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白話合集

第一百回 宋公明神聚蓼兒窪 徽宗帝夢游梁山泊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清風隨竹影 本章︰第一百回 宋公明神聚蓼兒窪 徽宗帝夢游梁山泊

    有《滿庭芳》詞雲︰罡星起河北,豪杰四方揚。五台山發願,掃清遼國轉名香。奉詔南收方臘,催促渡長江。一自潤州破敵,席卷過錢塘。抵清溪,登昱嶺,涉高岡。蜂巢剿滅,班師衣錦盡還鄉。堪恨當朝讒佞,不識男兒定亂,誑主降遺殃。可憐一場夢,令人淚兩行。

    話說宋江衣錦還鄉,掃墓之後回到京城。他從鄆城縣出發,回到東京,與眾多弟兄相聚。宋江讓大家各自收拾行裝,準備前往任職之地。這時,神行太保戴宗前來探望宋江,兩人坐下閑聊。忽然,戴宗站起身來說道︰“小弟承蒙聖上恩典,被任命為兗州都統制。如今我情願交還官誥,想去泰安州岳廟里,陪著僧人清閑度日,了此一生,這實在是我的萬幸。” 宋江問道︰“賢弟為何會有這樣的想法?” 戴宗回答︰“兄弟我夜里夢到崔府君召喚,因此便生出了這片善心。” 宋江說︰“賢弟生來就是神行太保,日後必定會成為岳府的靈聰之神。” 兩人就此分別之後,戴宗交還了官誥,前往泰安州岳廟,在那里陪堂出家。他每日都殷勤地供奉聖帝香火,虔誠無比,從不疏忽。幾個月後的一個晚上,戴宗安然無恙,他請來眾位道伴,與他們一一告別,隨後大笑而逝。後來,戴宗在岳廟里多次顯靈,當地的州人以及廟祝,便依照他的模樣在廟里塑造了神像,那神像的胎骨據說就是他的真身。

    阮小七接受了誥命,辭別宋江,前往蓋天軍擔任都統制一職。然而,沒過幾個月,大將王稟、趙譚因懷恨阮小七在幫源洞時對他們的辱罵,便多次在童樞密面前訴說阮小七的過錯,聲稱︰“他曾穿過方臘的赭黃袍,佩戴龍衣玉帶,雖說只是一時玩笑,但終究是有了謀逆之心。” 他們還說︰“況且蓋天軍地處偏僻,百姓粗蠻,阮小七必定會在那里造反。” 童貫將此事告知蔡京,蔡京又奏明天子。天子降下聖旨,行文到蓋天軍,追奪了阮小七的官誥,讓他重新成為普通百姓。阮小七得知後,心里反倒歡喜,他帶著老母親回到梁山泊石碣村,依舊以打魚為生,奉養老母,一直到六十歲壽終正寢。

    小旋風柴進在京師,見戴宗交還官誥去求清閑,又听說朝廷追奪了阮小七的官誥,只因阮小七戴了方臘的平天冠,穿了龍衣玉帶,被認為有造反的意圖,因而被罰為庶民。柴進心想︰“我也曾在方臘那里做過駙馬,倘若日後奸臣們知道了,在天子面前進讒言,責備下來,追了我的誥命,我豈不是要受辱?倒不如趁早自我反省,免得遭受玷辱。” 于是,柴進便假稱自己患有風疾,時常發作,無法勝任官職,情願交還官誥,回鄉務農。他辭別眾官,回到滄州橫海郡,做回普通百姓,自在地生活。突然有一天,柴進無疾而終。

    李應被任命為中山府都統制,赴任半年後,听聞柴進求閑離去,他也思量著,便假稱自己風癱,無法繼續為官。他向省院申報,繳納了官誥,回到故鄉獨龍岡村中生活。後來,他與杜興一起成為當地的富豪,兩人都得以善終。

    關勝在北京大名府總管兵馬,很得軍心,眾人都對他欽佩有加。一天,關勝操練軍馬回來,因喝得大醉,不慎失足落馬,結果患病身亡。

    呼延灼擔任御營指揮使,每日跟隨皇帝操練軍備。後來,他率領大軍與大金兀術四太子交戰,出征殺到淮西時不幸陣亡。只有朱ほ在保定府管軍有功,後來跟隨劉光世打敗大金,一路做到太平軍節度使。

    花榮帶著妻子、妹妹,前往應天府赴任。吳用向來單身,只帶了隨行的安童,前往武勝軍任職。李逵也是獨自帶著兩個僕從,前往潤州赴任。為什麼這里只說這三個人到任的情況,而其他將領都講了最終的結局呢?因為這七位正將,之後不會再與其他人相見,所以先交代了他們的結局。而後面這五位正將,宋江、盧俊義、吳用、花榮、李逵還有相聚的時候,因此暫且沒有把他們的結局說絕,後面自然會講到。有詩為證︰

