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後,合作社的新當選委員名單公示,同時,各會的會長也做了調整。
農會的張驢子退下去,由原本的佃農李 子接任,張二妮成了新的副會長,她覺得這個名字有點影響農會的形象,于是改為張為農,公示的時候,用的就是這個新名字。
商會強勢改革,將甦家灣的勢力壓制下去,會長是段瑾,副會長有馬千里、齊懷林幾個外來的工廠主。為了照顧情緒,南京的甦茂林掛了個副會長,主持南京分會商會的工作。
新成立的工會會長是甦九,因為剛剛成立,組織架構比較粗糙,沒有細化分工,等甦九邊干邊改,人選也要從工人之中選拔。
車會由王紹棠連任,由于新增了金口的船隊,陳吉發拉了王奎入伙,讓他幫忙做金口船幫的負責人,所以也給了個副會長的職務。
鏢會沒有改動,還是徐成洛負責,趙坤興、王黑皮都參與進來,只是增加了副會長鄭紅綾,專門負責陳吉發個人安全,這里面既有系統改造的約束,也有部分原因在于,強化後的鄭紅綾的確是陳吉發目前手中最高端的武力。
新組建的學會由宋彩蝶擔任了會長,設置了兩個副會長的位置,分別是給徐成洛的未婚妻陶櫻,以及被陳吉發給予厚望,當做技術骨干培養的萬錦洲。
女會則相對簡單,目前只做女工的隱私保護和女性生活幫扶,屬于一個福利機構,會長給了熊韻芝。
這份名單中,最大的爭議就是陶櫻。
合作社在嵩陽鎮沒有任何產業,也沒有發展農會,陶櫻擔任委員,並佔據學會的副會長,有些人是不舒服的,比如說甦家灣學堂的某些資深先生們。
但是,陳吉發和徐成洛提前就約見了每一位委員,對他們說明情況,大家念著這女人是陳公子義弟的未婚妻,也就沒有公開反對。
而且,陳吉發給反對意見較大的幾位老先生都許了承諾,往後成立其他縣、鎮的分校,優先讓他們擔任校長,讓他們有了盼頭。
至于私下的議論,以及老夫子們的不服氣,只有等陶櫻自己用才學來證明了。
這次換屆,陳吉發給自己也換了個身份,叫做合作社總顧問。
他下步估計還是要做朝廷官員的,搞這種社團組織肯定是犯忌諱的。
既然不能明目張膽的做社長,又要顧及這邊的事情,就要有個方便遙控指揮的身份。
總顧問這個身份就挺好。
既不是正式的職務,但如果社里有大事,還是要請他來定奪。
尤其是秘書處和鏢會這兩塊,牢牢的掌握在他一個人手里,其他方面就算要有什麼別的心思,也很難泛起浪花。
至于名義上的社長,就由甦茂才這個老秀才來擔任,他脾氣溫和,平日不管事,又是甦家族長,能鎮住場子,最適合不過。
等忙完合作社的換屆,陳吉發便辭別家人,前往大冶。
烏嶺鐵廠的生產正在如火如荼開展。
如今鐵廠的總大匠許定山意氣風發,管著日產三萬斤好鐵的爐子,手下工匠足有二百之數,每月拿到手的薪水,算上績效提成,足有七八兩銀子。
從六月開始試驗,到如今八月下旬將整個高爐運行起來,可以說整個過程異常艱辛,用晝夜不息,宵衣旰食來形容毫不為過。
好在最終結果總算讓人滿意。
這里面,許定山最佩服的人,就是陳吉發陳公子。
好似再大的問題,到了他那里總有解決辦法,而且,還總能想出更加創新,更加優化的辦法。
許定山總覺得,自己這個總大匠實在名不副實,倒是陳公子自己像個總大匠,指導他們這幫匠人,完成一個又一個似乎不可能完成的工程。
“出鐵了,注意安全!”
遠處,當值的工頭高呼注意,緊接著,高爐底部的兩個並行出鐵口被打開,紅彤彤的鐵水如同洪水般奔涌而出,盡數傾瀉在沙範之中,變成一塊塊規制的鐵料。等所有鐵水全部放完,出鐵口的耐火磚將將紅透,隨著爐子被封閉,再次冷卻褪色。
許定山十分滿意,上前查看,這一爐下來,出鐵足有八千斤,每日可以出鐵四次,合計三萬二千斤。
八千斤不過四噸重,一天也就十六噸的產量。這種爐子容積大約三十個立方,放在後世就是農村土高爐的水準,但在這個時代,是毫無疑問的領先。
許定山還在檢查出鐵情況,後面傳來談話的聲音,回頭,正是陳吉發與葉祥龍。
“如今鐵廠已經走上正軌,每日的鐵料運輸是個難題。從鐵廠出去有四輪馬車可用,但出了縣城地界,道路坑窪,並不好走。我打算修條路通往江邊的礦石碼頭,大概有三十里地,沿途村寨多,還需要您幫忙協調,請縣里支持。”
“修橋鋪路是好事情,縣尊大人肯定會支持。而且修好了礦主們和附近鄉民也能享受便利,依我看,還可以找他們收些份子錢。”
“這倒也不必,先前各位礦主已經買了烏嶺的股份,修路的成本從鐵廠經營利得中扣除,總歸也是從他們腰包里掏錢,就不再另加負擔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哈哈,子安真是個妙人。”
兩位聊著來到高爐前,查看了新出的鐵料,又問了許定山幾個問題,後者都如實作答。
“前次說讓你帶徒弟的如何了?”
