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在天地尚未分開之時,宇宙一片混沌,茫茫然浩渺無垠,不見任何生命的蹤跡。直到盤古揮動巨斧,劈開鴻蒙,從此清濁二氣分離,天地初開。天地承載萬物,彰顯著至高無上的仁德,孕育萬物,使之皆向善而生。若想知曉這天地造化的奧秘,且看《西游釋厄傳》。
據說天地的壽命以十二萬九千六百年為一元。一元又分為十二會,對應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每一會時長一萬零八百年。以一天的時間變化來類比,子時陽氣初升,丑時雄雞報曉;寅時天色未明,卯時旭日東升;辰時人們用過早餐,巳時諸事漸次展開;午時太陽高懸中天,未時太陽開始西斜;申時夕陽西下,酉時夜幕降臨;戌時夜色深沉,亥時人們進入夢鄉。
若將這一規律對應到天地的大周期中,當戌會接近尾聲,天地陷入昏蒙,萬物都將陷入困境。再經過五千四百年,進入亥會之初,世界將陷入徹底的黑暗,天地間的人和萬物都將消失,重回混沌狀態。又過五千四百年,亥會即將結束,新的輪回開始,接近子會時,世界逐漸重見光明。正如邵康節所說︰“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 此時,天開始有了根基。再過五千四百年,到了子會,輕清之氣上升,于是有了日、月、星、辰,這便是四象。所以說,天在子會時開闢。
又歷經五千四百年,子會將盡,丑會來臨,世界逐漸變得堅實。《易經》有言︰“大哉乾元!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至此,地開始凝結。再經過五千四百年,到了丑會,重濁之氣下沉,形成了水、火、山、石、土,這就是五形。故而說,地在丑會時形成。
再經過五千四百年,丑會結束,寅會開始,萬物開始生長。歷書上說︰“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 此時,天地清朗,陰陽交合。又過五千四百年,到了寅會,人類、野獸、飛禽開始出現,正所謂天地人三才定位。所以說,人誕生于寅會。
有感于盤古開天闢地,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逐漸形成了四大部洲,分別是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和北俱蘆洲。這個故事主要講述東勝神洲。在海外有一個國家,名叫傲來國。傲來國靠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名為花果山。此山乃是十洲的祖脈,三島的來龍,自天地初分、清濁分離之時便已存在,歷經鴻蒙開闢後而成。
花果山真是一座奇山!有詩賦為證︰
勢鎮汪洋,威寧瑤海。勢鎮汪洋,潮涌銀山魚入穴;威寧瑤海,波翻雪浪蜃離淵。木火方隅高積上,東海之處聳崇巔。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鳳雙鳴;削壁前,麒麟獨臥。峰頭時听錦雞鳴,石窟每觀龍出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鶴。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雲。一條澗壑藤蘿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
在花果山的山頂,有一塊仙石。這塊仙石高三丈六尺五寸,周長二丈四尺。高三丈六尺五寸,對應著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周長二丈四尺,對應著政歷二十四節氣。石上有九竅八孔,對應著九宮八卦。仙石的四周沒有樹木遮擋陽光,左右卻有芝蘭相伴。自天地開闢以來,仙石每日吸收天地間的靈氣、日月的精華,久而久之,便有了靈性。仙石內部孕育出一個仙胞,有一天,仙胞突然迸裂,產出一顆石卵,大小如同圓球。石卵遇風,瞬間化作一只石猴,這石猴五官俱全,四肢健全。它落地後,便開始學習爬行和行走,並向四方朝拜。石猴的眼中射出兩道金光,直沖雲霄,驚動了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玉帝正在金闕雲宮靈霄寶殿召集仙卿議事,看到有金光閃爍,便命千里眼、順風耳打開南天門一探究竟。
