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呂不韋陪同王孫異人,告別秦王後,徑直前往咸陽。早有人將此消息告知太子安國君。安國君對華陽夫人說︰“我們的兒子回來了!” 夫人便與安國君一同坐在中堂等待。呂不韋對異人說︰“華陽夫人是楚國人,殿下既然已做了她的兒子,需身著楚國服飾前去拜見,以此表達您對她的依戀之情。” 異人听從了他的建議。當下異人更換好衣裝,來到東宮。他先是拜見安國君,接著又拜夫人,哭著說道︰“不孝兒長久未能見到雙親,無法侍奉贍養,希望雙親能饒恕孩兒不孝之罪!” 夫人見異人頭戴楚國的南冠,腳穿豹皮制成的鞋子,身著短袍,束著革帶,感到十分驚訝,問道︰“你在邯鄲,為何要效仿楚人的裝束?” 異人跪拜稟告道︰“不孝兒日夜思念慈母,所以特地制作了楚服,以表達我的思念之情。” 夫人听後十分高興,說道︰“我本就是楚人,理應將你當作親生兒子!” 安國君也說︰“我兒可改名為子楚。” 異人連忙拜謝。
安國君問子楚︰“你是如何得以歸來的?” 子楚便將趙王起初欲加害自己,以及呂不韋傾家蕩產行賄等事,詳細講述了一遍。安國君隨即召見呂不韋,對他表示慰勞︰“若不是先生,我險些失去了這賢孝的兒子。如今我將東宮的二百頃俸田、一處宅邸以及五十鎰黃金賜予你,暫且作為安身之資。待父王回國後,再為你加官晉爵。” 呂不韋謝恩後離去。子楚便在華陽夫人的宮中居住下來,暫且不表。
再說公孫干一直睡到天亮才酒醒,左右之人前來稟報︰“秦王孫一家不知去向!” 公孫干派人去詢問呂不韋,得到的回復是︰“呂不韋也不在了。” 公孫干大驚,說道︰“呂不韋說三日內起身,怎麼半夜就走了?” 他隨即前往南門詢問。守城將軍回答道︰“呂不韋一家出城已經很久了,這可是奉了大夫您的命令啊。” 公孫干問︰“其中有秦王孫異人嗎?” 守城將軍說︰“只看到呂氏父子以及幾個僕從,並沒有王孫在其中。” 公孫干跺腳嘆息道︰“僕從之中,肯定有王孫,我竟中了商人的計謀!” 于是他上表趙王,說道︰“臣公孫干監押不謹慎,致使質子異人逃脫,臣罪不可恕!” 說罷,便拔劍自刎而死。髯翁為此寫詩感嘆道︰
監守晨昏要萬全,只貪酒食與金錢;
醉鄉回後王孫去,一劍須知悔九泉。
自從王孫逃回秦國,秦王攻打趙國愈發急切。趙國國君再次派遣使者請求魏國出兵救援。魏國的客將軍新垣衍獻計說︰“秦國之所以急于圍困趙國,是有緣故的。之前秦國與齊㜜緛[ 岢頻壑 唬 罄從址牌 頻邸H緗衿 ⊥躋閹潰 牘 きЬ 揮星毓 釵 渴 椿刮湊 匠頻郟 湫鬧卸ㄈ徊宦 H緗袂毓 帽 歡希 褪竅氤頻郯樟恕L熱粽怨 汕彩拐咦鵯毓 郟 毓 囟 岣 說爻繁 饈且孕槊 饈導實腦只靄 ! 魏王原本就害怕救援趙國,對新垣衍的計謀十分贊同。于是,魏王派遣新垣衍跟隨趙國使者前往邯鄲,將這番話奏明趙王。趙王與群臣商議此事是否可行,眾人議論紛紛,始終沒有定論,平原君此時方寸大亂,也毫無主見。
