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白話合集

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觀燈 玄英洞唐僧供狀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清風隨竹影 本章︰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觀燈 玄英洞唐僧供狀

    話說唐僧師徒四人離開了玉華城,一路上平平穩穩,真可謂身處極樂之鄉。走了五六天的路程,又看到一座城池。唐僧問行者︰“這又是個什麼地方?” 行者回答︰“是座城池。不過城牆上有旗桿卻沒有旗幟,不清楚這是什麼地方,等走近了再打听。” 等到了東關廂,只見兩邊茶坊酒肆熱鬧非凡,米市油房生意興隆。街道上有幾個閑來無事四處閑逛的年輕人,看到八戒長嘴大耳,沙僧面色黝黑,孫行者眼楮發紅,都紛紛圍攏過來爭著觀看,只是不敢靠近詢問。唐僧心里捏著一把汗,生怕他們惹出什麼禍事。又走過幾條街巷,還沒到城中心,忽然看到一座山門,門上寫著 “慈雲寺” 三個字。唐僧說︰“我們進去稍微歇一歇馬,化頓齋飯如何?” 行者說︰“好啊!好啊!” 師徒四人便一起走進了寺廟。只見寺內︰

    珍樓壯麗宏偉,寶座莊重威嚴。佛閣高聳入雲,僧房在月色中顯得格外幽靜。紅色的霞光縹緲環繞,佛塔挺立其間,綠樹成蔭,輪藏殿清幽寂靜。這里仿若真正的淨土,又似虛幻的龍宮,大雄寶殿上紫雲籠罩。兩邊的走廊里不斷有閑人游玩,一座高塔常常有游客攀登。香爐中的香火時刻燃燒著,佛台上的燈花夜夜閃爍。忽然,從方丈室傳來金鐘的音韻,應和著僧人們高聲誦經的聲音。

    師徒四人正在觀看,這時從走廊下走出一個和尚,向唐僧行禮道︰“老師從哪里來?” 唐僧回答︰“弟子是從中華唐朝而來。” 那和尚听了,立刻倒身下拜,慌得唐僧連忙將他扶起,問道︰“院主為何行此大禮?” 和尚雙手合十說道︰“我們這里向善的人,平日里看經念佛,都希望能修到來生托生在中華大地。剛才看到老師您風采不凡,衣著講究,想必是前世修行積累,才得以享受這般福分,所以立刻下拜。” 唐僧笑著說︰“過獎了!過獎了!我不過是個四處雲游的行腳僧,哪有什麼福分!要是院主能在這里悠閑自在地清修,那才是真正的享福呢。” 那和尚帶著唐僧走進正殿,參拜了佛像。唐僧這才招呼︰“徒弟們過來吧。” 原來行者三人,自從看到那和尚與師父交談,就都背過臉去,牽著馬,守著行李,站在一旁,那和尚也沒太在意他們。忽然听到唐僧喊 “徒弟”,他們三人才轉過身來。那和尚見了,驚慌地叫道︰“哎呀!您的高徒怎麼長得這般丑陋?” 唐僧說︰“他們雖然模樣丑陋,但卻很有法力。我一路上多虧他們保護。”

    正說著,里面又走出幾個和尚行禮。先進來的那個和尚對後面的和尚說︰“這位老師是從中華大唐來的。那三位是他的高徒。” 眾僧既高興又有些害怕,問道︰“老師,您從中華大國來到這里,有什麼事呢?” 唐僧說︰“我奉唐王聖旨,前往靈山拜佛求經。路過寶地,特意來到貴寺,一來想問一下這是什麼地方,二來化頓齋飯,然後就繼續趕路。” 眾僧人听了,個個歡喜,又邀請他們進入方丈室。方丈室里還有幾個正在為人家做齋事的和尚,先進去的那個和尚又喊道︰“你們都來看看中華來的人物。原來中華之人,有俊美的,也有丑陋的。俊美的簡直難以描繪,丑陋的卻十分奇特。” 眾多僧人和齋主都過來相見。見過禮後,各自坐下。喝過茶,唐僧問道︰“請問貴處是什麼地名?” 眾僧回答︰“我們這里是天竺國外郡,叫做金平府。” 唐僧又問︰“從貴府到靈山還有多遠?” 眾僧說︰“從這里到國都有兩千里,這是我們走過的路程。再往西到靈山,我們沒走過,不知道還有多遠,不敢亂說。” 唐僧表示感謝。