兩位大將領命出門,仔細觀察,听得真切。片刻後回來稟報︰“陛下,臣奉命查看金光的來源,發現那金光來自東勝神洲海東傲來國的花果山。山上有一塊仙石,石中產出一顆石卵,石卵遇風化作一只石猴。這石猴正在那里朝拜四方,眼中金光直沖天宮。如今它開始吃喝,金光漸漸減弱。” 玉帝听後,慈悲地說道︰“這是天地間的精華孕育而生的生靈,不足為奇。”
石猴在山中自由自在地生活,它能行走跳躍,以草木為食,飲山間清泉,采摘山花,尋覓野果。它與狼蟲為伴,與虎豹為群,與獐鹿為友,與獼猿為親。夜晚,它在石崖下休息;白天,則在峰洞間游玩。正所謂 “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石猴在山中無憂無慮,時光飛逝,它卻渾然不覺。
有一天,天氣炎熱,石猴與群猴一同在松陰下避暑玩耍。只見它們有的跳樹攀枝,采摘果實;有的玩彈珠、猜謎語;有的在沙地上堆砌寶塔;有的追逐蜻蜓,捕捉飛蟲;有的模仿大人參拜天地神靈;有的扯下葛藤編織草帽;有的互相捉虱子,清理毛發。它們在青松林下盡情嬉戲,在綠水澗邊隨意清洗。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一群猴子玩累了,便到山澗中洗澡。只見那澗水奔騰,浪花飛濺,仿佛無數珍珠灑落。俗話說︰“禽有禽言,獸有獸語。” 眾猴紛紛說道︰“這股水不知從何處而來。今日我們正好無事,不如順著澗水往上尋找源頭,去玩耍一番。” 說罷,它們拖兒帶女,呼兄喚弟,一同順著澗水爬山,一直來到水源處,原來是一道瀑布飛泉。
只見那瀑布如同一道白虹從天際垂下,又似千丈雪浪飛濺。海風吹不散它的氣勢,江月映照下更顯其壯美。瀑布散發的冷氣彌漫在青山之間,剩余的水流滋潤著翠綠的山峰。這瀑布潺潺流淌,真如一幅掛在山間的簾帷。
眾猴拍手稱贊︰“好水!好水!原來此處的水一直通到山腳之下,與大海相連。” 又有人提議︰“誰有本事鑽進瀑布,找到源頭,且不傷身體,我們就拜他為王。” 連喊三聲後,突然從猴群中跳出一只石猴,高聲叫道︰“我去!我去!”
好一只勇敢的石猴!今日它聲名遠揚,時來運轉。只見它閉上眼楮,蹲下身子,猛地縱身一躍,徑直跳入瀑布泉中。石猴睜開眼楮抬頭一看,發現瀑布後面竟然沒有水,也沒有波浪,而是一座明亮的橋梁。它穩住身形,定了定神,仔細觀察,原來是一座鐵板橋。橋下的水從石竅中沖貫而過,倒掛著流出去,遮住了橋門。石猴小心翼翼地走上橋頭,再次觀察,發現這里似乎有人居住,真是個好地方。
只見這里翠蘚如藍,白雲似玉,煙霞飄蕩,光彩奪目。有虛窗靜室,滑凳上仿佛生出了花朵。乳窟中龍珠懸掛,地面上奇葩環繞。鍋灶靠近山崖,還殘留著火跡;酒樽和食具放在案上,可見殘留的食物殘渣。石座石床古樸可愛,石盆石碗更是珍貴無比。又見幾竿修竹搖曳生姿,幾點梅花傲雪綻放。幾棵青松常年被雨水滋潤,整個地方宛如一個人間仙境。
石猴看了許久,跳過橋中間,左右查看,只見正當中有一塊石碣。石碣上刻著一行楷書大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 石猴欣喜若狂,急忙轉身往外跑,再次閉上眼楮,蹲下身子,跳出瀑布。它連打兩個哈哈,說道︰“真是天大的造化!天大的造化!” 眾猴立刻將它圍住,問道︰“里面怎麼樣?水有多深?” 石猴回答︰“沒有水!沒有水!里面是一座鐵板橋。橋那邊有一個天然形成的家。” 眾猴又問︰“怎麼說是個家呢?” 石猴笑著說︰“這股水是從橋下沖貫石橋,倒掛下來遮住門戶的。橋邊有花有樹,還有一座石房。房內有石窩、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間的石碣上刻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這里真是我們安身的好地方。里面非常寬敞,能容納千百口老小。我們都住進去,再也不用受老天的氣了。在這里︰
刮風有處躲,下雨好存身。霜雪全無懼,雷聲永不聞。
煙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燻。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
