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武靈王身高八尺八寸,生就一副龍顏,嘴巴形如鳥喙,鬢發濃密,胡須卷曲,面色黝黑卻透著光澤,胸膛寬闊,氣勢雄豪,志向遠大,欲吞並四海。他即位五年時,迎娶了韓國女子為夫人,生下兒子名叫章,並立為太子。到了十六年,武靈王在夢中見到一位美人彈奏著琴,醒來後對美人的容貌念念不忘,第二天便對群臣講起了這個夢。大夫胡廣稱自己的女兒孟姚擅長彈琴。武靈王便在大陵之台召見孟姚,見她容貌竟與夢中所見一般無二,于是讓她鼓琴,听後十分歡喜,便將她納入宮中,稱她為吳娃,吳娃後來生下兒子名叫何。等到韓後去世,武靈王竟立吳娃為王後,廢掉太子章,改立何為太子。
武靈王暗自思量,趙國北面與燕國接壤,東面與胡地相鄰,西面緊挨著林胡、樓煩,且與秦國僅隔一條河,處于四面受敵的位置,他擔心趙國日益衰弱。于是,他自己率先身著胡服,系上革帶,腳蹬皮靴,還讓百姓都效仿胡人的習俗,穿窄袖、左衽的服裝,以便于騎馬射箭。全國上下,無論貴賤,都紛紛穿上了胡服。武靈王還廢棄了車乘,改為騎馬,每日進行射獵活動,趙國的兵力因此日益強盛。
武靈王親自率領軍隊攻城略地,一路打到常山,西邊最遠到達雲中,北邊直至雁門,拓展了數百里的領土。此時,他心中涌起吞並秦國的志向,打算取道雲中,從九原往南進發,直接襲擊咸陽。但他覺得諸位將領難以完全托付重任,不如讓自己的兒子治理國事,而他自己則外出四方征戰。于是,他讓群臣在東宮舉行盛大朝會,將王位傳給太子何,也就是惠王。武靈王自稱為主父主父,就如同後世所說的太上皇)。他任命肥義為相國,李兌為太傅,公子成為司馬。將安陽之地封給長子章,稱他為安陽君,並讓田不禮做他的相國。這是周赧王十七年發生的事。)
主父想要窺探秦國的山川地勢,同時觀察秦王的為人,便假裝成趙國使者趙招,帶著國書前往秦國,通報趙國新君即位一事。他還帶著幾名工匠,一路上繪制秦國的地形,最終進入咸陽,前去拜見秦王。昭襄王問道︰“你們趙王年紀多大了?” 趙招回答說︰“正值壯年。” 昭襄王又問︰“既然正值壯年,為何要把王位傳給兒子呢?” 趙招答道︰“我們國君認為繼位之人大多不熟悉國事,想趁著自己在世時,讓他熟悉政務。我們國君雖稱‘主父’,但國事依舊由他裁決。” 昭襄王接著問︰“你們趙國懼怕秦國嗎?” 趙招回答︰“我們國君若懼怕秦國,就不會推行胡服、練習騎射了。如今我們趙國擅長騎馬射箭的將士,數量是過去的十倍,憑借這些來應對秦國,或許能長久地維持兩國的友好關系。” 昭襄王見他回答得條理清晰,對他十分敬重。使者告辭後回到館舍。
昭襄王睡到半夜,突然想起趙國使者身材魁梧、氣宇軒昂,不像是臣子的模樣,此事頗為可疑,于是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天亮後,他傳旨宣趙招進宮相見。趙招的隨從回答說︰“使者生病了,無法入朝,還請寬限幾日。” 過了三天,使者仍然沒有露面。昭襄王大怒,派官吏前去催促。官吏徑直進入館舍,卻沒見到使者,只抓到了隨從,隨從自稱是真正的趙招,于是被帶到昭襄王面前。昭襄王問道︰“你既是真正的趙招,那之前的使者究竟是誰?” 隨從回答說︰“實際上他是我們的主父。主父想親眼見識大王的威嚴,所以假扮成使者前來,如今他已經離開咸陽三天了。他特意讓我在這里請罪。” 昭襄王大驚失色,跺腳說道︰“主父太欺負我了!” 當即派涇陽君和白起率領三千精兵,連夜追趕。追到函谷關時,守關將士說︰“趙國使者在三天前就已經出關了。” 涇陽君等人回去向秦王復命,秦王為此心慌意亂了好幾天,最後只能以禮相待,送趙招回國。有位詩人曾寫詩道︰
分明猛虎踞咸陽,誰敢潛窺函谷關?