    不一會兒,齋飯擺好了。吃完齋飯,唐僧準備出發,卻被眾僧和齋主熱情挽留︰“老師您多住一兩天吧,過了元宵佳節再走也不遲。” 唐僧驚訝地問道︰“我在趕路途中,只知道有山有水,擔心遇到妖怪惡魔,把時間都耽誤了,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元宵佳節?” 眾僧笑著說︰“老師一心拜佛,參悟禪機,所以沒把這節日放在心上。今天是正月十三,晚上就開始試燈。後天十五是上元節。一直到十八九,才結束燈節。我們這里的人喜歡熱鬧,本府太守老爺又愛民如子,各個地方都高高掛起燈火,整夜笙簫不斷。還有一座‘金燈橋’,是上古流傳下來的,至今依舊繁華熱鬧。老爺們多住幾天,我們這荒山還是招待得起的。” 唐僧無奈,只好都留了下來。當晚,只听到佛殿上鐘鼓喧天,原來是街坊的信眾們前來送燈獻佛。唐僧等人都走出方丈室看燈,之後各自回房休息。

    第二天,寺里的僧人又獻上齋飯。吃完後,師徒四人一起到後園散步游玩。這里果然是個好地方。正是︰

    正值正月,新春來臨。園林幽靜雅致,景色美麗迷人。四季的花木爭奇斗艷,連綿的山巒層巒疊翠。芳草在台階前開始萌發,老梅枝上散發著清香。桃花嫣紅鮮嫩,柳色嫩綠清新。金谷園的富麗堂皇不必夸贊,輞川圖的高雅意境也暫且不提。一條溪流潺潺流淌,野鴨在水中出沒無常;千竿翠竹隨風搖曳,引得墨客們詩興大發。芍藥花、牡丹花、紫薇花、含笑花,剛剛甦醒;山茶花、紅梅花、迎春花、瑞香花,早已嬌艷盛開。背陰的山崖上積雪還未消融,遠處的樹林中已飄起帶著春意的煙霧。又見那小鹿在池邊映照身影,仙鶴在松下聆听琴音。東邊有幾座房舍,西邊有幾處亭子,可供客人留宿;南邊有幾間殿堂,北邊有幾座佛塔,僧人在此安心參禪。花卉叢中,有一兩座養性樓,飛檐斗拱;山水之間,有三四處煉魔室,窗明幾淨。這里真是天然的隱居勝地,又何須到別處尋覓蓬萊仙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師徒們游玩了一天,到了晚上,佛殿上掌起了燈,他們又都去看燈游玩。只見︰

    如同瑪瑙般的花城,似琉璃般的仙洞,還有水晶、雲母裝飾的諸多宮殿︰仿佛層層錦繡,又似疊疊玲瓏。星橋的影子在天地間晃動,幾株火樹閃爍著紅色的光芒。六條街道上簫鼓齊鳴,千家萬戶明月高懸,到處彌漫著芬芳的香氣。幾處鰲峰高高聳立,有魚龍出海,鸞鳳騰空的景象。燈光與月色相互輝映,一片祥和融洽。穿著華麗的人群中,人人都陶醉在笙歌之中,車馬聲轟轟作響︰看不盡如花似玉的美貌佳人,風流瀟灑的豪杰之士,好景美不勝收。

    眾人在本寺看完燈後,又到東門廂的各條街上游玩。到了二更時分,才回到寺里休息。

    第三天,唐僧對眾僧說︰“弟子原本就有掃塔的心願,趁著今天上元佳節,請院主打開塔門,讓弟子了卻這個心願。” 眾僧隨即打開了塔門。沙僧取來袈裟,跟隨唐僧。到了第一層,唐僧就披上袈裟,拜佛祈禱完畢,便拿起笤帚掃了一層,然後脫下袈裟交給沙僧。接著掃第二層,一層一層地一直掃到塔頂。那塔上每層都有佛像,處處都有窗戶,每掃完一層,唐僧都要觀賞贊美一番。等掃完下來,天已經黑了,各處又都點上了燈火。