眾猴听了,個個歡喜不已,都說︰“你先走,帶我們進去。” 石猴再次閉上眼楮,蹲下身子,跳了進去,喊道︰“都跟我進來!進來!” 那些膽大的猴子立刻跳了進去,膽小的猴子則伸頭縮頸,抓耳撓腮,大聲叫喊,猶豫了一會兒,也都跟著進去了。
眾猴跳過橋頭,立刻開始爭搶石盆石碗,霸佔石灶石床,搬來搬去,鬧個不停。它們本就生性頑劣,一時間沒有片刻安寧,直到累得精疲力竭才停下來。石猴端坐在上面,說道︰“各位,古人雲‘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你們剛才說,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且不傷身體的,就拜他為王。我現在進出多次,為大家找到了這個安身之所,讓大家能夠安穩睡覺,享受成家之福,為何不拜我為王呢?” 眾猴听了,紛紛伏地叩拜,沒有一個違抗。它們按照年齡大小依次排列,向石猴朝拜,尊稱它為 “千歲大王”。
從此,石猴登上王位,將 “石” 字隱去,自稱美猴王。有詩為證︰
三陽交泰產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內觀不識因無相,外合明知作有形。
歷代人人皆屬此,稱王稱聖任縱橫。
美猴王率領著一群猿猴、獼猴、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白天在花果山游玩,夜晚在水簾洞休息。它們和諧相處,不與飛鳥為伍,也不跟走獸合群,美猴王獨自稱王,盡享歡樂。它們的生活無憂無慮︰
春采百花為飲食,夏尋諸果作生涯。
秋收芋栗延時節,冬覓黃精度歲華。
美猴王在花果山自由自在地享樂,不知不覺就過去了三五百載。一天,他與群猴正歡喜地舉辦宴會,突然憂愁煩惱起來,落下淚來。
眾猴見狀,急忙圍攏過來下拜,問道︰“大王,您為何煩惱呢?”
美猴王說︰“我雖眼下歡喜,可心里卻有一點長遠的憂慮,所以才煩惱。”
眾猴又笑著說︰“大王您太不知足啦!我們每日都歡歡喜喜地相聚,身處這仙山福地、古洞神洲,既不受麒麟管轄,也不受鳳凰管束,更不用被人間王位的規矩所束縛,自由自在,這可是無量的福分啊,您怎麼會有遠慮而憂愁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美猴王說︰“如今我們雖然不受人間王法的約束,也不怕禽獸的威嚇,可將來等我們年老體衰,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一旦死去,豈不是白白生在這世界之中,不能長久地在天地間生存了?”
眾猴听了這番話,一個個都掩面哭泣起來,都為生命無常而憂慮。
就在這時,只見猴群中忽然跳出一只通背猿猴,高聲厲叫道︰“大王要是有這般長遠的考慮,那可真是道心開啟啊!如今世間的五蟲之內,只有三種人,不歸閻王老子管。”
美猴王問︰“你知道是哪三種人?”
猿猴說︰“就是佛、仙和神聖這三種。他們能躲過輪回,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同壽。”
美猴王又問︰“這三種人住在哪里呢?”
猿猴回答︰“他們就在這閻浮世界之中,那些古洞仙山之內。”
美猴王听了,滿心歡喜,說道︰“我明天就辭別你們下山,去雲游海角,遠涉天涯,一定要尋訪到這三種人,學一個不老長生之法,永遠躲過閻王的管束。”
哎呀!就因為這句話,讓美猴王日後跳出了輪回之網,最終成就了齊天大聖之名。
眾猴听了,鼓掌稱贊,都說︰“好啊!好啊!我們明天就越嶺登山,多找些果品,擺一場盛大的筵席,為大王送行。”
第二天,眾猴果然去采摘仙桃、摘取異果,刨來山藥,挖來黃精,還采集了芝蘭香蕙、瑤草奇花,各種各樣的東西,整整齊齊地擺開石凳石桌,排列好仙酒仙肴。
只見那︰金丸珠彈般的臘櫻桃,色澤鮮艷,味道甘美;紅綻黃肥的熟梅子,果香濃郁,微帶酸甜。鮮龍眼肉甜皮薄;火荔枝核小囊紅。林檎帶著碧實連枝獻上,枇杷裹著緗苞帶葉托舉。兔頭梨子、雞心棗,既能消渴除煩,又能解酒醒神。香桃爛杏,甜美得如同玉液瓊漿;脆李楊梅,酸溜溜的好似脂酸膏酪。紅囊黑子的熟西瓜,四瓣黃皮的大柿子。石榴裂開,露出丹砂般的火晶珠;芋栗剖開,堅硬的肉團像金瑪瑙。胡桃銀杏可以煮茶,椰子葡萄能夠釀酒。榛子、松子、榧子、柰子擺滿盤子,橘子、甘蔗、柑子、橙子堆滿桌案。還有熟煨的山藥,爛煮的黃精,搗碎的茯苓和薏苡,在石鍋里用微火慢慢熬煮成羹湯。人間縱然有珍饈美味,又怎能比得上山中群猴這般歡樂安寧呢?
