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白話合集

第三十四回 宋襄公假仁失眾 齊姜氏乘醉遣夫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清風隨竹影 本章︰第三十四回 宋襄公假仁失眾 齊姜氏乘醉遣夫

    話說楚成王假裝乘坐普通車輛前往會盟,跟隨他的眾人,全都是精壯漢子。這些人里面穿著暗藏的鎧甲,身上帶著暗器,他們都是成得臣和斗勃精心挑選訓練出來的,勇猛無比。楚成王還派遣呂臣、斗般二位將領統領大軍,跟在後面,準備大干一場。宋襄公卻全然不知,就這樣掉進了楚成王設下的圈套。這可真是︰“沒心人遇有心人,要脫身時難脫身”。

    楚成王抓住宋襄公後,眾甲士把公館中準備用來奉獻、犒勞的物品,以及倉庫里堆積的糧食,搶掠得一干二淨。隨行的車輛,也都歸了楚國。陳、蔡、鄭、許、曹五位諸侯,個個驚恐萬分,誰敢上前為宋襄公說句好話呢!楚成王把各位諸侯邀請到館舍,當面數落宋襄公的六條罪狀,說道︰“你趁著齊國國君去世,發動戰爭,擅自廢立齊國國君,這是第一條罪狀;滕子參加會盟稍微晚了點,你就把他拘禁羞辱,這是第二條罪狀;用人代替牲畜,祭祀邪淫的鬼神,這是第三條罪狀;曹國欠缺一點做東的禮節,這只是小事,你卻仗著自己強大就圍攻它,這是第四條罪狀;作為一個差點亡國的君主,不能正確估量自己的德行和力量,天象已經發出警告,還想著稱霸,這是第五條罪狀;向我求助召集諸侯,卻狂妄自大,一點謙讓的禮節都沒有,這是第六條罪狀。上天讓他喪失了理智,竟然單車前來赴會。我今天率領千輛兵車,千員戰將,要踏平睢陽城,為齊國、國等國報仇!各位諸侯只需稍作停留,看我拿下宋國回來,再和大家痛飲十天後再散會。” 眾諸侯听了,沒有一個不點頭稱是的。宋襄公則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像木雕泥塑一般,只是默默流下兩行眼淚。

    沒過多久,楚國的大軍全部集結完畢,號稱千乘,實際上是五百乘。楚成王犒賞了軍士,拔營起寨,帶著宋襄公,朝著睢陽城殺去。各國諸侯奉楚王之命,都屯扎在盂地,沒有人敢回去。史官寫詩譏諷宋襄公的失誤,詩中寫道︰“無端媚楚反遭殃,引得睢陽做戰場。昔日齊桓曾九合,何嘗容楚近封疆?”

    再說公子目夷從盂地的盟壇逃回宋國,把宋公被劫持的事情告訴了司馬公孫固,說︰“楚兵很快就要到了,趕緊調兵,登上城牆把守。” 公孫固說︰“國家一天都不能沒有君主,公子你必須暫時代理君主之位,然後發號施令、進行賞罰,人心才能整肅。” 公子目夷湊近公孫固的耳邊說︰“楚人抓住我們的君主來攻打我們,是有所要挾,想有所求。必須這樣這樣做,楚人肯定會放我們的君主回國。” 公孫固說︰“你這話很有道理。” 于是對群臣說︰“我們的君主恐怕回不來了!我們應該推舉公子目夷,讓他來主持國事。” 群臣知道公子目夷賢能,沒有不欣然同意的。公子目夷在太廟祭告祖先,然後南面而坐,代理國政。三軍听從指揮,城中戒備森嚴,睢陽各路城門被把守得如同鐵桶一般。