    百八英雄聚義間,東征西討日無閑。

    甫能待得功成後,死別生離意莫還。

    再說宋江、盧俊義在京師,將賞賜給諸將的物品全部分派妥當,讓他們各自前往任職之地。那些為國事犧牲的正將,他們的家眷人口,都領取到了朝廷恩賜的錢帛金銀,並且都被送回故鄉,任其自行安排生活。還有現在留在京城的偏將十五員,除了宋江的弟弟宋清回鄉務農之外,杜興已經跟隨李應還鄉;黃信依舊在青州任職;孫立帶著兄弟孫新、顧大嫂以及家眷,照舊在登州任職;鄒潤不願為官,回到登雲山去了;蔡慶跟隨關勝,回到北京做普通百姓;裴宣與楊林商議後,回到飲馬川,接受職務後過著清閑的日子;蔣敬思念故鄉,願意回到潭州做普通百姓;朱武一直跟隨樊瑞學習道法,兩人成為了全真先生,雲游江湖,去投奔公孫勝出家,以度過余生;穆春回到揭陽鎮的家鄉,後來成為良民;凌振的炮手技藝非凡,依舊在火藥局為御營效力。原來留在京師的偏將五員,安道全被朝廷召回京城,在太醫院擔任金紫醫官;皇甫端繼續擔任御馬監大使;金大堅已經在內府御寶監為官;蕭讓在蔡太師府中任職,做門館先生;樂和在駙馬王都尉府中,一直清閑自在,終身快樂。這些暫且不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且說宋江與盧俊義分別之後,各自前往任職之地。盧俊義沒有家眷,只帶了幾個隨行的僕人,朝著廬州而去。宋江謝恩辭朝,告別省院的諸位官員,帶著幾個家人僕從,前往楚州赴任。眾人就此分別,各自散去,這里也不再贅述。

    且說宋朝從太宗繼承太祖帝位的時候起,就曾立下誓願,這也導致了朝代中奸臣當道,局勢不清明。到了徽宗天子時期,天子雖然至聖至明,卻不料奸臣把持朝政,讒佞之臣專權,忠良之士遭受迫害,實在令人憐憫。當時,蔡京、童貫、高俅、楊戩這四個奸臣,擾亂天下,危害國家、家庭和百姓。殿帥府太尉高俅、楊戩,看到天子隆重賞賜宋江等這伙將校,心中極為不滿。兩人私下商議道︰“這宋江、盧俊義都是我們的仇人,如今反倒讓他們成了有功之臣,受到朝廷如此優厚的賞賜,還讓他們上馬能管軍,下馬能管民。我們這些省院的官僚,豈不是要被人恥笑!自古道︰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楊戩說︰“我有一計,先對付盧俊義,這樣就等于斬斷了宋江的一只臂膀。這人十分英勇,要是先對付宋江,他一旦知曉,必定會引發變故,反倒惹出一場大麻煩。” 高俅問︰“願聞你的妙計是什麼。” 楊戩說︰“找幾個廬州的軍漢,讓他們到省院去告發盧安撫招軍買馬,囤積糧草,意圖造反,然後將狀子呈到太師府啟奏,這件事連蔡太師也瞞著。等太師奏明天子,請求聖旨定奪,再派人把盧俊義騙到京師。等皇上賜御食給他,在里面下些水銀,損傷他的腰腎,讓他無法行動,就成不了大事了。再派天使賜御酒給宋江喝,酒里也下慢性毒藥,不出半個月,他必定性命不保。” 高俅稱贊道︰“此計甚妙。” 有詩為證︰

    自古權奸害善良,不容忠義立家邦。

    皇天若肯明昭報,男作俳優女作倡。

    兩個賊臣定下計策後,便派心腹尋覓到兩個廬州當地人,給他們寫好狀子,讓他們去樞密院告發盧安撫在廬州正在招軍買馬,囤積糧草,企圖造反,還派人時常前往楚州,與安撫宋江勾結,準備起義。樞密院的童貫,也與宋江等人有仇,當即收下了原告的狀子,直接呈到太師府啟奏。蔡京看到申文後,便召集官員商議。此時高俅、楊戩都在場,四個奸臣定下計策,帶著原告入宮啟奏天子。上皇說︰“朕想宋江、盧俊義,破大遼,收方臘,手握十萬兵權,都沒有生出歹心,如今已經棄邪歸正,怎麼會背叛朝廷呢?寡人不曾虧待他們,他們怎敢叛逆?此事必有蹊蹺,不知真假,難以輕信。” 這時高俅、楊戩在一旁奏道︰“聖上的想法固然仁愛,但人心難測,想必是盧俊義嫌官職卑微,心中不滿,又生出反意,幸好被人察覺。” 上皇說︰“可以把他叫來,讓寡人親自審問,取得他的真實口供。” 蔡京、童貫又奏道︰“盧俊義猶如猛獸,難以保證他的心思。倘若驚動了他,他必定會逃走,這樣就麻煩了,日後再想抓捕就難了。只能把他騙到京師,陛下親自賜他御膳御酒,用聖言安撫他,觀察他的虛實動靜。如果沒有造反之意,就不必追究,也能彰顯陛下不辜負功臣的心意。” 上皇準奏,隨即降下聖旨,派一名使者前往廬州,宣召盧俊義回朝,稱有重要事務委派。天使奉命來到廬州,大小官員都出城迎接,使者徑直來到州衙,宣讀聖旨完畢。

