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白話合集

第六十四回 荊棘嶺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談詩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清風隨竹影 本章︰第六十四回 荊棘嶺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談詩

    話說祭賽國國王對唐三藏師徒擒獲妖怪、找回寶貝的恩情感激不已,所贈送的金銀玉器,師徒四人分毫未取。國王便吩咐當駕官,依照師徒四人平常所穿的衣服樣式,各做了兩套,鞋襪也各做兩雙,絛環各做兩條,另外還準備了烘炒的干糧,倒換了通關文牒。隨後,大排鑾駕,帶著文武百官、滿城百姓以及伏龍寺的僧人,敲鑼打鼓地送師徒四人出城。大約送出二十里後,國王先告辭回去。眾人又接著送了二十里才折返。伏龍寺的僧人則送了五六十里還不肯回去,有的甚至想一同前往西天,有的想要留下來修行服侍。行者見他們都不願回去,便施展手段,拔下三四十根毫毛,吹了一口仙氣,喊道︰“變!” 毫毛瞬間都變成了斑斕猛虎,攔住了前路,咆哮跳躍。眾僧這才心生畏懼,不敢再往前。大聖這才帶著師父騎馬離去。沒過多久,就走得遠了。眾僧人放聲大哭,紛紛呼喊︰“有恩有義的老爺啊!我們沒緣分,你們不肯度化我們!”

    暫且不說眾僧啼哭。且說師徒四人走上大路,行者收回毫毛,一路向西前行。時光飛逝,轉眼間冬去春來,此時天氣不冷不熱,正好適合自在趕路。忽然,他們看到一條長長的山嶺,嶺頂上有條路。三藏拉住馬仔細觀看,只見嶺上荊棘交錯,薜蘿纏繞。雖然有道路的痕跡,但左右兩邊全是密密麻麻的荊棘尖刺。唐僧說道︰“徒弟們,這路可怎麼走啊?” 行者說︰“怎麼會走不得?” 唐僧又說︰“徒弟啊,路在荊棘下面,荊棘卻在上面,除非是蛇蟲伏地爬行,才能過去;要是我們走,腰都難以伸直,叫我怎麼騎馬呢?” 八戒說︰“這有什麼要緊的,等我使出鈀柴手的功夫,用釘鈀把荊棘分開,別說騎馬,就算抬著轎子,也保證能過去。” 三藏說︰“你雖然有力氣,但長時間這樣也吃不消。而且也不知道這路有多遠,哪能耗費這麼多精力!” 行者說︰“別商量了,等我去看看。” 說著,縱身一跳,跳到半空中查看,只見眼前一望無際。這景象真是︰

    匝地遠天,凝煙帶雨。夾道柔茵亂,漫山翠蓋張。密密搓搓初發葉,攀攀扯扯正芬芳。遙望不知何所盡,近觀一似綠雲茫。蒙蒙茸茸,郁郁蒼蒼。風聲飄索索,日影映煌煌。那中間有松有柏還有竹,多梅多柳更多桑。薜蘿纏古樹,藤葛繞垂楊。盤團似架,聯絡如床。有處花開真布錦,無端卉發遠生香。為人誰不遭荊棘,那見西方荊棘長!

    行者看了許久,按下雲頭說︰“師父,這地方遠著呢!” 三藏問︰“有多遠?” 行者說︰“一眼望不到頭,好像有千里之遙。” 三藏大驚道︰“這可怎麼辦?” 沙僧笑著說︰“師父別發愁。我們學學燒荒的,放一把火,把荊棘燒光就過去了。” 八戒說︰“別瞎說了!燒荒得在十月份左右,那時草衰木枯,才容易引火。現在正是草木茂盛的時候,怎麼燒得起來!” 行者說︰“就算能燒,也怕傷到別人。” 三藏說︰“那怎麼過去呢?” 八戒笑著說︰“要想過去,還得靠我。”