    這天晚上正是正月十五元宵佳節,眾僧說︰“老師父,前晚我們只在荒山和關廂看燈,今晚是正節,進城去看看金燈怎麼樣?” 唐僧欣然同意,帶著行者三人以及本寺的眾多僧人進城看燈。正是︰

    三五良宵的佳節,上元的春色宜人。花燈高掛在鬧市,人們齊聲唱著太平歌。又見那六街三市燈火通明,半空中一輪明月剛剛升起。那月亮如同馮夷推動的銀盤,這花燈好似仙女織成的鋪地錦。燈映照著月,增添了一倍的光輝;月照著燈,更加燦爛奪目。看不盡那鐵鎖星橋,賞不完那燈花火樹。雪花燈、梅花燈,如同春冰剪碎;繡屏燈、畫屏燈,五彩斑斕。核桃燈、荷花燈,高高掛在燈樓之上;青獅燈、白象燈,穩穩架在燈架之上。蝦兒燈、鱉兒燈,在棚前舞動;羊兒燈、兔兒燈,在檐下生輝。鷹兒燈、鳳兒燈,相互連接;虎兒燈、馬兒燈,一同前行。仙鶴燈、白鹿燈,壽星騎坐其上;金魚燈、長鯨燈,李白仿佛高乘其中。鰲山燈,呈現出神仙聚會的景象;走馬燈,展示著武將交鋒的畫面。萬千家燈火輝煌的樓台,十數里煙霧彌漫的世界。那邊,索瑯瑯的玉飛馳而來;這邊,轂轆轆的香車緩緩駛過。看那紅妝樓上,美女們倚著欄桿,隔著簾子,並肩攜手,盡情享受歡樂;綠水橋邊,游人喧鬧,簇擁在一起,醉意朦朧,笑容滿面,盡情嬉戲。滿城中簫鼓喧鬧,整夜笙歌不斷。

    有詩為證︰

    錦繡場中唱彩蓮,太平境內簇人煙。

    燈明月皎元宵夜,雨順風調大有年。

    此時正值京城解除宵禁,到處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有跳舞的,踩高蹺的,裝扮成鬼怪的,騎著大象的,這里一群,那里一簇,看都看不過來。他們剛走到金燈橋上,唐僧與眾僧走近一看,原來是三盞金燈。那燈有缸口那麼大,上面照著玲瓏剔透的兩層樓閣,都是用細金絲編織而成,里面托著琉璃薄片,燈光閃耀,照亮了月色,燈油香氣撲鼻。唐僧回頭問眾僧︰“這燈用的是什麼油?怎麼這麼香?” 眾僧回答︰“老師有所不知。我們這府後面有個縣,叫𠤖天縣。縣城方圓二百四十里。每年編造差役徭役,共有二百四十家燈油大戶。府縣的其他各項差役徭役還好說,只有這燈油大戶的差事特別繁重︰每家當一年,要花費二百多兩銀子。這油可不是普通的油,而是酥合香油。這種油每一兩價值銀子二兩,每一斤價值三十二兩銀子。三盞燈,每缸有五百斤,三缸一共一千五百斤,總共需要銀子四萬八千兩。還有其他各種雜項費用,加起來將近五萬多兩,卻只能點三個晚上。” 行者問︰“這麼多油,三個晚上怎麼能點得完?” 眾僧說︰“這缸里每缸有四十九個大燈芯,都是用燈草扎成的把,裹著絲綿,有雞蛋那麼粗;只點過今晚,等佛爺現身,明天晚上油就沒了,燈也就暗了。” 八戒在一旁笑著說︰“想必是佛爺把油都收走了。” 眾僧說︰“正是這樣的說法。滿城里的人,從古至今,都是這麼傳說的。只要油干了,人們都說佛祖收了燈,自然就會五谷豐登;要是有一年油沒干,那就會年成荒旱,風雨失調。所以家家戶戶都願意供奉這燈油。”

