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豪杰輩出,尤以三國時期最為人稱道。西蜀有臥龍諸葛亮,其才智超群,無人能及;東吳的呂蒙,英銳不凡,別具一格;而曹魏雄踞北方。在眾多虎將之中,關羽勇力超群,無人可比。他斬殺蔡陽,談笑間盡顯英雄本色,其美名千古流傳,載入青史。
然而,世事無常,英雄終有落幕之時。但關羽的後代賢良,關勝便是其子孫。當時梁山兵馬圍困北京,形勢危急,城中百姓人心惶惶,如同慌亂的螻蟻。梁中書派人前往京師求救,朝廷降下旨意。于是,一支威風凜凜的軍隊組建起來,前軍後隊氣勢如狼似虎,文官武將光彩照人。中軍主將正是關勝,他意氣風發,志向凌雲。
關勝身披黃金鎧甲,寒光閃爍;頭戴水銀盔,兜鍪沉重。他面如重棗,留著漂亮的胡須,錦色征袍上繡著一對蟠龍。內穿的襯衫顏色淡雅,如同鵝兒黃;腳上的雀靴精美,手中的雕弓與金鏃閃耀著光芒。胯下紫騮駿馬,勇猛如龍,玉勒錦鞍,配上一對獸形裝飾。他的寶刀燦燦生光,如霜似雪,堪稱冠世英雄,無人能敵。這般威風,仿佛是義勇武安王關羽重生。
這首古風,專門講述蒲東關勝的故事。關勝擅長使用一口大刀,英雄蓋世,義勇雙全。當日,他辭別太師,統領著一萬五千人馬,分成三隊,離開東京,朝著梁山泊進發。
話說回來,宋江與眾將連日攻打北京城池,卻始終未能攻克。李成、聞達畏懼梁山軍威,不敢出城迎戰,索超的箭傷尚未痊愈,也無法出戰。宋江見攻城無果,心中煩悶不已。他們離開梁山已久,戰事卻毫無進展。這天夜里,宋江在中軍帳中悶坐,點上燈燭,取出玄女天書閱讀。突然,他想到圍城已久,卻一直沒有救軍接應,戴宗前去打探消息,也不見歸來。宋江心中隱隱不安,神思恍惚,寢食難安,于是讓小校請軍師吳用前來商議。
吳用到了中軍帳,與宋江商量道︰“我們眾多軍馬圍城這麼久,為何一直沒有救軍到來?城中敵軍又不敢出戰。想必梁中書已派人前往京師告急,他的丈人蔡太師必定會派救軍前來,其中必定有良將。倘若對方采用圍魏救趙之計,不來解此處之危,反而去攻打我們的梁山大寨,這是極有可能的,兄長不可不考慮。我們先讓軍士做好收拾準備,但不可全部退兵。”
正說著,神行太保戴宗趕來報告︰“東京蔡太師聘請關菩薩的玄孫、蒲東郡的大刀關勝,率領一支軍馬正朝著梁山泊飛奔而來。寨中的頭領們意見不一,請兄長和軍師盡早收兵回援,解除山寨之危。” 吳用說︰“即便如此,也不可匆忙退兵。今晚,先讓步軍前行,留下兩支軍馬,在飛虎峪兩邊設下埋伏。城中敵軍若得知我們退兵,必然會追趕。若不這樣安排,我們的軍隊會先亂了陣腳。” 宋江點頭道︰“軍師所言極是。”
隨即傳令,派小李廣花榮率領五百軍兵前往飛虎峪左邊埋伏;豹子頭林沖率領五百軍兵前往飛虎峪右邊埋伏。又讓雙鞭呼延灼帶領二十五騎馬軍,帶著凌振,攜帶風火等炮,在離城十幾里的地方埋伏。一旦看到追兵趕來,立刻施放號炮,讓兩邊的伏兵一起出擊,截殺追兵。同時傳令前隊退兵,倒拖著旌旗,不鳴戰鼓,如同雨散雲飄一般,遇到敵軍也不要交戰,自然退回。步軍在半夜就起身,依次行動。直到第二天巳時前後,才鳴金收軍。