    好個呆子,捻起訣,念動咒語,把腰一彎,喊道︰“長!” 身體立刻長到二十丈高;又把釘鈀晃了晃,叫道︰“變!” 釘鈀變成了三十丈長的鈀柄;他邁開大步,雙手舞動釘鈀,將荊棘往左右兩邊摟開,喊道︰“請師父跟我來!” 三藏見了十分高興,立刻騎馬緊緊跟隨。後面沙僧挑著行李,行者也用鐵棒撥開荊棘。這一天,他們一刻不停地趕路,走了一百多里。眼看天色漸晚,看到有一塊空曠的地方,路中間有一塊石碑,上面刻著三個大字 “荊棘嶺”,下面還有兩行十四個小字 “荊棘蓬攀八百里,古來有路少人行”。八戒見了,笑著說︰“等我老豬給它添上兩句︰‘自今八戒能開破,直透西方路盡平!’” 三藏高興地從馬上下來,說︰“徒弟啊,辛苦你了!我們就在這里住一晚,等明天天亮了再走。” 八戒說︰“師父別停。趁著這天色晴朗,我們正有興致,連夜把路摟開,趕緊走!” 長老只好听從。

    八戒在前面奮力開路。師徒四人一刻不停,馬不停蹄,又走了一天一夜,天色又晚了。只見前面荊棘叢生,又听到風吹竹子的聲音和颯颯的松濤聲。正好又有一塊空地,中間有一座古廟。廟門之外,松柏青翠,桃梅爭艷。三藏下馬,和三個徒弟一起觀看。只見︰

    岩前古廟枕寒流,落日荒煙鎖廢丘。

    白鶴叢中深歲月,綠蕪台下自春秋。

    竹搖青佩疑聞語,鳥弄餘音似訴愁。

    雞犬不通人跡少,閑花野蔓繞牆頭。

    行者看了說︰“這地方凶多吉少,不宜久留。” 沙僧說︰“師兄太多疑了。這麼杳無人煙的地方,又沒有怪獸妖禽,怕什麼呢?” 話還沒說完,忽然一陣陰風吹過,廟門後走出一個老者,頭戴角巾,身穿淡色衣服,手持拐杖,腳穿芒鞋,後面跟著一個青臉獠牙、紅須赤身的鬼使,頭頂著一盤面餅,跪在地上說︰“大聖,小神是荊棘嶺土地。知道大聖來到這里,沒什麼可以招待的,特意準備了一盤蒸餅,獻給老師父,各位請吃點。這八百里內,再沒有人家,暫且吃點充充饑。” 八戒滿心歡喜,上前就伸手想要拿餅。卻不知行者已經仔細觀察了許久,大喝一聲︰“且慢!這家伙不是好人!別亂來!你是什麼土地,敢來騙老孫!吃我一棍!” 那老者見他打過來,身體一轉,化作一陣陰風,呼的一聲,把長老卷了起來,飄飄蕩蕩,不知道卷到哪里去了。這可把大聖急壞了,沒處尋找,八戒和沙僧也驚慌失色,白馬也嚇得嘶鳴不已。三兄弟加上白馬,恍恍惚惚,四處張望,卻毫無長老的下落,只能前後尋找,暫且不表。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再說那老者和鬼使,把長老抬到一座煙霞環繞的石屋前,輕輕放下,然後和長老手牽手,攙扶著他說︰“聖僧別怕。我們不是壞人,我是荊棘嶺的十八公。在這風清月朗的夜晚,特意請你來會友談詩,消遣一下情懷。” 長老這才定下神來,睜眼仔細觀看。只見這里︰