群猴請美猴王坐上座,各自按照年齡大小依次排在下面,一個個輪流上前,向美猴王敬酒、獻花、奉果,痛痛快快地暢飲了一天。
第二天,美猴王早早起身,吩咐道︰“小的們,給我折些枯松,編成筏子,找根竹竿做篙,再收拾些果品之類的,我要出發了。”
于是,他獨自登上筏子,奮力撐開,筏子飄飄蕩蕩,朝著大海波濤中駛去,趁著天風,前往南贍部洲地界。
這一去,正是︰天產仙猴道行高,離山駕筏趁天風。飄洋過海尋仙道,立志潛心建大功。有分有緣休俗願,無憂無慮會元龍。料應必遇知音者,說破源流萬法通。
也是美猴王時來運轉,自從登上木筏之後,連日來東南風刮得很緊,將他送到了西北岸前,這里正是南贍部洲地界。
他拿著竹篙試探水深,偶然遇到淺水處,便棄了筏子,跳上岸來。只見海邊有人在捕魚、打雁、挖蛤蜊、淘鹽。他走上前去,耍了個把戲,扮出個猙獰的模樣,嚇得那些人丟筐棄網,四散奔逃。他抓住一個跑不動的人,剝下那人的衣裳,學著穿在自己身上,搖搖擺擺地穿州過府,在集市中,學著人的禮儀,學說人的話語。他早出晚歸,一心尋訪佛仙神聖之道,尋找那長生不老的藥方。
然而,他看到世人都是追名逐利之徒,竟然沒有一個是為自己的性命修行的。
真是︰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騎著驢騾想著駿馬,官居宰相還望著王侯。只愁衣食勞碌奔波,哪管閻君前來勾命?為了子孫後代圖謀富貴,卻沒有一個人肯回頭思考生命的真諦!
猴王四處參訪仙道,卻一直無緣得遇。他在南贍部洲,穿越長城,游歷小縣,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八九年。
忽然有一天,他走到了西洋大海邊,心想海外必定有神仙。于是,他又像之前那樣獨自扎了個筏子,飄過西海,一直來到西牛賀洲地界。上岸後,他四處尋訪了許久,忽然看到一座高山,秀麗挺拔,山林茂密幽深。他也不怕狼蟲虎豹,登上山頂去觀看。
這山果然是好山︰千峰像開列的戟,萬仞如展開的屏風。陽光映照下,嵐光輕輕籠罩著翠綠的山色;雨過天晴後,黛色帶著冷冷的青色。枯藤纏繞著老樹,古渡劃分出幽靜的路程。山中奇花瑞草遍布,修竹喬松挺立。修竹喬松,歷經萬載依然常青,比那福地更加蔥郁;奇花瑞草,四季常開不敗,賽過那蓬萊仙境。幽鳥啼鳴聲聲近,源泉流淌響溜清。重重谷壑芝蘭繞,處處篐崖苔蘚生。起伏巒頭龍脈好,必有高人隱姓名。
正觀看間,忽然听到樹林深處有人說話,他急忙快步走入林中,側耳傾听,原來是有人在歌唱。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歌詞唱道︰“觀棋柯爛,伐木丁丁,雲邊谷口徐行,賣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蒼逕秋高,對月枕松根,一覺天明。認舊林,登崖過嶺,持斧斷枯藤。收來成一擔,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無些子爭競,時價平平,不會機謀巧算,沒榮辱,恬淡延生。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
美猴王听了這話,滿心歡喜地說︰“原來神仙藏在這里!”他急忙跳進樹林里,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個樵夫在那里舉斧砍柴。
只見這樵夫打扮與眾不同︰頭上戴著箬笠,那是新筍剛剛脫下的筍殼;身上穿著布衣,是用木棉捻成的紗線織就;腰間系著環絛,是老蠶吐出的絲制成;腳下踏著草履,是用枯莎搓成的,十分干爽。他手里拿著純鋼斧頭,肩上擔著挽火麻繩。扳開松樹劈砍枯樹,誰能像這樵夫這般能干!
