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爭雄

第244章 錢謙益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如夢觀影 本章︰第244章 錢謙益

    藝術家往往有些隨性的行為,與主流的價值觀有沖突,但這種隨性隨心的做法,其實恰恰是藝術家于內心自省的結果。

    普通人看著覺得離經叛道,但陳吉發卻突然懂了大半,覺得,這錢謙益恐怕比想象中要好打交道一些。

    “錢老真是個妙人,不過學生粗魯,品不出姑娘香來,只要是精心泡制的茶水,終歸是一種意境,一種享受,至于其外在如何,不過虛妄。”

    錢謙益眯起眼楮,笑道︰“小友信禪宗?”

    “不信,但博采百家,去粗存精,總會讓人有所感悟。就好比今日來,錢老見面先上了一課,讓學生懂了什麼是姑娘茶。”

    “哈哈哈,建斗所言果不欺我!子安真妙人也!好好好,好得很。”錢謙益撫掌大笑,又拿過紙筆,“前段時間想了想,若你來,該寫什麼,今日,便以飲茶為題,送子安一篇小記。”

    語罷,錢謙益奮筆疾書,不過十幾分鐘,便有一篇小記作成,字跡飄逸,辭藻華麗,讀起來頗有種小資情調,閑適抒懷。

    “錢老才思敏捷,學生佩服!”

    “不必客氣。拿去,收好。”

    錢謙益用上印鑒,吹干遞與陳吉發,後者自然小心翼翼,掛上等著風干。

    “其實這次來拜訪,也是請錢老幫忙斧正幾本拙作。”

    陳吉發將金口書院的幾本書遞上,主要是哲學寓言類的思辨小故事。

    錢謙益簡單翻了翻,笑道︰“白話文的?老夫不擅長話本子,你要去找馮夢龍。”

    “讓錢老見笑了。這些小本子是寫給市井小民看的,為了教化村夫愚婦,因此淺顯易懂。學生編這些東西,就是讓聖人教化變成百姓傳誦的民間故事,讓垂髫稚童也能听到、學到。”

    錢謙益听了,心中頗有些不以為然,再翻了翻那幾本小冊子,發現其中有的故事其實原本就有,只是用白話文寫下來,比如說刻舟求劍、葉公好龍;有的故事是很新穎的,比如說圓桌騎士、海的女兒。

    這些故事看上去並沒有十分明確的主題,似乎是個大雜燴,什麼樣的思想都有,只是按照不同的思想脈絡進行了匯編,把相似的故事編在了一起。

    “這就是你所謂的博采百家?”

    “是,以百家之說,補聖人之言,而為今人用也。”

    “膽子很大呀!”錢謙益笑道,“小友既有此野心,不該來找老夫。”

    “學生明白,只是事明于效,理定于證。何種理論有效,是依靠事實來檢驗的。如今天下紛亂,流寇並起,關外不靖,海賊作亂,實乃理學本身不能適應實踐,不能解決問題。學生一直在想,有沒有可能,請一位當世大儒出來,引起士林的廣泛討論,以大明的實際情況,來修正完善幾百年前的朱子理學,讓明理學更加符合大明的實際,解決大明的問題。”

    錢謙益眼楮一亮。

    歷史上的文壇領袖錢謙益,在崇禎年間並沒有太多的政治主張和政治立場,他所為的,只是“習得文武藝,賣予帝王家”,誰當皇帝無所謂,有官做就行。

    但在降清後,士林和他本人受到的迫害,以及柳如是的勸說,讓他漸漸認清了滿清統治者的反動本質,變賣家產,投入到了抗清大業之中,以晚年的壯志奔波,挽回了早年的荒唐。

    這個人從本性上說是不壞的,只是食色性也,痴迷于外在享受而覺醒較晚。

    不過,陳吉發卻覺得,就是這樣的性格,才更容易被他的富民理論、實踐理論所爭取,成為合作社的助力。

    而話說到這個地步,錢謙益實際上已經明白了陳吉發的真實意圖,合作社需要一面旗幟來打響名頭,于是找到了丁憂在家的他。

    現在,唯獨一點讓他猶豫不決。

    “當年東林也好,復社也罷,都成了過眼雲煙。如今又是小人當權,老夫怕是會害了小友。”

    “不妨事。”陳吉發笑道,“錢老與學生都是身無一官半職的閑人而已,溫相就是有再多手段,又能拿白身奈何?且如今天下動亂,聖上對溫相本也有所失望,暫時顧不到這些。錢老不妨積累些聲望,也好為來年復起做足準備。”

    “有道理!”這句話說到了錢謙益的心坎上,“哎呀呀,江夏陳子安,難怪甦州那群士紳都在贊你為他們謀了大利,果然是風度斐然。若非你此前種種作為,老夫都要懷疑你是故意接近陷害了。”

    “哈哈,錢老風趣。學生不過是竭盡所能,于社稷盡綿薄之力罷了。錢老今日贈文一篇,已經是對小子最大的鼓勵。回去後,定要裝裱起來,掛在書房每日領悟才是。”

    “你呀你。來,再品一品香茶,祝小友前途遠大,一展宏圖!”

