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白話合集

第四十二回 開女試太後頒恩詔 篤親情佳人盼好音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清風隨竹影 本章︰第四十二回 開女試太後頒恩詔 篤親情佳人盼好音

    唐敏好奇地問小山︰“為什麼說明年考試你就打消念頭了呢?這是怎麼回事呀?”小山解釋道︰“要是考期晚一些,我還能抓緊時間努力學習;可要是馬上就考試,我學問淺薄,年紀又小,怎麼能去參加呢?”唐敏說︰“學問確實很重要,不過說到年紀,依我看,反而是越小越好。將來恩詔發布了,說不定年紀大了,還不準考呢!你就安心用功,就算明年真的考試,憑你現在的寫作水平,也沒什麼問題。”小山听了,連連點頭,之後每天都在家專心讀書。

    到了第二年,唐敏經常出去打听消息。這天,他在學館里得到了恩詔,急忙抄下來,拿給小山說︰“考才女這件事,恩詔已經頒布了,還有十二條規定,你仔細看看就清楚了。”小山接過恩詔,只見上面寫著︰

    大周金輪皇帝下旨說︰我認為天地間的精華,本就不會選擇對象給予;帝王的輔佐之才,又何妨打破常規去尋求。男子擅長詩詞文章,固然值得看重;女子精通文學藝術,也能增添文化的光彩。我朝重視儲備人才,歷代聖君都是如此。我接受天命,革新朝政,求賢若渴。廣開門路選拔人才,禮部已經選拔了不少男子;但在《內則》選拔人才的體系里,科舉卻遺漏了閨閣女子。男子能得到舉薦,而女史卻未能實現抱負。這樣怎能體現選舉的公正,又怎能說人才興盛呢?從前《尚書•周書•周官》將要失傳,是伏生的女兒傳授經典;《漢書》尚未完成,是世叔的妻子續寫歷史。談論學問時,有紗櫥、綾帳中的才女,以博學高雅著稱;吟詩時,像柳絮、椒花之句,清新脫俗,獨領風騷。大家都推崇杰出的女子,古今都重視才女;慎重選拔賢能之人,閨閣也應該彰顯盛大的恩典。況且如今靈秀之氣不再只集中于男子,吉祥長久地屬于女性;女子的教化都仰仗著文化,才華文采更能展現競爭之美。因此廣泛征求眾人意見,創立新的科舉科目,在聖歷三年,命令禮部大臣特別開設女試。所有的科舉條例,開列如下︰

    1. 考試流程︰考試先由州縣進行選拔,造冊送往郡里;郡考合格,才能參加部試;部試合格,才能參加殿試。所有應試的女童,要在聖歷二年在本籍呈遞自己的年齡、相貌、履歷以及家世清白的證明。當年八月進行縣考,郡考在十月舉行,都在內衙出題考試。考試時要讓一兩名女性親屬陪同出入。所有承辦事務的書役,都要回避。

    2. 考試獎勵︰縣考合格的,賜“文學秀女”匾額,準許參加郡考;郡考合格的,賜“文學淑女”匾額,準許參加部試;部試合格的,賜“文學才女”匾額,準許參加殿試。殿試排名一等的,授予“女學士”職位;二等授予“女博士”職位;三等授予“女儒士”職位,都能參加紅文宴,享受半份俸祿。有願意在內廷供奉的,等試用一年後,根據才能提拔任用。三等以下的,各賜一匹大緞;如果年齡符合規定,準許在下一科再次參加殿試。

    3. 親屬待遇︰殿試一等的,其父母、公婆及丈夫如果有官職且在五品以上,各加品服一級;在五品以下的,都加四品服色;如果沒有官職,賜予五品服色榮耀自身。二等的賜六品服色,三等的賜七品服色。其余按照一等的規定,分別區別對待。女子的親屬都按此例執行。

    4. 禮儀規範︰郡考、部試合格後,拜見試官的禮儀,都按照師生之禮。文冊、榜案都按照當時所賜的字樣填寫,比如縣考就填“文學秀女”,郡考就填“文學淑女”。

    5. 考試內容和時間︰試題從郡考、縣考到殿試,都按照士子的慣例,考詩賦,以符合科舉體制。都在寅時進場,酉時出場,不許提供蠟燭,違反的試官要接受處罰。除了殿試,其余試卷都要彌封、謄錄,以杜絕作弊行為。

    6. 籍貫要求︰籍貫不必限制。如果寄居他鄉,準許聲明情況,一起參加考試;也可以在寄籍地參加縣考,回原籍參加郡考,隨個人意願。

    7. 補考規定︰郡、縣各考中,如果因為患病未能參加考試,準許病好後向該衙門說明情況參加補考;但如果超過殿試的期限,就不準補考了。

    8. 特殊情況處理︰到部試時,如果因為路途遙遠沒人陪同,或者因為患病沒能參加考試,但文學才華出眾的,準許原來的考官如實保奏,再由朝廷另下諭旨處理。

    9. 待遇福利︰凡是郡考合格的,女子及其夫家都免服徭役。去參加部試的,都按照路程遠近,賜予路費。

    10. 命名要求︰起名不必另外起文雅或吉祥的字樣,就算是乳名也可以;或者有用風花雪月、夢兆、見聞來命名的,都保持原樣,這樣才不失閨閣女子的本來面目。

    11. 報考限制︰十六歲以上的,不準參加考試。十六歲以內,已經出嫁的,也不準參加考試。其他像身體殘疾以及出身低微的,都不準參加考試。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12. 考試時間安排︰詔命下達後,馬上籌備科舉考試,以選拔真正的人才。但因為路途有遠有近,很難馬上集中,再加上以前沒有女科,突然讓女子參加考試,她們的學業恐怕不夠精通。所以在聖歷三年三月舉行部試,四月舉行殿試大典,以此表示廣泛選拔真才實學之人的心意。