    正說著,只听到半空中呼呼的風聲響起,嚇得看燈的人都紛紛四散奔逃。那些和尚也站不穩腳跟,說道︰“老師回去吧,起風了,是佛爺降祥來這里看燈了。” 唐僧問︰“怎麼知道是佛來看燈?” 眾僧說︰“年年都是這樣,不到三更,就會有風來。大家都知道這是諸佛降祥,所以人們都會回避。” 唐僧說︰“我本就是一心思念佛、念誦佛、禮拜佛的人,如今遇到這麼好的景致,又真有諸佛降臨,在這里拜拜,那該多好。” 眾僧再三勸說,唐僧也不肯回去。不一會兒,風中果然出現了三位佛身,朝著金燈飛來。慌得唐僧趕緊跑上橋頂,倒身下拜。行者急忙把他拉起來,說道︰“師父,這不是好人,肯定是妖邪!” 話還沒說完,只見燈光昏暗下來,呼的一聲,那三個 “佛” 把唐僧抱起來,駕著風飛走了。哎呀!不知道是哪座山、哪個洞的真妖怪,多年來假扮佛祖來看金燈。嚇得八戒在兩邊四處尋找,沙僧也在左右大聲呼喊。行者叫道︰“兄弟!別在這里喊了。師父樂極生悲,已經被妖精抓走了!” 那幾個和尚害怕地問︰“爺爺,怎麼知道是妖精抓走了?” 行者笑著說︰“原來你們這些凡人,多年來都沒看出來,被妖邪迷惑了,還以為真是佛降祥,接受這燈油供奉。剛才風刮來的時候,出現佛身的就是三個妖精。我師父也沒認出來,一上橋頂就拜,結果被他們弄暗燈光,用器皿裝了油,連我師父一起抓走了。我稍微走慢了一點,所以他們三個就化風逃走了。” 沙僧問︰“師兄,那現在怎麼辦?” 行者說︰“別猶豫了。你們兩個和眾僧回寺里,看守好馬匹和行李,等老孫趁著這股風去追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好大聖,迅速縱筋斗雲,升上半空,聞著那股腥風的氣息,朝著東北方向徑直追去。一直追到天亮,忽然間風停了,只見眼前出現一座大山,山勢極為險峻,巍峨高聳。好一座大山啊︰

    山巒層層疊疊,丘壑連綿不斷,清泉曲折蜿蜒。藤蘿懸掛在陡峭的石壁上,松柏挺立在空曠的山岩間。仙鶴在晨霧中鳴叫,大雁在曉雲里啼叫。山峰像排列的戟一樣巍峨矗立,岩石突兀嶙峋,仿佛堆砌的磐石。山頂高聳入雲,高達萬仞,岡嶺曲折回環,綿延千灣。野花和佳木隨著春天的到來而綻放,杜鵑和黃鶯應和著時節而歡唱。山勢雄偉壯觀,又著實險峻,怪石嶙峋,道路崎嶇艱難。大聖在這里停留觀賞了許久,四周寂靜無聲,只能听到虎豹的鼾聲。香獐和白鹿來來往往,玉兔和青狼去而復返。深澗中的水流奔騰千萬里,湍急的漩渦沖擊著石頭,發出潺潺的聲響。

    大聖在山崖上,正四處尋找路徑,只見四個人趕著三只羊,從西坡下齊聲吆喝︰“開泰。” 大聖閃動火眼金楮,仔細一看,認出他們是年、月、日、時四值功曹使者,隱去真身,化作這般模樣而來。

