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王十年,徐國和戎族都已向齊國臣服。鄭文公見齊國勢力愈發強大,擔心齊國侵犯自己,便派遣使者請求結盟。于是,齊桓公再次召集宋、魯、陳、鄭四國國君,在幽地一同結盟,至此,天下人無不歸心于齊國。齊桓公回到國內,大擺宴席犒勞群臣。酒喝到一半,鮑叔牙拿著酒杯走到桓公面前,斟滿酒為他祝壽。桓公說︰“今日飲酒,真是快樂啊!” 鮑叔牙說︰“我听說‘英明的君主和賢能的臣子,即使在歡樂時也不會忘記憂患。’我希望您不要忘記流亡在外的日子,管仲不要忘記被囚禁在檻車中的時光,寧戚不要忘記在車下喂牛的歲月。” 桓公立刻起身,離開席位,向鮑叔牙拜了兩拜,說道︰“我和各位大夫都能不忘過去,這是齊國社稷無窮無盡的福氣啊!” 這一天,大家盡情歡樂後散去。
忽然有一天,有人來報告︰“周王派遣召伯廖來了。” 桓公將召伯廖迎接進館舍。召伯廖宣布惠王的命令,賜封齊桓公為方伯,讓他履行太公的職責,可以自行征伐。召伯廖還說︰“衛朔擁立子頹,幫助叛逆,違背正道,我對此心懷怨恨已有十年,至今尚未對他進行天罰。麻煩伯舅為我謀劃此事。”
惠王十一年,齊桓公親自率領軍隊討伐衛國。當時衛惠公朔已經去世,他的兒子赤繼位,已經三年了,這就是衛懿公。衛懿公不問緣由,就率兵迎戰,結果大敗而歸。齊桓公于是直接抵達衛都城下,宣揚王命,歷數衛懿公的罪狀。衛懿公說︰“那麼,這是先君的過錯,和我沒有關系。” 于是,他派長子開方,用五輛車子裝載著金銀布帛,送到齊軍軍營,請求講和免罪。桓公說︰“先王的制度,罪責不牽連子孫。只要你遵守王命,我對衛國又能有什麼過多的要求呢?” 公子開方見齊國強盛,便表示願意在齊國為官。齊侯說︰“你是衛侯的長子,按次序應當是衛國的儲君。為何要舍棄南面稱君的尊貴,來臣服于我呢?” 開方回答︰“您是天下賢明的諸侯,如果我能在您身邊為您效力,那已是無比榮幸,這難道不比做國君更好嗎?” 桓公認為開方喜愛自己,便任命他為大夫,對他的寵愛與豎貂、易牙等人相同。齊國人稱他們為 “三貴”。開方又說起衛侯小女兒的美貌衛惠公之前曾將女兒嫁給齊國,這是他女兒的妹妹),桓公便派遣使者送去聘禮,求娶她為妾。衛懿公不敢推辭,立刻將衛姬送到齊國,齊侯收納了她。為了區分,便稱她為少衛姬,而將之前的衛姬稱為長衛姬,姊妹倆都得到了桓公的寵愛。髯翁寫詩道︰“衛侯罪案重如山,奉命如何取賂還?漫說尊王申大義,到來功利在心間。”
話說另一頭,晉國是姬姓諸侯國,爵位為侯。在周成王的時候,成王將桐葉剪成 的形狀,把弟弟叔虞封在了這里。歷經九代傳到穆侯。穆侯生了兩個兒子,長子叫仇,次子叫成師。穆侯去世後,兒子仇繼位,這就是文侯。文侯去世後,兒子昭侯繼位。昭侯畏懼叔父桓叔勢力強大,于是將曲沃分封給他,稱他為曲沃伯;把晉的國號改為翼,從此有了 “二晉” 的說法。昭侯在位七年時,大夫潘父殺死昭侯,想要迎納曲沃伯。但翼地的人不接受,殺了潘父,擁立昭侯的弟弟平,這就是孝侯。孝侯在位的第八年,桓叔去世,他的兒子鱔繼位,這就是曲沃莊伯。孝侯在位十五年時,莊伯討伐翼地,孝侯迎戰,結果大敗,被莊伯所殺。