    剛剛安排妥當,楚王的大軍就到了,在城外扎下營寨。楚王派將軍斗勃上前喊話,說︰“你們的君主已經被我們拘禁在這里,他的生死掌握在我們手中。你們趕快獻出土地,投降歸順,這樣才能保全你們君主的性命!” 公孫固在城樓上回答說︰“托社稷神靈的庇佑,國人已經擁立了新君。你們想殺就殺,想要我們投降,那是不可能的!” 斗勃說︰“你們的君主還在,怎麼能再立一個君主呢?” 公孫固說︰“擁立君主是為了主持?” 公孫固說︰“擁立君主是為了主持社稷大事,社稷沒有君主,怎麼能不立新君呢?” 斗勃說︰“我們願意送你們的君主回國,你們用什麼來酬謝我們?” 公孫固說︰“原來的君主被拘禁,已經使國家蒙羞,就算回來了也不能再當君主了。他回不回來,听憑楚國決定。如果你們要決戰,我們城中的兵車還沒有受損,我們情願決一死戰!” 斗勃見公孫固回答得強硬,便回去向楚王匯報。楚王大怒,下令攻城。城上箭石像雨點一樣落下,楚兵有很多人受傷。連續攻打了三天,楚國白白損失,卻沒能取勝。

    楚王說︰“他們國家既然不把原來的君主當回事,那把他殺了怎麼樣?” 成得臣回答說︰“大王您因為宋公殺子而指責他有罪,現在要是殺了宋公,這不就和他一樣了嗎?殺宋公就像殺一個普通人罷了,既得不到宋國,還白白招來怨恨,不如放了他。” 楚王說︰“攻打宋國打不下來,又釋放他們的君主,那我還有什麼名聲可言?” 成得臣回答說︰“我有辦法了。現在沒有參加盂地會盟的,只有齊、魯兩個國家。齊國和我們已經兩次通好,暫且可以不管。魯國是講究禮義的國家,一直輔佐齊國成就霸業,根本不把楚國放在眼里。如果把在宋國俘獲的人和物品獻給魯國,邀請魯君到亳都相會,魯國看到宋國的俘虜,一定會因為恐懼而來。魯國和宋國是葵邱會盟的同盟國,況且魯侯很賢明,他一定會為宋國求情,我們就順勢賣魯君一個人情。這樣我們一舉就能同時得到宋國和魯國的人心。” 楚王听了,鼓掌大笑說︰“子玉成得臣字子玉)真是有見識!” 于是退兵屯扎在亳都,派宜申為使者,帶著幾車繳獲的物品,前往曲阜獻捷。信中寫道︰“宋公傲慢無禮,我已經把他囚禁在亳都。不敢獨自居功,特意把戰利品獻給貴國,希望您能屈尊前來,一同裁決這件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魯僖公看了信,大驚失色,正所謂 “兔死狐悲,物傷其類”。他明知楚國使者來獻捷,言辭夸張,是在恐嚇自己。但是魯國弱小,楚國強大,如果不去赴會,恐怕楚國就會移師來攻打魯國,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了!于是魯僖公厚待宜申,先回復了書信,派人快馬加鞭報告楚王,說︰“魯侯听從您的命令,即日就會前往赴會。” 魯僖公隨後出發,大夫仲遂隨行。來到亳都後,仲遂通過宜申的引薦,先用私人禮節拜見了成得臣,囑托他在楚王面前,凡事多多關照。成得臣帶著魯僖公與楚成王相見,雙方互相表達了敬慕之意。

    當時,陳、蔡、鄭、許、曹五位諸侯,都從盂地趕來相會,再加上魯僖公,一共六位諸侯,聚在一起商議。鄭文公率先開口,想要尊楚王為盟主,其他諸侯都欲言又止,沒有回應。魯僖公激昂地說︰“盟主必須仁義之名遠揚,讓人心悅誠服。如今楚王倚仗兵車眾多,偷襲並拘捕上公,只有威勢而沒有德行,讓人心生疑懼。我們和宋國,都有同盟的情誼,如果坐視不救,只知道尊奉楚國,恐怕會被天下豪杰恥笑。楚國如果能釋放宋公,繼續保持這次盟會的友好,我怎麼敢不听從命令呢!” 眾諸侯都說︰“魯侯說得很對!” 仲遂把這些話私下告訴了成得臣,成得臣又轉述給楚王。楚王說︰“諸侯用盟主的大義來責備我,我怎麼能違背呢?” 于是在亳郊,重新修築盟壇,約定在十二月癸丑日,歃血為盟,祭祀神靈,一同赦免宋國的罪過。