    由于是守孝期間,錢謙益不能飲酒作樂,兩人以茶代酒,在雅間暢談半日,這才依依惜別。

    臨走,陳吉發與錢謙益約定了置辦名為《虞山學刊》的期刊,專門討論用理學經典來解決現實問題的論述文章,由合作社出資籌備,天下才子皆可投稿,每期成樣後,由錢謙益過目刊發。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學刊每月一期,每期的最後都有一篇錢謙益的點評文章,用于對本期觀點的總結梳理,同時提供一些新的理論觀點和思路,為錢謙益揚名。

    這份學刊,能夠補足錢謙益在理論上的短板,提高他在士林中的名望,的確是對他本人復起有很大幫助。而合作社則通過這種方式,出現在士林之中,能通過海量的投稿,來發現和籠絡優秀人才。

    所謂合作,不過是各取所需,共贏互利。

    辭別錢謙益,從常熟返回時,留在甦州城的陳吉民在莊志業的中介下,已經按照陳吉發的要求,與甦州幾個重要行業的大東家都進行了磋商。

    等他到了甦州,就出錢在甦州上好的酒樓宴請這些東家們,搞了個小型的項目對接會。

    布業行會對陳吉發已經很熟悉了,尤其莊志業這兩年在南京賺了大錢,如今已經是布業老大,因此對陳吉發的新項目,包括特種紡織品,帆布、機織麻布等,都是趨之若鶩的。

    其他行業則難免有些將信將疑,但這些人當中,對陳吉發到來最為激動地,還要數甦州鐵業行會。

    甦州鐵業主要集中在吳縣和長洲縣。

    這兩個縣,士紳扎堆,出了不少進士。

    比方說長洲縣的陳仁錫,如今是北京國子監司業,因病養在家,已經兩年時間。

    還有長洲徐拃,為詹事府右庶子。

    長洲的周大啟,是陳吉發同科進士,如今在黃州當推官,周之茂向他推薦過,只是還未去拜望。

    吳縣的李模,如今是都察院監察御史。

    這些人,與甦松常一帶的士紳關系都十分密切,思想也較為活躍,許多家族都參與了工商業活動,鐵業的背後,就有這些士紳的影子。

    來參會的甦州鐵業代表叫做顧業黎,正是長洲徐氏親族,今年三十八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見了陳吉發,他先上來拜禮,然後開口便問︰

    “陳公子是要將天下鐵業都據為己有嗎?”

    “顧會首何出此言?”

    “如今大冶的鄂鋼已經賣到了南京,四分銀子一斤的上好鋼材,硬是壓價以三分銀子賣。您這是讓甦州鋼鐵同行們都活不下去嗎?”

    陳吉發的高爐產鐵量大,因為采取了先進的工藝,每斤鋼的成本不過一分二厘而已,算上運費,到了南京的總成本也不過是二分六厘。

    大宗商品出貨加價不多,烏嶺鐵廠如今二號爐出鐵,更大的三號爐正在開工,每天能有七萬多斤產量,今後還要節節攀升,于是便沒有管價格問題,只要能盈利就賣。

    “顧會首言重了,陳某這次來,正是為了這件事情。大家都是開門做生意,求得是和氣生財,斷不會做搶人財路的事情。您且稍安勿躁,待會陳某會拿出誠意來。”

    “那好,顧某便看陳公子誠意!”

    安撫了鐵業行會,後續又有糧食、船運、糖、醋、鹽、建築、車馬等各行各業東主到場,等人齊了,濟濟一堂,約有四五十人。

    莊志業先上去致辭,然後,由陳吉民上去展示這次帶來的新項目技術。

    首先,就是針對目前鋼鐵行業競爭激烈,甦州鋼鐵滯銷的解決方案。

    陳吉發的計劃里,未來鋼鐵的版圖,應該是鄂鋼覆蓋西南,甦鋼覆蓋東南,佛鋼主銷海外。

    而北方的鋼鐵暫時並不在陳吉發的規劃之內。

    在這份野心勃勃的企劃書里,詳細闡述了新的高爐煉鋼技術,以及降低鋼鐵價格,創新鋼鐵機床、生活耐用品、基礎設施的各類設想。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規劃中,將落戶在吳縣的甦州重型機械廠。

    與武昌重工不同,規劃中的甦州重型機械廠將致力于鋼鐵工程機械、工業設備、民用設備的生產。

    投產規劃第一期,主要就是生產用于道路工程的工程機械。

    “未來重型工程機械將成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主力。而鋼鐵不僅用于機械生產,還將用于道路建設。合作社計劃修建從南京到松江的硬化道路,全長六百里,分為六個標段,每段一百里,總造價大約六十萬兩白銀。另外,這條路上大約有三十一條河流需要跨越,我們計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修建跨河鋼架橋梁,這種橋大約每米造價在四十兩銀子,一座二百米長的橋,大約需要八千兩銀子的造價。道路建成、橋梁鋪設完成後,從南京到松江的六百里陸路將實現四輪馬車直通,在不損馬力的速度下,可以實現單日抵達。”

    喜歡明末爭雄請大家收藏︰()明末爭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爭雄》,方便以後閱讀明末爭雄第244章 錢謙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爭雄第244章 錢謙益並對明末爭雄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