    長話短說。盧俊義接到聖旨宣召他回朝的消息,便與使者一同離開了廬州,踏上前往京城的路程。一路上,他們順利抵達,很快便到了東京皇城司前歇腳。第二天一大早,盧俊義來到東華門外,等候早朝。這時,太師蔡京、樞密院童貫,以及太尉高俅、楊戩,引領著盧俊義來到偏殿,朝見上皇。盧俊義行完叩拜大禮後,天子說道︰“寡人一直想見你一面。” 接著又問︰“你在廬州還過得安穩嗎?” 盧俊義再次叩拜,回奏道︰“托聖上洪福,廬州那里的軍民都平安順遂。” 上皇又跟他聊了些家常閑話。不知不覺,時間到了中午,尚膳廚官上奏說︰“御膳已經備好,不敢擅自呈上,請陛下指示。” 此時,高俅和楊戩早已暗中將水銀放進了御膳里,隨後將御膳擺放在御案之上。天子當著眾人的面,將御膳賞賜給盧俊義,盧俊義恭敬地拜謝後享用了。上皇安撫他說︰“你回到廬州,一定要盡心盡力安撫軍士,不要心生其他想法。” 盧俊義叩頭謝恩,隨後離開朝堂,返回廬州,他全然不知四個奸臣已經設下了謀害他的毒計。高俅和楊戩相視一笑,說道︰“這下大事成了。” 有詩為證︰

    奸賊陰謀害善良,共為讒語惑徽皇。

    潛將鴆毒安中膳,俊義何辜一命亡。

    再說盧俊義連夜趕回廬州,卻感覺腰腎疼痛難忍,連行動都變得困難,無法騎馬,只能乘船返回。當船行至泗州淮河時,命運的劫數降臨。當晚,盧俊義喝醉了酒,想到船頭上透透氣,卻沒想到體內的水銀下墜到腰胯和骨髓之中,導致他站立不穩,再加上酒後腳步虛浮,一個不慎,便落入了淮河深處,溺水身亡。可憐河北玉麒麟盧俊義,就這樣冤屈地成了水中的冤魂!隨從們打撈起他的尸首,準備好棺槨,將他安葬在泗州高原的深處。本州的官員將此事寫成文書,上報給省院,這暫且不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且說蔡京、童貫、高俅、楊戩這四個奸臣,商量妥當後,拿著泗州上報的文書,在早朝時奏明天子︰“泗州發來文書,說盧安撫在淮河行船時,不幸墜水身亡。臣等省院不敢不向陛下奏明。如今盧俊義已死,只是擔心宋江心里起疑,再生出其他事端。懇請陛下聖明,可派遣天使帶著御酒前往楚州賞賜給宋江,以此安撫他。” 上皇听後,沉思了許久,想要不準奏,卻又不知宋江心里到底怎麼想;若準奏,又實在擔心會害了人。最終,上皇無奈,還是被奸臣們的讒言迷惑,他們巧舌如簧,花言巧語,軟磨硬泡,上皇一一接受了他們的建議。于是,上皇命人準備了兩樽御酒,派遣一名天使,限期前往楚州。很明顯,這個使臣也是高俅、楊戩兩個奸臣的心腹之人。只能說這是天數注定,宋公明命中該當喪命,沒想到奸臣們在御酒里下了慢性毒藥,然後讓天使帶著御酒,徑直前往楚州。

    且說宋公明自從到楚州擔任安撫使,兼管總領兵馬以來,愛護軍士,體恤百姓,百姓們尊敬他如同父母,軍校們敬仰他就像神明。衙門里訟事清平,各項事務都處理得井井有條,人心歸服,軍民都對他欽佩有加。宋江到任後,時常出城游玩。原來,楚州南門外有個地方,名叫蓼兒窪。那里四面都是水港,中間有一座高山。山上風景秀麗,松柏郁郁蔥蔥,風水極佳,和梁山泊頗為相似。雖然地方不大,但山峰環繞,地勢猶如龍虎盤踞,峰巒曲折有致,坡階台砌整齊,四周港汊縱橫,前後湖蕩相連,儼然就是一個縮小版的水滸寨。宋江看了,心里十分歡喜,暗自想道︰“如果我死後能葬在此處,倒也算是個不錯的陰宅。” 所以,只要一有閑暇,他就常來這里游玩,以此消遣娛樂。

    長話短說。宋江到任將近半年,時值宣和六年初夏的初旬,忽然听說朝廷派使者送來御酒,他便和眾人出城迎接。回到官署後,宣讀聖旨完畢,天使捧著御酒,讓宋安撫飲用。宋江也端起御酒,回敬天使,天使推辭說自己向來不會飲酒。御酒宴結束後,天使返回京城,宋江準備了禮物相送,天使沒有接受就離開了。