猴王走上前去,喊道︰“老神仙!弟子給您行禮了。”
那樵夫慌忙丟下斧頭,轉身還禮說︰“可不敢當!可不敢當!我只是個窮苦的粗人,衣食都難以周全,怎敢當‘神仙’二字?”
美猴王說︰“你若不是神仙,為何能說出神仙的話來?”
樵夫問︰“我說了什麼神仙話?”
美猴王說︰“我剛來到林邊,就听到你說‘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黃庭》乃是道德真言,不是神仙又是什麼?”
樵夫笑著說︰“實不相瞞,這首詞叫做《滿庭芳》,是一位神仙教我的。那神仙和我家相鄰。他見我家境貧苦,日常煩惱,就教我在煩惱的時候,念念這首詞。一來可以散散心,二來能夠解解困。我剛才正有些煩心事,所以才念念,沒想到被你听到了。”
美猴王說︰“你家既然與神仙相鄰,為何不跟他修行,學個不老之方,那豈不是很好?”
樵夫說︰“我這一生命苦,自幼承蒙父母養育到八九歲,才懂事,不幸父親去世,母親守寡。又沒有兄弟姊妹,只有我一人,沒辦法,只能早晚侍奉母親。如今母親年邁,我更是不敢離開。而且田園荒蕪,衣食不足,只能砍兩捆柴,挑到集市上去賣,換幾文錢,買幾升米,自己做飯,安排些茶飯,供養老母,所以沒辦法去修行。”
美猴王說︰“照你這麼說,你倒是個行孝的君子,日後必定有好報。只是希望你能給我指一下那神仙的住處,我好前去拜訪。”
樵夫說︰“不遠,不遠。這座山叫做靈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里住著一位神仙,名叫須菩提祖師。祖師收的徒弟,數不勝數,如今還有三四十人跟著他修行。你順著那條小路,向南走七八里左右,就是他家了。”
美猴王伸手拉住樵夫說︰“老兄,你就跟我一起去吧。要是我得了好處,一定不會忘記你指引的恩情。”
樵夫說︰“你這漢子,怎麼這麼不懂變通。我方才都跟你說了,你還不明白?要是我跟你去了,我的生意不就耽誤了?我母親又由誰來奉養呢?我還得砍柴,你自己去吧,自己去。”
猴王听了,只好與樵夫告辭。他走出深林,找到路徑,翻過一個山坡,大約走了七八里遠,果然望見一座洞府。他挺胸抬頭仔細觀看,這地方真是好極了!
只見︰煙霞散發出五彩光芒,日月閃耀著光輝。千株老柏,帶著雨水在半空中呈現出青悠悠的顏色;萬節修竹,含著煙霧使整個山谷呈現出蒼蒼的翠色。洞門外奇花似錦,橋邊瑤草噴香。石崖突兀,青苔濕潤;懸壁高聳,翠蘚生長。時常能听到仙鶴鳴叫,每每可見鳳凰翱翔。仙鶴鳴叫時,聲音響徹九霄雲外;鳳凰翱翔而起,翎毛閃耀著五彩的霞光。玄猿白鹿時隱時現,金獅玉象自在出沒。仔細觀看這靈秀的福地,真的賽過天堂!