城上的守軍望見宋江的軍馬,士兵們手拖旗幡,肩扛刀斧,一副要回山的樣子,戰馬嘶鳴,仿佛在呼喚著歸寨。只見他們紛紛拔寨而起,亂紛紛地撤退。城上的人看得真切,趕緊報告給梁中書︰“梁山泊的軍馬今天全部收兵,都回去了。” 梁中書听後,立刻叫來李成、聞達商議。聞達說︰“顯然是京師的救軍去攻打他們的梁山泊了,這伙人擔心老巢有失,所以慌忙回去。我們可以乘勢追殺,定能擒獲宋江。”
話還沒說完,城外的報馬趕來,送來東京的文書,約定一起出兵攻打賊巢,若賊兵退兵,便可立刻追擊。梁中書便命令李成、聞達各帶一支軍馬,從東西兩路追趕宋江的軍馬。
再說宋江引兵退回,見城中敵軍調兵追趕,便拼命奔逃,一直退到飛虎峪附近。只听到背後火炮齊響。李成、聞達吃了一驚,勒住戰馬回頭看,只見後面旗幟交錯,戰鼓亂鳴。李成、聞達急忙回軍,左手邊殺出小李廣花榮,右手邊殺出豹子頭林沖,各率領五百軍馬,從兩邊殺來。李成、聞達措手不及,知道中了奸計,趕忙火速回軍。前面又撞上呼延灼,帶領著一支馬軍,一陣猛殺。直殺得李成、聞達丟盔棄甲,狼狽不堪,退回城中,緊閉城門,不敢再出。
宋江的軍馬依次退回,快到梁山泊邊時,恰好遇到丑郡馬宣贊攔路。宋江命令軍隊暫且下寨,暗中派人從小路前往山上,通知水陸軍兵,兩邊相互救應。有詩為證︰
宋江振旅暫回營,飛虎坡前暗伏兵。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殺得李成無處走,倒戈棄甲入京城。
且說水寨內的頭領船火兒張橫,與兄弟浪里白跳張順商議道︰“我們兄弟倆自從來到寨中,一直沒立下什麼功勞,只能看著別人逞能,心里實在憋氣。如今蒲東大刀關勝分三路調軍攻打我們的寨柵。不如我們兄弟倆先去劫了他的營寨,捉住關勝,立下這份大功,也能在眾兄弟面前爭口氣。” 張順說︰“哥哥,我們只管水軍,倘若沒有其他兄弟接應,白白惹人恥笑。” 張橫道︰“你要是這麼膽小怕事,什麼時候才能建功立業?你不去就算了,我今晚自己去。” 張順苦苦勸諫,張橫卻不听。
當夜,張橫點了五十多只小船,每只船上只有三五個人,全身穿著軟甲,手持苦竹槍,各自帶著蓼葉刀。趁著月光微弱、寒露寂靜,他們駕著小船徑直駛向旱路。此時大約是二更時分。
卻說關勝正在中軍帳里點燈看書,負責巡哨的小校悄悄前來報告︰“蘆花蕩里大約有四五十只小船,船上的人都拿著長槍,全都埋伏在蘆葦叢兩邊,不知道他們有什麼意圖,特來報告。” 關勝听後,微微冷笑︰“這些盜賊之徒,根本不值得我與之對抗。” 他當即暗中傳令,讓眾軍都按計劃準備,“賊兵一入寨,帳前鑼聲一響,四下里各自捉人。” 三軍領命,各自潛伏起來。