    宋江喝了御酒之後,感覺肚子疼痛難忍,心中起了疑慮,懷疑酒里被下了藥。他急忙讓隨從去打听那個使者的情況,結果發現使者在沿途的館驛中還在喝酒。宋江這才明白自己中了奸計,肯定是奸臣們在酒里下了藥,于是嘆息道︰“我自幼學習儒家經典,長大後又通曉吏事,不幸淪為罪人,可從來沒有做過半點有違忠義的事。如今天子听信讒言,賜我藥酒,我何罪之有!我死不足惜,只是李逵現在擔任潤州都統制,他要是知道朝廷如此奸惡,必定會再次嘯聚山林,這樣就把我們梁山泊替天行道的忠義之名給毀了。看來只能這樣做了。” 有詩為證︰

    奸邪誤國太無情,火烈擎天白玉睫。

    他日三邊如有警,更憑何將統雄兵。

    宋江連夜派人前往潤州,召李逵火速趕到楚州,說有要事相商。

    且說黑旋風李逵自從到潤州擔任都統制以來,心里一直煩悶無聊,每天都和眾人喝酒,尤其喜歡貪杯。听說楚州的宋安撫派人來請他,李逵說道︰“哥哥叫我,肯定有要緊的事。” 于是便和來人一起下了船,直奔楚州,徑直來到州府拜見宋江。宋江說︰“兄弟,自從我們分開之後,我日夜都在想念大家。吳用軍師在武勝軍,路途遙遠。花知寨在應天府,也不知道他的消息。只有兄弟你在潤州,離得還算近,所以特地請你來商量一件大事。” 李逵問道︰“哥哥,是什麼大事?” 宋江說︰“你先喝酒。” 宋江把李逵請進後廳,桌上早已擺滿了酒菜,隨即熱情地招待李逵。兩人吃喝了半晌,酒至半酣時,宋江便說道︰“賢弟有所不知,我听說朝廷派人送藥酒來給我喝。要是我死了,可怎麼辦才好?” 李逵一听,大聲喊道︰“哥哥,反了吧!” 宋江說︰“兄弟,我們的軍馬都沒了,兄弟們也各自分散,怎麼反得成呢?” 李逵說︰“我在鎮江有三千軍馬,哥哥這里楚州的軍馬,也都可以全部調集起來,再把百姓們也發動起來,齊心協力招軍買馬,殺將出去。我們再上梁山泊,那才快活,總比在這些奸臣手下受氣強!” 宋江說︰“兄弟先別急,我們再商量商量。” 其實,昨天為李逵接風的酒里,宋江已經下了慢性毒藥。當晚,李逵喝得酩酊大醉。

    第二天,宋江安排船只送李逵回去。李逵說︰“哥哥,什麼時候起兵?我那邊也起兵來接應你。” 宋江說︰“兄弟,你別怪我!前幾天朝廷派天使送來藥酒,我喝了,恐怕命不久矣。我這一生,只信奉忠義二字,從未有過半點欺心之舉。如今朝廷無故賜我死,寧可朝廷辜負我,我也絕不背叛朝廷。我死後,擔心你會造反,壞了我們梁山泊替天行道的忠義之名,所以把你請來,見上一面。昨天的酒里,我已經給你下了慢性毒藥,你回到潤州後,必死無疑。你死後,就來楚州南門外的蓼兒窪,那里的風景和梁山泊一模一樣,我們的陰魂可以在那里相聚。我死後,尸身就葬在那里,我已經看好地方了!” 說完,淚水如雨般落下。李逵听了,也流下淚來,說道︰“罷了,罷了,罷了!生時我侍奉哥哥,死了也還是哥哥部下的一個小鬼。” 說完,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隨即感覺身體有些沉重。他流著淚,拜別了宋江,上了船。回到潤州後,李逵果然毒發身亡。有詩為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宋江飲毒已知情,恐壞忠良水滸名。

    便約李逵同一死,蓼兒窪內起佳城。

    李逵臨死的時候,囑咐隨從︰“我死了以後,一定要把我的靈柩送到楚州南門外的蓼兒窪,和哥哥葬在一起。” 說完便與世長辭。隨從們按照他的囑托,置備棺槨,將他的靈柩運往楚州。

    原來,楚州南門外的蓼兒窪,風景果然十分獨特,四面環水,中間有一座山。宋江自從到任以來,就注意到了這個地方,經常來游玩散心。這里雖然地方不大,但山峰秀麗,和梁山泊極為相似。宋江常常說︰“我死後,就葬在這里。” 沒想到,真的一語成讖。宋江與李逵分別後,心中悲痛萬分,思念著吳用和花榮,卻無法與他們相見。這天夜里,毒發之際,宋江臨終前囑咐身邊的隨從︰“你們一定要听我的話,把我的靈柩葬在楚州南門外蓼兒窪的高原深處,日後必當報答你們的恩德。一定要按我的囑咐辦。” 說完,便與世長辭。有詩為證︰