不道龍顏趙主父,竟從堂上認秦王。
第二年,主父再次出巡雲中,從代地向西進發,在樓煩收編軍隊。他在靈壽修築城池,以此來鎮守中山,這座城被命名為趙王城。吳娃也在肥鄉修築城池,稱為夫人城。此時,趙國的強盛程度在三晉之中位居首位。同年,楚懷王從秦國逃到趙國,惠王與群臣商議,擔心激怒秦國,況且主父遠在代地,不敢擅自做主,于是關閉城門,沒有接納楚懷王。楚懷王走投無路,想要向南逃到大梁。秦國的追兵趕上了他,他又和涇陽君一起被帶回咸陽。楚懷王悲憤交加,吐血一斗多,隨後發病,不久便去世了。秦國這才將他的靈柩送回楚國。楚國人憐憫楚懷王被秦國欺騙,客死他鄉,百姓們前去迎接靈柩時,無不痛哭流涕,仿佛是在為自己的親人悲傷。諸侯們都厭惡秦國的無道,再次組成合縱聯盟來抵制秦國。
楚國大夫屈原痛心楚懷王的死是因子蘭和靳尚的錯誤決策導致的,而如今這兩人依舊在朝中掌權,楚國君臣貪圖一時的安逸,完全沒有報復秦國的志向。于是,屈原多次進諫,勸說頃襄王選拔賢能、遠離奸佞,選將練兵,以圖洗刷楚懷王的恥辱。子蘭察覺到屈原的意圖,讓靳尚對頃襄王說︰“屈原因為自己身為王族同姓卻得不到重用,心中充滿怨恨,而且他常常對人說大王忘記秦國的仇恨是不孝,子蘭等人不主張攻打秦國是不忠。” 頃襄王听後大怒,削去屈原的官職,將他放逐回鄉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屈原有個姐姐名叫�,已經遠嫁他鄉。她听說屈原被放逐,便回到家中,在夔地的舊宅找到屈原。只見屈原披頭散發,面容憔悴,在江畔一邊行走一邊吟唱。�勸解他說︰“楚王不听你的話,你的心意已經盡到了!憂愁又有什麼用呢?幸好家里還有田地,你為何不努力耕種,自食其力,安度晚年呢?” 屈原不忍心違背姐姐的心意,于是拿起農具耕地,鄉里那些同情屈原忠誠的人,都來幫忙。一個多月後,姐姐離開了,屈原嘆息道︰“楚國如今到了這般地步,我不忍心看到宗室滅亡!” 一天清晨,屈原起床後,抱著石頭跳進了汨羅江自盡。這天正是五月初五。鄉里人听說屈原投江,紛紛劃著小船到江上營救,但已經來不及了。于是,人們用竹葉包裹糯米做成角黍投入江中祭祀他,還系上彩線,擔心蛟龍會吞食。此外,龍舟競渡的習俗,也是因為營救屈原而興起的,從楚國一直流傳到吳國,至今已成為一種傳統。屈原耕種的田地,收獲的稻米如同白玉一般,因此被稱為 “玉米田”。鄉里人私下為屈原立了祠堂,將他所在的鄉命名為姊歸鄉。如今的荊州府有歸州,也是因姊歸而得名。到了宋元豐年間,屈原被封為清烈公,同時也為他的姐姐立了廟,稱為姊歸廟,後來又加封屈原為忠烈王。有詩人寫過《忠烈王廟詩》︰
峨峨廟貌立江傍,香火爭趨忠烈王;
佞骨不知何處朽,龍舟歲歲吊滄浪。
再說趙主父出巡雲中後,回到邯鄲,論功行賞,賜全國百姓暢飲美酒、享用美食,歡慶五日。這天,群臣齊聚朝堂表示祝賀。主父讓惠王臨朝听政,自己則在一旁設座,觀察行禮的情況。他看到何年紀尚小,卻身著袞冕,南面稱王,而長子章身材魁梧,是個堂堂大丈夫,反而在下面向北面朝拜起舞,兄長屈居于弟弟之下,心中十分憐憫。朝會結束後,主父看到公子勝在旁邊,便私下對他說︰“你看到安陽君了嗎?他雖然隨班朝拜,但似乎有不甘的神色。我想把趙國的土地一分為二,讓章做代王,與趙國並立,你覺得怎麼樣?” 趙勝回答說︰“大王之前已經犯錯了!如今君臣的名分已經確定,若再挑起事端,恐怕會引發爭斗和變故!” 主父說︰“權力在我手中,又有什麼可擔憂的呢?”