    大聖立刻抽出鐵棒,晃了一晃,鐵棒變得有碗口粗細,一丈二長短,他跳下崖來,大聲喝道︰“你們都藏頭縮頸地往哪里跑!” 四值功曹見他識破了行蹤,嚇得趕忙喝散三只羊,現出本相,閃到路旁行禮道︰“大聖,恕罪!恕罪!” 行者說道︰“這一陣子也沒怎麼用到你們,你們見老孫我行事寬松,就一個個都懈怠了,連來見我一面都不來,這是怎麼回事!你們不在暗中保護我師父,都跑到哪里去了?” 功曹說︰“你師父放松了禪定之心,在金平府慈雲寺貪圖歡樂,所以樂極生悲,如今被妖邪捉去了。不過他身邊有護法伽藍保護著。我們知道大聖連夜追尋,擔心大聖不熟悉山林路徑,特地來傳報消息。” 行者問︰“你們既然來傳報,為什麼要隱姓埋名,趕著三只羊,還吆吆喝喝的?” 功曹解釋道︰“設這三只羊,是應‘三陽開泰’這句話,以此破解你師父所遭遇的困境。” 行者氣呼呼地想要動手打他們,听他們這麼一說,便饒過了他們,收起鐵棒,轉怒為喜道︰“這座山,是不是妖精所在之處?” 功曹回答︰“正是,正是。此山名叫青龍山,山里有個洞,叫玄英洞。洞中有三個妖精︰大的叫闢寒大王,第二個叫闢暑大王,第三個叫闢塵大王。這幾個妖精在這里已經有千年了,他們從小就愛吃酥合香油。當年修煉成精,來到這里假扮佛像,哄騙了金平府的官員和百姓,讓他們設立金燈,燈油用的就是酥合香油。他們每年到正月十五就變作佛像來收取燈油,今年見到你師父,認出他是聖僧,就把你師父也抓到洞里去了,過不了多久就要割下你師父的肉,用酥合香油煎著吃。你得趕緊想辦法去救援。”

    行者听了,喝退四值功曹,轉過山崖,尋找妖精的洞府。沒走幾里路,就看見澗邊有一處石崖,崖下有一座石屋,屋前有兩扇石門,半開半掩著。門旁立著一塊石碣,上面寫著六個字︰“青龍山玄英洞”。行者不敢貿然進去,站定腳步,大聲喊道︰“妖怪!快把我師父送出來!” 只听里面 “呼啦” 一聲,大門大開,跑出一群牛頭精,呆頭呆腦地問道︰“你是誰?竟敢在這里叫嚷!” 行者說︰“我本是東土大唐去西天取經的聖僧唐三藏的大徒弟。路過金平府觀燈,我師父被你們家魔頭抓來了,快趁早送還,饒你們性命!要是不然,我就掀翻你們的巢穴,讓你們這群妖精都化為膿血!”