    受命為臣賜錦袍,南征北伐有功勞。

    可憐忠義難容世,鴆酒奸讒竟莫逃。

    宋江的隨從們置備棺槨,按照禮儀將他安葬在楚州。官吏們听從他的遺言,沒有辜負他的囑托,和宋江的親隨、本州的吏胥老幼一起,護送宋公明的靈柩,將他安葬在蓼兒窪。幾天後,李逵的靈柩也從潤州運到了,隨從們遵照他的遺願,將靈柩安葬在宋江墓的旁邊,這暫且不表。有詩為證︰

    始為放火圖財賊,終作投降受命人。

    千古英雄兩坯土,暮雲衰草倍傷神。

    且說宋清在家中患病,听到家人回來報信,說哥哥宋江已經在楚州去世。由于宋清臥病在鄆城,無法前往送葬。後來又听說宋江葬在了楚州南門外的蓼兒窪,只能派家人前去祭祀,查看墳塋。家人將墳塋修築好後,回來向宋清匯報,這也暫且不提。

    卻說武勝軍承宣使、軍師吳用,自從到任之後,心里常常悶悶不樂,時常思念與宋公明之間的深厚情誼。一天,他忽然感到心情恍惚,夜里睡覺也不得安寧。到了晚上,他夢見宋江和李逵二人,拉著他的衣服說︰“軍師,我們一直以忠義為重,替天行道,從未有負于天子。如今朝廷賜我們藥酒,我們死得冤枉。我死後,已經葬在了楚州南門外蓼兒窪的深處。軍師要是念及往日的交情,可到我的墳前來看看。” 吳用正要問個詳細,突然驚醒,才發現原來是一場南柯一夢。吳用淚水奪眶而出,一直坐到天亮。自從做了這個夢,吳用便寢食難安。

    第二天,吳用便收拾好行李,獨自一人前往楚州,沒有帶上隨從。一路上,他匆匆趕路,未曾停歇。抵達楚州後,他發現宋江真的已經離世,當地百姓听聞此事,無不唉聲嘆氣,深感惋惜。

    吳用趕忙準備好祭祀用品,徑直前往楚州南門外的蓼兒窪。他四處找尋,終于找到了宋江和李逵的墳墓。站在墓前,吳用悲痛萬分,一邊哭泣,一邊用手拍打著墳冢,哭訴道︰“仁兄啊,你的英靈若在,一定要明察啊!我吳用不過是一個鄉村學究,起初跟隨晁蓋,後來遇到仁兄,承蒙你救護,才能享受榮華富貴,至今已有數十載,這一切都多虧了兄長的恩德。如今你為了國家而死,還托夢給我,兄弟我無以為報,只願能將這個夢,與仁兄在九泉之下一同實現。” 說完,他哭得更加傷心了。

    就在吳用打算上吊自殺的時候,只見花榮從船上飛奔到墓前。兩人相見,都吃了一驚。吳用連忙問道︰“賢弟,你在應天府為官,怎麼會知道宋兄長已經去世了?” 花榮說︰“自從我們分別到任之後,我每天都心神不寧,常常想念眾位兄弟。昨晚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宋公明哥哥和李逵,跑來拉住我,說︰‘朝廷賜下藥酒,把我們毒死了,現在葬在楚州南門外蓼兒窪的高原上。兄弟要是念舊情,就到墳前來看看。’所以我拋下家中的一切,不顧路途遙遠,連夜趕到了這里。” 吳用說︰“我也做了同樣的異夢,和賢弟的一模一樣,所以才趕來看看墳墓。如今賢弟也知道了,並且來到這里,真是太好了。我心里想著宋公明的恩義難以報答,交情難以割舍,正打算在這里上吊自殺,讓魂魄能與仁兄相聚,以此來表明我的忠義之心。” 花榮說︰“軍師既然有這樣的想法,小弟願意跟隨你,也和仁兄一同盡這份忠義。” 他們二人,真可謂是生死與共、情比金堅。有詩為證︰

    紅蓼窪中客夢長,花榮吳用苦悲傷。

    一腔義烈原相契,封樹高懸兩命亡。

    吳用說︰“我本想著賢弟看到我死後,能把我葬在這里。可你為什麼也要這麼做呢?” 花榮說︰“小弟覺得宋兄長仁義無雙,讓人難以割舍,恩情難忘。我們在梁山泊的時候,就已經是犯了大罪的人,僥幸沒死,還多次征戰,也算是好漢。承蒙天子赦免罪過,招安我們,讓我們北討遼兵,南征方臘,建立了功勛,如今也算是聲名遠揚,天下皆知。但朝廷既然已經起了疑心,肯定會找各種借口來治我們的罪。要是被他們的奸計得逞,遭受刑罰,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現在能跟隨仁兄一同死在黃泉之下,也能在世上留下一個清白的名聲,死後尸身也能歸葬在這里。” 吳用又說︰“賢弟,你听我說。我孤身一人,又沒有家眷,死了也沒什麼牽掛。可你現在有年幼的孩子和妻子,他們以後依靠誰呢?” 花榮說︰“這件事不用擔心,我有些積蓄,足夠他們生活。家里的事情,也有人會幫忙料理。” 兩人大哭了一場,然後雙雙在樹上上吊自殺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船上的隨從們等了很久,都不見吳用和花榮出來,便都跑到墳前查看。只見吳用和花榮已經自縊身亡,他們驚慌不已,趕忙報告給本州的官僚。官僚們連忙準備棺槨,將他們二人葬在了蓼兒窪宋江墓的旁邊,就像東西兩側的四座山丘一樣。楚州的百姓十分感念宋江的仁德,覺得他忠義兩全,便建立了祠堂,一年四季都來祭祀。當地的百姓來這里祈禱,往往都能得到回應。