主父回到宮中,夫人吳娃見他神色異常,便問道︰“今天朝堂上發生了什麼事?” 主父說︰“我看到原來的太子章,以兄長的身份朝拜弟弟,從道理上講不通,我想立他為代王,趙勝又說這樣不合適,所以我猶豫不決。” 吳娃說︰“從前晉穆侯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叫仇,次子叫成師。穆侯去世後,兒子仇繼位,定都于翼,將弟弟成師封在曲沃。後來曲沃勢力越來越強大,最終滅掉了仇的子孫,吞並了翼國。這是主父您所知道的。成師作為弟弟,尚且能殺害兄長,更何況以兄長的身份面對弟弟,以年長的身份面對年幼的呢?到時候我們母子恐怕就會任人宰割了!” 主父被她的話迷惑,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有個侍從曾在東宮侍奉過原來的太子章,得知主父商議的事情後,的太子章,得知主父商議的事情後,便私下告訴了章。章和田不禮商議對策。田不禮說︰“主父將王位分給兩個兒子,原本是出于公心,只是被婦人阻止了。大王年幼,不懂事,我們若趁機想辦法,主父也無可奈何。” 章說︰“這件事就全靠您多留意了,日後富貴了,我們共享!”
太傅李兌和肥義關系很好,他秘密地對肥義說︰“安陽君身強體壯且驕橫,他的黨羽眾多,而且心懷怨恨。田不禮剛愎自用,只知道前進不知道後退。這兩人結為一黨,冒險行事,恐怕很快就會出事。您肩負重任且權勢尊貴,災禍必定先降臨到您身上,您為何不稱病,將政務傳給公子成,這樣或許能保全自己。” 肥義說︰“主父將大王托付給我,還讓我做相國,認為我可以托付國家安危。如今還沒看到災禍的跡象,我就先逃避,這不是會被荀息笑話嗎?” 李兌嘆息道︰“您如今能成為忠臣,卻不能再做有智謀的人了。” 說罷,他流下眼淚,過了許久才離去。
肥義思索著李兌的話,夜不能寐,食不下咽,反復思量,卻沒有想出好辦法。于是,他對近侍高信說︰“今後如果有人來召大王,一定要先告訴我。” 高信回答︰“好的。”
忽然有一天,主父和惠王一同前往沙邱游玩,安陽君章也一同隨行。沙邱有一座高台,是商紂王所建。這里有兩座離宮,主父和惠王各住一座,相距五六里,安陽君的館舍正好在中間。田不禮對安陽君說︰“大王外出游玩,身邊的兵力並不集中。如果假托主父的命令召見大王,大王必定會來。我們在中途設下伏兵,將他截殺,然後擁戴主父來安撫眾人,誰敢違抗呢!” 章說︰“這個計策非常好!” 隨即派心腹內侍,假扮成主父的使者,連夜召見惠王說︰“主父突然發病,想見大王,希望大王趕緊過去!” 高信立刻跑去告訴相國肥義,肥義說︰“大王向來沒有疾病,此事可疑。” 于是他進宮對惠王說︰“我應當先去探探情況,等確認沒有變故,大王再出發。” 他又對高信說︰“緊閉宮門,千萬不要輕易打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肥義帶著幾個騎兵跟隨使者先行,走到中途,伏兵誤以為是惠王來了,一擁而上將他們全部殺死。田不禮舉著火把查看,發現被殺的是肥義。田不禮大驚失色,說︰“事情有變!趁著機密尚未泄露,我們應該率領全部人馬趁夜襲擊大王,或許還有勝算。” 于是,他擁戴安陽君攻打惠王。高信因為肥義的吩咐,早已做好了準備。田不禮攻打王宮,卻無法攻入。到了天亮,高信讓士兵爬上屋頂射箭,賊兵死傷眾多。箭射完後,士兵們便用瓦片往下投擲。田不禮命令士兵將巨石綁在木頭上,用來撞擊宮門,聲音如雷鳴一般。