當時,有個齊國人叫魯仲連,十二歲時,曾折服辯士田巴,當時的人都稱他為 “千里駒”。田巴稱贊道︰“這簡直就是飛兔,哪里只是千里駒而已!” 魯仲連長大後,不屑于為官,只喜歡四處游歷,專門為人排憂解難。那時,他恰好身處被圍困的趙國之中,听聞魏國使者前來商議尊秦為帝之事,勃然大怒,于是求見平原君,問道︰“路人說您打算尊秦為帝,有這回事嗎?” 平原君說︰“我如今就像驚弓之鳥,魂魄都已被嚇丟了,哪里還敢談論此事。這是魏王派將軍新垣衍來趙國說的!” 魯仲連說︰“您可是天下聞名的賢公子,難道要听命于魏國的來客嗎?如今新垣衍將軍在哪里?我定要為您斥責他,讓他回去!” 平原君便將此事告知新垣衍。新垣衍雖然早就听聞魯仲連先生的大名,但深知他善于言辭辯論,擔心他擾亂自己的計劃,便推辭不願相見。平原君極力勸說,最終邀請魯仲連一同前往公館,與新垣衍見面。
新垣衍抬眼打量魯仲連,只見他神態清朗,氣質不凡,飄飄然有神仙般的風度,不禁肅然起敬,說道︰“我看先生的容貌,並非有求于平原君之人,為何長久待在這被圍困的城中而不離去呢?” 魯仲連說︰“我並非有求于平原君,而是有一事請求將軍。” 新垣衍問︰“先生有何請求?” 魯仲連說︰“請求您幫助趙國,切勿尊秦為帝。” 新垣衍說︰“先生打算如何幫助趙國?” 魯仲連說︰“我將讓魏國和燕國幫助趙國,至于齊國和楚國,原本就已經在幫助趙國了。” 新垣衍笑著說︰“燕國的情況我不清楚,至于魏國,我就是大梁人,先生又怎能讓我幫助趙國呢?” 魯仲連說︰“那是因為魏國還沒有看到秦國稱帝的危害。倘若看到了,必定會幫助趙國!” 新垣衍問︰“秦國稱帝,有什麼危害呢?” 魯仲連說︰“秦國是一個拋棄禮義、崇尚斬首之功的國家。它依仗強大,心懷欺詐,屠戮百姓。在它還是諸侯的時候,就已經如此,倘若肆無忌憚地稱帝,只會更加暴虐。我寧願投身東海而死,也不願做它的百姓!難道魏國甘願處于它的統治之下嗎?” 新垣衍說︰“魏國怎會甘願處于它之下呢?這就好比僕人,十個人侍奉一個主人,難道是因為他們的智力不如主人嗎?實在是畏懼罷了!” 魯仲連說︰“魏國將自己視為僕人嗎?我會讓秦王把魏王煮成肉醬!” 新垣衍听後很不高興,說︰“先生又怎能讓秦王把魏王煮成肉醬呢?” 魯仲連說︰“從前,九侯、鄂侯、文王,是商紂王的三公。九侯有個女兒長得很美,獻給了紂王。但這個女兒不喜歡淫亂之事,觸怒了紂王,紂王殺了她,還把九侯剁成了肉醬。鄂侯進諫,也被紂王烹殺。文王听說後,暗自嘆息,紂王又將他囚禁在 里,險些喪命。難道三公的智力不如紂王嗎?天子對諸侯行使權力,原本就是如此。秦國一旦稱帝,必定會要求魏國入朝。一旦對魏國行使像對九侯、鄂侯那樣的刑罰,誰能阻止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新垣衍沉思片刻,沒有回答。魯仲連又說︰“不僅如此。秦國稱帝後,必定會更換諸侯的大臣,罷黜他所厭惡的人,安插他所喜愛的人。還會讓他的女兒和善于進讒言的姬妾,成為諸侯的妻妾,魏王又怎能安然無事呢?將軍您又如何能保住自己的爵位和俸祿呢?” 新垣衍听後,連忙起身,再次行禮道謝︰“先生真是天下少有的賢士!我這就回去回復我的國君,不敢再提尊秦為帝之事了。” 秦王听聞魏國使者前來商議尊秦為帝之事,十分高興,便放緩了進攻的節奏等待消息。等到听說稱帝的提議沒有成功,魏國使者已經離去,不禁感嘆道︰“這圍城中有能人,不可輕視!” 于是,秦王將軍隊撤退到汾水駐扎,並告誡王 要用心做好準備。