再說張橫帶領著三二百人,在蘆葦叢中悄悄潛行,一直來到寨邊。他們撥開鹿角,徑直沖向中軍,遠遠望見帳中燈燭輝煌,關勝手拈胡須,正坐著看兵書。張橫心中暗喜,手持長槍,沖入帳房。這時,旁邊突然鑼聲響起,眾軍吶喊,如同天崩地塌、山倒江翻一般。嚇得張橫倒拖長槍,轉身就跑。四下里伏兵四起,可憐水性極好的張橫,在這平地上卻難以逃脫羅網。他帶來的二三百人,一個都沒跑掉,全部被擒,押到帳前。關勝看著他們,笑著罵道︰“你們這些無端草賊,小小匹夫,竟敢來冒犯我!” 他命人把張橫裝入陷車,其余的人全部關押起來,“等捉住宋江,一並押解到京師,才不辜負宣贊舉薦我的心意。”
不說關勝捉了張橫,且說水寨內的阮氏三兄弟正在寨中商議,派人去宋江哥哥那里听令。這時,張順趕來報告︰“我哥哥不听我的苦苦勸諫,去劫關勝的營寨,沒想到被捉,關在囚車里了。” 阮小七听了,大聲叫嚷起來︰“我們兄弟們同生共死,吉凶與共。你是他的嫡親兄弟,他被人捉了,你不去救,怎麼去見宋公明哥哥?我們兄弟三個,自己去救他。” 張順說︰“沒有哥哥的將令,我不敢輕舉妄動。” 阮小七道︰“等將令下來,你哥哥都被他們剁成八段了!” 阮小二、阮小五也都說︰“說得對。” 張順拗不過他們三個,只得依從。
當夜四更,他們點起大小水寨的頭領,各自駕著一百多只船只,一起殺向關勝的營寨。岸上的小軍望見水面上戰船密密麻麻,如同螞蟻一般,都靠向岸邊,慌忙報告給主帥。關勝笑道︰“這些沒見識的賊奴,有什麼可擔心的!” 他隨即叫來首將,附在耳邊低聲吩咐了一番。
且說阮氏三兄弟在前,張順在後,吶喊著沖入寨中。只見寨內槍刀林立,旌旗飄揚,卻空無一人。阮氏三兄弟大驚,轉身就跑。這時,帳前鑼聲響起,左右兩邊的馬軍和步軍,分成八路,如同簸箕掌、栲栳圈一般,重重疊疊地圍了上來。張順見形勢不妙,“撲通” 一聲先跳入水中。阮氏三兄弟奪路而逃,好不容易跑到水邊。後軍追了上來,撓鉤齊下,套索飛來,把活閻羅阮小七給搭住,橫拖倒拽地捉了去。阮小二、阮小五和張順,幸虧混江龍李俊帶著童威、童猛拼死相救,才得以逃脫。
暫且不說阮小七被擒,關在陷車之中,單說水軍將消息傳到梁山泊。劉唐便讓張順從水路直奔宋江寨中,報告此事。宋江與吳用商議,該如何擊退關勝。吳用說道︰“明日與他們決戰,且看勝負如何。” 話還沒說完,突然听到戰鼓齊鳴,原來是丑郡馬宣贊率領三軍來到大寨前。宋江帶領眾人出寨迎戰。門旗打開,宣贊縱馬而出。他是怎樣的裝扮呢?只見︰
征袍穿蜀錦,鎧甲露銀花。金盔鳳翅披肩,抹綠雲靴護腿。馬蹄蕩起紅塵,刀面平鋪秋水。滿空殺氣從天降,一點朱纓滾地來。
宋江見宣贊在門旗下挑戰,便問首將︰“哪位出馬,先拿下這廝?” 只見小李廣花榮拍馬持槍,直取宣贊。宣贊揮舞大刀迎戰,兩人你來我往,一上一下,斗了十個回合。花榮賣了個破綻,撥馬便走。宣贊緊追不舍,花榮把鋼槍往了事環上一掛,拈弓搭箭,側坐在雕鞍之上,輕舒猿臂,翻身一箭射去。宣贊听到弓弦聲響,知道箭已射來,連忙用刀一擋,“錚” 地一聲,箭射在了刀面上。花榮見一箭未中,又取出第二支箭,瞄準宣贊,朝他胸膛射去。宣贊在鐙里藏身,巧妙地躲過了這一箭。宣贊見花榮弓箭高強,不敢再追,猛地勒回馬頭,跑回本陣。