    嗚呼!詩中夸贊織錦才華,如今真的能選拔出奪錦之人;格調可比簪花之美,準許女子參加探花之宴。從此搜羅人才,文博士出自宮中;用玉尺衡量才華,女相如不會被遺漏在宮廷之外。開創全新的政策,昭示盛大的事情。向國內外宣告,讓大家都知道。

    小山看完,高興地說︰“我之前擔心考期太早,沒想到真的如我所願。今年我十四歲,到聖歷三年,正好十六歲。有這兩年時間,我可以慢慢學習。”唐敏說︰“我剛看到這些條例,也特別高興。不僅考期還早,可以好好讀書,而且只考一詩一賦,還不算太難。咱們家的才女匾額,肯定穩穩能拿到了!”

    從這以後,小山雖然每天和小峰一起讀書,但因為父親一直沒有音信,她不免有些牽掛。林氏也因為思念丈夫,經常讓人回家打听消息。這天,她正在盼望時,唐敏帶著林之洋進來了。林氏看到他們,還以為丈夫回來了,特別高興,急忙迎上去行禮讓座。小山、小峰也過來拜見。林氏說︰“哥哥,你就這麼把你妹夫帶上了海船,這兩年我們一家人哪能放心!”小山沒等林氏說完,就急忙問道︰“舅舅既然回來了,父親怎麼沒一起回來呢?”林之洋說︰“昨天我們的船靠岸,正在搬運行李,你父親因為被革去了探花,怕被街坊鄰居笑話,沒臉回家,說要去京城靜下心來用功讀書,等下一科再考中探花才肯回來。我和你舅母再三勸阻,可他就是不听。現在他把在海外賺的銀子托我送回來,自己去京城了。”林氏和小山听了,驚訝得說不出話來。唐敏說︰“哥哥以前雖然功名心重,但近來性情怎麼變成這樣了?哪有離家這麼近,卻過門不入的道理?況且功名什麼時候能考取,誰能說得準,要是下科沒考中,難道就不回家了嗎?”林之洋說︰“這話令兄也說過,他說要是榜上無名,就別想他回來。他主意這麼堅定,我也勸不動。”林氏說︰“這都怪哥哥不該帶他去海外。現在游來游去,連家都不顧了!”林之洋說︰“當初我本來就不肯帶他去,怎麼阻攔都沒用,他一心要去,我怎麼攔得住呢?”

    小山說道︰“當初我父親去海外,是舅舅你帶他去的;如今我父親去西京,又是你放任他去的,舅舅你可推脫不了干系!如今想來,沒有別的好辦法,只求舅舅把我送到西京去。就算父親不肯回家,我能見見父親,心里也能踏實些。”林之洋被小山這幾句話驚到了,說道︰“你年紀這麼小,怎麼能吃外面的苦呢?當年你父親在外面游歷,一去兩三年,最後也都平平安安地回來了。我听人說,他這個名字,就是因為喜歡出游才取的。你仔細想想這個‘敖’字,就知道他哪肯老老實實待在家里?如今他在西京讀書,等下科考試結束,自然就會回家。甥女你何必這麼著急呢?從嶺南到西京有幾千里路,千山萬水的。你問問你叔叔,要是你們女子能去,我就和你叔叔送你去。”唐敏听到林之洋叫他一起去,趕忙說道︰“依我看,反正將來佷女也要上京參加考試,不如明年參加完郡考,早早進京,借著考試的機會,順路去探望父親,豈不是一舉兩得?況且你父親向來在外面閑散慣了,在家多待些時日,就容易生病,反倒是在外面無拘無束,身體還更硬朗。他一直都是這樣的性子,我們也勉強不來。以前父母在世的時候,雖說他喜歡出游,但還不敢走得太遠;等到父母去世後,他不是一去一年,就是一去兩年。這些情況,你母親也都清楚,佷女你就放心吧。他雖然在外面做客,但說不定比在家里過得還好呢!”小山听了,落下幾滴眼淚,只好勉強點頭說︰“叔父說得也對。”

    林之洋把從女兒國帶回的一萬兩銀子交代清楚,還把廉家女子送的明珠也一並交代妥當。唐敏留他吃飯,飯後又聊了一會兒。林之洋被妹妹和甥女不停地埋怨,一想到妹夫,心里就坐立不安,于是借口有事,匆匆回家,把燕窩賣了,購置了幾頃莊田。過了一段時間,呂氏生下一個兒子,林之洋派人給妹妹送信。林氏听說後十分欣慰,高興林家有了後嗣。孩子滿三天的時候,林氏帶著小山、小峰到哥哥家賀喜。沒想到呂氏產後突然感染風寒,加上她懷孕長達半年之久,體質又弱,氣血不足,病情十分嚴重。幸好縣官正在遵照御旨,四處延請名醫,設立藥局,呂氏借此機會醫治,吃了兩服藥後,病情才有所好轉。林氏見嫂子生病,便在娘家留了下來。

    這天,小山和婉如在江氏房中閑聊,只見從海外帶回來的那只白猿,忽然從床底下把唐敖的枕頭叼了出來。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且听下回分解。

    喜歡古典白話合集請大家收藏︰()古典白話合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古典白話合集》,方便以後閱讀古典白話合集第四十二回 開女試太後頒恩詔 篤親情佳人盼好音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古典白話合集第四十二回 開女試太後頒恩詔 篤親情佳人盼好音並對古典白話合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