惠王正處于危急時刻,突然听到宮外喊聲震天,兩隊軍馬殺了過來,賊兵大敗,紛紛逃竄。原來是公子成和李兌在國內商議,擔心安陽君趁機作亂,便各自率領一支軍隊前來接應,正好遇到賊兵圍困王宮,于是解了這場危機。安陽君兵敗後,問田不禮︰“現在該怎麼辦?” 田不禮說︰“趕緊跑到主父那里,痛哭哀求,主父一定會庇護我們,我會全力抵抗追兵。” 章听從了他的建議,單人匹馬逃到主父宮中,主父果然打開宮門將他藏了起來,毫無為難之色。田不禮率領殘兵再次與公子成和李兌交戰,因寡不敵眾,田不禮被李兌斬殺。
李兌估計安陽君無處可逃,必定會投奔主父,于是率領軍隊前去圍困主父的宮殿。他們打開宮門,李兌手持寶劍在前面開路,公子成跟在後面,進宮拜見主父,叩頭說︰“安陽君反叛,依法不可饒恕,希望主父交出他。” 主父說︰“他沒來過我的宮中,二位可以到別處尋找。” 李兌和公子成再三請求,主父始終不松口。李兌說︰“事已至此,應當搜查一番,即便找不到賊寇,再向主父謝罪也不遲。” 公子成說︰“你說得對。” 于是召集數百名親兵,在宮中四處搜查,最終在夾壁中找到了安陽君,將他拖了出來。李兌立刻拔劍砍下了他的頭顱。公子成說︰“何必這麼著急呢?” 李兌說︰“如果遇到主父,萬一他要奪回安陽君,我們違抗就是違背臣子的禮節,听從他又會放走賊寇,不如殺了他。” 公子成這才服氣。
李兌提著安陽君的首級從宮內出來,听到主父的哭泣聲,又對公子成說︰“主父打開宮門接納章,顯然是憐憫他!我們因為章的緣故,圍困主父的宮殿,搜查並殺了章,這恐怕會傷了主父的心。事情平息之後,主父要是以圍困宮殿的罪名懲罰我們,我們的家族就會被滅!大王年紀小,無法與他商量,我們只能自己做決定。” 于是,他吩咐軍士︰“不許解圍。” 又派人假傳惠王的命令說︰“宮中的人,先出來的免罪;後出來的就是賊黨,要滅其家族!” 宮中的侍從和宮女們听到王命,爭先恐後地出宮,最後只剩下主父一人。主父呼喊,卻沒有人回應,想要出去,宮門卻已經被鎖上了。就這樣一連圍困了好幾天,主父在宮中饑餓難忍,卻找不到食物。庭院中的樹上有鳥巢,他便取出鳥蛋生吃,一個多月後,主父餓死了。有詩人寫詩感嘆道︰
胡服行邊靖虜塵,雄心直欲並西秦;
吳娃一脈能胎禍,夢里琴聲解誤人。
趙主父死後,外面的人一開始並不知曉。李兌等人也不敢貿然進入,一直等了三個多月,才打開宮門進去查看。此時,主父的尸身已經枯癟了。公子成陪著惠王前往沙邱宮,檢視主父的遺體並舉辦喪事,將他安葬在代地。如今的靈邱縣,便是因埋葬武靈王而得名。惠王回到趙國後,任命公子成為相國,李兌為司寇。沒過多久,公子成去世,惠王因為公子勝曾經勸阻過主父分割趙國的計劃,便任用他為相國,將平原之地封給他,號稱平原君。
平原君也喜好招攬門客,頗有孟嘗君的風範。自從他地位尊貴之後,更是大力招徠賓客,常年有數千人在他府上吃飯。平原君的府第中有一座畫樓,他安排了美人住在上面。這座樓俯瞰著一戶普通人家,這家的男主人患有腿疾,清晨起來一瘸一拐地出門打水。住在樓上的美人看到後,不禁大笑起來。沒過一會兒,這位腿疾患者來到平原君的府門前求見。公子勝恭敬地將他迎了進去。腿疾患者說︰“听聞您喜愛賢士,賢士們不遠千里聚集到您的門下,是因為您看重賢士而輕視美色。我不幸身患殘疾,行動不便,您後宮的美人卻在樓上嘲笑我。我實在無法忍受被婦人羞辱,希望能得到嘲笑我的那個人的頭顱!” 勝笑著答應道︰“好的。” 腿疾患者便離開了。平原君笑著說︰“這小子真愚蠢!就因為一次嘲笑,便想讓我殺了我的美人嗎?”