花榮見他不追,連忙勒轉馬頭,又朝著宣贊追去,取出第三支箭,瞄準宣贊後心,一箭射去,只听 “鐺” 地一聲,箭射在了宣贊背後的護心鏡上。宣贊慌忙騎馬退回陣中,派人將此事報告給關勝。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關勝得知後,立刻讓小校快把戰馬牽來。這匹馬從頭到尾長一丈,從蹄到脊高八尺,渾身上下沒有一根雜毛,毛色如同火炭般赤烈,配著一副皮甲,束著三條肚帶。關勝全身披掛整齊,綽起大刀,上馬直奔陣前。門旗打開,關勝威風凜凜地出現在眾人面前。有《西江月》一首為證︰
漢國功臣苗裔,三分良將玄孫。繡旗飄掛動天兵,金甲綠袍相稱。 赤兔馬騰騰紫霧,青龍刀凜凜寒冰。蒲東郡內產英雄,義勇大刀關勝。
宋江見關勝儀表非凡,與吳用暗暗贊嘆,回頭對眾多良將說道︰“這位將軍果然英雄,名不虛傳!” 話還沒說完,林沖心中惱怒,說道︰“我們弟兄自從上了梁山泊,經歷大小五七十陣,從未挫過銳氣。軍師為何要滅自己威風!” 說完,便挺槍躍馬,直取關勝。關勝見狀,大聲喝道︰“水泊草寇,你們怎敢背叛朝廷!只叫宋江與我決戰。” 宋江在門旗下喝住林沖,親自縱馬出陣,欠身向關勝施禮,說道︰“鄆城小吏宋江,前來拜見,任憑將軍問罪。” 關勝道︰“你身為俗吏,怎敢背叛朝廷?” 宋江答道︰“只因朝廷昏暗,縱容奸臣當道,讒佞之徒專權,陷害天下百姓。宋江等替天行道,並無異心。” 關勝大聲喝道︰“天兵到此,你們還敢抗拒,花言巧語,怎敢欺瞞我!若不下馬受降,定叫你粉身碎骨!” 霹靂火秦明听了,怒不可遏,手舞狼牙棍,縱馬直搶過來。關勝也縱馬迎戰,與秦明展開廝殺。林沖怕秦明搶了頭功,突然飛搶過來,直撲關勝。三匹馬在征塵之中,如同轉燈一般廝殺起來。宋江見此,擔心關勝受傷,便下令鳴金收軍。林沖、秦明回到陣前,問道︰“正準備擒捉這廝,兄長為何收軍罷戰?” 宋江道︰“賢弟,我們秉持忠義,以強欺弱並非我們所願。即便在陣上捉了他,他心中不服,也會惹人恥笑。我看關勝是英勇之將,世代忠臣,他的祖上更是被尊為神明。若能讓此人上山,宋江情願讓位。” 林沖、秦明听了,心中都不太高興。當天,兩邊各自收兵回營。
且說關勝回到寨中,下馬卸甲,心中暗自思忖︰“我奮力與二將相斗,卻難以取勝,眼看就要輸給他們,宋江卻突然收了軍馬,不知他是何用意?” 于是,他讓小軍把陷車中的張橫、阮小七推出來,問道︰“宋江不過是個鄆城小吏,你們為何甘願听從他的指揮?” 阮小七答道︰“俺哥哥在山東、河北一帶威名遠揚,人人都稱他為及時雨呼保義宋公明。你這不懂禮義之人,如何能明白!” 關勝听了,低頭不語,讓小軍把陷車推了下去。當晚,關勝在寨中煩悶不已,坐臥不安,走出中軍大帳,只見月色滿天,霜華遍地,不禁連連嘆息。這時,負責巡哨的小校前來報告︰“有一位胡須將軍,單人匹馬,手持單鞭,要見元帥。” 關勝問道︰“你沒問他是誰?” 小校說︰“他既沒穿衣甲,也沒帶軍器,不肯說自己的姓名,只說要見元帥。” 