    漠漠煙雲去所,清清仙境人家。

    正好潔身修煉,堪宜種竹栽花。

    每見翠岩來鶴,時聞青沼鳴蛙。

    更賽天台丹灶,仍期華岳明霞。

    說甚耕雲釣月,此間隱逸堪夸。

    坐久幽懷如海,朦朧月上窗紗。

    三藏正在四處打量,漸漸覺得月明星朗,只听到有人說話,都在說︰“十八公把聖僧請來了。” 長老抬頭一看,只見有三個老者︰第一個白發蒼蒼,風采不凡;第二個綠鬢飄飄,精神矍鑠;第三個虛心內斂,面色青黛。他們的面貌、衣服各不相同,都來和三藏行禮。長老還禮後說︰“弟子有什麼德行,敢勞各位仙翁如此厚愛?” 十八公笑著說︰“一直听說聖僧有道行,等了好久,今天終于有幸相遇。如果聖僧不吝賜教,能坐下來聊聊,暢抒情懷,那就能見識到真正的禪機了。” 三藏躬身問道︰“敢問仙翁尊號?” 十八公說︰“白發的叫孤直公,綠鬢的叫凌空子,虛心的叫拂雲叟,我叫勁節。” 三藏問︰“四位仙翁高壽多少?” 孤直公說︰

    “我歲今經千歲古,撐天葉茂四時春。

    香枝郁郁龍蛇狀,碎影重重霜雪身。

    自幼堅剛能耐老,從今正直喜修真。

    烏棲鳳宿非凡輩,落落森森遠俗塵。”

    凌空子笑著說︰

    “吾年千載傲風霜,高干靈枝力自剛。

    夜靜有聲如雨滴,秋晴蔭影似雲張。

    盤根已得長生訣,受命尤宜不老方。

    留鶴化龍非俗輩,蒼蒼爽爽近仙鄉。”

    拂雲叟笑著說︰

    “歲寒虛度有千秋,老景瀟然清更幽。

    不雜囂塵終冷淡,飽經霜雪自風流。

    七賢作侶同談道,六逸為朋共唱酬。

    戛玉敲金非瑣瑣,天然情性與仙游。”

    勁節十八公笑著說︰

    “我亦千年約有餘,蒼然貞秀自如如。

    堪憐雨露生成力,借得乾坤造化機。

    萬壑風煙惟我盛,四時灑落讓吾疏。

    蓋張翠影留仙客,博弈調琴講道書。”

    三藏稱謝道︰“四位仙翁,都如此高壽,而勁節翁更是千歲有余。高年得道,風采清奇,莫非是漢朝時的‘四皓’?” 四位老者說︰“過獎了!過獎了!我們不是‘四皓’,而是深山中的‘四操’。敢問聖僧,您今年貴庚?” 三藏合掌躬身回答道︰

    “四十年前出母胎,未產之時命已災。

    逃生落水隨波滾,幸遇金山脫本骸。

    養性看經無懈怠,誠心拜佛敢俄捱?

    今蒙皇上差西去,路遇仙翁下愛來。”

    四位老者都稱贊道︰“聖僧從出娘胎就投身佛教,果然是從小修行,真正是有中正之道的高僧啊。我們有幸與聖僧見面,斗膽請教。希望聖僧能以禪法指教一二,也能慰藉我們的生平。” 長老听了,毫不畏懼,慷慨地對眾人說︰

    “禪,就是靜;法,就是度。在靜中求度,非悟不能成。所謂悟,就是洗心滌慮,脫俗離塵。人身難得,生在中土更難,正法更是難遇。能同時具備這三點,是莫大的幸運。至高無上的道德和玄妙的道,渺遠虛無,難以捉摸,只有掃除六根六識,才能領悟。菩提,是不死不生,無余無欠,包容空色,超脫聖凡。探尋真意,要領悟元始的錘煉之法,參透牟尼的修行手段。發揮象罔的玄妙,踏破涅盤的境界。必須在覺悟中再覺悟,在領悟中再領悟,全力保護心中的一點靈光。放開智慧的烈焰,照亮這娑婆世界,讓法界縱橫,獨自彰顯。這其中的幽微之處,更要堅守,玄關口的奧秘,又有誰能度化?我本來就是修煉大覺禪的,有緣有志的人才能領悟。”

    四位老者側耳傾听,無比喜悅。一個個行禮皈依,躬身拜謝道︰“聖僧真是禪機的根本啊!”