    約會的事情確定後,前一天,楚王把宋公釋放,讓他與眾諸侯相見。宋襄公又羞愧又憤怒,滿心不痛快,但又不得不向諸侯們表示感謝。到了約定的日子,鄭文公拉著眾諸侯,懇請楚成王登上盟壇主持盟會。楚成王執牛耳進行歃血儀式,宋襄公、魯僖公以下的諸侯,依次歃血。宋襄公敢怒不敢言。盟會結束後,諸侯各自散去。

    宋襄公誤听到公子目夷已經即位為君,就打算逃到衛國去躲避。這時,公子目夷派來的使者到了,傳達公子目夷的話說︰“我代理君位,是為了守護國家等您回來。國家本來就是您的國家,您為什麼不回來呢?” 不一會兒,迎接宋襄公的車駕準備齊全,把宋襄公迎接回國,公子目夷退回到臣子的行列。胡曾先生評論宋襄公能夠被釋放,全靠公子目夷定下的計策。公子目夷當時神態從容,完全沒有把舊君的事情放在心上。要是他手忙腳亂地去求楚國放了宋襄公,楚國就更會把宋襄公當作奇貨可居,怎麼會輕易釋放呢?有詩稱贊公子目夷︰“金注何如瓦注奇?新君能解舊君圍。為君守位仍推位,千古賢名誦目夷。”

    又有詩說這六位諸侯,公然討好楚國以求寬容,明明是把中原的控制權拱手交給楚國,楚國眼里還會有中原各國嗎?詩中寫道︰“從來兔死自狐悲,被劫何人劫是誰?用夏媚夷全不恥,還夸釋宋得便宜。”

    宋襄公一心想要稱霸,卻被楚人捉弄,遭受了極大的羞辱,心中的怨恨痛入骨髓,只是恨自己力量不夠,無法報仇。他又責怪鄭伯帶頭倡議尊楚王為盟主,心中的憤怒難以抑制,正想找鄭國的麻煩。周襄王十四年春三月,鄭文公前往楚國朝拜。宋襄公听說後,勃然大怒,于是發動全國的兵力,親自討伐鄭國,讓上卿公子目夷輔佐世子王臣留守國家。公子目夷勸諫說︰“楚國和鄭國現在關系和睦,宋國如果攻打鄭國,楚國一定會救援。這次出征恐怕不能取勝,不如修養德行,等待時機,這才是上策。” 大司馬公孫固也勸諫。宋襄公生氣地說︰“司馬你要是不願意出征,我就自己一個人去!” 公孫固不敢再說話,于是宋國出兵討伐鄭國。宋襄公親自率領中軍,公孫固為副將,大夫樂僕伊、華秀老、公子蕩、向訾守等人都隨行出征。

    探子把消息報告給鄭文公。鄭文公大驚,急忙派人向楚國求救。楚成王說︰“鄭國侍奉我如同侍奉父親,應該趕緊去救援。” 成得臣進言說︰“救援鄭國不如攻打宋國。” 楚成王問︰“為什麼呢?” 成得臣回答說︰“宋公被拘禁後,宋國人已經嚇破了膽。現在他們又不自量力,派大軍攻打鄭國,宋國國內必然空虛,我們趁虛而入,宋國一定會害怕,這不用交戰就知道勝負了。如果宋國軍隊回師自救,他們也會很疲憊。我們以逸待勞,怎麼會不能如願呢?” 楚王覺得很有道理。當即任命成得臣為大將,斗勃為副將,起兵攻打宋國。