再說新垣衍離去後,平原君又派人前往鄴下向晉鄙求救,晉鄙以魏王的命令為由推辭。平原君于是寫信責備信陵君無忌︰“我之所以與您結為姻親,是因為公子您高義,能夠急人所難!如今邯鄲眼看就要投降秦國,而魏國的救兵卻遲遲不到,這難道符合我平日里對您的托付之意嗎?如今您的姐姐擔憂城池被攻破,日夜悲泣。公子您縱然不顧念我,難道也不顧念您的姐姐嗎?” 信陵君收到信後,多次請求魏王下令讓晉鄙進兵。魏王說︰“趙國自己不肯尊秦為帝,卻要依靠別人的力量來擊退秦國嗎?” 始終沒有答應。信陵君又派賓客和辯士,用盡各種辦法勸說,魏王依舊不為所動。信陵君說︰“從道義上講,我不能辜負平原君。我寧願獨自前往趙國,與他一同赴死!” 于是,他準備了一百多乘車馬,邀約了所有賓客,打算直接進攻秦軍,以解救平原君的危難,願意跟隨他的賓客有一千多人。
信陵君路過夷門時,前去與侯生辭別。侯生說︰“公子請努力!我年事已高,不能跟隨您一同前往,請勿見怪!” 信陵君多次看著侯生,希望他能說些什麼,可侯生卻再無他言。信陵君只好悶悶不樂地離開了。大約走了十幾里路,信陵君心中暗自思量︰“我對待侯生,自認為已經禮數周全。如今我前往秦軍陣營,即將面臨死亡,可侯生卻沒有一句半語為我出謀劃策,也不阻攔我前行,實在奇怪!” 于是,他讓賓客們停下來等候,獨自駕車回去見侯生。賓客們都說︰“侯生已是半死之人,明知他派不上用場,公子又何必回去見他!” 信陵君沒有听從。
卻說侯生站在門外,遠遠望見信陵君的車馬,笑著說︰“我就知道公子一定會回來。” 信陵君問︰“為什麼?” 侯生說︰“公子對我十分優厚,如今公子前往生死未卜之地,而我卻不送行,公子必定會怨恨我,所以我知道公子一定會回來。” 信陵君于是再次行禮,說道︰“起初我懷疑自己有什麼地方得罪了先生,以至于被先生拋棄,所以回來詢問緣故。” 侯生說︰“公子養客數十年,卻沒听說賓客們獻出一條奇計,只是白白地與公子去觸犯強大秦國的鋒芒,這就如同把肉投給餓虎,有什麼益處呢?” 信陵君說︰“我也知道沒有益處,但我與平原君交情深厚,從道義上講,不能獨自苟且偷生。先生有什麼計策嗎?” 侯生說︰“公子暫且坐下,讓我慢慢想辦法。” 于是,侯生屏退旁人,私下問道︰“听說如姬深得魏王寵幸,是真的嗎?” 信陵君說︰“是的。” 侯生又問︰“我還听說如姬的父親,當年被人殺害,如姬向魏王哭訴,想要報父仇,尋找仇人三年都沒有結果,是公子派門客斬下仇人的頭顱,獻給了如姬。這件事是真的嗎?” 信陵君說︰“確實有此事。” 侯生說︰“如姬感激公子的恩德,願意為公子效死,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如今晉鄙的兵符,就在魏王的臥室里,只有如姬有能力偷到它。公子若開口向如姬請求,如姬必定會答應。公子拿到兵符,奪取晉鄙的軍隊,以此救援趙國、擊退秦國,這可是如同五霸一般的功績啊。” 信陵君听後,如夢初醒,再次行禮稱謝。