    拂雲叟說︰“禪雖主靜,法雖講度,但必須性定心誠。就算是大覺真仙,最終也是要坐悟無生之道。我們的道,和這個大不相同。” 三藏說︰“道是非常高深的,體和用是合一的,怎麼會不同呢?” 拂雲叟笑著說︰

    “我們生來堅實,體用和你不同。感天地而生,蒙雨露而煥發生機。笑傲風霜,消磨歲月。枝葉永不凋零,千枝都有節操。像你說的這些,沒有觸及到沖虛之境。你執著于梵語。道,本就源自中國,你卻反過來去西方求證。白白費了許多草鞋,也不知道在尋找什麼?就像石獅子被剜了心肝,野狐涎灌徹骨髓。忘了根本去參禪,妄想求得佛果,都像我荊棘嶺的葛藤謎語,蘿般的胡言亂語。這樣的君子,怎麼接引?這樣的規模,如何印授?必須要審視自己的本來面目,靜中自然有生活的真諦。就像用沒底的竹籃打水,無根的鐵樹開花。只有在靈寶峰頭站穩腳跟,歸來後才能參加高雅的龍華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三藏听了拂雲叟的話,趕忙叩頭拜謝。十八公趕忙伸手攙扶,孤直公也上前將他扶起。凌空子哈哈一笑,說道︰“拂雲叟這話,可算是把心里話給透露出來了。聖僧請起,他的話也不可全信。咱們趁著這明月高懸,原本也不是為了討論修行之事,不如吟詩消遣,盡情放縱一下心懷。” 拂雲叟笑著指向石屋,說道︰“要是想吟詩,不如到小庵里喝杯茶,如何?”

    長老听了,欠身向石屋前望去。只見門上刻著三個大字 ——“木仙庵”。于是眾人一同走進屋內,重新分賓主落座。這時,那赤身鬼使端來一盤茯苓膏,又奉上五盞香茶。四位老者請唐僧先品嘗,三藏心中有些疑慮,不敢輕易動嘴。見四位老者都吃了起來,三藏這才吃了兩塊茯苓膏,又喝了香茶,隨後茶盞被收走。三藏留意觀察,只見屋內玲瓏剔透,光彩照人,在月光映照下,顯得格外清幽︰

    水從石邊潺潺流出,香氣從花叢中悠悠飄來。

    滿座的氛圍清虛雅致,沒有絲毫塵埃沾染。

    長老身處如此仙境,心情愉悅,興致頗高,忍不住吟誦了一句︰“禪心似月迥無塵。”

    勁節老立刻笑著接道︰“詩興如天青更新。”

    孤直公接著吟道︰“好句漫裁摶錦繡。”

    凌空子也開口道︰“佳文不點唾奇珍。”

    拂雲叟吟道︰“六朝一洗繁華盡,四始重刪雅頌分。”

    三藏說道︰“弟子一時失言,胡亂說了幾個字,實在是班門弄斧。剛才听了各位仙翁的詩句,清新脫俗,飄逸瀟灑,真不愧是詩中高手。” 勁節老說︰“聖僧不必謙虛。出家人做事要善始善終。既然起了句,怎能沒有結尾呢?希望聖僧能完成整首詩。” 三藏說︰“弟子才疏學淺,還請十八公幫忙完成這首詩吧。” 勁節說︰“你這可不夠厚道!這起句是你作的,為何不肯寫完呢?舍不得展露才華,這可不太對。” 三藏無奈,只得續上後面兩句︰“半枕松風茶未熟,吟懷瀟灑滿腔春。”

    十八公稱贊道︰“好一個‘吟懷瀟灑滿腔春’!” 孤直公說︰“勁節,你對詩的韻味體會深刻,所以才這般反復品味。何不再起一篇?” 十八公也毫不推辭,說道︰“那我就用頂針的方式起句︰春不榮華冬不枯,雲來霧往只如無。”

    凌空子接著頂針吟道︰“無風搖拽婆娑影,有客忻憐福壽圖。”