    宋襄公正和鄭國對峙,得到楚國出兵的消息後,日夜兼程趕回宋國,在泓水南岸扎下營寨,抵御楚軍。成得臣派人送來戰書。公孫固對宋襄公說︰“楚軍來,是為了救援鄭國。我們如果放棄攻打鄭國,向楚國謝罪,楚國一定會退兵。我們不能和楚國交戰。” 宋襄公說︰“當年齊桓公興兵討伐楚國,現在楚國來攻打我們,我們卻不迎戰,怎麼能繼承齊桓公的霸業呢?” 公孫固又說︰“我听說‘一個姓氏的王朝不會再次興盛’。上天拋棄商朝已經很久了,您想要復興它,能成功嗎?況且我們的鎧甲不如楚國堅固,兵器不如楚國鋒利,士兵不如楚國強大。宋國人害怕楚國就像害怕蛇蠍一樣,您憑借什麼戰勝楚國呢?” 宋襄公說︰“楚國兵甲有余,但是仁義不足。我宋國兵甲不足,但是仁義有余。當年周武王憑借三千勇猛之士,戰勝了殷商億萬之眾,靠的就是仁義。作為有道之君,卻躲避無道之臣,我就算活著也不如死了。” 于是在戰書的末尾批示,約定在十一月初一,在泓陽交戰。還命令在戰車上豎起一面大旗,旗上寫著 “仁義” 兩個字。公孫固暗暗叫苦,私下對樂僕伊說︰“戰爭的本質是殺戮,卻大談仁義,我不知道君主的仁義在哪里。上天恐怕是要奪走君主的魂魄了,我暗自為他感到擔憂!我們一定要謹慎行事,千萬別讓國家遭受損失。” 到了約定的日子,公孫固天還沒亮就起床,向宋襄公請求,要嚴陣以待。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且說楚將成得臣把軍隊駐扎在泓水北岸,斗勃建議︰“咱們趕在五更天就渡河,以防宋軍搶先布陣,阻攔咱們。” 成得臣卻笑著說︰“宋公行事迂腐刻板,對兵法一竅不通。咱們早渡河就早開戰,晚渡河就晚開戰,有什麼可害怕的?” 到了天亮,楚國的士兵和車馬才開始陸續渡河。公孫固向宋襄公進言︰“楚軍天亮才開始渡河,這明顯是輕視咱們。咱們現在趁他們渡河到一半的時候,突然沖上前去攻擊,這是咱們用全部兵力對付楚軍的一半兵力啊。要是等他們全部渡過河,楚軍人多,咱們人少,恐怕抵擋不住,這可怎麼辦?” 宋襄公指著大旗說︰“你沒看到上面的‘仁義’二字嗎?我堂堂正正地擺開陣勢,哪有在敵人渡河到一半就攻擊的道理?” 公孫固又暗自叫苦。

    不一會兒,楚軍全部渡過了河。成得臣頭戴飾有美玉的帽子,帽帶系得整整齊齊,身穿繡袍軟甲,腰間掛著雕弓,手里拿著長鞭,指揮著軍士們在東西兩邊布陣。他氣宇軒昂,旁若無人。公孫固又向宋襄公請求︰“楚軍正在布陣,還沒有完全列好隊形,咱們趕緊擊鼓進攻,他們肯定會大亂。” 宋襄公朝他臉上吐了口唾沫,說︰“呸!你就貪圖這一時的進攻之利,卻不顧及萬世的仁義嗎?我堂堂正正地擺開陣勢,哪有在敵人還沒列好隊形就擊鼓進攻的道理?” 公孫固再次暗自叫苦。

    楚軍的陣勢已經擺好,人強馬壯,漫山遍野都是。宋軍看到這場景,都露出了畏懼的神色。宋襄公下令軍中擊鼓,楚軍那邊也擊鼓回應。宋襄公親自手持長戈,帶著公子蕩、向訾守兩位將領,以及門官們,催促戰車直沖楚陣。成得臣見來勢凶猛,暗中傳下號令,打開陣門,只放宋襄公這一隊車騎進去。公孫固隨後趕上去護駕,可宋襄公已經殺進楚陣里了。只見一員上將擋住陣門,連聲喊道︰“有本事的快來決戰!” 這員將領正是斗勃。公孫固大怒,挺戟直刺斗勃,斗勃立即舉刀相迎。兩人交戰,不到二十回合,宋將樂僕伊帶著軍隊趕到,斗勃漸漸有些招架不住。恰好這時,楚陣中又沖出一員上將蔫氏呂臣,接住樂僕伊廝殺。公孫固趁著混亂,瞅準機會,撥開斗勃的刀,沖進楚軍。斗勃提刀追趕,宋將華秀老又到了,纏住斗勃,兩對人在陣前殺得難解難分。