    且不說宋江在蓼兒窪屢屢顯靈,只要百姓有所祈求,都能立刻應驗。單說那道君皇帝在東京內院,自從賜御酒給宋江之後,心里就一直疑慮重重,又不知道宋江的消息,常常掛念在心頭。他每天都被高俅、楊戩那些關于奢華享受的言論所迷惑,這二人一心想要堵塞賢路,謀害忠良。

    有一天,上皇在內宮閑玩,突然想起了李師師,便帶著兩個小黃門,從地道來到了李師師的後園,拉動了鈴索。李師師連忙迎接聖駕,把上皇請到臥房內坐下,上皇讓她把前後的門戶都關閉好。李師師盛裝打扮,上前請安。天子說道︰“寡人最近身體有些不適,現在由神醫安道全診治,已經有數十日沒來與愛卿相會了,心里十分想念。今日一見愛卿,朕心里特別高興。” 有詩為證︰

    不見芳卿十日余,朕心眷戀又踟躕。

    今宵得遂風流興,美滿恩情錦不如。

    李師師回奏道︰“承蒙陛下如此眷愛,賤妾感激不盡。” 于是在房內擺上酒肴,和上皇飲酒作樂。才喝了幾杯,上皇就覺得神思困倦。此時,屋內燈火通明,突然一陣冷風吹過。上皇看見一個身穿黃衫的人站在面前,他驚恐地起身問道︰“你是什麼人,怎麼會來到這里?” 那穿黃衫的人回奏道︰“臣是梁山泊宋江部下的神行太保戴宗。” 上皇問︰“你為什麼會在這里?” 戴宗奏道︰“臣的兄長宋江就在附近,恭請陛下一同前往。” 上皇又問︰“為何要勞駕寡人前往何處?” 戴宗說︰“有一個景色秀麗的好去處,想請陛下前去游玩。”

    上皇听了這話,便起身跟著戴宗走出後院,只見馬車已經準備妥當。戴宗請上皇乘車而行,上皇只感覺周圍如雲似霧,耳邊還能听到風雨之聲。不一會兒,就到了一個地方,但見︰

    漫漫煙水,隱隱雲山。不見日月的光明,只有水天連成一片。紅色的蓼花在風中搖曳,綠色的蘆葉長滿一洲。成雙成對的白鷺,在沙渚磯頭嬉戲;對對鴛鴦,在敗荷汀畔棲息。林巒上的霜葉,紛紛揚揚,宛如萬片火龍鱗;堤岸上的露花,簇擁在一起,好似千雙金獸眼。淡月疏星,營造出漫長的夜景;涼風冷露,盡顯九秋的涼意。

    上皇坐在馬上,一路觀賞,意猶未盡,便問戴宗︰“這是什麼地方,為何要讓寡人來到這里?” 戴宗指著山上的關路說︰“請陛下往前走,到了那里就知道了。” 上皇驅馬登山,走過三重關道,來到第三座關前,只見有一百多人俯伏在地,個個都是披袍掛鎧、戎裝革帶、頭戴金盔、身著金甲的將領。上皇大驚,連忙問道︰“你們都是什麼人?” 只見為首的一人,頭戴鳳翅金盔,身著錦袍金甲,上前奏道︰“臣是梁山泊的宋江。” 上皇說︰“寡人已經任命你為楚州安撫使,你為何會在這里?” 宋江奏道︰“臣等恭請陛下到忠義堂上,容臣詳細訴說冤屈而死的實情。”

    上皇在忠義堂前下馬,走上堂去,坐定後,看向堂下,只見煙霧中拜伏著許多人,他心中猶豫不定。這時,為首的宋江走上台階,跪地垂淚啟奏。上皇問道︰“你為何落淚?” 宋江奏道︰“臣等雖然曾經抗拒過朝廷的軍隊,但一向秉持忠義,沒有絲毫異心。自從奉陛下敕命招安之後,我們北退遼兵,東擒方臘,弟兄們死傷慘重,十人中折損了八人。臣承蒙陛下任命,鎮守楚州,到任以來,與軍民秋毫無犯,天地可鑒臣的忠心。然而陛下賜下的藥酒,臣喝了之後並無怨言。只是擔心李逵心懷怨恨,會生出異心,所以特意派人去潤州,把李逵叫來,親手給他喝下了藥酒,讓他也一同赴死。吳用、花榮也因為忠義,在臣的墳墓上雙雙自縊而亡。臣等四人,一同葬在了楚州南門外的蓼兒窪。當地百姓憐憫我們,在墓前建立了祠堂。如今臣等和已經去世的兄弟們,陰魂不散,都聚集在這里,向陛下申訴我們平生的衷曲,表明我們始終如一的忠心。懇請陛下明察。”