平原君門下有個慣例︰負責接待賓客的人,每月要上報一次賓客的名單,統計賓客數量,核算錢糧的收支情況。在此之前,賓客人數一直有增無減,可從這之後,賓客們卻逐漸離去,一年多的時間,賓客數量減少了一半。公子勝感到很奇怪,于是敲響大鐘,召集所有賓客,問道︰“我對待各位,從未敢失禮,可大家卻紛紛離去,這是為什麼呢?” 一位賓客上前回答說︰“您沒有殺掉嘲笑瘸子的美人,大家都很失望,認為您喜愛美色而輕視賢士,所以才離開。我們這些人過不了多久也打算告辭了!” 平原君十分震驚,趕忙承認錯誤說︰“這是我的過錯!” 他當即解下佩劍,命令左右侍從砍下樓上美人的頭顱,然後親自前往瘸子的家中,長跪在地向他請罪。瘸子這才感到滿意。從此,門下的賓客都稱贊平原君賢明,離去的賓客也又像從前一樣聚集回來了。當時的人還為此編了三句俗語︰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食我飽,衣我溫,息其館,游其門。
齊孟嘗,趙平原,佳公子,賢主人。
當時,秦昭襄王听說了平原君斬美人向瘸子謝罪的事情,有一天,他跟向壽說起此事,對平原君的賢德贊嘆不已。向壽說︰“這還比不上齊國孟嘗君的賢德程度呢!” 秦王問︰“孟嘗君是怎樣的人?” 向壽說︰“孟嘗君在他父親田嬰在世的時候,就已經負責主持家政,接待賓客了。賓客們像雲彩一樣歸附于他,諸侯們都對他敬重仰慕,還請求田嬰讓孟嘗君做世子。等到孟嘗君繼承薛公的爵位後,門下的賓客更加眾多,他對待賓客的衣食與自己一樣,供給開銷非常大,甚至為此幾乎破產。從齊國來的士人,都覺得孟嘗君對自己親厚,沒有任何怨言。如今平原君容忍美人嘲笑瘸子而不懲處,直到賓客離心,才斬下美人頭顱謝罪,這不是太晚了嗎?” 秦王說︰“我怎樣才能見到孟嘗君,和他一起共事呢?” 向壽說︰“大王如果想見孟嘗君,為什麼不召他來呢?” 秦王說︰“他是齊國的相國,我召他,他怎麼會來呢?” 向壽說︰“大王如果真心用自己的子弟到齊國做人質,以此請求孟嘗君來秦國,齊國相信秦國,就不敢不送他來。大王得到孟嘗君後,就任命他為丞相,齊國也必然會任命大王的子弟為相國。秦國和齊國互相任用對方的人,兩國的關系必定親密,然後再共同謀劃諸侯的事情就不難了。” 秦王說︰“好!” 于是派涇陽君悝到齊國做人質,傳話說︰“希望能換來孟嘗君到秦國,讓我見他一面,以慰藉我對賢才的渴望。”
孟嘗君的賓客們听說秦國來召,都勸他一定要去。當時甦代正好作為燕國的使者在齊國,他對孟嘗君說︰“如今我從外面回來,看到土偶人和木偶人在交談,木偶人對土偶人說︰‘天就要下雨了,你肯定會被沖垮!這可怎麼辦!’土偶人笑著說︰‘我是用土做的,被沖垮了就回歸到土里。而你一旦遭遇雨水漂流,我都不知道你會流落到哪里去!’秦國,是如虎狼一般的國家,楚懷王去了都沒能回來,更何況是您呢?如果秦國扣留您不讓您回去,我都不知道您的結局會怎樣。” 孟嘗君听後,便推辭秦國的邀請,不想前往。