于是,信陵君讓賓客們先在郊外等候,自己獨自駕車回到家中,派與自己相熟的內侍顏恩,將偷取兵符之事私下請求如姬幫忙。如姬說︰“公子有令,即使讓我赴湯蹈火,我又怎會推辭呢?” 當晚,魏王飲酒後酣睡,如姬趁機偷出虎符交給顏恩,顏恩又將虎符轉交給信陵君。信陵君拿到兵符後,再次前往侯生處辭別。侯生說︰“將領在外作戰,君主的命令有時可以不接受。公子即便兵符相合,但晉鄙若不相信,或者以方便行事為由,再次向魏王請示,事情就難以成功了。我的門客朱亥,是天下少有的力士,公子可與他一同前往。晉鄙如果听從,那自然最好;如果不听從,就讓朱亥殺了他。” 信陵君听後,不禁流下淚來。侯生問︰“公子害怕了嗎?” 信陵君說︰“晉鄙是一位老將,並無罪過,倘若他不听從,就只能殺了他,我因此感到悲傷,並非害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于是,信陵君與侯生一同前往朱亥家中,說明了緣由。朱亥笑著說︰“我只是一個市井屠夫,承蒙公子多次關照,之所以沒有報答,是覺得小的禮節沒什麼用處。如今公子有急事,正是我效命的時候。” 侯生說︰“從道義上講,我應該跟隨公子一同前往,但我年事已高,無法遠行,就讓我的魂魄護送公子吧!” 說完,便在車前自刎而死。信陵君十分悲痛,便重重賞賜了侯生的家人,讓他們為侯生殯殮。自己不敢耽擱,隨即與朱亥登車向北而去。髯仙為此寫詩道︰
魏王畏敵誠非勇,公子捐生亦可嗤!
食客三千無一用,侯生奇計仗如姬。
再說魏王在臥室中丟失了兵符,過了三天之後才發覺,心中十分驚訝奇怪。他盤問如姬,如姬只說不知道。于是,魏王派人在宮內四處搜尋,卻毫無所獲。接著,魏王讓顏恩將在寢宮當值的宮娥和內侍逐一拷打。顏恩心中明白,只能假意審問,又折騰了一天。魏王忽然想到公子無忌,他多次苦苦勸自己下令讓晉鄙進兵,而且他手下的賓客中,雞鳴狗盜之徒眾多,想必就是他所為。魏王派人召見信陵君,得到的回復是︰“四五日前,信陵君已與一千多賓客、一百多乘車馬出城,听說去救援趙國了。” 魏王大怒,派將軍衛慶率領三千士兵,連夜去追趕信陵君。
再說邯鄲城中的百姓,日夜盼望救兵,卻始終沒有等到,百姓們疲憊不堪,紛紛有出城投降的議論,趙王為此十分憂慮。傳舍吏的兒子李同勸說平原君︰“百姓們每日登上城牆守城,而您卻安享富貴,誰會願意為您盡力呢?您若能讓夫人以下的家人,編入軍隊之中,分擔勞作,將家中所有的財帛都散發給將士們,將士們身處危苦之中,更容易感恩,抗擊秦軍必定會更加賣力。” 平原君听從了他的建議。招募到三千敢死之士,讓李同率領,趁著夜色用繩索吊著出城,偷襲秦營,殺死秦軍一千多人。王 大驚,也將軍隊後退三十里扎營。城中人心稍微安定下來。李同身受重傷,回城後死去。平原君悲痛萬分,下令厚葬他。
話說信陵君無忌抵達鄴下,見到晉鄙後說道︰“大王見將軍長期在外征戰,風餐露宿,特派遣我前來接替您。” 隨後讓朱亥捧著虎符,交給晉鄙查驗。晉鄙接過虎符,心里卻犯起了嘀咕,暗自思忖︰“魏王將十萬大軍托付給我,雖說我能力有限,但也從未有過戰敗的罪過。如今魏王沒有只言片語的書信,公子卻空手捧著虎符前來接替我,此事怎能輕易相信?” 于是,他對信陵君說︰“公子暫且請稍作停留幾日,待我把軍隊的人員名冊整理好,再清楚地交付給您,如何?” 信陵君回應道︰“邯鄲危在旦夕,應當星夜趕去救援,怎能再耽擱片刻?” 晉鄙又說︰“實不相瞞,這是軍機大事,我還需要再次上奏請示魏王,才敢交出兵權。……” 話還沒說完,朱亥厲聲喝道︰“元帥不遵從王命,這便是反叛!” 晉鄙剛問了一句︰“你是什麼人?” 只見朱亥從袖中掏出一個四十斤重的鐵錘,朝著晉鄙的腦袋狠狠砸去,晉鄙頓時腦漿迸裂,當場氣絕身亡。