    那些小妖听了,急忙跑進去報告︰“大王!禍事了!禍事了!” 此時,三個老妖正把唐僧帶到洞的深處,根本不問青紅皂白,就吩咐小妖把唐僧的衣服剝了,打來山澗中的清水洗淨,打算把他細細切碎,用酥合香油煎著吃。忽然听到 “禍事” 的報告,大吃一驚,忙問是什麼原因。小妖說︰“大門前有一個毛臉雷公嘴的和尚叫嚷著︰大王抓了他師父,讓趕緊送出去,饒我們性命;不然,就要掀翻我們的巢穴,讓我們都化為膿血!” 老妖听了,個個心驚,說道︰“才抓了這家伙,還沒問他姓名來歷。小的們,先把衣服給他穿上,帶過來審問一下,看看他到底是什麼人,從哪里來的。” 眾妖一擁而上,解開唐僧身上的繩索,給他穿上衣服,推到妖王面前。唐僧嚇得戰戰兢兢,跪在地上,只是求饒︰“大王饒命!饒命!” 三個妖精異口同聲地問︰“你是從哪里來的和尚?為什麼見到佛像不躲避,卻沖撞了我的雲路?” 唐僧磕頭說道︰“貧僧是東土大唐皇帝派來的,前往天竺國大雷音寺拜佛祖取經。因為到金平府慈雲寺化齋,承蒙寺里僧人挽留,過元宵看燈。正在金燈橋上,看見大王顯現佛像,貧僧肉眼凡胎,見佛就拜,所以沖撞了大王的雲路。” 妖精又問︰“你們從東土到這里,路途遙遠,你們一行共有幾個人,都叫什麼名字,快如實招來,我饒你性命。” 唐僧說︰“貧僧俗名陳玄奘,自幼在金山寺出家為僧。後來承蒙唐皇敕賜,在長安洪福寺擔任僧官。又因為魏征丞相夢斬涇河老龍,唐王游地府,回到陽間後,開設水陸大會超度陰魂,唐王又選中貧僧作為法會壇主,主持法事。有幸觀世音菩薩出現,指點貧僧,說西天大雷音寺有三藏真經,可以超度亡者升天,派貧僧前來求取,因此賜號三藏,貧僧便以唐為姓,所以人們都叫我唐三藏。我有三個徒弟,大徒弟姓孫,名悟空,法號行者,他本是齊天大聖,如今皈依正道。” 群妖听到這個名字,吃了一驚,問道︰“這個齊天大聖,是不是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那個?” 唐僧說︰“正是,正是。二徒弟姓豬,名悟能,法號八戒,他是天蓬大元帥轉世。三徒弟姓沙,名悟淨,法號和尚,他是卷簾大將下凡。” 三個妖王听了,個個心驚,說道︰“幸好還沒吃他。小的們,先把唐僧用鐵鏈鎖在後面,等把他三個徒弟抓來一起吃。” 于是點了一群山牛精、水牛精、黃牛精,各自拿著兵器走出門,吹響號頭,搖旗擂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三個妖王披掛整齊,都來到洞外喝道︰“是什麼人敢在我這里叫嚷!” 行者閃到石崖上,仔細觀察。只見那些妖精長得︰

    面容色彩斑斕,眼楮圓睜,頭上兩只角崢嶸突出。耳朵尖尖的有四只,靈竅閃爍著光芒。全身的花紋如同彩繪,錦繡般的毛發光彩照人。第一個,頭頂狐裘花帽,臉上的絨毛冒著熱氣;第二個,身上披著輕紗,仿佛燃燒著烈焰,四蹄晶瑩如玉;第三個,聲如洪鐘,吼聲如雷,獠牙尖利得像銀針。個個勇猛無比,手持三種兵器︰一個拿著鉞斧,一個揮舞大刀;再看第三個,肩上橫擔著一根扦撻藤。

    又見那些七長八短、七肥八瘦的大大小小妖精,全都是牛頭鬼怪,各自拿著槍棒。有三面大旗,旗上清楚地寫著 “闢寒大王”“闢暑大王”“闢塵大王”。孫行者看了一會兒,忍耐不住,上前高聲叫道︰“你們這些潑賊怪!認得老孫我嗎?” 那妖喝道︰“你就是那個大鬧天宮的孫悟空?真是‘聞名不如見面,見面羞煞天神’!你原來是這麼個小猢猻,還敢說大話!” 行者大怒,罵道︰“我看你這個偷燈油的賊!油嘴滑舌的妖怪,別廢話,快把我師父還來!” 說著,趕上前去,掄起鐵棒就打。那三個老妖,舉起三種兵器,急忙招架迎戰。這一場在山凹中的戰斗真是激烈︰

    鉞斧、鋼刀、扦撻藤齊出,猴王一根鐵棒勇敢相迎。闢寒、闢暑、闢塵三個妖怪,認得齊天大聖的威名。鐵棒揮動,令神鬼懼怕,斧劈刀砍,寒光亂飛。好一個混元有法的真空之像!抵住了三個妖怪假扮的佛形。那三個偷油潤鼻的妖怪今年犯了錯,一心要捉拿欽差大唐的僧人。這個因為師父不懼山路遙遠,那個為了滿足口腹之欲常年設燈騙取燈油。只听見刀斧踫撞的乒乓聲,只聞到鐵棒揮舞的呼呼聲。雙方你沖我撞,三人圍攻一人,又各自施展本領,相互架擋遮攔。這一場戰斗從白天一直打到天色將晚,也不知道誰輸誰贏。