翼地的人擁立孝侯的弟弟 ,這就是鄂侯。鄂侯在位兩年,率兵討伐曲沃,戰敗後逃到隨國。他的兒子光繼位,這就是哀侯。哀侯在位的第二年,莊伯去世,他的兒子稱繼位,這就是曲沃武公。哀侯在位第九年,武公率領將領韓萬、梁宏討伐翼地,哀侯迎戰被殺。周桓王命令卿士虢公林父擁立哀侯的弟弟緡,這就是小子侯。小子侯在位四年,武公又誘殺了他,于是吞並了他的國家,將都城定在絳,仍稱為晉。武公把晉國府庫中的珍寶器物全部取出,用車運到周,獻給厘王。厘王貪圖他的賄賂,于是任命稱以一軍之眾為晉侯。稱在位共三十九年,去世後,兒子�卒撬黹銦@餼褪牆 墜 br />
晉獻公忌憚桓叔、莊伯的族人,擔心他們成為禍患。大夫士 獻計,要離散他們的黨羽,于是誘使這些人並將他們全部殺害。獻公嘉獎士 的功勞,任命他為大司空。還讓他大規模修築絳邑,規模極其壯麗,可與大國的都城相比。
在獻公還是世子的時候,娶賈姬為妃,多年沒有生育子女。後來又娶了犬戎主的佷女狐姬,生下兒子重耳,還娶了小戎允姓的女子,生下兒子夷吾。武公晚年時,向齊國求娶妾室,齊桓公將同宗女子嫁給他,這就是齊姜。當時武公已經年老,無力寵幸女子。齊姜年輕貌美,獻公對她心生愛慕並與之私通,生下一個兒子,私下寄養在申氏家中,因此取名申生。獻公即位那年,賈姬已經去世,于是立齊姜為夫人。當時重耳已經二十一歲,夷吾年紀也比申生大。但因為申生是夫人的兒子,按照嫡庶之分而非長幼順序,便立申生為世子。任命大夫杜原款為太傅,大夫里克為少傅,共同輔導世子。後來齊姜又生下一個女兒後去世。獻公又娶了賈姬的妹妹賈君,賈君也沒有生育子女。于是將齊姜所生的女兒交給賈君養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獻公十五年,晉國興兵討伐驪戎。驪戎請求講和,將兩個女兒獻給獻公,長女叫驪姬,次女叫少姬。那驪姬容貌堪比息媯,妖媚如同妲己,智謀多端,詭詐百出。在獻公面前,她表現得小忠小信,諂媚討好,博取憐愛。還時常參與政事,十句話有九句說得中听。所以獻公對她寵愛有加,飲食起居,必定與她相伴。過了一年,驪姬生下一個兒子,名叫奚齊。又過了一年,少姬也生下一個兒子,名叫卓子。
獻公既已被驪姬迷惑,又高興她生了兒子,于是忘卻了與齊姜的舊情,想要立驪姬為夫人。他讓太卜郭偃用龜甲佔卜這件事。郭偃獻上佔卜的兆象,繇辭說︰“專之渝,攘公之 。一薰一蕕,十年尚有臭!” 獻公問︰“這是什麼意思?” 郭偃說︰“渝,就是變的意思。心意專注于某事,內心也會發生變亂,所以說‘專之渝’。攘,是奪取的意思。 ,指美。內心發生變化,就會美惡顛倒,所以說‘攘公之 ’。草中香的叫薰,臭的叫蕕。香氣敵不過臭氣,穢氣長久也難以消散,所以說‘十年尚有臭’。” 獻公一心溺愛驪姬,不相信郭偃的話,又命令史甦用蓍草佔卜。得到《觀卦》的六二爻,爻辭說︰“窺觀利女貞。” 獻公說︰“女子在家中觀察外面的情況,這是女子的正道。還有比這更吉利的嗎?” 卜偃說︰“自從開天闢地以來,先有物象,後有數理。龜甲佔卜,是看物象。蓍草佔卜,是推數理。遵從蓍草佔卜不如遵從龜甲佔卜。” 史甦說︰“禮儀上沒有兩個嫡夫人,諸侯不能再娶正妻,這就是‘觀’的含義。讓驪姬繼立為夫人,怎麼能算正呢?不正,又有什麼吉利可言?從《易經》的角度來看,也看不出吉利。” 獻公說︰“如果佔卜能決定一切,那就全是鬼神的謀略了。” 最終沒有听從史甦和卜偃的話。選定日子,祭告祖廟,立驪姬為夫人,少姬封為次妃。