信陵君手持虎符,對眾將領說道︰“魏王有令,派我接替晉鄙將軍救援趙國,晉鄙不服從命令,如今已被處死。三軍將士安心听從命令,不得輕舉妄動!” 軍營中頓時一片肅靜。等到衛慶追到鄴下時,信陵君已經殺死晉鄙,接管了軍隊。衛慶料想信陵君救趙的決心已無法改變,便打算告辭離去。信陵君說︰“您既然已經到了這里,就看我打敗秦軍之後,再回去向大王復命吧。” 衛慶無奈,只得先派人送密報回魏國,回復魏王,自己則留在了軍中。
信陵君對三軍進行了大規模犒賞,接著又下令︰“父子都在軍中的,父親回家;兄弟都在軍中的,兄長回家;是獨子又沒有兄弟的,回家奉養父母;有疾病的,留下就醫治療。” 當時,請求回家的人大約佔了十分之二,信陵君由此得到了八萬精兵。他整頓好隊伍,申明了軍法。信陵君親自率領賓客,身先士卒,向秦營發起進攻。王 沒想到魏兵會突然殺到,倉促應戰。魏兵士氣高昂,奮勇向前,平原君也打開城門接應,雙方展開了一場大戰。王 的軍隊損失了一半兵力,只得逃奔到汾水大營。秦王見勢不妙,傳令解圍撤退。鄭安平率領兩萬人在東門另設營地,被魏兵阻攔,無法撤回,他嘆息道︰“我原本就是魏國人!” 于是向魏國投降。春申君听說秦軍已經解圍,也率領軍隊班師回國。韓王趁機收復了上黨。這是秦昭襄王五十年,周赧王五十八年發生的事情。)
趙王親自帶著牛和酒前來慰勞軍隊,他向信陵君行再拜之禮,說道︰“趙國能夠失而復存,全靠公子的力量,自古以來的賢人,都比不上公子啊。” 平原君背著弩和箭,為信陵君在前面開路。信陵君臉上不禁流露出一些居功自傲的神色。朱亥見狀,上前說道︰“別人對公子有恩德,公子不能忘記;公子對別人有恩德,公子卻不可不忘記。公子假傳王命,奪取晉鄙的軍隊來救趙國,對趙國來說雖然有功,但對魏國卻並非無罪,公子怎麼能自以為有功呢?” 信陵君听後,十分慚愧,說道︰“無忌謹遵教誨!” 等進入邯鄲城時,趙王親自打掃宮室,迎接信陵君,以主人的禮節非常恭敬地招待他。趙王請信陵君從西邊的台階進入,信陵君謙讓不敢以貴客自居,小心翼翼地沿著東邊的台階緩緩走上前去。趙王獻上酒杯為信陵君祝壽,表彰他保全趙國的功績。信陵君局促不安,謙遜地推辭說︰“無忌對魏國有罪,對趙國無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宴會結束後,信陵君回到館舍。趙王對平原君說︰“我本想把五座城邑封給魏公子,見公子如此謙讓,我自覺慚愧,終究沒能說出口。就把 邑作為公子的湯沐邑吧,麻煩你轉告他。” 平原君傳達了趙王的命令,信陵君推辭了多次,才敢接受。信陵君自知得罪了魏王,不敢回國,便把兵符交給將軍衛慶,讓他督兵回魏國,而自己則留在了趙國。他那些原本留在魏國的賓客,也紛紛離開魏國,投奔趙國,追隨信陵君。趙王又想把一個大的城邑封給魯仲連,魯仲連堅決推辭,趙王又送給他千金,他也不接受,說︰“與其富貴卻屈從于他人,我寧願貧賤但能自由自在。” 信陵君和平原君都極力挽留他。魯仲連沒有听從,瀟灑地離開了,真是一位高潔之士啊!史臣為此稱贊道︰
卓哉魯連,品高千載!不帝強秦,寧蹈東海。
排難辭榮,逍遙自在;視彼儀秦,相去十倍!