    上皇听了,十分震驚,說道︰“寡人親自派遣天使,賜下黃封御酒,不知道是何人換了藥酒給你?” 宋江奏道︰“陛下可以問問來使,就知道奸弊出自何處了。” 上皇看著三關寨柵雄偉壯觀,心中淒慘,問道︰“這是什麼地方,你們為何會聚集在這里?” 宋江奏道︰“這是臣等昔日聚義的梁山泊。” 上皇又問︰“你們已經死了,應該去陽世投生,為何會聚集在這里?” 宋江奏道︰“天帝憐憫臣等忠義,承蒙玉帝符牒敕命,封臣等為梁山泊都土地。我們到這里成為神靈,眾將也都匯聚于此。因為有冤屈難以申訴,所以特地讓戴宗屈請陛下,親臨水泊,懇請陛下知曉我們平日的衷曲。” 上皇說︰“你們為何不到九重深苑,向寡人顯告此事?” 宋江奏道︰“臣是幽陰魂魄,怎麼能進入鳳闕龍樓。如今陛下離開宮禁,才得以請陛下到此。” 上皇說︰“寡人可以在這里多停留一會兒,好好觀賞嗎?” 宋江等再次拜謝恩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皇走下堂來,回頭觀看堂上牌額,上面寫著 “忠義堂” 三個大字,他點了點頭,走下台階。忽然,宋江背後轉出李逵,手里拿著雙斧,厲聲高喊道︰“皇帝,皇帝!你為何听信那四個賊臣的挑撥,害死了我們?今日既然見到你,正好報仇!” 黑旋風說完,掄起雙斧,徑直朝 上皇沖過去。天子嚇得一驚,猛然醒來,才發現原來是一場南柯一夢。他渾身冷汗,睜開雙眼,看到燈燭依然明亮,李師師還沒有入睡。有詩為證︰

    偶入青樓訪愛卿,夢經水滸見豪英。

    無窮冤抑當階訴,身後何人報不平。

    上皇問道︰“寡人剛才去了哪里?” 李師師奏道︰“陛下剛才伏在枕頭上睡著了。” 上皇便把夢中那些神奇靈異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李師師。李師師又奏道︰“凡是正直的人,死後必然會成為神靈。莫非宋江真的已經去世,所以顯神靈托夢給陛下?” 上皇說︰“寡人明天一定要詢問這件事。如果真的是這樣,必須為他建立廟宇,敕封烈侯。” 李師師奏道︰“如果聖上這樣加封,足以彰顯陛下不負功臣的恩德。” 上皇當夜感慨嘆息,難以入眠。

    第二天早朝,上皇傳聖旨,在偏殿召集群臣。蔡京、童貫、高俅、楊戩朝見完畢後,擔心聖上詢問宋江的事情,便早早出宮離開了。只有宿太尉等親近大臣在一旁侍奉。上皇問宿元景︰“愛卿知道楚州安撫宋江的消息嗎?” 宿太尉奏道︰“臣一直不知道宋安撫的消息,不過臣昨晚做了一個奇怪的夢。” 上皇說︰“愛卿做了什麼異夢,快奏與寡人知道。” 宿太尉奏道︰“臣夢見宋江親自來到臣的私宅,他身著戎裝,頭戴盔甲,對臣訴說陛下賜下藥酒,將他害死。楚州的百姓憐憫他的忠義,把他葬在本州南門外蓼兒窪內,還建立了祠堂,一年四季祭祀。” 上皇听了,搖著頭說︰“這真是奇怪的事情!和朕的夢一模一樣。” 又吩咐宿元景︰“愛卿可派心腹之人,前往楚州調查此事的真假,盡快回來稟報。” 宿太尉當天領了聖旨,離開宮禁,回到私宅,立刻派心腹前往楚州打听宋江的消息,暫且按下不表。

    第二天,上皇坐在文德殿,看到高俅、楊戩在一旁,便下聖旨問道︰“你們省院最近知道楚州宋江的消息嗎?” 二人不敢啟奏,都說不知道。上皇心中越發懷疑,心情也變得不好了。

    且說宿太尉的心腹已經到楚州打探消息回來,詳細報告了宋江喝了御賜的藥酒而死的事情。宋江死後,楚州百姓感懷他的忠義,將他葬在了楚州蓼兒窪的高原上。還有吳用、花榮、李逵三人,也一同埋葬在那里。百姓們心生憐憫,在墓前建造了祠堂,春秋兩季都去祭祀,虔誠供奉,士民們前去祈禱,都非常靈驗。宿太尉听了,急忙帶著心腹入宮,將此事詳細奏明天子。上皇听後,十分傷感。