關勝道︰“既然如此,把他帶進來。” 不一會兒,那人來到帳中,拜見關勝。關勝看了看,覺得有些面熟,在燈光下仔細辨認,才認出來,便問他是誰。那人說︰“請元帥屏退左右。” 關勝道︰“無妨。” 那人道︰“小將便是呼延灼。先前我曾為朝廷統領連環馬軍,征討梁山泊,沒想到中了賊人的奸計,失陷了軍機,無法還鄉。听說將軍到來,我不勝歡喜。今早宋江在陣上,林沖、秦明想要捉拿將軍,宋江急忙收軍,生怕傷了將軍。此人向來有歸順朝廷之意,只是無奈眾賊不從,他暗中與我商議,想要勸眾人歸順。將軍若能听從,明日夜間,輕弓短箭,騎著快馬,從小路直入賊寨,生擒林沖等賊寇,解赴京師,共立大功。” 關勝听後,十分高興,將呼延灼請入帳中,擺酒款待。兩人訴說宋江一心忠義,只是不幸跟隨了賊寇,實在無辜。二人彼此袒露心聲,毫無疑慮。
第二天,宋江率領眾人前來挑戰。關勝與呼延灼商議︰“今日先贏了對方首將,晚上便可依計行事。” 有詩為證︰
亡命呼延計最奇,單人匹馬夜逃歸。
陣前假意鞭黃信,鉤起梁山舊是非。
且說呼延灼借了一副衣甲穿上,兩人各自上馬,來到陣前。宋江見了,大罵呼延灼道︰“我從未虧待過你半分,你為何連夜私自離去!” 呼延灼回道︰“你們這些草寇,能成什麼大事!” 宋江便令鎮三山黃信出馬,黃信手持喪門劍,催動坐下戰馬,直奔呼延灼。兩馬相交,沒斗到十個回合,呼延灼手起一鞭,將黃信打落馬下。宋江陣上的眾軍急忙搶上前去,把黃信扛了回去。關勝見此,十分高興,下令大小三軍一齊掩殺過去。呼延灼道︰“不可追趕,吳用那廝足智多謀,若貿然追殺,恐怕中了賊人的計謀。” 關勝听了,急忙收軍,回到本寨,在中軍帳中擺酒款待眾人,並詢問鎮三山黃信的情況。呼延灼道︰“此人原本是朝廷命官,青州都監,與秦明、花榮一同落草為寇。今日先殺了此人,挫一挫他們的威風,今晚偷營,必然能夠成功。” 關勝大喜,傳下將令,讓宣贊、郝思文分兩路接應,自己率領五百馬軍,輕弓短箭,讓呼延灼在前引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到了夜里二更,眾人起身,三更前後,直奔宋江寨中,約定以炮響為號,里應外合,一齊進兵。當晚月光皎潔,如同白晝。黃昏時分,眾人披掛整齊,馬摘鸞鈴,人穿軟甲,軍卒們餃枚疾走,一同騎馬前行。呼延灼在前面帶路,眾人緊緊跟隨。轉過山徑,大約走了半個更次,前面遇到三五十個伏路的小軍,他們低聲問道︰“來的是不是呼將軍?宋公明派我們在此迎接。” 呼延灼喝道︰“別出聲,跟在我馬後走。” 呼延灼縱馬先行,關勝騎馬在後。又轉過一層山嘴,只見呼延灼用槍尖一指,遠處有一盞紅燈。關勝勒住馬問道︰“有紅燈的地方是哪里?” 呼延灼道︰“那里便是宋公明的中軍大帳。” 眾人急忙催動人馬前進。快到紅燈處時,突然听到一聲炮響,眾軍跟著關勝,殺奔過去。到了紅燈下一看,卻不見一個人;再喚呼延灼時,也不見了蹤影。關勝大驚,知道中計,慌忙回馬,這時,只听得四邊山上一齊鼓響鑼鳴。眾軍慌不擇路,各自逃命。關勝連忙回馬,身邊只剩下幾騎馬軍跟隨。轉出山嘴,又听到樹林邊腦後一聲炮響,四下里撓鉤齊出,把關勝拖下雕鞍,奪了他的刀馬,卸去衣甲,前推後擁,押往大寨。