    孫行者一根鐵棒與那三個妖魔大戰了一百五十回合,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勝負還未分曉。只見闢塵大王把扦撻藤一閃,跳過陣前,將手中的旗搖了一搖,那伙牛頭怪立刻簇擁上前,把行者圍在中間,各自揮舞兵器,亂打過來。行者見形勢不妙,“呼啦” 一下縱起筋斗雲,敗陣而逃。那妖也不追趕,召回群妖,安排了些晚飯,眾妖各自吃了,也讓小妖送了一碗給唐僧,只等抓住孫行者等人,再對唐僧下手。唐僧一來長期吃素,二來滿心愁苦,哭哭啼啼的,根本不敢沾那碗飯,暫且按下不表。

    卻說行者駕著雲回到慈雲寺,叫道︰“師弟。” 八戒和沙僧正滿心盼望,商量著對策,听到叫聲,一起出來迎接,問道︰“哥哥,你怎麼去了一天才回來?師父到底怎麼樣了?” 行者笑著說︰“昨夜我聞風追趕,到天亮時,到了一座山,卻沒找到師父。幸好四值功曹傳信說︰那山叫青龍山,山里有個玄英洞,洞里有三個妖精,分別叫闢寒大王、闢暑大王、闢塵大王。原來他們多年來在這里偷油,假扮佛像,哄騙了金平府的官員和百姓。今年踫到我們,他們不知好歹,反倒把師父也抓走了。老孫我問明了情況,吩咐功曹等人暗中保護師父,我找到洞前叫罵。那三個妖怪一起出來,模樣都像牛頭鬼。大的那個使鉞斧,第二個使大刀,第三個使藤棍。後面還跟著一群牛頭鬼怪,搖旗擂鼓,和老孫我打了一天,打成了平手。後來那妖王搖動旗幟,小妖們都圍了上來,我見天色晚了,恐怕難以取勝,所以就駕著筋斗雲回來了。” 八戒說︰“那里該不會是酆都城的鬼王在搗亂吧。” 沙僧問︰“你怎麼就猜是酆都城呢?” 八戒笑著說︰“哥哥說那些是牛頭鬼怪,所以我才這麼猜。” 行者說︰“不是!不是!依老孫我看,那些妖怪是三只犀牛修煉成的精。” 八戒說︰“要是犀牛,等抓住它們,鋸下它們的角,倒能值好幾兩銀子呢!”

    正說著,眾僧問道︰“孫老爺,您吃晚飯嗎?” 行者說︰“隨便吃點也行,不吃也沒關系。” 眾僧說︰“老爺征戰了一天,怎麼會不餓呢?” 行者笑著說︰“這一天哪里就會餓了!老孫我曾經五百年不吃東西呢!” 眾僧不知道這是真的,只當他是說笑。不一會兒,齋飯端來了,行者也吃了一些,說︰“先收拾睡覺吧,明天我們一起去和妖精戰斗,抓住妖王,這樣才能救師父。” 沙僧在一旁說︰“哥哥,你說的什麼話!常言說得好︰‘停留長智。’那妖精要是今晚不睡覺,把師父害了,可怎麼辦?不如現在就去,打他們個措手不及,這樣才好救師父。再晚一點,恐怕就來不及了。” 八戒听了,抖擻精神,威風凜凜地說︰“沙兄弟說得對!我們都趁著這月光去降魔!” 行者听從了他們的建議,立刻吩咐寺里的僧人看守好行李和馬匹,說︰“等我們把妖精抓住,向本府刺史證明他們是假佛,免去燈油供奉,讓全縣的百姓都能擺脫困苦,這不是很好嗎?” 眾僧答應下來,不停地稱謝。于是,他們三個縱身駕起祥雲,出城而去。正是︰懶散無拘禪性亂,災危有分道心蒙。畢竟不知道這次前去勝負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古典白話合集》,方便以後閱讀古典白話合集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觀燈 玄英洞唐僧供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古典白話合集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觀燈 玄英洞唐僧供狀並對古典白話合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