    拂雲叟也頂針續道︰“圖似西山堅節老,清如南國沒心夫。”

    孤直公同樣頂針說道︰“夫因側葉稱梁棟,台為橫柯作憲烏。”

    長老听了,贊嘆不已,說道︰“真是陽春白雪,氣勢磅礡,直沖雲霄!弟子不才,也想再續兩句。” 孤直公說︰“聖僧是有道之士,修養深厚。不必再聯句了,請聖僧賜教一整首詩,這樣我們也能勉強和詩一首。” 三藏推辭不過,只得笑著吟誦了一首律詩︰

    “杖錫西來拜法王,願求妙典遠傳揚。

    金芝三秀詩壇瑞,寶樹千花蓮蕊香。

    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立行藏。

    修成玉像莊嚴體,極樂門前是道場。”

    四位老者听完,紛紛稱贊。十八公說︰“我才疏學淺,斗膽獻丑,也勉強和一首︰勁節孤高笑木王,靈椿不似我名揚。山空百丈龍蛇影,泉泌千年琥珀香。解與乾坤生氣概,喜因風雨化行藏。衰殘自愧無仙骨,惟有苓膏結壽場。”

    孤直公說︰“這首詩起句豪邁,聯句有力,只是結句太過自謙了。真是令人羨慕!我也來和一首。” 他吟道︰“霜姿常喜宿禽王,四絕堂前大器揚。露重珠纓蒙翠蓋,風輕石齒碎寒香。長廊夜靜吟聲細,古殿秋陰淡影藏。元日迎春曾獻壽,老來寄傲在山場。”

    凌空子笑著說︰“好詩!好詩!真是意境深遠,我才學有限,如何能和?但也不能錯過,隨便說幾句吧。” 他念道︰“梁棟之材近帝王,太清宮外有聲揚。晴軒恍若來青氣,暗壁尋常度翠香。壯節凜然千古秀,深根結矣九泉藏。凌雲勢蓋婆娑影,不在群芳艷麗場。”

    拂雲叟說︰“三位的詩,高雅清淡,如同打開了裝滿錦繡的袋子。我沒什麼才力,听了三位的佳作,茅塞頓開。沒辦法,我也胡亂寫幾句,希望大家不要笑話。” 他的詩是︰“淇澳園中樂聖王,渭川千畝任分揚。翠筠不染湘娥淚,班籜堪傳漢史香。霜葉自來顏不改,煙梢從此色何藏?子猷去世知音少,亙古留名翰墨場。”

    三藏說︰“各位仙老的詩,真是字字珠璣,文采斐然,就算是子游、子夏在世,也難以稱贊。承蒙各位厚愛,我感激不盡。只是夜已深了,我的三個徒弟,不知在何處等我。我想弟子不能久留,懇請告辭,前去尋找他們,還望各位仙老能指示歸路。” 四位老者笑著說︰“聖僧不必擔憂。我們能與聖僧相遇,也是千載難逢的緣分。況且今晚天晴氣爽,雖然夜已深,但月光皎潔,如同白晝。再坐一會兒,等天亮了,我們自然會送聖僧過山嶺,您的高徒肯定能與您相會。”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正說著,只見石屋外面,有兩個青衣女童,挑著一對絳紗燈籠,後面領著一個仙女。那仙女手中捻著一枝杏花,笑吟吟地走進門來與眾人相見。這仙女模樣十分動人︰

    身姿如翡翠般清麗,面容賽過胭脂般嬌艷。眼楮閃爍著星辰般的光彩,蛾眉秀麗又整齊。下身穿著一條五色梅淺紅裙子,上身套著一件煙里火比甲輕衣。腳上的弓鞋宛如鳳嘴,綾襪如同拖著錦緞。她的妖嬈嬌美,如同天台仙女,絲毫不亞于當年的俏妲己。