卻說林沖、花榮親自率領一支軍馬截住郝思文,與之廝殺起來。月光之下,遠遠望去,郝思文是怎樣的裝扮呢?有《西江月》為證︰
千丈凌雲豪氣,一團筋骨精神。橫槍躍馬蕩征塵,四海英雄難近。 身著戰袍錦繡,七星甲掛龍鱗。天丁元是郝思文,飛馬當前出陣。
林沖大聲喝道︰“你的主將關勝已經中計被擒,你這無名小將,還不下馬受縛!” 郝思文大怒,直取林沖。兩馬相交,斗了無數回合,花榮挺槍上前助戰。郝思文漸漸不敵,撥馬便走,這時,肋後突然殺出女將一丈青扈三娘,她撒起紅綿套索,把郝思文拖下馬來。步軍一擁而上,將郝思文捉住,解往大寨。
話分兩頭。這邊秦明、孫立率領一支軍馬去捉拿宣贊,正好在路上遇到了他。丑郡馬宣贊又是怎樣的裝扮呢?有《西江月》為證︰
卷縮短黃須發,凹兜黑墨容顏。睜開怪眼似雙環,鼻孔朝天仰見。 手內鋼刀耀雪,護身鎧甲連環。海騮赤馬錦鞍韉,郡馬英雄宣贊。
當下宣贊縱馬而出,大罵道︰“草賊匹夫,擋我者死,避我者生!” 秦明大怒,躍馬揮舞狼牙棍,直取宣贊。兩馬相交,大約斗了幾個回合,孫立從側面殺來。宣贊頓時慌張起來,刀法也亂了章法,被秦明一棍戳下馬來。三軍齊聲吶喊,一擁而上,將宣贊捉住。再有撲天雕李應率領大小軍兵,沖向關勝的寨內,先救了張橫、阮小七以及被擒的水軍等人,奪取了寨內的糧草馬匹,還招安了四下里的敗殘人馬。
天亮時分,宋江召集眾人回到山上。此時東方漸漸泛白,忠義堂上眾人依次落座。不一會兒,關勝、宣贊、郝思文分別被押解上來。宋江見了,急忙走下堂來,喝退軍卒,親自為他們解開繩索。宋江把關勝扶到正中間的交椅上,自己跪地便拜,磕頭請罪,說道︰“我等都是亡命的狂徒,冒犯了將軍虎威,還望將軍恕罪。” 關勝連忙回禮,一時竟說不出話來,顯得手足無措。呼延灼也走上前來請罪道︰“我既然領了將令,不敢不依計行事,還望將軍饒恕我欺瞞之罪。” 關勝見梁山眾頭領義氣深重,便回頭對宣贊、郝思文說︰“我們被擒到這里,該如何是好?” 二人回答道︰“一切听從將軍吩咐。” 關勝說︰“我等無顏再回京城,我們三人甘願領死。” 宋江說道︰“將軍何出此言?倘若將軍不嫌棄我等微賤,不如一同替天行道。若將軍不肯,我也不敢強留,現在就送將軍回京。” 關勝說道︰“都說忠義宋公明,果然名不虛傳。如今我等有家難回,有國難投,願意在帳下做個小卒。” 宋江听了十分高興。
當天,一方面擺下宴席慶賀,另一方面派人招安逃竄的敗軍,又收編了五七千人。其余的敗軍各自四散而去。投降的軍卒里,有年老的和年幼的,宋江隨即發給他們銀兩,讓他們回家。同時,派薛永帶著書信前往蒲東,去接關勝的家小,這些暫且不提。
宋江在飲宴時,默默地想起盧員外和石秀還陷在北京,不禁潸然淚下。吳用說道︰“兄長不必擔憂,我自有辦法。只過今晚,明天再次起兵去攻打北京,必定能夠成功。” 關勝站起身來說道︰“小將無以為報不殺之恩,願意擔任前部先鋒。” 宋江十分欣喜。