當時,趙國有一位處士叫毛公,隱居在賭徒之中;還有一位薛公,隱居在賣酒人家。信陵君早就听聞他們的賢名,派朱亥前去傳信拜訪,可兩人都躲藏起來,不肯相見。忽然有一天,信陵君打听到了兩人的行蹤,得知毛公在薛公家里,他沒乘車馬,只讓朱亥一人跟隨,穿著便服,徒步前往,裝作買酒的人,徑直來到他們的住處,與二人相見。當時,兩人正圍坐在火爐邊一起喝酒,信陵君直接走了進去,自報姓名,訴說自己一直以來對他們的傾慕之情。兩人躲避不及,只好與信陵君相見,四人同席而坐,一起飲酒,盡情歡樂後才散去。從那以後,信陵君時常與毛公、薛公一同出游。
平原君听說了這件事,對他的夫人說︰“以前我听說你弟弟是天下豪杰,在公子之中無人能比。如今他卻整天和賭徒、賣酒的人一起出游,交往的都不是什麼高尚的人,恐怕會損害他的名譽!” 夫人見到信陵君時,轉述了平原君的這番話。信陵君說︰“我一直以為平原君是個賢能之人,所以寧願違抗魏王的命令,奪取兵權來救趙國。如今看來,平原君所交往的賓客,只不過是崇尚豪爽之舉,並不尋求真正的賢士。我在魏國的時候,就常常听說趙國有毛公、薛公這樣的賢人,一直遺憾沒能與他們交往。如今能為他們效勞,我還擔心他們看不上我,平原君卻以此為羞恥,這怎麼能算得上是喜好賢士呢?平原君不是賢能之人,我不能再留在這里了!” 當天,信陵君就吩咐賓客收拾行裝,準備前往其他國家。
平原君听說信陵君要收拾行裝離開,大為吃驚,對夫人說︰“我從未對令弟失禮,他為什麼突然要離我而去?夫人知道其中的原因嗎?” 夫人說︰“我弟弟認為您不是賢能之人,所以不願意留下來。” 接著,她轉述了信陵君的話。平原君听後,掩面嘆息道︰“趙國有兩位賢人,信陵君都知道,而我卻不知道,我遠遠比不上信陵君啊!和他相比,我簡直都不能算個人了。” 于是,平原君親自來到信陵君的館舍,摘下帽子,叩頭謝罪,為自己失言而道歉。信陵君這才又留在了趙國。平原君門下的門客听說了這件事,大半都離開平原君,投奔信陵君。四方前來趙國游歷的賓客,也都歸附信陵君,平原君的名聲漸漸被人們淡忘了。髯翁為此寫詩道︰
賣漿縱博豈嫌貧,公子豪華肯辱身。
可笑平原無遠識,卻將富貴壓賢人!
