及,悄悄出城,在臨潼山設下埋伏,扮成強盜,把他父子全部殺掉,豈不干淨利落!” 晉王拍手叫好︰“此計甚妙!但李淵是個武官,必須找個勇猛的人去才行。” 宇文述說道︰“我的兒子就足夠了!要是殿下親自去,還怕這事辦不成?” 晉王滿心歡喜,依計行事。
且說唐公李淵見聖旨批準了他的請求,心中十分高興,趕忙收拾行裝準備啟程。他讓堂弟李道宗、長子李建成,帶領四十名家將,護送著夫人和小姐的車輦。盡管夫人已經身懷六甲,即將臨盆,也顧不上這些了。于是,一行人一同上路,向太原進發,暫且不表。
再說秦叔寶長久以來居住在山東歷城縣,練就了一身好武藝,有萬夫不當之勇。他專門愛打抱不平,做事竭盡全力,說話也直來直去,寧夫人多次告誡他。幸好家中還有些積蓄,叔寶為人性情豪爽,喜歡濟困扶危,結交好漢,因此被人們稱為 “小孟嘗”。他祖上流傳下來一件兵器,是兩條重達一百三十斤的鍍金熟銅 。他娶了張氏為妻,張氏賢德無比。與他交情最好的是濟南捕快都頭,姓樊名虎,號建威,也有三五百斤的力氣。樊虎與叔寶結交往來,親密得如同一個人。還有一位豪杰,姓王名勇,字伯當,此人胸懷豁達,氣宇軒昂,而且武藝超群,每次與叔寶交談,都對叔寶的見解贊嘆不已。另外還有兩個人,是歷城東門開鞭杖行的賈閏甫和他的伙計柳周臣,這兩人不僅武藝高強,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凡是過往的豪杰,他們都與之結交,叔寶也常常與他們往來。
當時,青齊一帶連年遭遇荒旱,再加上盜賊四起,本府刺史劉芳張貼告示,招募有勇有謀的人充當本府捕快。有一天,叔寶正在賈閏甫家閑聊,只見樊虎匆匆走來,對叔寶說︰“今日州里發下告示,新招有勇有謀的人充當捕快,小弟在刺史大人面前,夸贊哥哥為人慷慨,智勇雙全。刺史大人听了很高興,就讓我來請哥哥,不知哥哥意下如何?” 叔寶說︰“我覺得人不被官府驅使才是可貴的。況且我家世代為將門之後,如果有機會能夠斬將奪旗,開疆拓土,也能光宗耀祖。若不然,守著幾畝田園,贍養母親,喝點村酒,吃些野菜,也能與知己暢所欲言。何苦去充當捕快,听人使喚呢?抓到賊是別人的功勞,起獲了贓物也是別人的錢財。至于自己盡心竭力抓到盜賊,他們卻暗中收錢把人放了,反而還會給我安個誣陷良民的罪名。要是一味地阿諛奉承,仗勢欺人,去敲詐陷害良民,那簡直就是畜生行徑。你想想,這捕快的活兒,你還勸我去干嗎?” 說完,叔寶便生氣地回去了。
樊虎見叔寶走了,心想︰“我在官府面前夸下了海口,沒想到他卻不肯答應。我再到他家去勸說一番,看看他到底是怎麼想的。” 于是,樊虎來到秦家。只見寧夫人正在堂前,樊虎作了個揖,把之前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她,又把叔寶推辭的話重復了一遍。寧夫人說︰“做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祖上有什麼蔭襲,還可以考慮依靠一下。” 樊虎說︰“在戰場上拼殺建功立業,誰不想去做呢?無奈時機還沒到,只能暫且將就一下,隨機應變,可哥哥偏偏就是不肯!” 這時,叔寶從里面走出來說︰“母親,您別听他的。” 