匡章對齊㜜瘨_擔骸扒毓 屠慈酥剩 胍﹤ 銑 饈竅牒推牘 捉 C銑 蝗ュ 突 Ы毓 幕緞模【幢閎鞜耍 哿羥毓 娜酥剩 勻換岊蝗餃 遣恍湃吻毓 4笸醪蝗繅岳襝啻 豌 艟 厙毓 緩笈擅銑 角毓 夢剩 曰賾η毓 睦窠 U庋 煥矗 贗醣囟 崽 琶銑 幕埃 佣 雲牘 佑押謾! 齊㜜磏渫Q糜械覽懟K 糟 艟 擔骸拔液芸煬突崤上喙 鏤牡焦蠊 夢剩 暈屎蚯贗 趺錘依頭襯 鋈酥誓兀俊 隨即準備好車馬,送涇陽君回秦國,同時派孟嘗君前往秦國訪問。
孟嘗君帶著一千多名賓客,一百多乘車馬,西行進入咸陽,拜見秦王。秦王走下台階迎接他,與他握手言歡,表達了自己一直以來對孟嘗君的傾慕之情。孟嘗君有一件白狐裘,毛長二寸,潔白如雪,價值千金,天下獨一無二。他將這件白狐裘作為私人禮物,獻給了秦王。秦王穿上這件裘衣進入宮中,向他寵愛的燕姬炫耀。燕姬說︰“這樣的裘衣也常見,有什麼珍貴的呢?” 秦王說︰“狐狸如果沒有活上數千歲,毛色不會變白。如今的白狐裘,都是選取狐狸腋下的一小片皮,補綴而成。而這件是純白皮毛,所以才珍貴,這可是無價之寶啊。齊國是山東的大國,所以才有這樣珍貴的服飾。” 當時天氣還比較暖和,秦王便把裘衣交給主管庫藏的官吏,吩咐好好珍藏,等天冷了再穿。秦王還選定日子,打算任命孟嘗君為丞相。
樗里疾嫉妒孟嘗君被任用,擔心他奪走自己的相權,于是派他的門客公孫𠺖去游說秦王︰“田文是齊國的宗族,如今他要是做了秦國的丞相,一定會先為齊國考慮,然後才是秦國。以孟嘗君的賢能,他謀劃事情沒有不成功的,再加上他門下賓客眾多,如果借助秦國的權力暗中為齊國謀劃,秦國就危險了!” 秦王就此事詢問樗里疾。樗里疾回答說︰“公孫𠺖說得對。” 秦王問︰“那麼把孟嘗君送回去怎麼樣?” 樗里疾回答說︰“孟嘗君在秦國待了一個多月,他的一千多名賓客,已經知曉了秦國大大小小的事情,如果放他回齊國,最終會成為秦國的禍害,不如殺了他。” 秦王被這些話迷惑,下令將孟嘗君囚禁在館舍中。
涇陽君在齊國的時候,孟嘗君對他非常好,每天都為他準備豐盛的飲食,在他臨行時,還贈送了幾件珍貴的器物,涇陽君因此對孟嘗君十分感激。此時,涇陽君听說了秦王的計劃,便私下里去見孟嘗君,把這件事告訴了他。孟嘗君害怕了,向涇陽君請教對策。涇陽君說︰“大王的主意還沒有最終確定。宮中的燕姬,最得大王歡心,她所說的話,大王一定會听從。您帶著貴重的器物,我幫您送給燕姬,求她為您說一句話,放您回國,這樣就能免除災禍了。” 孟嘗君拿出兩雙白璧,拜托涇陽君獻給燕姬,請求她幫忙解救自己。燕姬說︰“我非常喜歡白狐裘,听說山東的大國中有這樣的裘衣,如果能得到這件裘衣,我願意為孟嘗君說一句話,我不想要白璧。” 涇陽君回去告訴了孟嘗君。孟嘗君說︰“我只有一件白狐裘,已經獻給秦王了,哪里還能再得到呢?” 他遍問門下賓客︰“有誰能再弄到一件白狐裘嗎?” 眾人都束手無策,不知如何回答。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坐在最下座的一位門客,自己站出來說︰“我能弄到。” 孟嘗君問︰“你有什麼辦法弄到裘衣?” 