    公孫固在楚陣中,左沖右突。過了好一會兒,他望見東北角上甲士如林,圍得緊緊的,便急忙趕過去。正好遇到宋將向訾守,滿臉是血,急切地呼喊︰“司馬快快來救主公!” 公孫固跟著向訾守,殺進重圍,只見門官們一個個身負重傷,卻還在和楚軍拼死戰斗,不肯後退。原來宋襄公對待下人極為寬厚,所以門官們都拼死效力。楚軍見公孫固如此英勇,稍稍往後退了一些。公孫固上前一看,公子蕩要害部位受傷,倒在車下,那面寫著 “仁義” 的大旗,已經被楚軍奪走了。宋襄公身上也有好幾處創傷,右大腿中箭,膝筋被射斷,無法站立。公子蕩看到公孫固來了,睜開眼楮說︰“司馬好好保護主公,我要死在這里了!” 說完就斷了氣。公孫固悲痛不已,把宋襄公扶到自己車上,用身體護住他,奮勇殺出重圍。向訾守在後面掩護,門官們一路簇擁護衛,且戰且退。等脫離楚陣時,門官們已經沒有一個存活的了。宋國的兵車,十有八九都損失了。樂僕伊、華秀老見宋公已經脫離險境,各自逃回。成得臣乘勝追擊,宋軍大敗,輜重器械,幾乎全部丟棄。公孫固和宋襄公連夜逃回宋國。

    宋軍戰死的人很多,他們的父母妻子,都在城外互相抱怨,埋怨宋襄公不听司馬的話,才導致這場敗仗。宋襄公听到這些,嘆息道︰“君子不會去傷害已經受傷的人,不會俘虜頭發花白的老人。我要用仁義來指揮軍隊,怎麼能效仿那些乘人之危、扼守險要的行為呢?” 全國上下沒有不嘲笑他的。後人相傳,都說宋襄公推行仁義,卻失去眾人支持,最終導致失敗,說的正是泓水之戰這件事。髯翁寫詩感嘆道︰“不恤滕恤楚兵,寧甘傷股博虛名。宋襄若可稱仁義,盜跖文王兩不明。”

    楚軍大獲全勝,再次渡過泓水,奏著凱歌返回。剛出宋國邊境,偵察騎兵報告︰“楚王親自率領大軍前來接應,現在駐扎在柯澤。” 成得臣立刻到柯澤拜見楚王,獻上戰利品。楚成王說︰“明天鄭君會帶著他的夫人,到這里來慰勞軍隊,咱們要大肆陳列俘虜和繳獲的物品,好好向他們炫耀一番。” 原來鄭文公的夫人羋氏,正是楚成王的妹妹,被稱為文羋。因為兄妹的親情,她乘坐著輜車,跟隨鄭文公來到柯澤,與楚王相見。楚王向他們展示了俘獲的眾多物品。鄭文公夫婦表示祝賀,拿出大量金銀財寶,犒賞楚軍。鄭文公誠懇地邀請楚王第二天赴宴。

    第二天一早,鄭文公親自出城,邀請楚王進城。在太廟中設宴款待,舉行九獻禮,規格如同招待天子。食品有數百種,另外還加上籩豆六器,宴會的奢侈程度,是各國從未有過的。文羋所生的兩個女兒,叫伯羋、叔羋,尚未出嫁。文羋又帶著她們以甥女的禮節拜見舅舅,楚王十分高興。鄭文公和妻子、女兒輪流給楚王敬酒,從中午一直喝到晚上,把楚王灌得酩酊大醉。楚王對文羋說︰“我接受的款待太豐厚了,已經過量了!妹妹和兩個外甥女,送我一程怎麼樣?” 文羋說︰“遵命。” 鄭文公送楚王出城後,先告辭離開。文羋和兩個女兒,與楚王並駕而行,一直來到軍營。原來楚王看上了兩個外甥女的美貌,當晚就把她們拉進寢室。文羋在帳中徘徊,一夜都沒睡著,然而畏懼楚王的威嚴,不敢出聲。舅舅納外甥女,真是禽獸行徑!)第二天,楚王把繳獲物品的一半,贈送給文羋,帶著她的兩個女兒回國,納入後宮。鄭國大夫叔詹感嘆道︰“楚王恐怕不得善終吧?設宴是為了完成禮儀,可禮儀卻沒有了應有的規矩,這是不會有好結局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且不說楚宋之間的這些事。再說說晉公子重耳,從周襄王八年到齊國,到襄王十四年,前後在齊國一共待了七年。期間遭遇齊桓公去世後的變故,他的幾個兒子爭奪君位,齊國國內大亂。等到齊孝公即位,又違背先人的做法,歸附楚國,與宋國為敵,事情繁雜,諸侯大多與齊國關系不和睦。趙衰等人私下商議︰“我們到齊國來,是認為齊國作為霸主的力量,可以借助它來圖謀復國。現在繼位的君主失去了霸業,諸侯都背叛了齊國,很明顯,齊國已經不能為公子出謀劃策了。我們不如再到其他國家去,另作打算。” 于是一起去見公子重耳,想和他談這件事。