寧夫人說︰“你雖然志向遠大,但樊哥哥說的話,我覺得也有道理。說不定可以借此機會出人頭地,也未可知。況且你祖父也是從東宮衛士做起的,人未來的發展難以預料,不宜過于固執。” 叔寶是個孝順的人,只好連聲答應︰“是!” 樊虎見叔寶答應了,便說︰“既然如此,明日我來約哥哥一同前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二天,兩人一同去拜見刺史。刺史問道︰“你就是秦瓊?” 叔寶回答︰“小人正是秦瓊。” 刺史又說︰“我听說你是個豪杰,如今就讓你做個都頭,你可要小心盡責。” 叔寶叩謝後走了出來。樊虎說︰“哥哥既然當了差,得有一匹好腳力才行。” 叔寶說︰“那我們就到賈閏甫的店里去看看。” 二人徑直來到店里,賈閏甫拱手說道︰“恭喜,恭喜!還沒來得及向你道賀呢。” 叔寶說︰“有什麼可賀的?不過是遵從母親的命令罷了!如今剛充任差役,恐怕早晚有差遣,想找一匹好馬,所以特意到你這兒來。” 閏甫說︰“昨天剛到了四百匹馬,隨便秦兄挑選。” 說完,便帶著二人到後面去看,果然有四百匹好馬。賈閏甫和樊虎一會兒說這匹馬好,一會兒說那匹馬強。可叔寶卻都不中意,在馬群中走來走去。忽然,听到後面槽頭有馬嘶鳴,叔寶抬眼望去,只見是一匹瘦弱的黃驃馬,馬身雖然高達八尺,但毛長筋露,顯得十分瘦弱。叔寶問道︰“這匹馬怎麼這麼瘦?” 閏甫說︰“這匹馬是關西的客商販來的,到這兒已經三個月了,一直精心喂養,可就是長不起膘來,誰肯要它呢?那客商不想再耽擱,小弟我就稱了三十兩馬價買了下來,兩個月前他就離開了。這匹馬又養了兩個月,還是這麼瘦。” 叔寶走到槽邊仔細查看,那匹馬一見叔寶,把頸上的鬃毛一聳,雙眼圓睜,那雄健不凡的樣子,就好像見到了故主一般。叔寶知道這是一匹好馬,便對閏甫說︰“這匹馬讓我來飼養吧?” 樊虎笑著說︰“哥哥怎麼會看上這匹瘦馬?” 叔寶只是微笑,沒有說話。賈閏甫說︰“既然叔寶兄喜歡這匹馬,那就送給你吧。” 于是,賈閏甫擺酒為叔寶慶賀,大家喝得盡興後才散去。
叔寶把這匹黃驃馬帶回家,不到半個月,就把馬養得十分肥壯,人人都夸贊叔寶有眼力。叔寶奉公緝盜,遠近的人都對他十分羨慕,都願意與他結交,因此在山東一省,人人都知道叔寶是個豪杰。
一天,劉刺史下發了一起盜犯,按照律法應該充軍,要押送到平陽驛,由潞州府收管。刺史擔心在山西地面上出什麼差錯,當堂就點了叔寶和樊虎二人負責押解,樊虎押解犯人前往平陽驛,秦瓊則負責押解犯人到潞州投遞。叔寶趕忙回到家中,收拾好行李,拜別母親和妻子,與樊虎一起押著這一批犯人,先到長安司掛號,然後向山西進發。
當時正值暮秋時節,西風颯颯。一天,他們走到長安道上,離長安五十里處,有一座山名叫臨潼山,山勢十分險峻,山上有伍相國神祠。叔寶對樊虎說︰“我听說伍子胥,昔日憑借自身的力量輔佐明主,挾制諸侯,在臨潼會上,舉起千斤大鼎,名震天下。如今山上有他的祠廟,我想去瞻仰一番,你幫我押著犯人,到臨潼關外等我。” 樊虎答應了,就帶著犯人走過山崗,自己到關口去了。
不知叔寶在臨潼山上又會有什麼經歷?且听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