史甦私下對大夫里克說︰“晉國快要滅亡了,怎麼辦?” 里克大吃一驚,問道︰“誰會讓晉國滅亡?” 史甦說︰“大概是驪戎吧?” 里克不理解他的說法。史甦說︰“從前夏桀討伐有施氏,有施氏將女子妹喜獻給夏桀。夏桀寵愛妹喜,最終夏朝滅亡。殷紂王討伐有甦氏,有甦氏將女子妲己獻給紂王。紂王寵愛妲己,最終商朝滅亡。周幽王討伐有褒國,有褒國將女子褒姒獻給幽王。幽王寵愛褒姒,西周因此滅亡。如今晉國討伐驪戎,得到了驪戎的女子,還對她寵愛有加,晉國能不滅亡嗎?” 恰好太卜郭偃也來了,里克講述了史甦的話。郭偃說︰“晉國只會發生內亂罷了,還不至于滅亡。從前唐叔受封的時候,佔卜說︰‘治理諸夏,再造王國。’晉國的基業正在壯大,怎麼會有滅亡的憂患呢?” 里克問︰“如果發生內亂,會在什麼時候?” 郭偃說︰“善惡的報應,不會超過十年。十,是數字的盈滿之數。” 里克將這些話記錄在竹簡上。
再說獻公寵愛驪姬,想要立她的兒子奚齊為繼承人。一天,獻公跟驪姬說起這件事。驪姬心里十分樂意。但因為申生已經被立為世子,無緣無故變更,恐怕群臣不服,必然會勸諫阻止。而且重耳、夷吾與申生相互友愛,三位公子都在身邊,如果說了卻辦不成,反而會被他們提防,那豈不誤了大事。于是,驪姬跪下回答說︰“太子被立,諸侯無人不知。況且他賢能且沒有罪過,您如果因為我和兒子的緣故,想要廢立太子,我寧願自殺!” 獻公以為她是真心的,便不再提及此事。
獻公有兩個受寵的大夫,分別叫梁五、東關五,他們都為獻公刺探外面的事情,倚仗寵愛玩弄權勢,晉國人稱他們為 “二五”。還有一個名叫施的優伶,年輕貌美,聰明伶俐,能言善辯,獻公格外寵愛他,他出入宮禁,無人防範。驪姬于是與施私通,關系十分親密。驪姬將自己的心事告訴施,謀劃離間三位公子,慢慢施行奪取繼承權的計劃。優施為她出謀劃策︰“必須以分封疆土為名,讓三位公子遠遠地去鎮守邊疆,然後才能在朝中行事。然而,這件事又必須由外臣先開口,才顯得是忠心的謀劃。如今‘二五’掌權,夫人您如果真的用金幣結交他們,讓他們一起進言,那麼主公沒有不听從的。” 驪姬于是拿出金銀布帛交給優施,讓他分別送給 “二五”。
優施先去見梁五,說︰“君夫人希望與大夫交好,派我送上微薄的敬意。” 梁五十分驚訝,說︰“君夫人怎麼會需要我?一定有所囑托。你不說,我一定不接受。” 優施于是將驪姬的計謀全部告訴了他。梁五說︰“必須得到東關五的幫助才行。” 優施說︰“君夫人也有禮物送給他,和送給大夫您的一樣。” 于是,他們一同前往東關五的住處,三人商量妥當。