    公子重耳貪戀齊姜的美色,每天只顧著吃喝玩樂,不過問外事。眾豪杰等了十天,都沒能見到他。魏生氣地說︰“我們因為公子有作為,所以不怕勞苦,追隨他四處游歷。現在在齊國待了七年,公子卻貪圖安逸,消磨了志向。時間過得飛快,我們十天都見不到他一面,怎麼能成就大事呢?” 狐偃說︰“這里不是聚在一起談論的地方,大家都跟我來。” 于是他們一起走出東門外一里左右,這個地方叫桑陰。放眼望去,都是老桑樹,綠蔭層層疊疊,陽光都透不進來。趙衰等九位豪杰圍成一圈,席地而坐。趙衰問︰“子犯狐偃字子犯),你有什麼計策?” 狐偃說︰“公子的行程,全在我安排。我們商量妥當,準備好行裝,一旦公子出來,就說邀請他到郊外打獵,出了齊城,大家齊心協力,劫持他上路就行。只是不知道這一趟行程,在哪個國家能有所收獲?” 趙衰說︰“宋國正圖謀稱霸,而且宋國國君是個好名之人,我們何不前去投奔他。如果不如意,再到秦國、楚國,肯定會有機會的。” 狐偃說︰“我和公孫司馬有舊交情,到時候看看情況再說。” 眾人商議了很久才散去。他們以為這個地方幽靜偏僻,不會有人察覺,卻沒想到 “若要不聞,除非莫說,若要不知,除非莫作”。當時姜氏的十幾個婢妾,正在樹上采桑葉喂蠶,看到眾人圍坐在一起商議事情,就停下手中的活兒听他們說話,把他們的話都听了去。回宮後,婢妾們一五一十地把听到的內容,都告訴了姜氏。姜氏呵斥道︰“哪有這樣的事,別亂說!” 于是把十幾個采桑的婢妾,關在一個房間里,到了半夜,把她們全部殺了,以滅口。

    姜氏把公子重耳叫醒,告訴他︰“你的隨從們打算帶著你到其他國家去,有采桑的婢妾听到了他們的計劃,我擔心消息泄露,會有人阻攔,現在已經把她們除掉了。公子應該早點定下出行的計劃。” 重耳說︰“人生在世,能安樂就好,管其他的做什麼。我就在這里養老,發誓不往其他地方去。” 姜氏說︰“自從公子流亡在外,晉國就沒有安寧的日子。夷吾無道,兵敗受辱,國內百姓不滿意,鄰國也不親近,這是上天在等待公子您啊。公子這一去,肯定能得到晉國,千萬不要遲疑!” 重耳迷戀姜氏,還是不肯走。