“您送來那個孩子萬錦洲,真是聰慧,什麼事情一點就透,小的以為可堪一用。另外,晚班帶班的那個叫劉三的小子非常不錯,不僅把工作完成的好,做事仔細,而且在夜校學寫字,學算術也很認真,進步很快。”
陳吉發點點頭,大冶鐵廠這邊也按照江夏的模式開了夜校,由葉安民負責組織,但是規模還很小,只覆蓋了鐵廠優秀的年輕員工。
“萬錦洲下步還要去煉焦廠實習,你不用管他。劉三的話,你試著讓他接受全流程工作,年底前,烏嶺鐵廠準備建第二座高爐,做好準備。”
“陳公子,還要建高爐嗎?”
“當然,這點鐵料遠遠不夠。許大匠不要藏私,把壓箱底的本領都拿出來,把這些孩子們教會。”
“都是公子想的辦法,小的哪敢藏私?”
許定山尷尬賠笑,陳吉發也沒糾結這個問題,與葉祥龍轉到正在施工的煉焦廠去了。
陳吉發的煉焦爐采取圓窯結構。由于煉鐵高爐試驗時,耐火材料、鼓風機和蓄熱室等技術積累,焦炭窯的建設就順利很多。從八月初開始動工,現在已經有了雛形,預計九月中旬就能投用。
此外,在焦炭爐旁邊同時開工的還有一座陶窯和一條煤焦油精煉試驗線。
陶窯還好,煤焦油精煉試驗線對于這個時代來說,就是妥妥的黑科技了。
“煉焦會產生一種煤焦油,通常的焦場都當煙氣排放掉了,既污染環境,又浪費資源。其實,此物大有用處。”陳吉發指著兩條新的附加線向葉祥龍解釋道,“陶窯主要是生產陶罐、陶管、陶皿等器具用的,就是給提煉儲存煤焦油提供設備。旁邊這條煤焦油精煉試驗線,就是用這些陶瓷設備精煉分離煤焦油,這里面最重要的是一類叫做芳香烴的東西。”
“那是何物?”
“解釋起來非常復雜。”陳吉發笑道,“葉會首只需要知道,此物能用于制造各種各樣有用的東西,例如︰染料、香精、藥品、減震密封材料等等就夠了。”
芳香烴還有個最大的用處,陳吉發沒有說,那就是制造安全的無煙炸藥tnt,學名三硝基甲苯。這件事只能偷偷做,不適宜同鐵廠股東報告。
“嘖,有如此神奇之物?”
“嗯,但現在我們的水平還很低,處于起步階段,暫時只能分離出最簡單的成分,用于最簡單的用處。不過您放心,即便是最簡單的用處,也肯定比當做煙氣排放掉的好,回收利用總歸能多賺點錢。”
葉祥龍點點頭,他不太懂技術,但他懂賺錢。
“這麼說,往後葉家鐵廠也要收集煤焦油。”
“甚好。您可以用大酒壇子裝了賣給在下,每百斤給您開價一錢銀子。”
“可以。你讓匠人上門,幫葉家鐵廠改造焦爐。”
兩人談妥這件事,又去煤礦上轉了轉。這里正在試驗用蒸汽泵帶動絞車。
事實上,蒸汽機是馬千里的那個試驗用小鐵廠一直在做的項目,陳吉發早就將蒸汽機列入重要的技術攻堅環節。早在去南京趕考之前,他就將瓦特蒸汽機的圖紙交給了馬千里,告訴他,就算請首飾匠用手工磨制,也要弄個樣機出來。
如今這台試驗機,是手工磨制樣機的試用版本。
它大概有兩米多高,氣缸、活塞、連桿、冷凝室都是鑄造成型後再人工磨制的,精度並不是很高,但已經有較強的動力,遠比人力要大。
不過,若論起成本來說,這台機器遠比聘請勞工要貴得多,它的重要意義當然不在于帶動絞車這種小事情上面。
葉祥龍不是第一次見這玩意,但每次來煤礦,最讓他嘖嘖稱奇的依然是這台蒸汽機。
“比上次看順暢許多,感覺絞車的速度都快了不少。”
“嗯,氣缸進行了改良,另外,活塞重新做了,比以前增厚了兩倍,雖然變得笨重了,但穩定性大大提升,蒸汽散耗小了,實際上還是提高了效能。”
“就是造價太高了些。”葉祥龍笑道,“子安準備繼續改良嗎?看起來不賺錢的樣子。”
“慢慢完善就好了。”陳吉發知道葉大股東是在擔心他浪費銀兩,“而且,這東西如果做好了,往後還有其他大的用處,現在講您可能不太相信,等做出樣品來,您便明白了。”
葉祥龍笑而不語,但沒有再反對。陳吉發畢竟是整個經營活動的策劃組織者,稍微任性一下,只要不影響整體利潤,就隨他去吧。
他現在還完全無法想象,眼前這不起眼的鐵疙瘩,未來將會成為改變整個世界的動力。
喜歡明末爭雄請大家收藏︰()明末爭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