    四位老者欠身問道︰“杏仙怎麼來了?” 那女子向眾人行了萬福禮,說道︰“得知有貴客在此吟詩酬和,特來拜訪。懇請一見。” 十八公指著唐僧說︰“貴客就在這里,何須請求相見!” 三藏躬身,不敢說話。那女子喊道︰“快獻茶來。” 又有兩個黃衣女童,捧著一個紅漆丹盤,盤里有六個細磁茶盂,盂內放著幾樣奇異的果子,還橫著小匙;女童提著一把白鐵嵌黃銅的茶壺,壺內的香茶香氣撲鼻。斟好茶後,那女子微微露出白皙的手指,捧著茶盂先敬三藏,再敬四位老者,最後自己取了一盞,陪著大家一起喝。

    凌空子問道︰“杏仙為何不坐下?” 那女子這才坐下。喝完茶,她欠身問道︰“仙翁們今晚興致頗高,能否請教幾句佳作?” 拂雲叟說︰“我們的詩都粗俗淺陋,只有聖僧的詩,才是真正的盛唐之作,十分值得贊賞。” 那女子說︰“如果聖僧不嫌棄,能否讓我一飽眼福?” 四位老者便將長老之前作的詩以及關于禪法的論述,向那女子宣讀了一遍。那女子滿臉笑意,對眾人說︰“我才疏學淺,本不該獻丑。但听了這些佳句,覺得不可錯過,我勉強和一首長老的後詩,如何?” 于是她朗吟道︰

    “上蓋留名漢武王,周時孔子立壇場。

    董仙愛我成林積,孫楚曾憐寒食香。

    雨潤紅姿嬌且嫩,煙蒸翠色顯還藏。

    自知過熟微酸意,落處年年伴麥場。”

    四位老者听了詩,紛紛稱賀,都說︰“詩句清雅脫俗,字里行間蘊含著春意。好一句‘雨潤紅姿嬌且嫩’!” 那女子微笑著輕聲答道︰“過獎了!過獎了!剛才听了聖僧的佳作,聖僧果然是錦心繡口。如果聖僧不嫌棄,能否再賜教一首?” 唐僧不敢答應。那女子漸漸流露出愛慕之情,慢慢靠近唐僧,坐在他身邊,低聲細語道︰“佳客莫要推辭,趁著這美好的夜晚,不尋些樂趣,還等什麼呢?人生短暫,能有多少這樣的時光?” 十八公說︰“杏仙對聖僧如此傾慕,聖僧怎能沒有回應呢?如果不憐惜她,可就太不解風情了。” 孤直公說︰“聖僧是有道有名之士,絕不會做出苟且之事。要是這樣做,那就是我們的過錯了。玷污別人的名聲,破壞別人的德行,可不是明智之舉。如果杏仙真的有意,可讓拂雲叟和十八公做媒,我和凌空子保親,促成這樁姻緣,豈不是美事一樁?”

    三藏听了這話,頓時變了臉色,跳起來高聲喊道︰“你們這些全是邪物!竟然這般引誘我!一開始說些砥礪德行、談論玄道的話也就罷了,如今怎麼能用美人計來欺騙陷害貧僧!這是什麼道理!” 四位老者見三藏發怒,一個個嚇得咬著手指,擔驚受怕,再也不敢說話。那赤身鬼使卻暴躁如雷,大聲說道︰“這和尚真是不識抬舉!我這姐姐,哪點不好?她人材出眾,氣質高雅,容貌嬌美,且不說女工針線如何,單就這一身詩才,也配得上你。你為何這般推辭!可別錯過了這好姻緣!孤直公說得很在理。如果你覺得不能苟且結合,我再給你做媒便是。” 三藏大驚失色,任憑他們怎麼胡言亂語,就是堅決不從。鬼使又說︰“你這和尚,我們好言好語跟你說,你卻不听。要是我們發起粗野的性子,把你再攝走,讓你做不成和尚,也娶不了老婆,那你這一世可就白活了!” 長老心意堅定,如金石般不可動搖,就是不從。他心里暗自想著︰“我的徒弟們不知道在哪里找我呢!……” 這麼一想,忍不住眼中落下淚來。那女子滿臉賠笑,慢慢挨到三藏身邊,從翠袖中取出一條蜜合綾汗巾,想要為他擦拭眼淚,說道︰“佳客別煩惱。我們一起尋些樂子,快活快活去。” 長老猛地大喝一聲,跳起身來就要走,卻被那些人拉扯住,一直吵鬧到天亮。