    第二天早朝,天子大怒,在百官面前責罵高俅、楊戩︰“你們這兩個敗國的奸臣,把寡人的天下都給毀了!” 二人嚇得俯伏在地,叩頭謝罪。蔡京、童貫也上前奏道︰“人的生死,都是命中注定。省院沒有收到相關文書,不敢胡亂奏報,實際上並不知曉此事。昨晚楚州才有申文送到省院,如今臣等正打算啟奏聖上,正要詢問這件事。” 上皇最終還是被這四個奸臣巧妙掩飾過去了,沒有給他們治罪,當即喝退高俅、楊戩,下令追查原來送御酒的使臣。沒想到,那個天使從楚州回來的路上,已經死了。

    第二天,宿太尉在偏殿朝見上皇。他再次向天子詳細奏明,宋江忠義之心感天動地,死後化為神靈,常常在民間顯靈,庇佑百姓。上皇听後,覺得宋江確實忠義可嘉,于是準奏,宣召宋江的親弟弟宋清入宮,打算讓他承襲宋江的名爵。

    然而,此時的宋清已經染上了風疾,身體狀況不佳,無法擔任官職。他只好上表推辭,誠懇地表示自己只願意回到鄆城,安心務農。上皇憐憫宋清的孝道,特意賜給他十萬貫錢,還有三千畝田地,用來維持他的家庭生計。並且承諾,等宋清有了子嗣,朝廷會予以錄用。後來,宋清生下一個兒子,取名宋安平。宋安平參加科舉考試,一路順遂,最終官至秘書學士,這都是後話了。

    再說上皇根據宿太尉的奏報,親自書寫聖旨,敕封宋江為忠烈義濟靈應侯。同時,下令撥出錢財,在梁山泊修建廟宇,大規模建造祠堂,並且精心塑立宋江以及眾多為國家大事犧牲的將佐們的神像。上皇還親自御筆書寫了殿宇的牌額,名為 “靖忠之廟”。

    濟州接到朝廷的敕令後,立刻在梁山泊動工修建廟宇。只見那廟宇︰

    金釘裝飾著朱紅色的大門,玉柱撐起銀白的門庭,殿宇雕梁畫棟,檐角朱紅、琉璃碧瓦熠熠生輝。綠色的欄桿低低環繞,與軒窗相映成趣,繡著精美圖案的簾幕高高懸掛在寶檻之上。五間宏偉的大殿中央,懸掛著皇帝敕賜的金書匾額;兩邊的長廊里,彩繪著諸位將領出朝入相的英姿。綠槐的影子里,欞星門高聳入雲;翠柳的濃陰中,靖忠廟氣勢巍峨,仿佛直插霄漢。黃金鑄就的殿上,塑著宋公明等三十六員天罡正將的神像;兩廊之內,依次排列著以朱武為首的七十二座地煞將軍的塑像。門前的侍從塑像面目威嚴,部下的神兵塑像勇猛非凡。紙爐由能工巧匠精心砌成樓台模樣,四季都有人焚燒紙錢;高高的桅桿上懸掛著長長的幡旗,春秋兩季,鄉人們都會前來祭祀。百姓們虔誠地敬奉這些正直的神只,依照祀典朝拜忠烈之帝。廟宇的香火萬年不斷,英雄們的功勛也將永遠銘刻在史書中。

    還有一首絕句寫道︰

    天罡盡已歸天界,地煞還應入地中。

    千古為神皆廟食,萬年青史播英雄。

    後來,宋公明屢屢顯靈,百姓們一年四季都虔誠祭祀,從未間斷。在梁山泊,人們祈求風調雨順,總能如願以償,求風得風,禱雨得雨。在楚州蓼兒窪,宋江也時常顯靈。當地百姓深受感動,于是重新修建大殿,增建兩廊,並奏請朝廷賜下匾額。他們在正殿塑立了三十六員神像,在兩廊依舊塑立七十二將以及眾多侍從的神像。楚州百姓懷著一片誠心,無論遠近,都前來祈禱,而宋江的神靈也總是有求必應。他護國保民,享受著萬萬年的香火。年年都有人祭祀,歲歲都有人朝拜。萬民頂禮膜拜,祈求安寧;士庶恭敬祈禱,希望賜福。至今,這些古跡仍然留存。

    太史有感而發,作了兩首唐律來哀挽,詩中寫道︰

    莫把行藏怨老天,韓彭當日亦堪憐。

    一心征臘摧鋒日,百戰擒遼破敵年。

    煞曜罡星今已矣,讒臣賊相尚依然。

    早知鴆毒埋黃壤,學取鴟夷泛釣船。

    生當廟食死封侯,男子平生志已酬。

    鐵馬夜嘶山月暗,玄猿秋嘯暮雲稠。

    不須出處求真跡,卻喜忠良作話頭。

    千古蓼窪埋玉地,落花啼鳥總關愁。

    水滸傳結!

    西游記始!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古典白話合集》,方便以後閱讀古典白話合集第一百回 宋公明神聚蓼兒窪 徽宗帝夢游梁山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古典白話合集第一百回 宋公明神聚蓼兒窪 徽宗帝夢游梁山泊並對古典白話合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