美猴王又看到那洞門緊閉,靜悄悄的,杳無人跡。他忽然回頭,看見崖頭立著一塊石牌,大約有三丈多高、八尺多寬,上面刻著一行十個大字︰“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美猴王十分歡喜地說︰“這里的人果然樸實,真的有這座山、這個洞。”他看了好一會兒,卻不敢敲門。就先跳上松枝梢頭,摘松子吃著玩耍。
過了一會兒,只听到“呀”的一聲,洞門打開了,里面走出一個仙童。這仙童真是豐姿英偉,相貌清奇,與尋常俗子截然不同。
只見他︰ 髻用雙絲綰起,寬袍兩袖帶著清風。容貌和氣質超凡脫俗,內心與外表一樣空靈。他是超脫塵世的長年客,是山中的永壽童。身上一塵不染,歲月流轉也絲毫不能影響他。
那仙童走出洞門,高聲喊道︰“什麼人在這兒搗亂?”猴王“噗”地從樹上跳下來,走上前恭敬地彎腰說道︰“仙童,我是前來訪道學仙的弟子,絕不敢在此搗亂。”仙童笑著問︰“你是來訪道的?”猴王連忙回答︰“正是。”仙童接著說︰“我家師父剛下座,準備登壇講道。還沒開講,就吩咐我出來開門,說‘外面有個來修行的,去接待一下’。想必就是你吧?”猴王笑著應道︰“是我,是我。”仙童便說︰“那你跟我進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猴王整理好衣裳,神態莊重,跟著仙童徑直走進洞府深處。只見里面有一層層深閣瓊樓,一進進珠宮貝闕,那一間間靜室幽居的美妙,簡直無法用言語形容。他們一直走到瑤台之下,只見菩提祖師端坐在台上,兩邊有三十個小仙恭敬地侍立台下。祖師的模樣,果然超凡脫俗︰
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
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
與天同壽莊嚴體,歷劫明心大法師。
美猴王一見到祖師,立刻倒身下拜,不停地磕頭,口中連聲說道︰“師父!師父!弟子誠心朝見!誠心朝見!”祖師開口問道︰“你是哪里人?先把家鄉籍貫和姓名說清楚,再拜。”猴王道︰“弟子是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氏。”祖師听後,大聲喝令︰“把他趕出去!他分明是個弄虛作假的家伙,哪里能修得什麼道果!”猴王急忙不停地磕頭,說道︰“弟子說的都是實話,絕無半點虛假。”祖師道︰“你若老實,怎麼說是東勝神洲的?從那地方到我這兒,隔著兩重大海,還有一座南贍部洲,你怎麼可能輕易來到這里?”猴王一邊磕頭一邊說︰“弟子飄洋過海,游歷四方,花了十幾個年頭,才尋訪到這里。”
祖師听了,說道︰“既然是一步步走來的,那也罷了。你姓什麼?”猴王又回答︰“我沒有脾氣。別人罵我,我也不生氣;打我,我也不惱怒,只是賠個禮就算了,我向來沒有脾氣。”祖師說︰“我問的不是這個性,我是問你父母原本姓什麼?”猴王道︰“我沒有父母。”祖師問︰“既然沒有父母,難道是從樹上長出來的?”猴王道︰“我雖然不是從樹上長出來的,卻是從石頭里孕育而生的。我只記得花果山上有一塊仙石,當年石頭裂開,我就出生了。”祖師听了,心中暗自歡喜,說道︰“這麼說,你倒是天地孕育生成的。你起來走幾步給我看看。”猴王縱身跳起,一拐一拐地走了兩個來回。祖師笑著說︰“你的身形雖然有些粗陋,卻像個吃松果的猢猻。我就從你身上取個姓氏,打算讓你姓‘猢’。‘猢’字去掉獸字旁,是‘古月’。古,代表老;月,象征陰。老陰無法孕育生命,不如讓你姓‘猻’。‘猻’字去掉獸字旁,是‘子系’。子,代表男子;系,有幼小的意思,正符合嬰兒的本義。就教你姓‘孫’吧。”猴王听了,滿心歡喜,朝上叩頭道︰“好!好!好!今天我才知道自己的姓氏了。還望師父慈悲!既然有了姓,再懇請師父賜個名字,以後也好稱呼。”祖師說︰“我門中有十二個字,按照輩分用來給弟子起名,到你這兒是第十輩的小徒弟了。”猴王道︰“是哪十二個字呢?”祖師道︰“是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這十二個字。排到你,正好是‘悟’字。給你起個法名叫‘孫悟空’,怎麼樣?”猴王笑道︰“好!好!好!從今往後我就叫孫悟空了!”正所謂︰鴻蒙初闢原無姓,打破頑空須悟空。
不知道孫悟空往後會修得什麼道果,且听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