第二天早晨,宋江傳令,讓宣贊、郝思文帶領原來的軍馬,作為前部先鋒;其余原本攻打北京的頭領,一個不少。又派李俊、張順帶上水戰盔甲一同前往,接著再次向北京進發。
再說梁中書在城中,正與剛剛病愈的索超一起飲酒,這時探馬來報︰“關勝、宣贊、郝思文以及眾多軍馬,都被宋江捉去,已經入伙了。梁山泊的軍馬現在又打過來了。” 梁中書听了,嚇得目瞪口呆,手腳都不知道該怎麼放。只見索超稟報道︰“之前中了賊人的冷箭,這次正好報這個仇。” 梁中書隨即獎賞了索超,讓他帶領本部人馬,搶先出城迎敵。李成、聞達隨後調軍接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時正值仲冬時節,天氣十分寒冷,連日來彤雲密布,北風呼嘯。宋江的軍隊趕到,索超在飛虎峪下寨。第二天,索超引兵迎戰。宋江帶著前部的呂方、郭盛,登上高坡觀看關勝廝殺。三通戰鼓過後,關勝出陣。只見對面索超縱馬而來。索超是怎樣的裝扮呢?有詩為證︰
生居河北最英雄,累與朝廷立大功。
雙鳳袍籠銀葉鎧,飛魚袋插鐵胎弓。
勇如袁達安齊國,壯若靈神劈華峰。
馬上橫擔金蘸斧,索超名號急先鋒。
當時索超看到關勝,卻不認識他。跟隨出征的軍卒說︰“這個來的就是新近反叛的大刀關勝。” 索超听了,二話不說,徑直沖了過去,直取關勝。關勝也拍馬舞刀迎戰。兩人斗了不到十個回合,李成在中軍看到索超的斧法漸漸不敵關勝,便親自揮舞雙刀出陣,與索超一起夾攻關勝。這邊宣贊、郝思文見了,各自手持兵器前來助戰,五個人騎著馬攪作一團。宋江在高坡上看到,揮動鞭梢,大軍如潮水般掩殺過去。李成的軍馬大敗,被殺得七零八落,連夜退回城中,緊閉城門不敢出戰。宋江催兵直逼城下,扎下營寨。
第二天,索超親自帶領一支軍馬出城沖擊。吳用見了,便讓軍校上前迎戰,佯裝敗退,引索超追擊。索超又打了一場勝仗,滿心歡喜地入城。當晚,彤雲密布,大雪紛紛揚揚地下了起來,吳用已經有了計策。他暗中派步軍到北京城外,在靠山邊的狹窄河道處,挖掘陷坑,上面用土掩蓋好。這天夜里雪大風急,到了天亮一看,大約下了二尺深的雪。城上的守軍望見宋江的軍馬,都面露懼色,在東西柵欄處站都站不穩。索超看到後,點了三百軍馬,立刻出城追擊。宋江的軍馬四散奔逃。
這時,水軍頭領李俊、張順身披軟甲,勒馬橫槍,前來迎戰。他們與索超剛一交手,便棄槍而逃,特意引索超奔向陷坑處。這里一邊是路,一邊是山澗。李俊棄馬跳入山澗中,朝著前面大聲喊道︰“宋公明哥哥快走!” 索超听了,不顧自身安危,縱馬沖過陣來。山背後一聲炮響,索超連人帶馬掉進了陷坑。後面的伏兵一起殺出,這索超就算有三頭六臂,也難免遭受重傷。正是︰爛銀深蓋藏圈套,碎玉平鋪作陷坑。那麼,急先鋒索超的性命究竟如何呢?且听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