    忽然听到外面有人喊道︰“師父!師父!你在哪里說話呢?” 原來是孫大聖和八戒、沙僧,牽著馬,挑著擔,一夜都沒停歇,披荊斬棘,四處尋找。他們在半雲半霧中,走過了八百里荊棘嶺西邊,听到唐僧的吆喝聲,趕忙回應了一聲。長老奮力掙出門,大聲喊道︰“悟空,我在這兒呢!快來救我!快來救我!” 那四位老者、鬼使,還有那女子和女童,一晃眼,全都消失不見了。

    不一會兒,八戒和沙僧都趕到了跟前,問道︰“師父,你怎麼到這兒來了?” 三藏拉住行者說道︰“徒弟啊,辛苦你們了!昨天晚上見到的那個老者,說土地送齋飯的事,你一喝要打,他就把我抬到了這里。他拉著我的手,和我一起走進門,又見到三個老者,他們來和我相會,都稱我為‘聖僧’。他們一個個談吐清雅,特別擅長吟詩,我就和他們相互酬和。到了半夜時分,又有一個美貌女子,拿著燈火,也來這里與我相會,還吟了一首詩,稱我為‘佳客’。因為見我相貌,想要和我結為配偶,我這才醒悟過來。我堅決不從的時候,他們又有的做媒,有的保親,有的主婚。我發誓不肯答應,正想奮力掙脫離開,和他們吵鬧的時候,沒想到你們就到了。一來天已經亮了,二來他們怕你,剛才還在拉扯我,突然就不見了。” 行者問道︰“你既然和他們交談吟詩,難道沒問他們的名字?” 三藏說︰“我問過他們的名號。那個老者叫十八公,號勁節;第二個號孤直公;第三個號凌空子;第四個號拂雲叟;那個女子,大家都叫她杏仙。” 八戒問道︰“這些東西在哪里?剛剛往哪個方向去了?” 三藏說︰“他們去的地方,我不知道在哪里;但吟詩的地方,離這兒不遠。”

    他們三人陪著師父四處查看,只見一座石崖,崖上刻著 “木仙庵” 三個字。三藏說︰“這里就是了。” 行者仔細觀察,發現原來是一株大檜樹、一株老柏、一株老松、一株老竹,竹子後面還有一株丹楓。再看崖的另一邊,還有一株老杏樹、兩株臘梅、兩株丹桂。行者笑著說︰“你們看到妖怪了嗎?” 八戒說︰“沒有。” 行者說︰“你們不知道,就是這幾株樹木成精了。” 八戒問︰“哥哥怎麼知道成精的是樹?” 行者說︰“十八公是松樹;孤直公是柏樹;凌空子是檜樹;拂雲叟是竹竿;赤身鬼是楓樹;杏仙就是杏樹;女童就是丹桂和臘梅。” 八戒听了,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頓釘耙,又是幾嘴長拱,把兩株臘梅、丹桂,還有老杏樹、楓楊全都推倒在地,果然樹根下面都流出鮮血。三藏趕忙上前拉住八戒,說道︰“悟能,別傷了它們!它們雖然成了精,但沒傷害我。我們找路走吧。” 行者說︰“師父,別憐惜它們。恐怕日後它們成了大妖怪,會害人不淺。” 呆子索性又一頓釘耙,把松、柏、檜、竹也都一齊推倒,這才請師父上馬,沿著大路一起向西走去。不知道接下來會遇到什麼,且听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古典白話合集》,方便以後閱讀古典白話合集第六十四回 荊棘嶺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談詩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古典白話合集第六十四回 荊棘嶺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談詩並對古典白話合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