第二天,梁五向獻公進言說︰“曲沃是最初分封的地方,是先君宗廟的所在地。蒲和屈,靠近戎狄,是邊疆的要地。這三個城邑,不能沒有人去鎮守。宗廟所在的城邑沒有主人,百姓就沒有敬畏威嚴之心;邊疆沒有主人,戎狄就會有窺視的意圖。如果讓太子鎮守曲沃,重耳、夷吾分別鎮守蒲和屈,您在中間控制,這就如同磐石一樣安穩了。” 獻公說︰“世子可以外出嗎?” 東關五說︰“太子,是您的副手。曲沃,是國家的重要之地。除了太子,還有誰能去鎮守呢?” 獻公說︰“曲沃倒是可以。但蒲和屈是荒野之地,怎麼能防守呢?” 東關五又說︰“不修築城牆就是荒野,修築城牆就成為都邑了。” 兩人又齊聲贊美說︰“一下子增加兩個都邑,對內可以屏蔽封疆,對外可以開拓疆土,晉國從此會更加強大!” 獻公信以為真,讓世子申生居住在曲沃,鎮守宗廟所在的城邑,太傅杜原款隨行。讓重耳居住在蒲,夷吾居住在屈,鎮守邊疆。狐毛跟隨重耳去蒲,呂飴甥跟隨夷吾去屈。又讓趙夙為太子修築曲沃城,比原來更加高大寬廣,稱為新城。讓士 監督修築蒲和屈兩座城。士 用柴草和泥土草草完工。有人說︰“恐怕不堅固。” 士 笑著說︰“幾年之後,這里就會成為仇敵之地,為什麼要修築得堅固呢?” 他還為此賦詩說︰“狐裘龩O祝 還 崴 蝕櫻俊 狐裘,是尊貴之人的服飾。龩O祝 穩菰勇業難 印U餼涫 撬底鴯籩 酥詼啵 扔韉帳 ヂ酌揮蟹直稹J可J預見到驪姬必定有奪取嫡位的陰謀,所以才說出這樣的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申生和兩位公子都遠居晉國邊境。只有奚齊、卓子在國君身邊。驪姬越發獻媚取寵,來迷惑獻公的心。髯翁寫詩道︰“女色從來是禍根,驪姬寵愛獻公昏。空勞畚築疆場遠,不道干戈伏禁門。”
當時獻公新組建了上、下二軍,自己率領上軍。讓世子申生率領下軍,帶領大夫趙夙、畢萬攻打狄、霍、魏三國,將它們滅掉。把狄地賜給趙夙,魏地賜給畢萬作為采邑。太子的功勞越來越高,驪姬對他的忌恨也越發強烈,她的陰謀也更加深沉狠毒。這件事暫且放下不提。
楚國的熊艱和熊惲兄弟,雖然都是文夫人所生,但熊惲的才智超過他的兄長,深受文夫人喜愛,國人也都對他十分推崇。熊艱繼承君位後,心里忌恨弟弟熊惲,總想找機會殺掉他,以絕後患。不過,熊惲身邊有不少人為他周旋,所以熊艱一直猶豫不決。熊艱對政事很懈怠,只喜歡游獵,在位三年,沒有任何作為。熊惲察覺到與兄長之間的嫌隙已深,便私下蓄養敢死之士,趁著熊艱外出打獵時,發動襲擊將他殺死,然後以熊艱因病去世為由,告知文夫人。文夫人雖然心中懷疑,但不想把事情鬧得太明白,于是讓各位大夫擁立熊惲為君,這就是楚成王。因為熊艱未曾好好治理國家,不能算作真正的君主,所以給他的稱號是 “堵敖”,不以君王之禮安葬他。楚成王任命他的叔父王子善為令尹,王子善也就是子元。
子元自從兄長文王去世後,就有了篡奪君位的想法。他還傾慕嫂子息媯的絕世美貌,想與她私通。況且熊艱和熊惲兩個孩子年紀都小,子元自恃是長輩,根本不把他們放在眼里,只是忌憚大夫斗伯比正直無私,且足智多謀,所以不敢肆意妄為。到了周惠王十一年,斗伯比病逝,子元沒了顧忌,就在王宮旁邊大肆修建館舍,每天歌舞奏樂,企圖以此迷惑文夫人。
文夫人听到外面的樂舞聲,便問侍從︰“宮外的樂舞聲是從哪里傳來的?” 侍從回答︰“這是令尹新建的館舍傳來的。” 文夫人說︰“先君舞矛,是為了練習武藝,征討諸侯,所以各國朝貢不斷。如今楚國軍隊已經十年沒有進軍中原了。令尹不想著洗刷恥辱,卻在我這個未亡人旁邊歌舞作樂,這不是很奇怪嗎?” 侍從把文夫人的話告訴了子元。子元說︰“一個婦人都不忘中原之事,我反倒忘了;不討伐鄭國,就不算大丈夫。” 于是,他征發六百輛兵車,親自擔任中軍主帥,讓斗御疆、斗梧打著大旗作為前隊,王孫游、王孫嘉作為後隊,浩浩蕩蕩地向鄭國進發。