    第二天早上,趙衰、狐偃、臼季、魏四人,站在宮門外,傳話進去︰“請公子到郊外打獵!” 重耳還在高床上躺著沒起床,讓宮人出來回復︰“公子偶然有點小毛病,還沒梳洗,不能去。” 齊姜听到這話,急忙派人單獨把狐偃召進宮。姜氏屏退左右,問他來意。狐偃說︰“公子以前在翟國的時候,每天都駕車策馬,去獵狐打兔。現在在齊國,很久都沒出去打獵了,我們擔心他四肢變得懶惰,所以來邀請他,沒有別的意思。” 姜氏微笑著說︰“這次出去打獵,是去宋國、秦國或者楚國吧?” 狐偃大吃一驚,說︰“一次打獵,怎麼可能去這麼遠的地方?” 姜氏說︰“你們想劫持公子逃走,我都知道了,不用隱瞞。我昨晚也苦苦勸說公子,無奈他執意不听。今晚我會設宴,把公子灌醉,你們用車連夜把他載出城,事情肯定能成功。” 狐偃叩頭說︰“夫人割舍夫妻之情,來成就公子的名聲,如此賢德,千古罕見!” 狐偃告辭出來,把這件事告訴了趙衰等人。車馬、人員、鞭刀、干糧等,都一一收拾準備好,趙衰、狐毛等人先押著這些東西到郊外等候。只留下狐偃、魏、顛頡三人,帶著兩輛小車,埋伏在宮門左右,專門等姜氏傳來消息,就立刻行動。這正是︰“要為天下奇男子,須歷人間萬里程。”

    當晚,姜氏在宮中擺下酒席,給公子重耳敬酒。重耳問︰“這酒是為什麼而設的?” 姜氏說︰“我知道公子有四方之志,特意準備了這杯酒為你餞行。” 重耳說︰“人生短暫,就像白馬過隙,如果能順心如意,何必再去別處尋求呢?” 姜氏說︰“放縱欲望、貪圖安逸,這可不是大丈夫該做的事。你的隨從們是出于忠誠的謀劃,你一定要听從他們的建議!” 重耳突然變了臉色,放下酒杯不喝了。姜氏說︰“你是真的不想走,還是在騙我?” 重耳說︰“我不走。騙你做什麼!” 姜氏笑著說︰“想走,是公子的志向;不想走,是公子的感情。這酒本來是為公子餞行的,現在就當作挽留公子的酒吧。我和公子盡情歡樂,可以嗎?” 重耳非常高興,夫妻二人相互敬酒,姜氏又讓侍女們唱歌跳舞,輪番敬酒。重耳已經喝得酩酊大醉,倒在席子上。姜氏用被子把他蓋上,派人去叫狐偃。狐偃知道公子已經喝醉,急忙帶著魏、顛頡二人進宮,連人帶席子,把重耳抬出了宮。先用厚厚的褥子鋪墊好,把重耳安穩地安置在車上。狐偃向姜氏告辭,姜氏忍不住流下了眼淚。有詞為證︰“公子貪歡樂,佳人慕遠行;要成鴻鵠志,生割鳳鸞情。”

    狐偃等人催促著兩輛小車,趁著黃昏離開了齊城,和趙衰等人會合,連夜趕路。大約走了五六十里,只听到雞叫聲此起彼伏,東方微微發白。重耳才在車中翻了個身,喊宮人拿水解渴。當時狐偃握著韁繩在旁邊,回答說︰“要水的話,得等天亮。” 重耳覺得身體搖晃得厲害,說︰“扶我下床。” 狐偃說︰“這不是床,是車。” 重耳睜開眼楮,問︰“你是誰?” 狐偃回答︰“我是狐偃。” 重耳心里一下子明白了,知道是被狐偃等人算計了。他掀開被子坐起來,大罵狐偃︰“你們怎麼不通知我,就把我帶出城,想干什麼?” 狐偃說︰“我們要把晉國獻給公子您。” 重耳說︰“還沒得到晉國,就先失去了齊國,我不想走!” 狐偃騙他說︰“我們已經離開齊國一百里了。齊侯知道公子逃走,肯定會發兵來追,已經回不去了。” 重耳勃然大怒,看到魏拿著戈在一旁護衛,就奪過他的戈,要去刺狐偃。不知道狐偃的生死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古典白話合集》,方便以後閱讀古典白話合集第三十四回 宋襄公假仁失眾 齊姜氏乘醉遣夫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古典白話合集第三十四回 宋襄公假仁失眾 齊姜氏乘醉遣夫並對古典白話合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