再說魏王收到衛慶的密報,上面說︰“公子無忌果然竊取了兵符,殺死了晉鄙,代領了他的軍隊,前往救援趙國,還把我留在軍中,不讓我回國。” 魏王十分憤怒,就想抓捕信陵君的家屬,還打算把他在國內的賓客全部處死。如姬見狀,趕忙跪地請求說︰“這不是公子的罪過,是賤妾的罪過,我甘願受萬死之罰!” 魏王氣得暴跳如雷,大聲問道︰“偷取兵符的人是你嗎?” 如姬回答說︰“我的父親被人殺害,大王身為一國之主,沒能為我報仇,而公子卻能做到。我感激公子的深厚恩情,一直遺憾沒有機會報答!如今看到公子因為思念姐姐的緣故,日夜哀傷哭泣,我于心不忍,所以擅自偷取虎符,讓他調動晉鄙的軍隊,以達成他的心願。我听說︰‘看到家里人打架,要趕緊披散著頭發、系好帽帶前去救助。’趙國和魏國就如同一家人。大王忘記了往日的情義,而公子卻奔赴同室之急。倘若有幸擊退秦軍,保全趙國,大王的威名就會遠揚,仁義之聲也會傳遍四海,我就算粉身碎骨,又有什麼遺憾呢?如果抓捕信陵君的家屬,誅殺他的賓客,要是信陵君兵敗,他甘願服罪,可要是他得勝歸來,又該如何處置他呢?”
魏王沉思了好一會兒,怒氣才稍微平息了一些,問道︰“你雖然偷了兵符,可必定有傳遞的人。” 如姬說︰“傳遞兵符的人是顏恩。” 魏王命令左右把顏恩綁來,問道︰“你怎麼敢把兵符送給信陵君?” 顏恩說︰“奴婢根本不知道什麼兵符。” 如姬看著顏恩,暗示道︰“之前我讓你給信陵夫人送花勝,裝花勝的盒子里就是兵符。” 顏恩領會了她的意思,大哭道︰“夫人吩咐的事情,奴婢怎敢違抗?當時只說送花勝,盒子封得嚴嚴實實,奴婢哪里知道里面裝的是兵符?今天真是冤枉死奴婢了!” 如姬也哭著說︰“我有罪,理應獨自承擔,不要連累他人。” 魏王喝令把顏恩松綁,關進監獄,將如姬貶入冷宮,一面派人去打探信陵君作戰的勝負消息,再做定奪。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約過了兩個多月,衛慶班師回朝,上繳了兵符,奏報說︰“信陵君大敗秦軍,不敢回國,已經留在趙國都城,他還多次向大王致意,說‘改日再來領罪!’” 魏王詢問交戰的情況,衛慶詳細地講述了一遍,群臣都紛紛下拜,齊聲祝賀,高呼 “萬歲!” 魏王十分高興,立刻讓左右把如姬從冷宮召回,把顏恩從監獄放出,赦免了他們的罪過。如姬拜見謝恩後,上奏說︰“救援趙國能夠成功,讓秦國畏懼大王的威嚴,趙國感激大王的恩德,這都是信陵君的功勞。信陵君是國家的長城,家族的棟梁,怎麼能把他拋棄在別的國家呢?懇請大王派遣使者把他召回本國,一來可以保全骨肉親情,二來可以彰顯尊重賢能的大義。” 魏王說︰“他能免罪就不錯了,怎麼能說是有功呢?” 只是吩咐︰“信陵君名下應得的封邑俸祿,仍舊送到他府上,由他的家眷支取使用,不準他回國。” 從此,魏國和趙國都太平無事。
再說秦昭襄王兵敗回到秦國,太子安國君帶著王孫子楚到郊外迎接,一同上奏稱贊呂不韋的賢能。秦王封呂不韋為客卿,賜予他千戶食邑。秦王听說鄭安平投降了魏國,十分憤怒,下令將鄭安平的家族全部誅殺。鄭安平是丞相應侯範睢舉薦的,按照秦國的法律,凡是舉薦的人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舉薦人和被舉薦的人要受到同樣的處罰。鄭安平投降了敵人,已經被滅族,範睢也應該連坐獲罪。于是,範睢坐在草墊上,等待治罪。不知他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