鄭文公听說楚國大軍壓境,急忙召集百官商議對策。堵叔說︰“楚國兵力強盛,我們難以抵擋,不如請求講和。” 師叔說︰“我們剛剛與齊國結盟,齊國一定會來救援,我們暫且堅守城池,等待齊國援軍。” 世子華年輕氣盛,請求出城背城一戰。叔詹說︰“他們三人的話,我認同師叔的建議。不過,依我看來,楚國軍隊不久就會自行撤退。” 鄭文公問︰“令尹親自率軍前來,怎麼會輕易撤退呢?” 叔詹說︰“自從楚國對外用兵以來,還從未動用過六百輛兵車。公子元一心想要取勝,不過是為了討好息夫人罷了。一心求勝的人,也必定害怕失敗。等楚軍來了,我自有辦法讓他們退兵。”
大家正在商議,諜報傳來︰“楚軍已經攻破桔𩤯暀a 臚獬牽 孟麓棵牛 砩暇鴕 虻藉郵辛恕! 堵叔說︰“楚軍已經逼近,要是講和不成,我們就逃到桐邱躲避吧。” 叔詹說︰“不用害怕!” 于是,他讓甲士埋伏在城內,大開城門,街市上百姓像往常一樣來來往往,毫無懼色。斗御疆等人率領的前隊先到,看到這樣的情景,城上又毫無動靜,心中十分疑惑。斗御疆對斗梧說︰“鄭國如此悠閑,必定有詭計,想哄我們進城。不能輕易前進,還是等令尹來了再商議。” 于是,他們在離城五里的地方扎下營寨。
不一會兒,子元的大軍也到了,斗御疆等人把城中的情況稟報給子元。子元親自登上高處眺望鄭城,只見城中旌旗整齊,甲士林立。看了一會兒,他感嘆道︰“鄭國有‘三良’在,他們的謀略難以捉摸!萬一失利,我有什麼臉面去見文夫人呢?還是再探听一下虛實,才能攻城。” 第二天,後隊的王孫游派人來報告︰“諜報說齊侯會同宋、魯兩國諸侯,親自率領大軍前來救援鄭國。斗將軍等人不敢貿然前進,特來等候軍令,準備迎敵。” 子元大驚,對眾將說︰“諸侯要是截斷我們的退路,我們就會腹背受敵,必定遭受損失。我們已經打到鄭國的逵市,可以說是大獲全勝了。” 于是,他暗中傳令,讓士兵口中餃枚,馬匹摘掉鈴鐺,連夜拔營起寨。為了防止鄭軍追趕,他命令不要拆除營帳,仍然豎起大旗,迷惑鄭國人。大軍悄悄撤出鄭國邊境後,才開始鳴鐘擊鼓,唱著凱歌返回楚國。子元先派人向文夫人報告︰“令尹大獲全勝回來了!” 文夫人說︰“令尹要是能殲滅敵軍,建立戰功,應該向國人宣告,彰顯賞罰分明,再祭告太廟,安慰先王的在天之靈。這和我這個未亡人有什麼關系呢?” 子元听後,十分慚愧。楚王熊惲听說子元不戰而回,從此對他有了不滿之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鄭叔詹親自督促軍士巡城,徹夜未眠。天亮後,他望見楚軍的營帳,指著說︰“這是空營,楚軍已經逃走了。” 眾人還不相信,問︰“您怎麼知道?” 叔詹說︰“營帳是大將居住的地方,本應擊鉦警戒,軍聲震動。現在卻看到群鳥在上空棲息鳴叫,所以知道這是空營。我估計諸侯的救兵必定會來,楚軍先得到消息,所以逃走了!” 沒過多久,諜報傳來︰“諸侯的救兵果然到了,還沒到鄭國邊境,听說楚軍已經離開,就各自撤回本國了。” 眾人這才佩服叔詹的智慧。鄭國派使者去感謝齊侯救援的功勞。從此,鄭國對齊國心服口服,不敢再有二心。