門客說︰“我會學狗叫,能像狗一樣偷盜。” 孟嘗君笑著讓他去試試。這天夜里,這位門客打扮得像條狗,從狗洞潛入秦宮的倉庫。他故意發出狗叫聲,主管庫藏的官吏以為是守庫的狗,沒有起疑。門客等官吏睡熟後,拿出自己藏在身邊的鑰匙,打開藏櫃,果然找到了白狐裘,于是偷了出來,獻給了孟嘗君。孟嘗君讓涇陽君把白狐裘轉獻給燕姬,燕姬非常高興。有一天,燕姬與秦王夜里飲酒正歡,便趁機進言說︰“我听說齊國有個孟嘗君,是天下少有的大賢之人!孟嘗君在齊國做丞相,本來不想來秦國,秦國邀請他,他才來了。如果不用他就算了,竟然還想殺了他?邀請別國的丞相,卻無緣無故地殺了他,還落下個殺害賢士的名聲,我擔心天下的賢士都會裹足不前,躲避秦國了!” 秦王說︰“說得對。” 第二天上朝,秦王就命令準備車馬,發放驛券,放孟嘗君回齊國。
孟嘗君說︰“我僥幸靠燕姬的一句話,得以脫離虎口,萬一秦王反悔,我的命就沒了。” 他的門客中有個善于偽造文書的,幫孟嘗君更改了驛券上的姓名,然後他們一行人便快馬加鞭地離開了。到了函谷關時,已是半夜,關門早已上鎖。孟嘗君擔心追兵趕到,急于出關。函谷關開關和閉關都有固定的時間,晚上人定時分就關閉,雞鳴時分才開啟。孟嘗君和他的賓客們都聚集在關內,心中十分焦急。忽然,從賓客隊伍中傳來雞鳴聲。孟嘗君感到奇怪,一看,原來是一位地位低下的門客,他能模仿雞叫。緊接著,周圍的群雞都跟著叫了起來。守關的官吏以為天快亮了,便起身查驗驛券,打開了關門。孟嘗君一行人又馬不停蹄地離開了。孟嘗君對這兩位門客說︰“我能脫離虎口,全靠學狗叫偷盜和模仿雞叫的力量啊!” 其他賓客們都為自己沒有立功而感到慚愧,從此再也不敢輕視地位低下的門客了。有詩人稱贊道︰
明珠彈雀,不如泥丸;白璧療饑,不如壺餐。
狗吠裘得,雞鳴關啟;雖為聖賢,不如彼鄙。
細流納海,累塵成岡;用人惟器,匆陋孟嘗。
樗里疾听說孟嘗君被釋放回國,立刻進宮拜見昭襄王說︰“大王即使不殺田文,也應該把他留下來做人質,怎麼能放他走呢?” 秦王非常後悔,立即派人騎著快馬去追趕孟嘗君。追到函谷關時,索要出關的賓客名冊查看,上面沒有齊國使者田文的姓名。使者問︰“他會不會從小路走,還沒到這里呢?” 等了半天,一點消息都沒有。使者便描述了孟嘗君的相貌以及賓客車馬的數量。守關的官吏說︰“如果是這樣,那麼今天早上出關的就是他們。” 使者問︰“還能追得上嗎?” 守關的官吏說︰“他們跑得像飛一樣,現在已經離開一百多里遠了,追不上了。” 使者只好回去向秦王報告。秦王感嘆道︰“孟嘗君有鬼神都難以揣測的機智,果然是天下的賢士啊!” 後來,秦王向主管庫藏的官吏索要白狐裘,卻沒有找到,等看到燕姬穿著這件裘衣,便詢問原因,得知是孟嘗君的門客偷走的,又感嘆道︰“孟嘗君的門下,就像繁華的集市,什麼人才都有。我們秦國比不上啊!” 最終,秦王把白狐裘賞賜給了燕姬,沒有處罰主管庫藏的官吏。不知道孟嘗君回到齊國後會怎樣,且看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