再說子元,自從討伐鄭國無功而返,心里很不安,篡權的想法更加急迫。他想先與文夫人通好,然後再行動。恰好文夫人有點小病,子元就假稱請安,來到王宮。隨後,他把臥具搬到宮中,一連三天都不出來。數百名家兵環繞在宮外。大夫斗廉听說後,闖進王宮,徑直來到子元的臥榻前。只見子元正在對著鏡子整理鬢發,斗廉責備他說︰“這里豈是臣子梳洗的地方?令尹應該趕緊離開!” 子元說︰“這是我家的宮室,與你這個射師有什麼關系?” 斗廉說︰“王侯尊貴,即使是弟兄也不能隨意出入。令尹雖然是君王的弟弟,也是臣子。臣子經過宮闕要下車,經過宗廟要快走,在地上咳嗽吐痰都是不敬的行為,何況是在宮中居住呢?況且寡夫人就在附近,男女有別,令尹難道沒听說過嗎?” 子元大怒,說︰“楚國的政事都在我的掌控之中,你怎麼敢多嘴!” 他命令左右把斗廉的手銬起來,囚禁在廊下,不讓他出宮。
文夫人派侍從向斗伯比的兒子斗谷于菟告急,讓他入宮平定禍亂。斗谷于菟秘密奏報楚王,約好斗梧、斗御疆以及自己的兒子斗班,半夜率領甲士包圍王宮,對那些家兵一頓亂砍,眾人紛紛驚散。子元正抱著宮女醉臥,從夢中驚醒,手持寶劍沖了出來。正好遇到斗班,斗班也持劍而入。子元大喝︰“作亂的竟然是你這個小子!” 斗班說︰“我不是作亂,是來誅殺作亂之人的。” 兩人就在宮中打了起來。沒幾個回合,斗御疆、斗梧也趕到了。子元知道自己難以取勝,奪門想逃,被斗班一劍砍下頭來。斗谷于菟讓人打開斗廉的手銬,把他放了出來,然後一起到文夫人的寢室外面,叩頭請安後才退下。第二天早上,楚成王熊惲臨朝,百官朝見完畢,楚王下令滅掉子元的家族,在大街上張榜公布他的罪狀。髯翁在評論公子元企圖迷惑文夫人這件事時,寫詩道︰“堪嗟色膽大于身,不論尊兮不論親。莫怪狂且輕動念,楚夫人是息夫人。”
斗谷于菟的祖父叫斗若敖,他娶了鄖子的女兒,生下斗伯比。若敖去世時,斗伯比還年幼,就跟隨母親住在鄖國,經常出入鄖國宮中,鄖夫人像疼愛自己的兒子一樣疼愛他。鄖夫人有個女兒,與斗伯比是表兄妹,從小就在宮中一起玩耍,長大後也沒有避諱,兩人漸漸產生了私情。鄖女懷了孕,鄖夫人這才發覺,于是禁止斗伯比入宮,讓女兒假稱生病,獨居一室。到了分娩的時候,鄖女產下一個兒子,鄖夫人悄悄讓侍從用衣服包裹好嬰兒,帶出宮外,扔到夢澤之中。她想瞞著鄖子,也不想張揚女兒的丑事。斗伯比羞愧不已,和母親回到楚國去了。
當時,鄖子正好去夢澤打獵,看到澤中有一只猛虎蹲在那里,便讓左右放箭,箭都落在旁邊,一支也沒射中,那只老虎卻一動不動。鄖子心生疑惑,派人到澤中查看。回報說︰“老虎正抱著一個嬰兒喂奶,見到人也不躲避。” 鄖子說︰“這是神物,不可驚動它。” 打獵結束後,鄖子回到家中,對夫人說︰“我剛才在夢澤看到一件奇事。” 夫人問︰“什麼事?” 鄖子就把老虎給嬰兒喂奶的事情講述了一遍。夫人說︰“夫君有所不知,這個嬰兒是我讓人扔掉的!” 鄖子驚訝地說︰“夫人怎麼會有這個嬰兒,還把他扔掉呢?” 夫人說︰“夫君不要怪罪。這個孩子實際上是我女兒和斗伯比所生。我擔心玷污女兒的名聲,所以讓侍從把他扔到夢澤。我听說姜�踩了巨人的腳印後懷孕生子,把孩子扔在冰上,飛鳥用翅膀為他覆蓋,姜�認為這是神意,就收養了他,給他取名為棄,後來棄做了後稷,成為周朝的祖先。這個孩子既然有老虎喂奶的奇異之事,將來必定是大貴人。” 鄖子听從了夫人的話,派人把孩子抱回來,讓女兒撫養。過了一年,鄖子把女兒送到楚國,與斗伯比成親。
楚地的方言,把 “乳” 叫做 “谷”,把 “虎” 叫做 “于菟”。取 “乳虎” 的意思,給這個孩子取名為谷于菟,表字子文。如今雲夢縣有于菟鄉,就是子文出生的地方。谷于菟長大後,具備安民治國的才能,擁有經天緯地的謀略。他的父親斗伯比在楚國擔任大夫。斗伯比死後,谷于菟繼承大夫之位。子元死後,令尹的職位空缺。楚王想用斗廉,斗廉推辭說︰“如今與楚國為敵的是齊國。齊國任用管仲、寧戚,國家富足,兵力強盛。我的才能顯然比不上管仲、寧戚。大王要是想改革楚國的政事,與中原抗衡,非得斗谷于菟不可。” 百官也齊聲保奏︰“必須是這個人,才能勝任令尹之職。” 楚王批準了奏請,于是任命斗谷于菟為令尹。楚王說︰“齊國任用管仲,稱他為仲父。如今谷于菟在楚國地位尊崇,也應該有個尊稱。” 于是,大家都稱他為子文,而不直呼其名。這一年是周惠王十三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子文擔任令尹後,提出︰“國家的禍患,都是由于君主弱小、臣子強大導致的。凡是百官的采邑,都要拿出一半還給公家。” 子文率先在斗氏家族實行,其他人不敢不從。又因為郢城地處南方,靠近湘潭,北面依靠漢江,是形勝之地,于是把都城從丹陽遷到郢城。子文訓練軍隊,選拔賢能之士。他認為公族屈完賢能,就讓他擔任大夫;族人斗章有才能且有智謀,就讓他和其他斗氏族人共同治理軍隊。任命自己的兒子斗班為申公。楚國由此得到很好的治理。
齊桓公听說楚王任用賢能,圖謀治理國家,擔心楚國在中原與齊國爭勝,就想發動諸侯的軍隊討伐楚國。他詢問管仲的意見,管仲回答說︰“楚國在南海稱王,地域廣闊,兵力強盛,周天子都無法控制。如今又任用子文執政,國內四方安寧,不能靠武力使它屈服。況且您剛剛得到諸侯的擁護,要是沒有存亡興滅的大德,深入民心,恐怕諸侯的軍隊不會為我們所用。現在應當進一步擴大威望和德行,等待時機再行動,才能確保萬無一失。” 桓公說︰“自我的先君為九代之前的仇恨報仇,滅掉紀國,佔有了紀國的土地。鄣國是紀國的附庸,至今還沒有歸服,我想一並滅掉它,怎麼樣?” 管仲說︰“鄣國雖然是小國,但它的祖先也是太公的支孫,與齊國同姓。滅掉同姓國家,不合道義。您可以命令王子成父率領大軍巡視紀城,做出要討伐的樣子。鄣國必定會因為害怕而來投降。這樣既沒有滅掉親人的惡名,又能得到土地的實際利益。” 桓公采用了這個策略,鄣國國君果然因為害怕而請求投降。桓公說︰“仲父的謀略,真是百發百中!”
君臣正在商議國事,忽然有近臣來報告︰“燕國遭到山戎的進攻,特意派人來求救。” 管仲說︰“您想要討伐楚國,必須先平定山戎。山戎的禍患消除了,才能專心對付南方。” 究竟桓公怎樣征服山戎,且听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